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 吴虹 高泽金主编
- 9739字
- 2020-06-25 20:50:51
第二节 IS-LM模型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研究了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率和投资都是变动的,而且对总需求和国民收人影响较大。本节要研究的是利率对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运用汉森-希克斯模型,即IS-LM模型论证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人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在这里,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可以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因此,IS-LM模型被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是宏观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体现了凯恩斯的整个思想体系。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一)IS曲线
1.IS曲线的含义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状态。IS曲线是表示在I=S的条件下,即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依据均衡条件公式:I=S
假设:I=1250-250rC=500+0.5Y
则:S=-500+(1-0.5)Y
当:I=S时1250-250r=-500+(1-0.5)Y
解得:Y=3500-500r或者: r=7-1/500Y
依据:Y=3500-500r作图3-12,以纵轴代表利率r,以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图3-12是一条反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代表产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产品市场实现了均衡,因此,这条曲线就是IS曲线。
图3-12 IS曲线
在产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我们知道,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者一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付出利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是偿还利息后纯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如果利润率既定,则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息率。利息率越低,纯利润就越大,从而投资就越多;反之,利息率越高,纯利润就越小,从而投资就越少。因此,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而总需求又与国民收人同方向变动。因此,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2.IS曲线的推导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用含有四个函数关系的四个象限推导出IS曲线。即希克斯—汉森四象限图象。
图3-13中象限(1)的曲线表示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纵轴表示利率r,横轴表示投资量I,投资需求曲线就是根据投资需求函数I=1250-250r做出来的。
图3-13 IS曲线推导图示
图3-13中象限(2)表示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状态,即I=S的组合点的轨迹,在纵轴表示储蓄S,横轴表示投资I的坐标系中,起自原点的45°的直线,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的组合点的轨迹。例如利率r=3%时,投资I=500亿美元,储蓄S=500亿美元;利率r=2%时,投资I=750亿美元,储蓄S=750亿美元。
图3-13中象限(3)的曲线表示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在纵轴表示储蓄S,横轴表示国民收入Y的坐标系中,依据S=-500+0.5Y,就可做出I=S时,不同的投资和储蓄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对应点,这些点的轨迹,表示的是储蓄与均衡国民收入间的函数关系。
图3-13中象限(4)的曲线表示国民收入是利率的减函数。在纵轴表示利率r,横轴表示国民收入Y的坐标系中,依据S=-500+0.5Y和I=1250-250r就可做出I=S时,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对应点,这些点的轨迹,表示的是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间的减函数关系。即当利率上升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当利率下降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例如,利率r=3%时,投资I=500亿美元,储蓄S=500亿美元,国民收入Y=3500-500r=2000亿美元;当利率r=2%时,投资I=750亿美元,储蓄S=750亿美元,Y=3500-500r=2500。
3.I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IS曲线是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假定:
消费函数:C=C(Y)=a+βY;
投资函数:I=I(r)=e-dr;
则有:
储蓄函数:S=S(Y)=-α+(1-β)Y;
投资函数:I=I(r)=e-dr;
根据均衡条件:S(Y)=I(r)可以得到:
-α+(1-β)Y=e-dr
即IS曲线:
公式中,α为自主性消费支出,即与收入无关的消费;e为自主性投资支出,即与利率无关的投资;r为利率;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即利率每增(减)1%投资将减少(增加)的程度,利率与投资之间是逆函数关系;1为乘数,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由公式可见,一旦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给定,市场上任一给定的利率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国民收入与之相对应。
IS曲线公式也可以写成:
(二)IS曲线的斜率
由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IS曲线的斜率为:
式中的d和k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坦;说明国民收入对利率变化反映灵敏,当利率稍有下降或上升时,则国民收入将有较大的增加或减少。反之,d和k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IS曲线越陡,说明国民收入对利率变化反映不灵敏,当利率有较大幅度下降或上升时,则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数量较小。如图3-14所示,IS1曲线的斜率大于IS2曲线的斜率。
图3-14 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影响IS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自发性消费、投资、税收、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净出口,除了税收外,上述因素的增加都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税收的增加会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向右移动。如图3-15所示:
依据Y=3500-500r作图,画出IS0;
依据Y=2500-500r作图,画出IS1;
依据Y=4500-500r作图,画出IS2。
图3-15 IS曲线的移动
可见,IS1是一条与IS0平行的直线,是IS0线向左移动1000单位得出的。IS2也是一条与IS0平行的直线,是IS0线向右移动1000单位得出的。
从图3-13可以看出,当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平行的向左或向右移动,改变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如IS0在横轴上的截距为3500, IS1为2500,由前面章节的学习已对改变IS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主要因素有所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投资需求变动,自发性投资e变大,IS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第二,消费函数变动,自发性支出α变大,IS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第三,政府支出及税收变动,G变大IS曲线右移,反之,左移。T变大,IS曲线左移,反之,右移。
