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穴位按摩,养生治病的『大药』

经络穴位就像是藏在人体内的『大药』,而穴位按摩具有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等功效,全家老小保健治病都能用。而且,穴位按摩简便易学,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限制,如身体某脏器或部位出现不适,可随时随地操作,十分简单,只需双手在体表部位上施行正确的手法,就可以起到健体养生、调养治病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穴位按摩的常识。

第一节 健体趁早,初识按摩

穴位按摩的四大特点

经穴是上天恩赐给每个人日常修复的“忠实保镖”,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备用轮胎”,是治病和养生的无上法宝。而经穴按摩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之一。那么,什么是经穴按摩?经穴按摩又有哪些独特魅力呢?

经穴按摩又称推拿、按敲等,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通过对身体穴位的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一种保健方法。

同时,经穴按摩又是一种非药物疗法,疗效奇特,无不良反应,日益被医学界和社会大众所推崇。经穴按摩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实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医学的进步,要求医疗方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不但能治病防病,更能在无病时强体健身。穴位按摩不但符合这些要求,更是不需要任何设备,不用任何药物,只要自己一双手,在家庭内就可治病防病了。因此,学会穴位按摩疗法,可谓省钱省时又实用。

2.安全有效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是穴位按摩疗法的最大优点。这一疗法不用打针吃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有病治病,无病可以强身,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穴位按摩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上百种疾病,如头痛、牙痛、急性腰扭伤、岔气、腹泻等,往往只需要按摩一次,就可手到病除。至于许多慢性疑难杂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只要有恒心坚持按摩,也多有奇效。

3.简便易学

实践证明,穴位按摩疗法是简便易学的医疗保健方法。

简便:穴位按摩疗法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不需器械和药物,身体某脏器或部位出现不适,随时可在田野、工厂、房室内外进行按摩,甚至看书、看电视或做手工时脚踩鹅卵石按摩,十分简便,大众易于接受。

穴位按摩疗法男女老幼都可以学会,有文化、懂一些生理解剖知识的人学起来就更容易了,关键在于记住穴位或反射区,认真反复实践即能掌握,适应社会大众医疗保健需要。

4.疗效奇特

穴位按摩疗法不仅具有易学、易掌握、易操作、见效快的优点,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穴位按摩疗效奇特,是一种无针、无药、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物理疗法,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全身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症和痛症的治疗,能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而且,经络按摩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有无病症,均可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

目前多数的医疗检查手段和方法,只有当人体有明显不适症状或反应时才能做出诊断。即使这样,有时也有误差。如冠心病在不发作时,其心电图往往也无异常变化。有很多疾病一旦被现代手段检查出来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也就很大了。因此,寻求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使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目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穴位按摩疗法正符合这个大趋势。当人们感觉机体稍有不适或精神不振时,穴位反射区或穴位就会有反应。我们通过对穴位进行观察、触摸、按压等诊断方法,就会发现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进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穴位按摩的七大神奇功效

《素问·调经论》中记载:“神不足者,视其虚弱,按而致之。”说明按摩有疏通气血、补虚扶正的作用。按摩从中医理论上来讲多与人体脏腑组织、经络俞穴等相联系,重视对肾俞、命门、涌泉、足三里等穴位的按摩,具体分为治病按摩和保健按摩,即被动按摩和主动按摩两种。

对病人来说,按摩既可使肿胀、疼痛等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使全身状况得到改善,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常人来讲,按摩则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良好的保健效果。具体来讲,按摩的神奇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阴阳

经络遍布人体,内接脏腑,外络于四肢关节,沟通和联络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骨、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人体的特殊部位和穴位,在局部疏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按摩的刺激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以达到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的作用。

1 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阴阳

2 消除疲劳,增强体力

另外,按摩对五脏六腑具有明显的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这种调节的功效是通过经络、气血起作用的。如肠胃蠕动功能减退者,通过按摩腹部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相反,如果肠胃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总之,这种双向调节功能说明按摩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消除疲劳,增强体力

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人体的肌肉由于过度紧张而收缩,这时,肌肉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就会大量堆积,使人体感觉全身疲乏,甚或肌肉酸痛。按摩太阳、涌泉、百会等穴位,可使部分乳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余的乳酸被还原成能量物质,从而使人全身的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从而消除疲劳,机体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

3.疏通经络,活血祛瘀

中医认为,当人体遭受损伤后,气血瘀滞,经络阻隔,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就是疏通经络,“通则不痛”。通过不同的按摩手法,作用于损伤部位或邻近部位,使局部经络气血疏通,瘀滞化散,筋骨肌肤得到营养。另外,经穴按摩还可选取远端穴位按压,通过经络的联系,以疏通各经络气血,治疗局部的瘀滞。如腰扭伤,可在扭伤的局部施以轻柔的按摩,并且选取远端的委中穴、人中穴按压,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使气血畅通。

