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 唐晓鸣主编
- 5713字
- 2020-06-25 20:42:36
以评估为动力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汕职院)自2002年合并组建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在校生达12861人,教职工共有672人,其中专任教师为508人。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2008年1 1月,将迎来自组建以来的第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于一个刚组建五年的高职院校,如何在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并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目标,既是一次重大机遇,也是一次严峻挑战。就目前而言,如何将迎评促建和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攻关课题。汕职院必须以评估为契机,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弥补不足、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向规模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五年来的教学现状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五年来汕职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汕职院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成绩。
第一,就业率较高。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就业率统计,我院最近几年的就业率分别是2006年的初次就业率为89.70%,总体就业率为96.37%。2007年的初次就业率为90.40%,总体就业率为97.75%。
第二,技能证书通过率高。汕职院专业构成较为多元,各类学生的技能证书通过率普遍较高。师范类学生在毕业时基本获得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也非常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如机电系毕业生中级电工证的通过率为100%,经济管理系将学生的技能证书考试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如国家导游证、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会计证等通过率都较高,其中国家导游证每年的通过率都超过90%,全院学师范生在毕业前的普通话通过率均超过92%。
第三,汕职院四级、B级英语统考排在全省前列。2007年6月应用能力B级考试金园校区共有322人参考,合格率为38.2%,平均分为54.3;2007年12月应用能力B级考试金园校区共有836人参考,合格率为74.8%,平均分为64.2,在我省参考院校中,及格率排第七名,平均分排第八名。
第四,招生形势喜人。近年来学院的生源不仅限于粤东四市,且逐步扩大到全省及广东周边五省录取,且逐年增加录取计划人数,新生录取分数也各有提高。2007年我省三B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0分,汕职院比省线高30分;3+证书类省线为290分,汕职院比省线高40分;五专生录取情况更是可喜,原计划445人,实际录取522人,比省最低分数线高105分。从招生情况可以看出,汕职院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已有的成绩是可喜的,这反映出学院对教学质量狠抓不懈的努力。然而,从高职教育的宏观形势来看,汕职院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待于对诸多瓶颈的有效解决。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就业形势相当乐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的出台,更是为高职教育提供了理论的导向,高职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层面,而是进入了新一轮改革浪潮,已经跨入到注重内涵建设的层面上,汕职院在高职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尚无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重点课程。汕职院曾经组织一门课程进行省级重点课程的申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评审中未通过,从而不了了之,至今汕职院在省级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方面尚未实现零的突破。重点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以点带面,提高汕职院课程教学的质量。汕职院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突破,否则就枉谈评估目标的实现。目前院级重点课程和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第一批申报的重点专业有13个,重点课程17门,目前各系正在积极进行申报和建设。
第二,教研水平不高。汕职院是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和教研能力不强。大多数老师忙于上课,科研课题立项、论文的撰写其源动力大多出于评职称的需要。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汕职院的科研成果档次还不够高,近几年汕职院在各级期刊发表文章数量有大幅增长,但是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有限,文章主要是刊登在省级刊物,甚至部分文章刊登在增刊;二、科研与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力度不够,对科研成果的推广也有待加强。
第三,合格课程通过率不足10%。汕职院2007年7月从申报的77门课程中评出59门第一批合格课程,近期组织了第二批合格课程的申报,共申报112门。相对于全院680门课程来说,合格课程的比例还较低。从总体情况来看,课程的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性不够,个别老师的合格课程材料参差不齐,混乱一团,甚至日常教学的必备资料都不齐全。
第四,考试考核方法不够灵活。根据教务处发布的指导性意见,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应为2∶8,但部分课程的考核方法较为死板。此外,对考试把关不严,不毕业率较低,不足1%。考试考核方法缺少改革,很多专业仍然沿用旧有的以试卷考试为标准的单一考核方式,没有进行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改革。
第五,教师后备力量不足。汕职院近几年补充了大量师资,但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全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共有133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1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22.64%;从学历层次来看,汕职院近几年大量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目前汕职院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共有60人(其中50人为全脱产全日制硕士生),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9.08%。但是,在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的同时,汕职院师资结构中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如教师自我提高、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素质的提高亟待改善;教师疲于上课,对教材钻研力度不够,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大,汕职院共有教职工672人,双师型101人(其中大专部54人),双师型教师占汕职院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仅为15.03%;在外聘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方面尚未突破。
第六,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缺口大,严重影响评估。机房和实训室缺口大,不能满足课程需求,个别系在无奈的情况下,调整了实训课比例,导致汕职院有些实训课的开出率较低。这种情况需要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和抓紧解决。
第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汕职院建立了27个师范类实习基地和35个非师范类实习基地,于2007年底举行挂牌仪式,但是还没有做到紧密合作,双方互动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学院不能为企业和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至今,学生的顶岗实习还没有质的突破,目前尚停留在学生自找单位、实习结束回校参加考试的阶段,顶岗实习计划、学生实习管理等配套做法要跟得上。
第八,在校生结构不够合理。汕职院的12861名学生中,中专生为3157人,大专生为8379人,其中,五专生为1325人。从中可以看出,中职、五年专科生比例还偏高,与国家要求的以三年制大专生为主的学生结构还有一定距离。
第九,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不够。行政和教学的矛盾在每个院校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说明中明确指出,一定要以教学为中心,要向教学倾斜。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行政部门必须为教学服务。我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还不够清楚,应该进一步转变相关观念。
可以说,我院自合并组建以来,教学行为有所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质量和规模得不到同步发展,要实现我院发展规模任重道远,距离我们“到2010年学院要发展成为规模达1.5万,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达到一流,某些专业在国内领先”的目标有较大距离。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
目前尚处于创业阶段,需要全院教职员工通过合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特别是要以评估为动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以评促提高。
第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充实教学资料。
