李弄玉思忖片刻,决然道:“不可能是他杀人。就算他的短刀是凶器,也一定是他事先失落了。”
辛渐问道:“他到底是什么人,四娘要如此庇护他?”李弄玉道:“他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决计不会杀人。我敢以我李弄玉的性命担保。”
王之涣奇道:“郡主不用去问他一声,就敢如此作保?”李弄玉道:“不用。”走出几步,又转头解释道:“辛郎,我不告诉你他的来历,是为你好。”
辛渐素来敬重信任妻子,也不再追问。
倒是王之涣好奇心大起,道:“会不会是郡主又牵涉进了什么宫廷密谋,怕牵累你,所以不肯明说?”
李弄玉是章怀太子李贤唯一爱女。李贤在武则天四个儿子中天分最高、才名最重,又为高宗皇帝钟爱,因而是武则天夺权的最大障碍,深为武氏所忌,被一贬再贬,终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前被杀。古代宗法制度为嫡长制,唐高宗与武则天长子李弘无子,次子李贤生三子一女,三子中仅次子李守礼存活,即李弄玉兄长,因而李守礼是高宗皇帝长孙,在孙辈中地位最高。中宗皇帝是高宗第三子,按宗法制度,即位资格尚排在李守礼之后。五王匡复唐室后,力扶中宗登基,是因为中宗之前曾当过大唐皇帝,又在武周晚期被立为太子。睿宗也有过类似经历,只不过因为是弟弟,不及兄长中宗更有资格。事实上,最有资格即位的是李弄玉兄长李守礼,只是其人自小被武则天幽禁于深宫中,没有得到皇子应有的教育,长大后才识低劣,不为张柬之等重臣所看好,这才被排除在皇帝人选之外。
中宗以太子身份再度登上皇位后,颇有心机,仅追赠二哥李贤为司徒——直到后来睿宗即位,才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如此,李贤没有故太子身份,其子李守礼便无继位资格。但即便如此,中宗还是不得不对李守礼倾心笼络,将其女李奴奴封为公主,收养于宫中,即为后来出嫁吐蕃的金城公主。唐中宗地位尚在李守礼之下,更不要说睿宗及庶子出身的唐玄宗,这便是睿宗父子对李守礼极端提防的根本原因。睿宗即位后当日,即以中宗遗诏名义,改封李守礼为邠王,出为幽州刺史,将他打发到北方边境受风寒之苦。玄宗即位后,又令李守礼在六大边州之间来回调任,其人迄今仍任陇州[4]刺史,可谓身份最高、待遇最低的亲王。
李弄玉曾参与神龙革命,虽然干练,毕竟是女流之辈,个人又没有野心,若果真有什么密谋,多半是为其兄长邠王李守礼出头了。王之涣自认为所猜不差,忙道:“辛渐,这件事,你得劝阻郡主。就算当今皇帝有诸多不是之处,然而大唐好不容易才有今日之局面,人心思安。况且争权夺势不是我辈所为,嫁鸡随鸡,郡主既嫁了你……”
辛渐摇头道:“你想多了,四娘没那么离谱。那个人……就是那红脸男子,不像是中原人。”
王之涣道:“不像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仅仅是因为他佩了一柄鹿角刀吗?”辛渐道:“不是,他说话语气有点奇怪。”
王之涣道:“他就说了一句‘我不是你朋友吗’。”辛渐道:“他只说了那么一句,不是更奇怪吗?”
王之涣这才会意过来,道:“你是说,他不大会说汉语,怕一张口就露馅,所以才一直默不作声,不肯为自己辩解?”
辛渐点点头,道:“这只是我的猜测。不过既是四娘的朋友,当可放心。走吧,我们先去找宋希玉。”
又见天光已暗,便先进去取火,正好遇到女儿辛秢,忙问道:“阿翁可有感觉好些?还是坚持不肯请大夫吗?”
辛秢笑道:“阿翁没事,他只是找借口避开宴席而已。不过今日是祖母大寿,爹爹为什么还不准我和哥哥在席间饮酒?”
辛渐道:“你兄妹二人还未成年,不能随便乱饮酒。”又问道:“你这是要出去吗?”辛秢道:“我都在家里闷了一天啦,想要出去透透气。”
辛渐溺爱女儿,只得随她去,又叮嘱道:“天黑前要回来。”取了灯笼,又拿上纸笔、绳索、剪刀等工具,用木盒盛了,提了出来。
管事周白告送客归来,见状忙追过来问道:“堂主要去哪里?”辛渐道:“去找个人。”
周白告问道:“王公的侍妾、侍女还在堂里吗?”辛渐道:“应该还在吧,阿翰人还在,她们怎么会离开?你问这个做什么?”周白告道:“我捡到了一只耳环,记得曾见到王公侍妾瑶花戴过。”
辛渐道:“那么你直接去后堂寻她,归还给她便是。”又想到周白告负责接待宾客、张罗筵席,一直里里外外来回忙活,说不定见到过宋希玉,忙问道:“筵席开始后,你可有见到宋参军出去?”