4.滑利关节,修复组织

按摩推拿疗法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或关节损伤后遗症,有解除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剥离粘连、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迅速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以适应生理功能之效。

3 疏通经络,活血祛瘀

4 滑利关节,修复组织

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骨膜、神经、血管等)或者关节遭到扭、挫、扑、撞、闪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损伤后常常出现异常现象,如疼痛、淤血、肿胀、挛缩、硬结、麻木、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而这种改变,由于损伤部位的解剖位置及其经络循行方位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常见的有腰痛、腿痛、肋间神经痛、肩痛、颈痛、臂痛、踝关节痛等后遗症。

按摩推拿疗法能将移位的软组织或错乱、偏歪的小关节拨乱扶正,恢复正常的平衡;促使挛缩、硬结的肌肉松弛,恢复肌肉张力;对于血瘀、痰结、邪滞的经络肌肤,能够消痰散结、祛瘀生新;裂断的软组织能够修复;粘连的筋膜、关节能够剥离、恢复滑利、消除障碍、消肿止痛、迅速恢复功能。现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为例加以说明:本病主要是肩关节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损伤之后,延误了治疗,或者治疗不当而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变性,肌肉、韧带、骨膜等产生炎症而致粘连,功能发生障碍,活动受限。通过按摩推拿治疗,不仅可消除炎症,而且粘连的部位也可能逐步剥离,关节恢复滑利,疼痛消失,功能迅速恢复。

5.调节神经

按摩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我们知道,神经是联络人体各部位、各个组织器官的一种组织,它参与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自然也影响各部位、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神经功能失调、兴奋增加或抑制增强等,都可导致神经系统失去平衡,而使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个器官的功能产生紊乱而致病。例如:瘫痪、挛缩、感觉减退或消失、疼痛、动作失灵等,都是神经功能失调的病症。这与阴阳失去平衡,“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的致病原理是一致的。

按摩疗法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反射作用,以此调节神经功能并产生各种应答性反应,从而维持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对头痛、失眠的病人,在其相应的部位和穴位进行按摩推拿,使它形成新的兴奋点之后,其失眠症状就可以改善或消失而恢复正常的睡眠。

6.减缓皮肤衰老

经常按摩能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令皮脂分泌得更加畅通,这有利于改善皮肤的呼吸及汗液的排泄。同时它还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补给,使皮肤润滑、富有弹性,减少松弛与皱纹的现象,保持皮肤的青春状态。此外,有些内脏疾病也会反映在皮肤上,按摩皮肤可间接地使内脏功能得到改善。

5 减缓皮肤衰老

6 提高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7.提高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如果你有消化不良、腹部胀满、食欲不振、便秘及腹泻等症,通过按摩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络穴位,可反射性地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促使患者的胃肠蠕动,提高其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其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正常。

按摩宜忌,经络养生不可忽视

生命和健康是很讲究缘分的。有时,认识了一个朋友,看了一本书,听了一句话,结交了一位大师,或者是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你的人生就会改变。健康也是一样,如果与按摩交上朋友,你的健康就会从此改观。但是,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进行穴位按摩均应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1室内要保持清静、整洁、避风、避强光、避免噪声刺激、保持空气新鲜。

2饭后、酒后、洗澡后、大运动量后,不宜立即进行按摩。

3对于长时间服用激素和极度疲劳者,不宜进行穴位按摩。

4按摩者的手、指甲要保持清洁。有皮肤病者不能给他人按摩,也不能让他人为自己按摩,以防相互传染。

5按摩者在按摩每个穴位和反射区前,都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在此着力按摩,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治疗时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以免损伤骨膜。老人的骨骼变脆,关节僵硬,儿童皮薄肉嫩,在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

7淋巴、脊椎、尾骨外侧反射区,一定要朝心脏方向按摩,以利于推动血液和淋巴循环。

8治疗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应随时提出,保证治疗的安全可靠。如出现发热、发冷、疲倦等全身不适症状,属正常现象,应坚持治疗。

