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
- 明道
- 1765字
- 2020-08-27 15:01:30
儒学一统江湖的元勋——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从小就非常喜爱学习,已经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研读《公羊春秋》,那时候他在一个美丽的花园读书三年,三年后他离开花园,人家问他花园好不好玩,他竟然回答不上来。原来这三年董仲舒都在认真地读书,根本就没有看过花园的一草一木,这就是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董仲舒
因为董仲舒学习勤奋,所以很快他就成为了一个有名气的学问家。汉景帝任命董仲舒为博士官,和胡毋生一起讲解《公羊春秋》。
当时的西汉政府奉行的是黄老哲学,推行“清净无为”的政策,让百姓们可以休养生息,但是对其他的哲学思想也并不排斥。西汉政府任命了一些儒生为博士官,让他们专门讲解儒家经典,董仲舒就是其中之一。
汉武帝即位后,汉朝的国力已经非常强大,而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决心要建立一番功业。因此他觉得原来的那一套无为而治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了,必须马上开拓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为自己将要开创的事业提供理论依据。所以,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就征召各地的学问家到长安来发表自己对国事的意见,接受皇帝的咨询,董仲舒也在被征召之列。
这个时候的董仲舒因为目睹西汉初年的几次王国谋反事件,感到非常有必要宣传大一统思想,巩固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这样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于是,他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需要,向汉武帝上《举贤良对策》,列举了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要点,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他还提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董仲舒强调要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用儒家学说来提高君主的权威。
董仲舒的想法非常符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为汉武帝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难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使其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在中国的思想和哲学领域占统治地位。
董仲舒从此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一时风光无限,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这其中就有主父偃。董仲舒平时很喜欢谈论神秘莫测的事情,擅长灾异之说。有一次西汉皇室的高庙和长陵发生火灾,董仲舒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写成了《灾异之记》的草稿,还没有上书皇帝,就被主父偃在无意间看到。主父偃原本就妒忌董仲舒,于是就把董仲舒的草稿抄了一遍,然后拿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因为董仲舒的文章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一怒之下就把他关进了监狱。后来汉武帝觉得他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处罚他,于是又把他放了出来并官复原职,派人向他学习《公羊春秋》。董仲舒至此再也不敢谈论灾异之说了。
此后,董仲舒又担任了十几年的诸侯国的国相,最后辞职回家,但是仍然很被汉武帝看重,国家有什么大事,常常派人征询他的意见。晚年的董仲舒在家里聚众讲学,收了很多弟子,司马迁就是其中之一。
董仲舒除了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还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和人事都是受制于天命的,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还把儒家的思想归纳为“三纲五常”。
延伸阅读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是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则源于孔子。
“三纲”具体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主要是要求为臣、为妻、为子的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夫、父。同时也要求为君、为夫、为父的人为为臣、为妻、为子的人做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夫妻、父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用来调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古诗词精选
迢迢牵牛星
迢迢①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②素手,札札弄机杼③。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④,脉脉⑤不得语。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①迢迢(ti1o):遥远。
②擢(zhu5):引、抽,伸出的意思。
③札(zh1)札:拟声词。杼(zh&):织机的梭子。
④间(ji3n):相隔。
⑤脉脉(m7 m7):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