周白告道:“见到了啊。我还上前问宋参军可是需要什么,他没有回答,自偏门出去了,叫他也不理会。”
王之涣道:“偏门出去不是奉圣寺吗?或许宋参军有意避人耳目,往奉圣寺去见什么人了。”
周白告道:“今日不少贵人的侍从也都安置在奉圣寺,说不定宋参军是去找人了。”
辛渐“嗯”了一声,命周白告先去奉圣寺寻宋希玉,自己与王之涣往后村而来,途中大致说了宋希玉负责太原括户之事。
王之涣道:“长远之计,括户是有利朝廷的大事,但皇帝太过心急,宇文融手段太狠,地方州县官员又多阿谀奉承之辈,以致闹得民怨沸腾。但若是阎用之因此而杀死主管括户劝农判官,可就大大不应该了。我敢打包票,以当今皇帝之为人,一旦知悉阎用之杀死括户长官,必会将他处以极刑,以杀一儆百。”
辛渐道:“宋希玉未必死了,凶手也未必就是阎用之。”
正好遇到郭子仪,王之涣忙问红脸男子身上弯刀兵器一事。郭子仪奇道:“没有啊。我遇到他时,他神色匆匆,身上并无兵刃,只是手上有血迹。”
王之涣登时眼睛一亮,问道:“红脸男子手上有血迹吗?”
郭子仪道:“是。不过那血迹应该是他自己的,明显是擦伤。我见到他衣服上有泥草,料想他应该是翻墙时摔伤了,料来不是什么好人吗,所以才扣下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道:“莫非二位怀疑宋参军被这人杀了?”又解释道:“我也听过大风村括户的事,宋参军因此而挨了老百姓不少骂。”
辛渐道:“没有找到人,还不好说。”又道:“但后村外确实发生了一桩命案。”大致说了武灵觉被杀一事。
郭子仪奇道:“武灵觉不是在洛阳出家为尼了吗?”王之涣道:“原来郭将军也知道她的来历。”郭子仪道:“知道一点。”
辛渐见他欲言又止,忙问道:“怎么了?郭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郭子仪道:“宴席开始前,我为稳妥起见,率军在村落外绕大圈巡查了一遍。到悬瓮山山脚时,意外遇到了一个熟人,他还问我见没有见到一名中年女尼。”
辛渐和王之涣大吃一惊,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熟人?”郭子仪道:“王皇后兄长王守一。”
王之涣十分诧异,道:“王守一不但与我同族,还跟我同支,甚至比阿翰跟我还要亲些。郭将军如何会认识皇后兄长?”
郭子仪道:“我之前曾在左卫任职,宿卫禁宫多年。当然这不是主要的,我妻子也姓王,岳父名王守一,跟皇后兄长同名同姓。”
郭子仪本是武进士出身,开元四年(716年)及第,被兵部授予左卫长上[5]官职,担任皇宫各殿及宫外四周警卫。当时郭子仪才二十岁,可谓春风得意。二十三岁时,娶京兆王氏为妻。王氏高祖王长谐是追随高祖太原起兵的开国功臣,死后陪葬高祖献陵。父王守一是玄宗长兄宁王李宪的府掾[6]。因为这一层的关系,郭子仪与诸多皇亲国戚熟识。玄宗皇后王氏兄长王守一与郭子仪岳父同名,亦视他为子侄,颇为亲厚。
“黄狮子舞”事件后,不但太乐署长官刘贶、王维被贬,就连宁王李宪亦被出为外州刺史。李宪原名李成器,是睿宗嫡长子,当年因其竭力避让,李隆基这才得以被立为太子。但李隆基即位后表面对兄弟手足友善,还写《鹡鸰颂》道:“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实则多方提防,多次公开下诏,严禁大臣与亲王结交,违者处死。太原长官张说原是宰相,在李隆基登基前便是其心腹,仅因与岐王李范谈及政事被人告发,便被无情地贬黜出朝。宁王遭贬后,郭子仪也受牵累,出为藩将。他因祖籍晋阳,便主动要求去了天兵军,成为张说的得力助手。
王之涣忙问道:“当真是王驸马吗?”郭子仪点点头,道:“我乍然遇到驸马,也极是吃惊。起初还以为他是来太原参加贺大娘的寿筵,结果他说是来办私事,还让我不要声张。本来我答应了他,若不是出了人命,我断然不会说出此事。”
王之涣忙问道:“那么王驸马去了哪里?”郭子仪道:“我瞧他带着侍从往奉圣寺去了。”
辛渐因情况不明,一时不好决断,便道:“可否请郭将军再去找一趟王驸马?问他为何忽然来了太原。”
王之涣道:“若是王驸马拒绝回答,不妨拿武灵觉被杀来试探他。”郭子仪道:“是。”
留了一队军士继续搜索,又拨了几名军士给辛渐,随他前去武灵觉尸首处,自己往奉圣寺去了。
