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此前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都是以价格总水平不变为前提的。这些分析属于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因为凯恩斯研究的主要是萧条经济。在这样的经济中,有许多未被利用的资源,只要增加总需求,实际产出量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但实际上经济并不总是萧条的。在实际生活中,物价水平也是不断地变动着的。本节就是要取消价格不变的假设,说明价格水平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总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简称为AD曲线。如图3-30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了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图3-30 AD曲线

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财产效应。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财产减少,消费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财产增加,消费增加。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物价水平就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反之亦然。

利率效应。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而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

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反之亦然。

汇率效应。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影响一国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资本从低利率地区流向高利率地区。在名义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利率就会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使净出口减少。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净出口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把这种关系归纳起来就是:

物价(↑)→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反之亦然。

将以上几点结合起来,可以说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必然使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国内物价总水平下降,必然使国内总支出水平上升。总支出水平的变动,会使均衡产出水平发生相应变动。这就形成了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 M图形中推出。图3-31中的(a)是IS-L M图形,(b)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图3-31 从IS-L M图导出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时,既增加了货币需求,又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此,实际货币供给(M/P)或者说货币供给的实际价值减少了,因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从LM0移到LM1。这使利率上升,从r0升到rl。利率上升使投资下降,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从Y0降低到Y1。总之,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实际货币供给而使G DP,减少。这样,不同的价格水平和不同的收入水平的组合,构成了总需求曲线。见图3-31。

图3-31所示说明总需求曲线的轨迹正是当利率变化时,价格与均衡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均衡产量会出现减少的趋势,反之,均衡产量会增加,这说明均衡产量水平与物价总水平呈反向变动的关系。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任何计划总支出的增加或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例如,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或货币政策(买进债券、降低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时,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表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向左移动。由于政府增加支出或降低税率,IS0右移至ISl,使总需求曲线AD0也相应地平行右移至ADl, AD0在价格水平P0不变时,收入从Y0增加到Y1。反之则相反。如图3-32(a)。

图3-32 AD曲线的变动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由于中央银行增加了供给,LM0右移至LM1,总需求曲线AD0相应地右移至AD1,在价格水平P0不变时,收入从Y0增加到Y1,反之则相反。如图3-32(b)。

二、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是表示产出量和价格水平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二)总供给曲线的类型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这种特例是凯恩斯在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时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当存在着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厂商可以在不提高工资的情况下增加雇用量。因此,产量增加,成本不会提高,价格也不会上升。这种特例仅适用于存在大量失业的非正常情况,而不适用于正常情况(图3-33)。

图3-33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中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图3-34)。

图3-34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之所以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可以用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和错觉理论来解释这一点。

粘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企业根据预期的物价水平决定工人的工资。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上升了。工资的增加使企业实际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就业,减少生产,总供给减少;相反,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下降了。工资的减少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增加生产,总供给增加。因此,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仍是同方向变动。

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在物价总水平上升时,一些企业不迅速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相对于物价水平的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同样,在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一些企业不迅速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上升,销售减少,生产减少,总供给减少。总之,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错觉理论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物价水平下降实际是各种物品与劳务价格都下降,但企业会更关注自己的产品,没有看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只觉得自己的产品价格下降了。由产品价格下降得出市场供大于求的悲观判断,从而就减少生产,引起总供给减少。同样,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也会没看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升,而误以为只有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了,从而作出市场供小于求的乐观判断,就增加生产,引起总供给增加。当物价水平变动时,企业产生的这些错觉会使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这些错觉是因为企业家并不能总拥有充分的信息,在长期中,他们当然会纠正这些失误,但在短期中这些失误是难免的。

3.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也称古典总供给曲线,其几何形状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相应变化。

图3-35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建立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率就会降低。反之,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率就会提高。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总之,在古典总供给曲线中,随着市场物价总水平的提高,劳动市场的均衡供求量始终保持着充分就业水平不变,国民收入不会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总供给曲线在长期条件下为一条垂直的充分就业产量的直线。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相比,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这里只能作简要的说明。如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会使总供给曲线左移,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移动右移,工资水平或其他成本上升,会使总供给曲线左移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案例分析:石油与经济

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和劳务的关键投入,它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存在一个主要利用石油生产许多产品的国家,该国经济中一些大的波动就主要源于石油价格的变化。

