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菊花甘寒清头目

野菊降压又解毒

菊花性味甘寒,入肺肝二经,有黄、白之分,功效虽似,但各有所长。白菊(甘菊花)长于清肝明目,黄菊(杭菊花)长于疏风散热;而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其应用范围有头痛,眩晕,目赤,心烦,耳鸣,失眠,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

菊花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相传河南省内乡县的菊花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山青水秀,菊花遍野,人们长年饮用菊花溪水,寿至百二十岁,其高寿者达145岁。每年九月九日(农历)的重阳节,人们登高远眺,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以此寄托秋思,健身避秽。菊花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能力。因此,多种菊花,可减少空气污染,美化环境,有益于人类健康。

菊花药膳

1.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菊花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煮沸15分钟,倒出药液;再加入300毫升水,煮沸10分钟,倒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加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粥,可加冰糖调味,每日早晚服用。此粥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闷等,尤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

2.菊花山楂茶: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15克。将三味一同倒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浸5分钟即可饮用。此茶有清热化痰、平肝明目、健胃消食之功。适宜于风热头痛,咳嗽有痰,或羞明目赤等。

3.菊花酒:菊花、杜仲各50克,防风、炮附子、黄芪、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12克,紫石英、肉苁蓉各15克,萆薢、独活、钟乳石各24克,茯苓9克,用白酒3500毫升,浸泡5日,即可饮用。1次30~50毫升,每日2次。此方原名“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原载于明代《奇效良方》,主治男女风寒冷痹、腰背痛、食少羸瘦、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养生经验方

1.明目延龄膏(《慈禧太后医方选议》):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每服10~12克,白开水冲服。此方清肝明目之功极佳。原注云:此方“疏风、清热、明目之力甚强。此类方药对老年眼疾尤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药有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减缓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之功效,其具有长寿功效,实属可信。

2.菊花丸《扶寿精方》):菊花、怀牛膝各500克,地黄1500克,覆盆子750克,研捣过筛,炼蜜为丸,淡盐汤送下,每服6克,每日2次。此丸有补虚健脑、却疾益智、滋阴明目的功效,常服气血不衰,须发不白,驻颜增寿。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10克,水煎服。本方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是治疗湿热火毒的首选方,主要用于各种疮疡红肿热痛,如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疔疮、蜂窝组织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产褥热等。

薄荷——薄荷性味为辛凉

温病瘾疹用之良

薄荷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味辛性凉,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凉能透热,有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的功效,因气味芳香,又有辟秽开窍的作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薄荷的功效阐述颇为确切:“薄荷气味近于冰片,最善透窍。其力内至脏腑筋骨,外至腠理皮毛,皆能透达。故能治温病中之筋骨作痛者。”“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惊痉瘛疭,头痛目痛,鼻渊鼻塞,齿痛咽喉肿痛,肢体拘挛作痛,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自愈。又善清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症,亦为要药。因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

薄荷药膳

1.薄荷粥:薄荷10克(鲜者3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薄荷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数分钟,去渣取汁;再将大米放入锅中煮粥,待粥熟时兑入薄荷汁,再煮二三沸,加入调味品即可。此粥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痘疹初起。

2.薄荷茶: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本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3.薄荷小米汤:薄荷6克,小米(炒黄)30克,水400毫升,共煮稀粥,加白糖20克,趁热饮服,微覆取汗。本膳主治感冒,汗后热除。

养生经验方

1.药制薄荷(《上海中成药临床实用手册》):薄荷叶、甘草、食盐。此药具有祛风解热、清利头目的功效,用于伤风感冒,头晕作痛。

2.羌蒡薄荷汤(《治法与方剂》):羌活、薄荷、牛蒡、蒲公英。本方特点是辛温与辛凉相结合,发散而不峻汗,解表而不碍邪,为寒热不明显的表证治法。

3.清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12克,蝉衣10克,生石膏18克,甘草5克。本方功效为清解表热,主治温病初起之发热,症见肌肤壮热,周身骨节酸痛,头痛,背部微恶寒等。

薄荷轶事

清代名医陈士铎曾遇到一例外感病人,又带气郁,不肯服药,陈氏劝其服用薄橘茶而愈。即取薄荷3克,橘皮3克,滚水冲一大碗,饮之。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

在慈禧、光绪的医方中,清头目的药方多数含有薄荷,特别是外洗方中,尤为显著,乃取其清热祛风的作用。

当代名医焦树德说,对于薄荷的用途,一般多注意使用它发散风热、清肝明目,而不注意它能消食下气、消胀、除霍乱吐泻等。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气