淡蓝色的暮霭笼罩了群山与大地,高低错落的大风村呈现出古朴苍莽的风致来,令人沉醉。
以往这个时候,所有的纷扰尘埃落定,家家户户升起炊烟,点燃灯火,全家人围坐在灯下吃晚饭,笑语盈盈,平淡简陋的日子中自有一份知足和惬意。
也有相熟的邻居出门,约坐在村口大树下,谈天也好,说地也好,胡扯八道也好,伴随着草虫不知疲倦的低鸣、溪水怡然轻流的乐韵,一起流入梦乡去。
遗憾的是,括户之后,这温馨亲切的一幕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凄凉冷寂的场景。也许几年之后,这些荒废的空房子就会变成传说中的狐仙出没处。
辛渐自小在大风村长大,心头极是感慨,只是有旁人在场,不好多说。他先来到制墨工匠阙新故居中,一推开木门,便隐隐见到庭院中斜仆着一人,暗叫一声不好,忙提了灯笼照过去——
那人背朝上伏在地上,脸侧在一边,然不必翻他过来,仅看服饰打扮,便知是众人正苦苦寻找的兵曹参军宋希玉了。
一名军士还待上前将尸首翻过来,王之涣忙道:“不要动!不要破坏凶案现场,等老狄来验过尸。”
辛渐忙命军士去叫其他人停止搜索,又留人守在阙新院中,自己和王之涣往山道而来。
时值深秋季节,夜风刺骨。王翰早等得不耐烦,一见到灯光,便远远埋怨道:“这么久才来,天都黑了。”
狄郊先问道:“带纸笔了吗?”辛渐道:“带了,知道你要用。”将木盒递过去。
狄郊取出纸笔,往木盒上铺了,由辛渐在一旁举灯照亮,将所验现场和尸首一一记录下来。
王翰仍是愤愤不平,道:“之涣说回大风堂叫辛渐,怎么去了老半天?”王之涣忙道:“出了好多事,路上给耽误了。”
王翰道:“好多事,有多少?”王之涣道:“先说大的,兵曹参军宋希玉被人杀了,就躺在那边一户村民的院子里。”
王翰果然愣住,半晌才道:“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王之涣道:“贺大娘生日啊,还是我们二十年盟约到期之日。”
王翰白了他一眼,问道:“你们是来叫老狄过去验尸的吗?那这里要怎么办?”
辛渐道:“一会儿自会有军士上来处理尸首。我们先自己在这里商议一下武灵觉这件案子。”
王翰道:“据老狄分析现场,武灵觉是从那边小道斜插过来的,似乎是想进入大风村里,结果在山道口这里被人追上,一刀砍在背心,当即断气。凶手再将她拖进了草丛中,以免被人发现。若不是她刚死不久,老狄鼻子又灵,怕是躺个十天半个月也没人知道,尸首多半被野兽吃了。”
辛渐奇道:“她是从那边过来的吗?那条小道许久没有人走,都成荒径了。小道那边倒是也有一条下山的山道,是往奉圣寺去的。”
狄郊道:“我和阿翰过去勘验过,那边小道有两种新鲜脚印,一种是武灵觉的,另一种应该是追她的凶手,从尺码上来看,当是男子无疑。”
据现场来看,武灵觉应该是打算去奉圣寺。她虽是女尼,然都是方外之人,无处可去时去僧寺投宿也不算什么。半途中,她遇到了凶手,情急之下,由小道逃往大风村方向,结果还是被凶手追上杀死。
按王翰的推测,武灵觉之所以不逃去更近的奉圣寺,而是往大风村而来,是想来找辛渐他们,将当年曲江沉船真相坦白告知。
王翰又道:“要我说,这桩案子也没什么可查的,分明是京城那位主儿听说武灵觉来了太原,坐不住了,怕她抖出当日李蒙之死真相,于是派人来灭口。”
狄郊道:“凶器是弯刀,这是个疑点。若果真是当今皇帝派人来杀人灭口,必是武功高强的武士,岂会用弯刀?”
辛渐正待说出王皇后兄长来了晋阳一事,王之涣一拉他衣袖,低声道:“先别说王驸马之事,听阿翰和老狄说完。”
辛渐心道:“也许阿翰和老狄的争论能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便暂时不提郭子仪曾遇王守一一事。
王翰道:“弯刀不算重大疑点。万骑中有许多胡人,有不少就喜欢佩带弯刀。”
辛渐道:“这倒是事实。别人不说,当今皇帝心腹王毛仲是高丽人,他最喜爱鹿角刀,还说契丹人以镔铁炼制的鹿角刀最好,曾派人送了鹿角刀来大风堂,要求仿照样式给他打造一批一模一样的兵器。我因为做不了,叫人给他退回去了。”
王翰道:“又或许凶手有意选择弯刀作凶器,好引人去怀疑契丹人。今日大风堂中不就有契丹客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