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
- 明道
- 1705字
- 2020-08-27 15:01:30
“古”“今”相争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就听从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付之一炬。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儒生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些古文经书给埋藏起来。汉朝建立之后这些经书被陆续发现,这些被发现的书籍又被献给了西汉政府。
今文经则出现在西汉建国后。由于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都被焚毁,各地的藏书也还没有发现,于是汉初的一些老儒就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儒家经典背诵出来,口耳相传,再由弟子用汉初的隶书将经文和解释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了今文儒家经典。
今文经出现之后,少数老儒开始建立私人学校,聚众讲学,汉文帝的时候设立了经学博士官,当时的经学博士官主要有三位,他们分别是传授《诗经》的申培公和韩婴,还有传授《尚书》的伏生的弟子欧阳生博士;到汉景帝时又增加了三个博士官,他们是诗博士辕固生、春秋博士董仲舒及胡毋生;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根据公孙弘的建议,设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于是又增加了礼经博士官和易经博士官。后来汉武帝又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就此统治了两汉的学术界。这些被设为博士官的学者学习和研究的都是今文经,所以他们就被称为今文经学派。
后来公孙弘又建议博士官可收弟子50名,也享受一份俸禄。两汉的时候,五经博士官数以及弟子人数都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政治势力的学术团体。他们在对经学解释及对政府体制、政策的意见上,形成了特殊的观点。
可是这个时候古文经学派也悄悄地发展起来了,汉哀帝时古文经学派的刘歆在校对儒家经典时发现,古文经不但在文字上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们所学的今文经不同,而且有的博士在传授弟子时只传授今文经,不传授古文经,这一点他非常不满。他上书汉哀帝,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后新编的经书,根本就残缺不全。所以刘歆请求立古文经《毛诗》《左传》《礼》于学官。可是他的建议遭到了研习今文经的太常博士的群起反对,无奈之下刘歆只好离开了长安。
西汉末年,王莽想要篡权,提出了“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他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作为立论依据。《周礼》属于古文经,因此古文经学地位得以提高。汉平帝时,设立五个古文经博士,以此和今文经学对抗。
东汉建立之后,刘秀利用谶语来巩固新生政权,他提倡今文经,废除古文经。谶纬之风严重影响了东汉经学的今古两派。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慢慢压倒了今文经学,著名古文经学大师如卫宏、贾逵、马融、许慎等人,都以学术取得高官。他们有几千弟子,势力非常大。古文经学派斥责今文经学派是附会谶纬的妖妄,他们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学者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做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撰为著述,如齐歆认为“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都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受到古今学者的高度重视,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
编写《五经正义》的孔颖达
到了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根本,吸收今文经学的主张和观点,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统一众说纷纭的古文经和今文经,于是孔氏撰写了《五经正义》,书中摒弃了今古文的门户之见。
宋代学者抛开旧注,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结果建立了“宋学”。一直到清代,乾嘉学者所用的学习方法,被称为“汉学”、“朴学”,无论吴派、皖派还是扬州学派,都和古文经学相近。只有常州学派继承了今文经学,依据《公羊传》以及董仲舒等人著作,阐发孔子的“微言大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态度,影响了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思想家,至此,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宣告结束。
古诗词精选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①。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②。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y9):天啊。上,指天。邪,表示感叹。
①衰(cu~):衰减、断绝。
②雨(y&):作动词,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