70年代中期,为了阻止石油价格的不断降低,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组成了一个卡特尔组织——欧佩克。欧佩克成功地提高了石油价格:从1973年到1975年,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倍还多。石油输入国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石油供给的减少和石油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它产品的企业成本迅速上升,而产品的价格不能同步迅速做出反应,所以这些企业都大量减少产量,或者干脆停业或破产。

问题:

1.解释什么是总供给曲线,说明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各种因素。

2.说明上述石油价格上升对总供给的影响机制。

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共同均衡,由此可以说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前面已经解释了总需求函数和曲线与总供给函数和曲线,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就可以构成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即AD-AS模型。在图3-36中,AD曲线是由总需求函数决定的总需求曲线,AS曲线是由总供给函数决定的总供给曲线,ADAS的交点E为均衡点Ye为均衡国民收入,Pe为均衡价格总水平。

图3-36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总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市场的内在机制自动实现的。当价格水平高于Pe例如为P1时,总需求会由Ye减少到Y1,总供给却由Ye增加到Y2,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价格总水平下降直到Pe为止。如果价格水平低于Pe,总需求会大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会上升,直到均衡时为止。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总供求会自动均衡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总供求虽然能自动达成均衡,但却不一定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当均衡点低于潜在产量Yf的水平时,经济便处在失业状态。例如在上图中,均衡国民收入Ye就是一个小于潜在产量Yf的均衡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有非自愿失业存在。

四、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一)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假定总供给曲线AS不变,总需求曲线AD移动的效应根据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间的特性不同而不同。

1.凯恩斯情形

在总供给曲线的凯恩斯区间,AS线是价格总水平不变条件下的水平线。如果初始均衡点位于E1点,那么任何可以使AD线移动的因素,都不能影响价格总水平,但却能显著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变化。例如当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时,达到新均衡点E2,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但价格水平不变,仍保持在P1的水平上,见图3-37。

图3-37 凯恩斯情形

2.古典情形

在古典情形下,总供给曲线AS是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垂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为Yf,因此在古典情形下可以得出与凯恩斯情形下完全不同的结论。

自主投资支出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增加都会导致AD线向右移动,见图3-38。最初均衡点为E1点,当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移动到AD2时,在P1价格总水平上的总需求增加了,但厂商不可能获得新增劳动力来生产更多的产量,即产品供给对新增的需求无法做出反应。

图3-38 古典情形

由于厂商试图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市场上雇用更多的工人,他们抬高了工资和生产成本,因而,必须为他们的产品索取更高的价格。因此,对产品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更高的价格,却不能提高产量。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会使总需求沿着AD2线从E3开始减少,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E2为止。在E2点,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2,均衡的国民收入不变,仍为Yf。在经济均衡从E1点移动到E2点的调整过程中,没有产量的变化而只有价格水平的变化。

3.正常情形

在正常情形下,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如图3-39所示。

图3-39 正常情形

在图中,ASAD0相交于E0点,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0,价格水平为P0。当总需求增加,AD0右移到AD1AS相交于E1,决定了新的国民收入为Y1,价格总水平为P1,这表明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使价格总水平由P0上升为P1。相反,当总需求减少,AD线从AD0左移到AD2AS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2,价格总水平为P2,这表明总需求减少使国民收入由Y0减少到Y2,使价格总水平由P0下降为P2

(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则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如图3-40所示。

图3-40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如果由于供给的冲击(农业歉收,石油价格上涨等),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AS0向左移动,移至AS1, AD线不变,则均衡点由E0移至E1,价格由P0上升至P1,国民收入从Y0下降至Y1。若总供给增加则反之。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与政策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例如,我们可以用这一模型来分析不同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以下各章对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问题的分析,正是国民收人决定理论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是根据这些理论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分析: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短期总需求分析尽管有其不现实的假设条件(总供给不变等),但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问题,实现经济稳定仍然是有意义的。

应该承认,总需求在短期中对宏观经济状况的确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重视增加内需,说明需求成为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如何增加内需呢?我们知道,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要的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这就告诉我们,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前些年内我们八次降息,但对内需的拉动有限,居民储蓄一直增加,这说明拉动消费不易。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

第一,我们要区分投资与消费的差别。例如,我们过去一直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消费就是一个误区。应该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并用刺激投资的方法拉动这项投资。应该说,在我国人口多,而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的情况下,在未来几十年中,住房仍是投资的热点,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

第二,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的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固定投资应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这就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内需的重要性。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为我们寻找增加内需的方法提供一个思路。

讨论题:

1.为什么拉动内需的重点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2.联系实际说明制约目前投资需求的主要障?