汕职院已基本完成从成人大专院校和中专向高职院校的过渡和转制,2008年1月我院成立了规章制度建设小组,着手拟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部门职责等相关规定。但在教学上如何按章制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教学质量是评估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我院必须借迎评促建这一契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目前按照评估方案要求各单位在准备材料方面尚要下大力气,要发扬一鼓作气的精神,克服麻痹、松懈的思想,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不断充实和提高的过程,是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行为的过程。在现有的条件下,争取达到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管理上层次。
第二,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学院教室紧张,实训室和机房较少,不能满足正常上课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室的建设,特别是加快机房的建设周期。目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已是大势所趋,而我院大多数专业教学条件有限,尤其是文科和经管类专业基本上停留在一个黑板、一支粉笔的原始教学阶段,这种落后的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此,从目前来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完善硬件设施。年省、市财政扶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已经到位,要合理利用好这笔资金,院近期对图书信息大楼行政处室办公室进行了调整,腾出部分场地支持学系建立实训室,目前虽然解决了部分场地问题,但是实训室的设备和硬件要配套,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也要跟的上;汕职院正在着手建立微格教学课室,各系可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微格教室;鉴于我院图书馆资源有限的现状,近几年投入了相当多资金完善图书馆建设,图书数量有很大增加,但是在购书的质量和门类上应加强引导,要满足学院教职工教学和工作的需要,目前图书馆书目分类和回溯建库工作都在进行中;学院目前还没有建立校园网,新一轮评估方案注重的是真实性、实时性,而要达到实时性,必须通过校园网及时反映学院各系、各部门的动态,汕职院已经启动校园网的审批和方案制定工作,校园网的建设一定要在6月30日前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那么,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而实训环节是我院的弱项,我院是以师范大专和中职院校为基础组建的,师范类专业在实习这个环节做的较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和体系,组织工作细致周到,原始材料保存完整,目前师范类专业已经建立了27个教育实习基地。但是,鉴于条件限制,非师范类专业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在实训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实训的规范化、管理过程的制度化方面都还需加强。我院有些专业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如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半年,很多学生直接被实习单位录用。该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广泛结合岗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自然科学系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技术专业164个学生参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在四周的时间里对汕头市1000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普查,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很大的锻炼。近期机电工程系、艺术体育系以澄海青艺玩具厂为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训活动。这些有益的尝试,对我院开展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当前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基本形成。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而高职就要体现既“高”又“职”的特点,高职生既不同于本科生,也不同于中职生,要兼具当前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而当前就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结合汕职院实际,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开展实训课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实训室为学生安排模拟或全真“专业实训”,使学生对专业有深入的认识,通过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与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未出校门先上岗,经过具体的实践,找出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既积累了经验,又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从而促进其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心理转换和调试,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第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有具备现代生产管理的技术装备和运作环境的现代企业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做技术指导。目前学院非师范类专业正式签约的实习、实训基地共有35个。因此,学院各专业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不能仅仅是签约一完就万事大吉,要与校外实训基地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大力发挥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作用,这些成员大多是企业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给高职学生提供了职业能力的指导,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高职院校如何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高,“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的毕业生,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校企结合,走工学结合之路,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第四,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这样做可谓一举双得,既调动了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在择业时的竞争力。第五,试行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是推动实训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个手段,学分制以开设大量选修课为前提,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学院要指导老师多开设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我院实际,可以先在部分专业内试行学分制。如师范类专业可以在中文、数学专业推行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到中小学参加实习,提前走上教学岗位;非师范类学生也需要到实际岗位参加锻炼,才能清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根据其他院校的经验,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基本可以修满学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时间。如果学生随时选择毕业,对我院的学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而如果鼓励学生提前一个学期修满学分,在第六个学期参与顶岗实习,就比较简单易行。
加强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当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价一个学院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提高学院的声誉,要想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训、实践能力。创业思想的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我院办学特色之一,目前已在经济管理系率先开设创业教育课,在其他系开设创业教育有关的选修课,创业社团组织、创业一条街、创业基金扶持会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第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3]我院已经启动合格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但是总体来看,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院对教学的资金支持和配套工作不够,教师的工作任务太重,担任课程数量过多。二是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关注专业和课程建设情况,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量。因此导致了我院在重点课程建设方面裹足不前,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困难重重。因此,加强合格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就显得甚为重要。我院已经启动了第三批合格课程申报,重点课程的申报也在进行中,近期各系已经申报了17门重点课程,学校计划在省财政扶持资金中拿出50 万元扶持重点课程和重点专业的建设。