升阳健胃用柴胡

柴胡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且被列为上品。其味微苦微辛,性寒,入肝、胆、心包、三焦经,秦汉时期已广泛地用于临床。历代医家对柴胡的应用都非常重视。综合各家的经验,柴胡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良好的和解泄热作用:柴胡可用于一切外感发热,对于肌表之热,当与葛根、桂枝配伍。对于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常与黄芩配伍。透表解热时多生用,剂量可达15~30克。二是舒肝解郁作用:凡因肝胆气郁所致的疾病,特别是妇科疾病,柴胡有良好的疏解气血作用,常与当归、白芍组方。三是升阳举陷作用:凡脾胃气虚,阳气下陷所致的病症,如脏器下垂,血压偏低等,常与升麻并用,与党参、黄芪补气药为伍,更显其功。柴胡用量,大则散,小则升,而中剂量(10~15克)则舒肝解郁力最佳。

柴胡药膳

平肝清热茶:醋柴胡、龙胆草、川芎各1.8克,甘菊花、生地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随时代茶饮,每日1~2剂。本茶主治肝经郁热所致的卡他性中耳炎。

养生经验方

1.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党参、半夏、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擘)4枚,水煎服。此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广泛用于外感发热、肝炎、胆囊炎、胃炎、胰腺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小儿腹泻、神经性呕吐、渗出性胸膜炎、偏头痛、鼻窦炎、急性肾盂肾炎、月经不调等;此方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促进消化,并有镇吐、祛痰、镇咳、保肝、利胆、镇静等多种效能。

2.正柴胡饮(《景岳全书》):柴胡10克,陈皮5克,赤芍6克,防风、甘草各3克,生姜3片,水煎服。本方具有解表散寒、理气解郁的功效。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对正柴胡饮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经对无夹杂合并症的普通感冒666例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对全身不适,四肢和全身酸痛,头痛头晕(头疼身痛)诸症具有较高的症状消失率。用药48小时内症状消失率为86.8%~51.8%,症状消失率顺序为流泪、四肢酸痛、全身不适、喷嚏、头痛头晕、流涕、鼻塞、咽痛和咳嗽。三项主要局部症状(鼻塞、喷嚏、流涕)和两项主要全身症状(全身不适,四肢酸痛)的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板蓝根组。其中32例有发热症状者,在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的有28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经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试验性防治研究,发现该方具有抗菌、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剂学研究表明,全方减去任何一味药物,均消弱全方药效。方中诸药间有相须(柴胡-赤芍,陈皮-防风,防风-生姜),相使(柴胡-陈皮,柴胡-防风,防风-生姜),相恶(赤芍-陈皮,赤芍-防风)作用。现已研制成冲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柴胡轶事

古时候有位胡进士,家里的长工二慢得了温病,身上时冷时热,不能出工干活了,胡进士怕他的病传染家人,便将他赶了出去。二慢来到水塘边的杂草丛中,又饥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只觉得身上有劲了。于是,他又回到胡进士家帮工去了。

不久,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同样的病,许多医生都治不好。胡进士问二慢吃的什么药,二慢指给他看,胡进士赶忙命长工采来,煎汤给儿子服下,过了几天,儿子的病果然好了。他知道那种草根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于是把它叫做“柴胡”。

黄连——苦口良药利于病

黄连清热功非轻

黄连是人人皆知的一味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云:“整根连株而色黄,故名。”黄连有川连、云连与野黄连之分,各地均有出产。

黄连大苦大寒,善清胃肠之湿热,又能泻心、肾、胃、肝、胆之实火,尤以清泄心胃之火见长,多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失眠、头痛、牙痛、痢疾、淋病、痈肿疔疮等;另如妇科之赤白带下,五官科的火毒上攻,小儿科的风、积、麻、惊等,黄连都是不可缺少的良药。

黄连药膳

黄连白头翁粥:黄连10克,白头翁50克,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约30分钟后,去渣取汁。另取粳米30克,加水400毫升,煮至粳米开花,加入药汁,再煮成粥即可。每日煮取3次,趁热服用。本粥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主治中毒性痢疾。

养生经验方

1.阴道滴虫病方(经验方):黄连10克,鸦胆子20克,苦参30克。水煎3次,趁热洗浴。本方治疗阴道滴虫病,每晚1次,6日为1疗程。

2.千金黄连丸(《千金要方》):黄连10克,生地10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每日3次。本方功效为滋阴清热,主治轻型糖尿病,也可作为糖尿病缓解期的保健用药。