9足部按摩后,不可用冷水洗脚,可用手纸擦去多余的按摩膏,穿上袜子保暖。晚上睡前洗净油脂并用热水泡脚15分钟。

10在按摩后半小时内,必须喝温开水500毫升以上。严重肾脏病患者,喝水不能超过150毫升。

一般的保健按摩,正常的感觉是有一定的酸胀感,如果出现刺痛或疼痛到难以忍受甚至大叫出来,都是不正常的,极有可能是已经造成软组织挫伤及皮下出血,当时可能没有症状,可是第二天症状就会显示出来。大部分人都可以运用按摩保健或治病,但也有一些情况不能采用此法,否则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康复,贻误治疗时机。以下病人不能采取按摩疗法:

1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2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病人。

4大面积的皮肤病病人或患溃疡性皮炎的病人。

5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他患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6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7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椎结核、骨髓炎。

按摩异常,及时预防并处理

通过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疗,虽然无不良反应,比较安全,但如果操作不当,疏忽大意,临床上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1.晕厥

晕厥是指在按摩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倒昏厥现象,有人称为“晕推”。

症状 受术者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神呆目定、四肢发凉、出冷汗,甚至出现惊厥和昏倒等症状。

原因 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过饥、过饱,或因按摩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造成。

处理 当按摩中发现患者晕厥时,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给患者喝些茶和开水,一般经休息后可好转和解除。如果晕厥严重,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拿合谷、掐十宣、按足三里等方法,促使其苏醒。

预防 当患者紧张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对按摩的恐惧感;对体质虚弱、空腹和初次接触按摩的受术者,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使诊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安静,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

2.破皮

按摩过程中如手法过重或指甲等尖锐物品划伤,会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症状 皮肤表面有擦伤、出血、破损。

原因 手法不正确。

处理 皮肤破损后应在局部涂上红药水,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

预防 在使用擦法时,不能硬性摩擦,使用指揉法要柔和圆滑,可以视情况使用介质。

3.骨折

按摩手法不当或过于粗暴可超过受术者的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而发生骨折现象。

症状 按摩部位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原因 按摩手法不当或超过受术者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

处理 出现骨折时要及时进行整复和固定。

预防对怀疑有骨折的受术者,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但不要超过正常生理幅度),并密切注意患者耐受情况,以免引起骨折。

4.出血

按摩时除了刮(拧、挤)瘀之外,一般无皮下出血现象。若出现皮肤红肿或皮肤青紫、瘀斑现象,说明是皮下出血。

症状 按摩局部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原因 按摩时手法过重。

处理 微量的皮下出血或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烈时,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柔按摩,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预防 按摩时手法不要太重,特别是对血友病受术者,手法更要柔和,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受术者不要急于使用湿热敷(一般在一两天后,皮下出血停止,再配合使用),可以防止出血现象。

第二节 按摩得法,养生才有效

穴位定位,身体有标尺

当然,如果对于身体的结构有一个大体了解的话,对于穴位的位置确定也会有所帮助,这一点可以借助绘画等相关知识来做一些了解。比如小孩儿,一般在比例的处理上,头部占到身体的1/4,而成年人在立姿的时候,应该占到约1/7,如坐姿的时候,头部占到1/5左右。事实上,在找寻穴位的时候,一般不大可能带着尺子、比照着书去具体量化。所以,这个时候尽可能地去采用身体的一些标尺,去做一些大体的量化。因为身体本身就具有发展的协调性,所以,如果利用自身的一些尺度去衡量的时候,往往可以较为准确地帮你找到穴位。事实上,人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尺度标准,这可以让你在生活中少了“郑人买履”的麻烦。这样的尺度有: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一下你的脚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了;量一量你父母的身高和脚长,你就会发现,身高是脚长的7倍。这样,孝顺的儿女在为父母买鞋的时候,就不用打电话问穿多大鞋了,只要知道身高一算就有了,这一点还可以作为一些年轻人是否还会长个子的标准。因为长个子往往先长脚,如果你的身高比脚长的7倍还矮,那你还会长个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手腕的周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而一个人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如此种种,中医里也有了“同身寸”的说法,比方说,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作为寻找穴位的一个尺度,如一般情况下,大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在并列的时候,从指尖算起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1.5寸”,把四指并拢的时候,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从结构上来看,低头的时候,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7颈椎,紧接着的凸骨就是第1胸椎,而平常在系腰带的时候,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与第4腰椎的位置约在一条线上。