此外,必须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务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4]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院各专业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太多、实践课程太少,公共课占的比例过高。因此,我们要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来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大胆地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增加实践课比例和学生实训实习的时间,将实践训练作为课程体系结构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我院对前来招聘08届毕业生的171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在对总共15项职业素质项目指标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认为“很重要”排前八位的项目指标分别是:敬业精神及忠诚度(83.46%)、诚实守信(74.8%)、团队协作能力(62.7%)、交往沟通能力(45.6%)、吃苦耐劳品质(44.44%)、专业技能(40.8%)、开拓创新能力(38.71%)和适应能力(35.71%)。从汕职院目前的情况应该看到,我们的毕业生在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并没有优势,因此,有必要适当设置这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使我院的课程体系结构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结合。
第五,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有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5]汕职院实践课教学本来就是薄弱环节,在实训教师的配置上更是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上也不够合理。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对专任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爱岗的教育,从教师队伍结构来说,新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学院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6]汕职院大多数青年教师安心职院工作,认真备课,其中有不少脱颖而出。2007年举办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出十名优秀教师,不少年轻教师表现出较好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本学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说课比赛,旨在通过教学技能的评比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说课是从培养高职院校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行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能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了解自己所讲的这门课,掌握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当然更要清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清楚自己所讲的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诸如此类的教师讲课评比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要,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7]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遵循“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8]的宗旨,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从汕头市的发展布局来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全市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玩具礼品、工艺毛衫、轻工机械、精细化工、音像制品为主体的工业产业集群。”[9]此外,“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行业门类基本配套。”[10]在此基础上,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包装印刷、音像材料八大支柱产业。其中,我市澄海区的工艺玩具企业2800多家,年产值达78亿元以上,是我国工艺玩具的主要生产基地,该区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11]我院作为位于汕头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上必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汕头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我院可以着手新建一些在汕头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如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包装印刷专业等。这些专业具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做支持,因此,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就有了较多的选择,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企业也招聘到了高技能、有理论基础的人才。对于学院和企业来讲,在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方面达到一致,获得双赢。
对于汕职院现有的那些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应当加快建设,扶植其成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其他专业也要根据社会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适时调整,以使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取决于其培养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程度。因此,建设具有特色、符合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是高职院校的要务。”[12]而毕业生要受到社会欢迎,一方面是专业设置要合理,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师范类和非师类专业虽各有特点,但要想增强在就业上的竞争力,学校必须在三年的时间里教给他们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一个专业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前途,除了受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制约外,还必须培育自身的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由此看来,专业改革和建设尤为重要。
第七,行政及后勤部门要做好服务教学工作。
行政后勤部门要急教学之所急,进一步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加强服务意识,把“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看作自己应尽的职责,提高办事效率。近年来学院的发展、教学秩序的稳定,行政后勤部门做出很大的贡献,每年假期有关部门的同志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忙于学院的维修、项目的建设。学院处于创业阶段,百废待兴,百舸争流,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矛盾多多,在全体行政后勤部门的努力下,后勤保障供给基本无忧,这种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要肯定,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办事周期长,效率不高,预期性、超前性不足。汕职院行政人员队伍庞大,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对行政及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目前,汕职院基本实现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机制,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机制,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了个别行政人员办事效率的低下和他们工作态度的不端正。
三、评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3]汕职院起步较晚,学生类别复杂,因此在高职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宏观角度来看,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把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质量观。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评估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相信以评估为动力,学院的各项工作必定上一个新台阶;借迎评促建的契机,教学质量必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3]、[4]、[5]、[6]、[7]、[8]、[13]教育部[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9]、[10]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Z].
[11]汕头民企形成八大支柱产业[EB/OL]. http://www.sina.com.cn,2004-02-03.
[12]佘少华.“职业岗位群平台+人才订单”教育模式研究[A].刘惠坚主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C].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9.
(作者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