3.三黄片(《山西药品制剂手册》):黄连500克,黄芩、黄柏各1500克,制成片剂。每服2~4片,每日3次。本方用于一切火毒症,如热痢、胃热呕吐、肠痈、消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鼻衄、化脓性疾病,以及其他时行热性疾病。

黄连轶事

黄连在数千种中药中味道是最苦的,俚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见苦味非同一般。汉语中形容黄连之苦的歇后语也比较多:“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取乐”;“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黄连树上吊苦胆,苦上加苦”;“黄连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母亲患病,久治不愈,后来请了一位姓章的医生,章医生问:“病状如何?”叶答:“母亲每天口念‘黄连’二字,不知何意?”章思忖片刻,曰:“处方与病机相合,本当有效,但老夫人心中有热,应加‘黄连’才会愈。”叶氏叹道:“我也想用黄连,但顾及母亲年事已高,怕伤元气,故不敢用。”章曰:“老夫人脉实有力,并非虚证,用之无害。”叶听了频频点头,原方加入黄连,果然病愈。后酬百金以谢之。

金银花——清热解毒金银花

温病痈肿效堪夸

金银花又名忍冬、双花、二宝花、鹭鸶花、金银藤、二色花藤等。它三四月开花,一蒂两花,一大一小,花初开时呈白色,经二三日,色变为黄,新旧相参,黄白相应,故被呼为金银花。它味略甜,性寒凉,入肺胃二经,清热解毒,能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疖肿及痔漏、瘰疬。

金银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但以河南产的金银花质量最优,而山东产量最大。河南密县种植金银花历史悠久,以产“密银花”而驰名。“密银花”的花朵很长,花蕾上有茸毛,且微呈绿光。用它泡茶时,水中花蕾可直立而不倒。慈禧太后将密县金银花视为延年的宫廷珍品,每天必饮一杯。在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密县金银花获得很高的荣誉。

金银花药膳

1.金银花粥:金银花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金银花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将大米加入药汁中煮粥,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几沸即可。此粥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主要用于风热感冒,疮疡疖肿,热毒血痢等。每日1剂,可连服5~7剂。

2.双花茶: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共为细末,用白开水冲泡饮用。此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等。

3.金银花酒: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黄酒150克。先将前2味洗净,加水600克,煎成150克,再加入黄酒150克,略煎即成。此酒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疮肿,肺痈,肠痈等。日服1剂,分3次服完。

养生经验方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金银花30克,煎水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治疗咽喉肿痛。

2.预防流脑、乙脑方: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贯众、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这是民间常用的预防流脑、乙脑的方药。

3.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金银花、玄参各30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本汤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热毒内蕴、气血淤滞所致的脱骨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栓塞性静脉炎)。

4.金银花露:金银花露由金银花加水蒸馏制备而成(主要含金银花挥发成分),气味清香,甘凉爽口,具有清热解暑、解毒、养阴止渴的作用,可以预防伤暑感冒,亦可作为治疗暑热口渴、热毒疮疖、小儿热疖与痱子的良药。有人用金银花露治疗肿瘤放疗、化疗出现的口干症,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2周为1疗程,经观察978例,效果良好。

5.特效感冒灵(《古今名医中药汤剂临床活用》):金银花12克,苏叶、薄荷、藿香、荆芥、防风、苍术、黄芩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此方为山东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的经验方,立方之意为固护正气、祛除六淫,主治普通型感冒,又用于流行性感冒及习惯性感冒等。

金银花轶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村子里,瘟疫流行,村民上吐下泻,死亡很多。村子里有位姑娘,名叫金银花,她将祖传下来的秘方献了出来,为村民送去了自家制的药散,瘟疫很快得到了控制。从此,金银花远近闻名。有位官员,想娶金银花为妻,派人前去说亲。金银花因此官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故不同意。这位官员仗势抢亲,金银花便一头撞死在石柱上。后来,在金银花的坟上长出许多黄白相间的花朵,鲜艳秀丽,清香扑鼻。人们认为这些花都是金银花变的,便以她的名字作为花名,以志纪念。

板蓝根——苦寒良药板蓝根

清热解毒抗病菌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大青根、大蓝根等,我国南北许多省与地区都有生长。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就有治疗热病不解的大青汤。宋代《圣济总录》将本品配伍应用于热性病证,主要取其清热解毒之功。