拇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找穴位就是找身体反应点

全身穴位很多,而且分布多是“四海为家”,那么该如何来找到那些对应的穴位呢?其实,这和我们在迷路的时候要找到一个归宿是一样的,我们并非一定要见到那些青砖红瓦,见到那些来往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见到炊烟袅袅,或者听到了鸡鸣狗叫,大多时候我们就能判定附近有人家了。穴位的寻找也是一样的,穴位有其固定的“办公地点”,但毕竟因为各人的体质不一样,肥瘦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具体找穴位的时候往往还是很迷茫,因此,这里介绍一种通过“找反应”的方式来寻找穴位,运用的是经络和人体的脏腑具有表里关系的原理。换句话说,身体有异常,穴位就会出现相应的各种反应,现根据这些反应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在知道了大体部位的情况下,如果找准了穴位,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有压痛感,即用手指的指腹略微重压,该部位就会有疼痛感,比如肝胆疾患,在期门穴、日月穴有压痛,肠道疾患在天枢穴有压痛等,或者穴位较浮于体表的话,往往会在触摸的时候,有一种硬结的感觉。再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色素沉淀,出现类似黑痣和黑斑的外在特征。当然,如果和周围的皮肤具有明显温差的话,往往也说明你是找对了位置。痛点或者结节点的出现,多是由于经络阻滞,造成局部缺氧。正是利用这样的一种反应,从而找到了对应的穴位。前些时候,同单位的会计对话就印证了这一点,她说她母亲胃痛,她在给她母亲按压“足三里”的时候,母亲感觉舒服多了。后来她发现胃经上的伏兔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也能缓解疼痛,但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后来在其提出来之后,我们告诉她可以尝试疼痛的按压方法后,她终于找到了穴位,而且由此配合解决了母亲的胃痛。

但这里需要提醒您的是,给自己按压要有个轻重缓急,毕竟由于身体的原因和穴位位置的关系,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家人的帮助,所以,这就要顾及其感受,不能超出了对方所能承受的范围。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关公刮骨疗伤”的精神可嘉,但行动不可取,因为在忍受的时候,不是你在忍受,是那些身体的细胞在超越其极限的忍受,忍受大多数时候意味的都是破坏。所以,在通过经络进行防治疾患寻找穴位的时候,最好在范围上采取先大后小,在手法的力度上采取由轻缓到重急的渐进的方式。

按摩手法,选择适合你的

1.按法

功效:本法具有安心宁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矫正畸形的作用。常用于心绞痛、胃脘痛、头痛、腹痛、筋骨劳伤等症。

操作: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压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是一种逐渐用力、深压捻动的按摩手法。

要领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2.推法

功效: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消肿活血等作用。本法常用于外感头痛、神经性头痛、脾胃不和与风湿疼痛等症。

操作:操作者放松上肢,肘关节微屈下垂,腕关节自然微屈,拇指着力,以螺纹面螺旋式向前推动;向后回旋,压力均匀,一推一回,动作灵活。

要领

动作宜缓慢,双手推法的动作要对称,用力要平稳。

3.摩法

功效:本法具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的功效。常用于消化道疾患及软组织急性损伤者。

操作: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按摩,直至肌肤产生热感为止。

要领

摩动时要压力均匀、一致,动作轻柔,指摩宜快,约每分钟120次;掌摩时手法稍重,宜缓,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4.揉法

功效:本法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操作:用手指或手掌,贴在患者皮肤等有关部位、压痛点或穴位处不移开,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揉动。

揉法

4 要领: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活动,腕部活动幅度可逐步扩大,压力要轻柔,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抖法

5 要领:操作时,按摩者本人腰部稍稍向前弯曲,被按摩者上肢和下肢要放松,并将肢体向外伸展。

5.抖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疏理肌筋、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以及肩和肘等关节的功能障碍。

操作: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其关节有松动感。

6.捏脊法

功效:疏通经络,通达气血,祛除邪气。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面顶住脊柱两侧皮肤,食指和中指与拇指相对,交替捏起皮肤并轻轻向上提捻,边提捻,边向上慢慢推进。

捏脊法

6 要领:速度一定要快,随捏随提,不能多留。要用指面着力,不要用指端挤捏提捻,用力要适当。

擦法

7 要领:不能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擦时应直线往返,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

7.擦法

功效:本法刺激柔和、温热,可以打通脉络,适用于胸腹、腰背、四肢。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冷痛、颈项酸、手臂僵硬麻木等症。

操作: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自然伸开,注意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8.拍法

功效:本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的作用。常用于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

操作: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部微屈曲,掌心空虚,用虚掌有节奏地拍击体表治疗部位的皮肤,拍击时常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可以单手拍打,也可以双手交替拍打。

要领

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

9.法

功效:本法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常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多种病症。

要领

速度均匀,用力稍大,切记不可有腕关节、手指伸直等动作,因为这样容易使按摩者自身受到损伤。

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动的接触面。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地动。

