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 唐晓鸣主编
- 376字
- 2020-06-25 20:42:36
建立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任何国家现代化初期必须经历的,也是启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但是,多年来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甚了解,在教育教学模式上沿袭原来大专院校的一套或者偏颇等同于技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根本不可能是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既有大学生基本素质又掌握了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的是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如果它本身连一个现代化的、系统的教学模式都没有,那么根本谈不上教育现代化,也完成不了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所以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亟需建立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想培养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一句空话。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训练等内容。培养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其他都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也就是培养目标的内涵。
而这里所指的现代化,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具体包括如下思想:为当前及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生产紧密结合,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未来,紧紧跟随科学的发展,能预测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向,预先培养出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吸取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或途径。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在符合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理论有以下几类:
1. CBC模式
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特点:①以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图表中的专项技能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职业分析工作,由行业专家和课程设计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完成。②教学设计与实施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员原有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可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原定课程。③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④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 “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根本标志是学生一面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每一“元”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MES模式
即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国的“模块培训”等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起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
4. 国内高职教学模式
国内的高职教学模式大概有:“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以及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等。
在这些模式中,重点推荐“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简称:五阶段职教模式,即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该模式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
“五阶段模式”的特点:①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调查与分析”入手,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开设什么专业、规模多大、人才规格如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等,都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课程开发到教学实施到成绩考核,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③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国内外一系列方式方法的实践和对比,开发出了适合职业技术院校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和绩效评价。
从以上的理论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基于“五阶段模式”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兼取其他模式之长,不失为探索现代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正确思路。
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由理论性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各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高素质人才,要求毕业生既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的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构成如图示(图1)。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性教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图1 高职教学模式及结构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容,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等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 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其专业设置不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而是以社会职业分类为基础的。设置专业应依据职业岗位设置专业,特别是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需要,做到“主动适应,因需而变,宽窄并存”。现有的几种主要的专业设置模式:
第一,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第二,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第三,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第四,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第五,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高职教育始终面对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第六,立足学校现有专业资源,按高职专业设置原理,选择主体重点专业,开发新型专业方向,跟踪人才市场需求,逐年更新专业。
以上六种高职专业设置模式,在现有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除第一、第二种模式应该抛弃外,其他四种模式都是可取的。第三、四种模式,最能体现地区和行业特色。第五种模式实践证明很难突出专业特色,若能及时收集到人才市场准确信息,分析发展趋势,提前调整专业技能组合,在专业建设上下硬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模式。第六种模式,是大多数综合性高职院校采取的可行性模式,既兼顾了现有专业资源,又能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及时淘汰更新专业。
2. 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所制定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管理和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的基本依据,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四有”人才的思想指导,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这一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制定高职教学计划。
首先,依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做到适应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原则。在高职教学计划制定与优化过程中,课程的适应性与针对性是一对矛盾。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及课程的设置必须针对一定的职业岗位(群);作为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弹性和可持续学习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在按技术领域设置的“宽”专业教学计划中,应以适应性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在按职业岗位(群)设置的“窄”专业教学计划中,则应以针对性为主。从科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岗位的变动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制定与优化高职教学计划时,必须实事求是地坚持适应性和针对性的辨证统一,不仅仅要考虑主要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更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岗位及其内涵变化的适应性和可就业范围的弹性选择,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与基础的充实和培养。
其次,注重素质教育。加强职业性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职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跨世纪高质量高职人才,是制定高职教学计划和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在课程体系上,由专业技术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单一教育教学体系向全面兼容文化、历史、道德哲学、经济、环境、艺术等体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教学体系发展,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职业道德、文学与历史、市场与经济、环境与发展、艺术与哲学的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强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在不同类型专业中,既要体现对理工科类学生强化人文社科类素质教育,对文科类学生也要加强自然科学素养的教育。真正做到将文化素质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高职教学计划中。
最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变等能力。课程设计必须以能力体系为中心展开,课程内容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在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中体现职业能力这一中心,同时突出实践教学。
3. 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纲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各专业制(修)订教学大纲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提出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具体讲就是要明确和处理好公共课程(以提高素质或培养基本能力为主要任务)、专业理论课程(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专业技能课程(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实践课程(包括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以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或岗位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关系。
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高职教育从总体上说,应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并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文科专业以培养务实能力为主线)。要在总的教学大纲下制定出“双纲”计划(理论课教学计划和实践课教学计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实操、突出能力培养。在非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要对实践教学环节做出安排,提出总的要求,还要写明各单元的实践项目及具体要求,并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实践课程也要明确基本的理论知识要求。
最后,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模块化。当前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而且有些课程是多个专业开设的,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时安排也不一样,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将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针对不同专业制订一份教学大纲,二是把教学内容编成若干模块:主模块以学时、教学要求最低的课程为基本内容,各专业都要安排教学;子模块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内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子模块。模块化的教学大纲具有针对性,容易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样性。从辨证的观点来看,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劣之处,因此,教学方法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优化揉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应主要突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法,此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形式,它是选取那些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以此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的展开,逐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而后随着课程的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问题也一一得以解决。
现场教学法,此法是指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此外,仿真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也是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广泛采用方法。
以上对教育教学模式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高职教育内涵和特征的理解,也有助结合实际对我院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规划。
三、我院各专业类别教学模式的特点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是: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仿真模拟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我院作为一所集文、理、工、艺术、体育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体现高职教育基本教学模式原则的基础上,每一种专业类别的教学模式还有自己的特点。
1. 师范类
突出应用型理论和知识传授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除了接受传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外,学院对他们要更注重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通过见习、试讲、实习等教育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教师的基本技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通过三笔字(粉笔、毛笔、硬笔)、普通话和计算机证书的获得和模拟仿真教学能力的掌握,使毕业生成为教育现代化条件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合格师资。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强化教育技术训练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
2. 工科类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科教育要在培养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为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可指导工人操作,能化图纸为实物的车间主任或班组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工业化后期、现代化前期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实现型”人才,使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宽度,能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前沿技术,适应产业迅速升级的现状,具备较强的初次就业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产学结合,并强化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工学结合、仿真模拟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
3. 经济管理类
主要是培养企业的第一线管理人才(公司文员、营销员或中层干部、业务责任人等)。此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应重视诚实守信的素质、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悟执行能力、策划能力、创业能力、语言文字等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型理论和务实性理论的教育,培养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现代企业的公司职员。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应有较大的比例,并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读结合、双证书和订单式等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人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工作,突出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4. 艺术类
应侧重应用艺术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和实用价值,能创造实践需要的艺术。
此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要在培养学生能创作欣赏性艺术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设计和创造服务于大众生活的艺术的能力,如广告、装饰、雕塑、歌唱、演奏器乐等。
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欣赏教学、强化艺术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学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
5. 外语类
此类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公司业务需要的应用外语能力教育,均衡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的能力。
在具体做法上,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
四、教育教学模式应体现地方应用型的办学特色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基本特征,以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创业教育为个性特色,集文科、理科、工科、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一身的地方性应用型高等学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要贯彻完全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通用知识与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因此,在构建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推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学院的办学特色。
为围绕特色构建教育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一是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均衡推进职业道德、通用职业能力和专门职业能力这三个层次的职业素质教育;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跨系进行学术活动、教育教研活动和选课;三是要提倡跨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学院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来培养知识面广、基础理论较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较为成熟和规范的高职教育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高职教育和研究中心、推广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人高职教育与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成为与汕头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集文、理、工、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一身的本、专科兼招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为汕头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支持。真正实现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特征,以推行全面的职业素质和创业教育为个性特色,努力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发展目标。
(作者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