正确使用板蓝根

板蓝根虽然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感染性疾病,只有出现温热(或湿热)症候时,才能使用。笔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板蓝根应用指征为:①时行热病、高热神昏;②痰热郁肺,咯痰黄稠;③肝胆湿热,二便不利;④疮疖痈毒,红肿热痛;⑤舌苔厚腻,脉数有力。当然还可举出一些。凡出现上述前4项中任何一项,兼见第5项者,均可选用板蓝根治疗。若体质素虚,经常感冒,切不可动辄服用板蓝根。如患有胃下垂、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律失常、贫血等疾病,也要慎用。近年来,有关板蓝根所致的过敏反应,如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的不良的反应已有不少报道。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腹泻、腹痛、面色青紫、四肢麻木或皮疹等,严重者还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曾见到,有的幼儿园为了预防感冒,让所有儿童服用板蓝根冲剂。有的家长把板蓝根作为治疗感冒的万能药,小儿偶患感冒,就让其服用板蓝根冲剂,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使用板蓝根(包括制剂,如注射液、冲剂、片剂等)要在医生指导下。切记,板蓝根是苦寒之药,体虚无实火热毒者慎用。

板蓝根药膳

1.板蓝根夏枯草茶:板蓝根30克,夏枯草20克,水煎,加适量白糖饮用,每日3次。此茶适宜于腮腺炎、腮腺肿痛发热等。

2.板蓝根金银花糖浆:板蓝根100克,金银花50克,甘草15克,冰糖适量。将3味药加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加冰糖。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数次。本膳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和中的功效,用于水痘及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养生经验方

1.据报道,板蓝根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0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5日。治疗用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肌注,每日2~3次,或煎服板蓝根200克(成人量),连服2~3天,配合其他对症治疗,其治愈率在90%以上。

2.治疗腮腺炎,用板蓝根100~200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30%板蓝根溶液外搽患处。治疗387例,5例好转,5例无效,其余均治愈。

3.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用板蓝根50克,制成60毫升溶液,1~3岁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有报道治疗11例,均于2~3天退热,流涎停止,充血消失而愈合。有报道治疗慢性咽炎80例,治愈5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5%,与对照组吗啉双呱、复方SMZ、红霉素相比,在相同治疗措施下,本品优于对照组。

4.另据报道,用板蓝根胶囊治疗带状疱疹82例,经用药5~7天后,临床治愈75例,显效7例。全部病例均在半年内随访,无一例复发。

蒲公英——清热解毒蒲公英

黄花地丁是异名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入药用其全草。春夏花初开时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蒲公英,是味苦性寒的药物,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它是治疗外科痈疡的常用药,主要用于疔疮、乳痈、瘰疬、肠痈,以及肺痈、目赤、咽痛、热淋、黄疸等疾患。对于急性热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肝炎等,功效最为显著。

蒲公英还有清泻胃火的作用,有人认为:一味蒲公英,功胜白虎汤。胃经有火,蒲公英比黄连的作用还好。长期服用,对胃亦无大碍。若研末服用,还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蒲公英药膳

1.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干品,鲜品加倍),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即可。此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急性乳腺炎、乳房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传染性肝炎、胆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结膜炎等。每日1剂,可连服3~5天。

2.蒲公英黑豆羹: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冰糖200克。先将前2味加水煮至豆熟,滤去蒲公英,加入冰糖制成羹。每日2次,每次食50克。此羹清热解毒,养血祛风,止痒生发,用于斑秃。

3.蒲公英饮:鲜蒲公英50克,白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洗净切碎捣成泥,绞取汁液,倒入锅内,加水500毫升,并加白糖,煮沸即可饮用。此饮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所致的暴泻不止,发热口渴,肛门红热;亦可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病。每日1剂,分3次趁热饮下,可连饮3天。

养生经验方

1.热炎宁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此方功效为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肺炎等。每次1~2袋,日服2~4次,开水冲服。

2.胃溃疡方(经验方):蒲公英50克,加水300毫升,煎取2次,共取150毫升,加入白及粉30克,调成糊状,分为2次,早晚空腹服,连服6周。此方主治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

3.蒲公英降脂方(《新中医》,1988,2:28):蒲公英7份,山楂、桑寄生、黄芪各3份,五味子1份。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35克,每次6片,每日3次。治疗高血脂37例,均获良效,总有效率为94.59%。

4.滴虫性阴道炎方(经验方):干蒲公英、蛇床子各100克,水煎2次趁热坐浴,每天1次,连续用药10~14天。治疗12例,均获治愈。

蒲公英轶事

据《千金要方》序言记载,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间,不小心左手中指背碰撞在庭院中的树木上,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发生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十天后还没见好转,肿痛越来越厉害,红肿处好像煮熟了的赤小豆。一位老先生告诉他,只用蒲公英就可以治好。孙思邈当即就采来蒲公英,内服外敷,很快就痛止肿消了。从此,孙思邈经常用蒲公英治疗疮疡肿毒,效果极佳。