第四,净出口NX增加,IS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四)产品市场失衡
依据Y=3500-500r作图3-16,图中的IS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而IS曲线以外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了产品市场失衡状态。如图3-16中所示,A和B点均不在IS曲线上,在这两点上,投资不等于储蓄,所以为失衡点。
图3-16 产品市场的失衡与调整
在A点,与A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是YA,此时A点的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所以在A点因利率较高,增加储蓄会带来较多的利息收入,而投资会因利率较高而增加投资风险,所以,储蓄会大于投资,即I<S。因此,在IS曲线的右侧的任意一个点均有I<S。
同理,在B点,与B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是YB,此时点B的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所以在B点因利率较低,有利于刺激投资,而不利于增加储蓄,所以,投资会大于储蓄,即I>S。因此,在IS曲线左侧的任意一个点均有I>S。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一)货币市场的均衡
1.货币供给
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按货币的流动性即货币的变现能力可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M0, M1和M2。
M0(通货):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储蓄存款+定期及其他存款。
2.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数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厂商,人们总是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对于不同的人持有货币的数量是不同的。然而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是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三个动机,也就是三个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一,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是指人们为了交易或支付所需而持有货币。就个人或家庭而言,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就要经常购买日常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手中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就厂商而言,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也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如购买办公用品,发放工资等。个人或厂商因交易性需求对货币持有数量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个人和厂商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
第二,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 motive)是指人们为预防不测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个人还是厂商往往对明天或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做一些预防性的准备,如为了确保子女就学可能收取的不确定的费用,为了预防突发性疾病的出现而准备的就医费用,还有亲戚朋友因急需可能的借款等。总之,人们的经验告诉他们遇到不测之需是常事,必须有所准备,以防万一。可见,预防性需求是由支出的不确定性决定的。这种需求同样主要取决于个人和厂商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
第三,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随利率的变动而相应变化的需求,它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利率上升,投机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投机货币需求增加。
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需求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第一和第二两个因素的变动取决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因此这两种因素对货币的需求L1=kY, Y为可支配收入,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即货币需求占收入的比重。
由第三个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L2是利率的反函数。即:L2=-hr, h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r为利率
货币需求L=(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投机需求L2
货币需求L=L1+L2=kY-hr
货币需求曲线就是用图象表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反向的函数关系。如图3-17所示。
图3-17 不同收入的货币需求函数
图3-17中的两条货币需求曲线分别代表收入水平为Y1和Y2时的两条货币需求曲线。可见,货币需求与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是通过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来表示的,而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向变动关系则是通过每一条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来表示的。例如,当利率相同,即都为r1时,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实际货币需求量分别为L1和L2。当利率不同时,利率由r1为r2时,在收入相同时Y=Y1,则从Lr1增加到Lr2,这说明实际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在收入一定时降低利率会增加实际货币需求量。
案例分析:货币的需求动机
骆明和小欣是一对感情不错的情侣,同时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30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5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问题:
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三种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3.货币市场均衡
当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时,就意味着社会对货币的总需求数量与货币的总供给数量完全相等,此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
用公式表达:L=M=kY-hr,
用图解法表示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如图318所示,货币供给曲线Ms垂直于横轴,说明在一定的时期内,货币供给总量既定,不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均衡利率主要由货币需求决定。
(二)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货币市场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状态。LM曲线就是表示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在前面的分析中已对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有所了解,在推导LM曲线前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L等于货币供给Ms,即L=Ms。
第二,货币需求函数表述为L=L1(Y)+L2(r)。L1(Y)代表的是人们为满足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L2(r)代表的是人们为满足投机性需求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第三,在一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因受政府的货币政策的控制,是一个常数,货币供给M与利率r无关。当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货币量和实际货币量相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
M=M0货币供给函数