10.捻法

功效:本法具有滑利关节、畅通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僵硬等病症。

操作:用拇指与食指末端捏住施治的部位,着力于对合的左右或上下或前后的旋转捻动,捻动时,拇指、食指的搓揉动作要快,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但移动要慢,即所谓紧捻慢移。

捻法

要领: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连贯,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滞。

搓法

要领:双手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搓揉动作要快,移动要慢。

11.搓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的功效。常用于四肢疼痛、胸肋疼痛等病症。

操作:用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患者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按摩有方向,补泻有正道

人的体质有强弱,疾病有虚实,不同体质按摩的方法不同。按摩时要分清方向、虚实,明补泻。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不分虚实、妄行补泻,反而对身体有害。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按摩的方向、补泻及手足相对论。

1.按摩方向

一般认为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有利于代谢产物及其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消化道的按摩应按照其生理运行方向进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利于废物的排出。定点按压,到位后可向上下滑动或向左右旋转,有利于寻找敏感点。重点固定按摩一个主要反射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应间歇性地进行按压。

2.按摩的补泻之道

一般说来,顺着经络循行方向按摩为补,逆着经络循行方向按摩为泻,力度轻者为补(适用于体弱多病、儿童、妇女以及患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病者),重者为泻(适用于身强力壮),实践证明强刺激见效快,疗效显著。按摩补法方向应为(泻法方向相反):

上肢内侧面:胸→上臂→下臂→手心;

上肢外侧面:手心→下臂→上臂→头面;

下肢前面、外侧面、后面:大腿→小腿→足背→足趾;

下肢内侧面:足→小腿→大腿;

躯干侧面:上→下;

躯干前后正中线:下→上。

如不明虚实的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即顺推之后再行逆推。

另外,如果按摩时反射区的局部因外伤、骨折、扭伤、炎症、疮疖等,不能直接按摩时,可按另一只脚的相应部位及同侧足的相对部位亦能取得明显效果。

按摩力度,养生保健宜把握

有人认为穴位按摩只需有力气就行,甚至认为力气越大越好,在治疗中妄用蛮力,动作生硬粗暴,强拉硬搬,把患者搞得痛苦不堪,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诚然,对穴位按摩力度的标准无法用一个精确的物理量去规范,例如在给患者进行按摩时,是5千克的用力合适还是10千克的用力恰当,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是说穴位按摩的力度就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穴位按摩的力度,让你不再茫然。

1.从按摩者的角度看

按摩用力的大小是可以通过按摩者的主观明确把握的,如轻手法力度作用部位仅限在局部,甚至只限在皮肤或皮下组织。而重手法则不然,冲击力可深达筋骨脏腑,甚至向远端传递到对侧及全身。按摩者的施力速度和频率决定着按摩的力度。无论何种手法,施力的速度和频率越慢,力的冲击越小,越不容易突破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因此当施力的频率和速度加快时,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将减小,不容易接受较大的按摩力度。反之亦然,施力的速度与频率变慢时,被按摩者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将增大。

2.从被按摩者的角度看

被按摩者总是以感觉轻松舒适并在此过程中病痛解除为最佳体验。为了解除病痛,被按摩者需要忍受一定程度的疼痛,比如被按摩者产生酸疼、胀麻等感觉,就不必减轻力度。当然,如果按摩的力度已经超过你自身的耐受程度,请叫按摩者减小按摩的力度。若按摩力度太轻,是不能解除病痛的,应视为无效手法。

3.从手法本身的角度看

各类手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遵循着压力、压强和受力面积三者关系的原理,使按摩力度控制在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内;反过来,被按摩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随着手法类型的选择,以及力的合理有效的调节控制,有时会增大,有时会缩小。

具体来说,揉摩类手法作用层次较浅,一般在皮下较浅的组织,感觉柔和舒适,即使压力增大,因接触面积较大,压强也并不成比例增加,很难超过被按摩者所允许的最佳刺激范围,因此这种按摩手法可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受术者;拿捏类按摩手法用力方向多相对向上,作用多在肌肉层次,故感觉较柔和舒适,一般很难超过受术者所允许的力的最佳范围;颤抖类按摩手法以小而频的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刺激量一般不大,但其冲击波易沿血脉传递较深远,甚至波及全身,当被按摩者所允许力的最佳范围较小时,容易出现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弹拨类按摩手法作用层次较深,一般在深层筋膜、肌腱、韧带等处,也容易突破受术者所允许力的最佳范围,常常配合揉法,以缓冲力的冲击;按压叩击类按摩手法多垂直向下用力,并且伴有垂直向下的冲击波,作用深度直达骨骼甚至向体腔对侧传播,很容易突破被按摩者所允许的最佳范围,因此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压力和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