【本章小结】

1.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即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是潜在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2.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增加消费国民收入增加,增加储蓄国民收入减少。

3.乘数理论是指自发的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多。乘数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社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增加才会产生乘数效应。此外乘数作用是双重的。

4.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指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5.IS-L M模型就是分析在利率和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6.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移动,宽松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从紧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左移,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7.总需求曲线表示在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8.除物价水平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既定物价水平时,总需求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既定物价水平时,总需求量减少。

9.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是可以增加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表示在长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无关。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由经济的潜力决定,随着经济增长向右移动。

10.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决定。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图中,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

【课后思考题】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小于1?

3.回忆你最近的一笔支出情况,假设把边际消费倾向为0.8,你的这笔支出会带来国民收入多大的变化?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你的这笔支出会引发乘数效应?

4.乘数理论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5.“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回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因此,节俭对经济不利”。

(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6.试用图解法导出IS曲线,并分析IS曲线变动的因素。

7.LM曲线可划分为几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8.IS-L M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9.不在IS曲线和L M曲线交点上的非均衡点,能否走向均衡?

10.ISL M两条曲线相交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11.为什么说IS-L 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2.什么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与商品的需求曲线内涵有何不同?

13.用总需求一总供给图说明经济中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用图形说明。

14.我们在介绍总需求曲线时说明了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反方向变动,但在一些情况下,物价水平下降,总需求也在下降,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15.用本章的理论分析我国2008年奥运会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 )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8.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

A.100%

B.90%

C.50%

D.10%

9.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

A.20美元

B.60美元

C.180美元

D.200美元

10.IS曲线表示满足( )。

A.收入一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

11.在产品市场上,当利率为0.05时,国民收入达到400,当利率达到0.07时,国民收入为360,那么下列那一条曲线代表IS曲线( )。

A.Y=500-1800r

B.Y=500-2000r

C.Y=600-2000r

D.Y=600-1800r

12.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零个

13.IS曲线的斜率由( )决定。

A.边际消费倾向

B.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离IS曲线的点并不一定代表商品市场没有达到均衡

B.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C.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D.处于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

1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6.水平的LM曲线表示( )。

A.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

B.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小

C.利息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

D.利息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小

17.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可以理解为(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18.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预防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上述三方面需求任何一种

19.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失业

C.物价普遍上涨

D.上述三方面需求任何一种

2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21.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

A.r=0.02, y=450

B.r=0.05, y=400

C.r=0.07, y=360

D.r=0.1, y=300

2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2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 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

24.在IS曲线和L M曲线相交的时候( )。

A.I=L=S=M

B.I=S, L=M

C.I=L, S=M

D.I=M, S=L

2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自发投资的增加将导致( )。

A.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

B.利息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C.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

D.利息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2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 )。

A.利息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B.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

C.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下降

D.利息率下降国民收入下降

27.使LM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

A、名义利率下降

B.总产量增加

C.货币需求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

28.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29.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

A.投资会减少

B.消费会减少

C.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因素都是

3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 )。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增加

31.使总供给曲线左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32.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33.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34.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

二、判断题

1.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

2.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3.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

4.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 )

5.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

6.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7.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

9.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11.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

12.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13.凯恩斯的消费倾理论表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

1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 )

15.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16.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17.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18.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19.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20.IS曲线自左向右下倾斜,是由于投资函数和乘数效应的共同作用。( )

21.IS曲线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

22.自发消费增加,投资曲线上移,IS曲线左移。( )

23.利率高,人们就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利率低,人们就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因此,货币的需求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与国民收入有间接的关系。( )

三、计算题

1.已知:消费函数C=40+0.75Y;投资I=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元)。

(1)求IS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20r。求:

(1)假定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1Y-3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为多少?

(2)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Y-8.25R时,LM的方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