当货币市场达到L=M0即L1(Y)+L2(r)=M0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时这一等式就成为货币市场均衡模型,这一模型表示的是国民收入与利率间的函数关系。
例如:假设货币需求函数L1=0.5Y L2=1000-250r
货币供给量M0=1250 P=1
依据均衡模型:则有:0.5Y+1000-250r=1250
L=M
Y=500+500r
可见: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依据:Y=500+500r
作图3-19,以纵轴代表利率r,以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图3-19 LM曲线
图3-19是一条反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都是相等的,即L=M,代表货币市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市场实现了均衡,因此,这条曲线被称为LM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即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高,利息率低则国民收人低。
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
M=L=L1(Y)+L2(r)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货币供给既定时,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L2)必然减少。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息率上升的结果。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国民收人与利息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2.LM曲线的推导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LM曲线是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系、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用含有四个函数关系的四个象限推导出LM曲线。希克斯—汉森四象限图象—如图3-18所示。
图3-18 货币市场均衡
图3-20中象限(1)的曲线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纵轴表示利率r,横轴表示投机需求L2,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是根据投机货币需求函数L2=1000-250r做出来的。
图3-20 LM曲线推导图示
图3-20中象限(2)表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均衡状态,即L=M的组合点的轨迹,在纵轴表示投机需求L2,横轴表示交易需求L1的坐标系中,L2+L1=M组合点的轨迹。例如当1250=L2+L1时,L2=1000时,L1=250亿美元,L2=500时,L1=750亿美元。说明L2与L1在货币供给一定时,为此增彼减的关系。
图3-20中象限(3)的曲线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在纵轴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L1,横轴表示国民收入Y的坐标系中,依据L1=0.5Y,就可做出L=M时,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与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对应点,这些点的轨迹,表示的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间的函数关系。
图3-20中象限(4)的曲线表示国民收入是利率的增函数。在纵轴表示利率r,横轴表示国民收入Y的坐标系中,依据L2=1000-250r、L1=0.5Y和M=1250就可做出L=M时,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对应点,这些点的轨迹,表示的是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间的增函数关系。即Y=500+500rY当利率上升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当利率下降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例如,利率r=1%时,国民收入Y=1000亿美元;当利率r=2%时,国民收入Y=1500亿美元。
3.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若用代数表达式:L1=kY L2=-hr L=M0
则有:
当已知公式中的各项数值和系数时,就可计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或均衡利率。
(三)LM曲线的斜率
由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LM曲线的斜率为: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之比,即。
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正相关,LM曲线的斜率为正值,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h值大,LM曲线斜率小,LM曲线越平缓,利率变化对国民收入影响大,反之,则小。
第二,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k。k值大,LM曲线斜率大,LM曲线越陡直,利率变化对国民收入影响小,反之,则大。
如图3-21所示,当利率水平由r1上升至r2时,LM0斜率大于LM1,利率变化对国民收入影响较小,LM1斜率小于LM0,利率变化对国民收入影响较大。
图3-21 LM曲线斜率
(四)LM曲线的三个区域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当利率处于不同水平时,LM曲线的斜率会不同,表现为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
第一,凯恩斯区域。当利率降的很低时,货币的投资需求趋于无穷大,因此,货币投资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进而会使LM曲线也成为水平线。
第二,古典区域。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货币的投资需求趋于零,不管利率再上升多少,货币投资需求都等于零。因此,货币投资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进而会使LM曲成为垂直线。
第三,中间区域。处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利率水平上的区域,LM曲线的斜率是,为正值。表明在此区域,利率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图3-22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五)LM曲线的移动
依据Y=500+500r,画出LM0;
依据Y=1000+500r,画出LM1;
依据Y=500r,画出LM2。
从图3-23可以看出,当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平行的向左或向右移动,改变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如LM0在横轴上的截距为500, LM1为100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当货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图3-23 LM曲线的移动
(六)货币市场的失衡
依据:Y=500+500r作图3-24,图中的L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而LM曲线以外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了货币市场失衡状态。如图3-24中所示,A和B点均不在LM曲线上,在这两点上,货币需求不等于货币供给,所以为失衡点。
图3-24 货币市场的失衡与调整
在A点,与A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是YA,此时A点的利率rA高于均衡利率rE,所以在A点因利率较高,增加储蓄会带来较多的利息收入,而投机会因利率较高而增加投资风险,所以,人们会增加储蓄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所以,在A点有L<M。同理,在LM曲线的左侧的任意一个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会出现货币过剩供给,又会导致利率下降,直至利率回落到rE点上。这一过程就是由失衡向均衡的调整过程。
同理,在B点,与B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是YB,此时点B的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所以在B点因利率较低,有利于刺激投机,而不利于增加储蓄,所以,人们会减少储蓄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所以,在B点有L>M。同理,在LM曲线的右侧的任意一个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会出现货币过剩需求,又会导致利率上升,直至利率回升到rE点上。这一过程就是由失衡向均衡的调整过程。
