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夺权之战 敢叫日月换新天(7)
- 历史就是这么离奇(中外宫廷奇案录)
- 黄为
- 3391字
- 2016-08-16 15:41:48
三是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允祯,无论是承嗣大统的实力,还是在父皇心目中的印象,均不相上下,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四是诸位皇子在皇位的竞争中太过激烈,几乎达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在雍正帝登上皇位后,他的政敌不甘心失败,在朝野上下广为传播雍正帝篡位的传闻。
五是雍正帝性格暴躁残酷,严肃刻薄。登基后,他严厉打击朋党、政敌,对很多兄弟予以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大兴文字狱,冷酷的铁腕治国,让朝臣和百姓畏惧、反感,更愿意相信他篡位的传闻。
其实改诏的传言在雍正帝即位之初就曾传入他耳中,雍正帝自己不得不亲自写作《大义觉迷录》来为此事辩白,但他并未拿出有力的证据驳倒这种对其十分不利的说法。相反,他登基后给十四弟改名为“允禵”一事,又强化了这种猜测。
一反一正,孰是孰非,莫衷一是。雍正帝继位之谜,扑朔迷离,遂成为千古疑案。
但是,无论皇位如何得来,无论多么残暴,总体来说,雍正帝堪称明君。他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每年唯有自己生日当天才会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挑烛工作至凌晨一两点,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总共批阅超过千万字。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雍正帝使清帝国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英雄何必问出处,雍正帝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受到后人的敬仰。
相关链接:
雍正皇帝诸位兄弟的结局
雍正帝继承皇位的时候,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除雍正帝外有大哥允褆、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十二弟允裪、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祯、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总体来看,雍正帝继位后,对待大部分兄弟都可谓心狠手辣,刻薄寡恩。
大哥允褆、二哥允礽均已在康熙年间被废,遭到幽禁。雍正帝继位后,他们继续遭到幽禁。允褆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允礽于雍正二年(1724年)死。
三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帝继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令允祉到遵化去看守康熙帝的皇陵——景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帝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年间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帝继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八弟允禩,是康熙帝的皇子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康熙帝废立太子的时候,允禩企图继立为太子,结果,雍正帝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帝继位后,先封允禩为亲王,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囚禁,改其名为“阿其那”(满语,狗)。允禩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享年46岁。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帝所不容。雍正帝借故命令: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满语,猪)。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看押他。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死于狱所。
十弟允,因党附允禩,为雍正帝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喀尔喀蒙古大汗来京病故,雍正帝命允送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雍正帝命其住在张家口。同年雍正帝借故将允夺爵,逮回京师拘禁。允被拘禁了14年,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
十二弟允裪,康熙末年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帝刚即位时,封允裪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贝子。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帝即位后,允裪被晋封为履亲王。
十四弟允祯,因党同允禩,所以被雍正帝视为仇敌。雍正帝继位后,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祯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帝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允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帝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较好的皇子有四人:雍正帝的七弟允祐、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十七弟允礼。
允祐,雍正帝继位后封其为亲王。雍正八年(1730年)死。
允祥,雍正帝继位后封其为怡亲王,格外信用。
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袭封庄亲王。
允礼,雍正帝继位后封其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务,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
吕留良文字狱
吕留良(1629—1683年),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他有浓厚的反清复明思想,清康熙五年(1666年),他拒不应试,被革除诸生,当时朝野为之震惊。尔后,康熙十七年、十九年,两次不应“征辟”,决意出家为僧,遁迹吴兴县妙山,筑风雨庵著书讲学。
吕留良是在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受湖南儒生曾静反清一案牵连,被雍正帝钦定为“大逆”罪名的。
曾静反清一案的经过是这样的:曾静受到吕留良遗作中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为其各处传播。当时雍正帝即位不久,民间传播雍正帝阴谋夺位之事。曾静闻悉,以为清朝末运已至,于是开始筹划推翻清廷。他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不得志,就投书岳钟琪,并列举雍正帝十大罪:弑父、逼母、弑史、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力劝岳钟琪反清。岳钟琪马上具折上奏给皇上。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曾静供认不讳。因曾静供词中涉及吕留良著书事,雍正帝便命搜查吕留良书籍,连同案内有关人员押解进京,亲自审问。
案件审结后,雍正帝下令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其时,吕留良、吕葆中父子已死,雍正帝便下令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斩立决;吕留良诸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家产悉数没收。吕留良学生严鸿逵被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学生沈在宽斩立决;黄补庵(已死)嫡属照议治罪;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的车鼎丰等4人判斩监候,另2人同妻子流放三千里外。另外,还有十数人受杖责,他们的子孙、亲戚、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铸成清代震惊全国的文字狱。曾静因承认轻信流言,妄论国事,为吕留良等所误,被免罪释放(乾隆皇帝即位后,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处死)。
雍正帝还命将曾静供词及忏悔录集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刊后颁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玩忽者治罪。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大骂吕留良:“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吕留良于我朝食德服畴,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孙者数十年,乃不知大一统之义!”又命刑部侍郎杭奕禄带领曾静到江浙一带等地宣讲,命兵部尚书史贻直带领张熙到陕西各地宣讲。
雍正十二年,吕留良后人60余口长途跋涉,历尽艰难,从江南水乡发遣到北疆宁古塔。吕留良后人到宁古塔后,拨给宁古塔将军都赉部下驻防旗人为奴。按照清代法律,对于“谋反大逆”为奴的人身控制,远比一般奴仆为严。即使已经过了好几代,仍然不许改变身份,不许“出户为民”。吕留良系“大逆重犯”,所以世代被置于“奴籍”的深渊之下,饱受人间的屈辱。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吕留良自题
注:“清”、“明”各暗喻“清”、“明”两王朝。
清代的秘密建储制度
经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争位斗争洗礼的雍正帝即位后,立即推行了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巳刻),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满汉文武大臣,面谕称: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在雍正帝看来,建储必须慎重,不可明立又不可不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想必在藩邸时,雍正帝便深思熟虑过,故能在即位伊始便从容密书储君之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秘密建储之法就此形成。
经过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政治实践,建储方式由明立到秘立,加之嫡长制度的废除,清代的建储制度趋于成熟与完善。康熙帝最初确立太子的目的在于消除最高政权更迭过程中来自旗权的影响。雍正帝的秘立方式则是试图解决储君及其党羽的结党现象。乾隆帝最初对秘密建储的反感,也多因其作为第一个秘立储君,在备位藩封期间多受压抑,即位初皇权降为最低点。经历几十年政治历练,乾隆帝在晚年反复宣扬明立储君的弊端。可见,他已彻底领悟了其父秘立储君方法的妙处。乾隆帝晚年对建储思想的总结,使得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保障了清最高统治权的顺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