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在前两节中我们已分别推导出IS曲线和LM曲线,分析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相关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IS曲线和LM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含义。因此,如果把IS曲线和LM曲线结合起来分析,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IS-LM曲线在同一个以纵轴代表利率r,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相交坐标系中,IS-LM曲线的交点处代表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交点对应纵轴上的数值为均衡利率,交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为均衡的国民收入,这就是IS-LM模型。
在已知IS和LM方程式IS与LM曲线的联立方程求得:
IS:Y=3500-500r
LM:Y=500+500r
解联立方程:r=3, Y=2000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国民收入,还可以在已知IS和LM方程式的基础上,通过画图求解,如图3-25所示。
图3-25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由以上分析得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基本模型,从中看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表现为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此时,在同一利率和同一产出水平下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投资与储蓄相等,同时在货币市场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与政府的货币供给相等,这时市场处于理想的均衡状态。
案例分析:中国的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假定:需求决定产出(社会需要多少产品,厂商就愿意生产多少),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严重供给不足,不能用该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逐渐显示出需求约束性特征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建立中国的IS-LM模型。
根据统计资料推算出IS曲线:y=1312.4325-60.6808r+2.8788G; LM曲线:y=20.247 M+211.1276r。若将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看作固定常数,则可以大致画出中国的IS-LM模型。
从上图可以看出:①IS曲线较陡。较陡的IS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对利率变化反映不灵敏导致的;②LM曲线较平坦。较平坦的LM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较敏感导致的。
思考:从中国的中国的IS-LM模型来看,是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还是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失衡及其调整
当某种原因导致了上述等式的不相等状况,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就会出现失衡的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分8种情况,如图3-26所示,除IS-L M曲线交点处以外的点均为非均衡点。
图3-26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失衡
非均衡点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中一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如处于IS曲线上的点代表产品市场均衡,处于LM曲线上的点代表货币市场均衡,这种情况以A、B、C、D为代表。第二种是两个市场均处于失衡状态,从图3-26看,就是IS曲线和L M曲线把坐标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不包括IS和LM曲线),即Ⅰ、Ⅱ、Ⅲ、Ⅳ四个区域。例如,在Ⅰ区域中的任意一点,都是处于IS曲线的右侧,LM曲线的左侧都具有L<M和I<S的特点。其余三个区域的非均衡状态和关系从图3-26可以得出。总结一下四个区域的非均衡关系可用表3-3加以说明。
表3-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
(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在IS和LM曲线交点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同时均衡。然而,这一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如图3-27所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Y′,而两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是Y0,利率是r0。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已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就需要依靠国家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当IS曲线移动至与LM曲线的交点处对应代表国民收入的横轴上Y′的水平上时,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如图3-27所示。
图3-27 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变动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来改变利率和收入,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当LM曲线移动至与IS曲线的交点处对应代表国民收入的横轴上Y′的水平上时,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如图3-28所示。
图3-28 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变动
当然,国家还可以同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同时改变IS和LM曲线的位置,使二者相交于Y*的收入水平上。如图3-29所示。
图3-29 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变动
案例分析:战争与利率战争
1959年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越南人民英勇奋战,使美国士兵陷入热带丛林之中不能自拔,美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兵力。从1965年初到1966年末,美国驻越南军队由不足2.5万急剧增到35万以上。军队人数增加使得军费开支扶摇直上,从1965年到1966年间,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了550亿美元(按1987年美元计算)。与此同时,美国的货币供给量(M1)几乎没有变动:1965年为5910亿美元,1966年为5850亿美元(均按1987年美元计算)。
我们可以利用IS-LM曲线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下图为例。该图表明,政府增加军费开支将使IS曲线由IS1右移至IS2,如果货币供应(M1)没有变动,那么通过IS-LM模型,可知经济由点E1移至点E2,结果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这也正是1965年至1966年的真实写照:GDP从24710亿美元增至26160亿美元,增加了1450亿美元,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从3.95%升至4.88%。
当时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应提高税收以免经济过热,并使IS曲线重新向左移以降低利率。但是1963年上任的约翰逊总统(LyndonB.Johnson)认为通过提高税收来支付越来越不受人们欢迎的战争,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因此直到1968年仍未提高税收。最终,过热经济已造成了通货膨胀和前所未有的高利率。
问题:
1.解释一国的总需求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军费支出的增加对总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战争为什么会使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请用凯恩斯的理论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