鱼腥草——草腥因以呼鱼腥

治疗肺痈效用灵

鱼腥草,又名侧耳根、猪鼻拱、蕺菜等。因其新鲜茎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味,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煮时,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煎出的药汁如红茶,芳香而稍带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亦无刺激性。

鱼腥草,味辛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民间有一道传统佳肴——凉拌鱼腥草,可以起到清肺热、治咳嗽的功效;还有一帖戒烟方,即鱼腥草、合欢花各10克,水煎服用。

鱼腥草,主产于我国江、浙、鄂等地。入药始于南北朝《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将其归于菜部。福建人喜食其叶,贵州人喜食根茎,成都人则食全草。生食有腥味,用开水漂后可去腥味,可炒、可煮、可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心21000人中幸存56人,其中有两个被认为是不可救治的放射病患者,经鱼腥草治疗后,却挽救了生命。

鱼腥草药膳

1.鱼腥草炖排骨:鲜鱼腥草200克,猪排骨500克,料酒、盐、味精适量。先将鱼腥草洗净煎煮取液,将猪排骨放入砂锅内,加料酒,倒入鱼腥草液炖煮,排骨炖熟后,加入盐、味精。饮汤食肉,每周炖食2次。此膳适宜于肺热咳嗽、痰黄稠,以及肺痈咯吐脓血等。

2.鱼腥草茶:鱼腥草5克,绿茶3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夏秋季饮用,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者亦有清热消炎作用。

3.鱼腥草炖猪肚:鱼腥草叶100克,猪肚1个。将鱼腥草叶纳入猪肚内,炖汤服用。每日1剂,连服3日,可治疗肺结核咳嗽盗汗。

4.凉拌鱼腥草:鱼腥草300克,盐、黄酒、香油、味精适量。先将鱼腥草洗净,切成约3厘米长的段,加入盐、黄酒、香油、味精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鱼腥草抗病原微生物,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活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过氧化等作用。

养生经验方

1.鱼腥草减肥方(经验方):鱼腥草(干品)75克,放入杯中,然后倒入开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鱼腥草可反复冲泡,每日8杯,坚持2周以上,瘦身效果即可明显出现。

2.急支糖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柴胡、枳壳、甘草。功效为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每次20~30毫升,每日3~4次;小儿酌减用量。

3.鱼桔汤(《中医外感热病学》):鱼腥草、桔梗、黄连、甘草、黄芩、金银花、生薏苡仁、桃仁、冬瓜仁、浙贝母。功效为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肺脓肿。

鱼腥草轶事

相传,金代名医刘完素(即刘河间)带着徒弟上山采药,突遇狂风暴雨,回府后患病不起,高热寒战,咳嗽频频,服了许多药也不奏效。有位老人送上一味草药请刘服用,刘完素看那草药像普通的三白草,不相信能治病。当弟子把煎好的汤药端上来时,刘完素看那汤色如红茶,气味辛香,才知道这并不是三白草。他将汤药服下三天后,热退痰消,化险为夷。

老人对刘完素说道:“此乃蕺菜,俗称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痈排脓,此为鲜品,其气腥臭,阴干后腥气消失。”刘完素大开眼界,深知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后来得知,那位老人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张元素。

马齿苋——田间地头随处见

抗菌止痢马齿苋

马齿苋是药食两用的中草药,进入夏秋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它又名五行草、心不甘、晒不死、太阳草、长命草、酸味菜等。它的叶青、梗赤、花黄、根白、籽黑,象征木、火、土、金、水五行,故名五行草;长夏花开,朝开暮闭,炎夏酷热,太阳烤得越热,它的花开得越盛,因此马齿苋又名太阳草。

马齿苋,味酸而性寒,主要归于脾与大肠经,兼入肝经。其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比较突出,民间常用它治疗脓血痢疾。它还可以治疗疮疡、结核、湿毒、带下、百日咳、丹毒、淋浊、甲沟炎等。古书记载,唐代武元衡相国在四川患臁疮腿(下肢溃疡),长期不愈,焮热作痒,百医无效。回到京城后,一位官员献出一方,即将马齿苋捣烂敷于疮上,两三次即痊愈了。

马齿苋药膳

1.马齿苋粥:干马齿苋30克(鲜品60克),洗净切碎;粳米50克,加水同煮粥,煮至米熟汤稠,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此粥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适宜于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火毒痈疖等。老年人患急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可作为食疗方服用。

2.凉拌马齿苋:新鲜马齿苋500克,蒜瓣适量。先将马齿苋去根与老茎,洗净后下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后切段放入盘内;将蒜瓣加少许盐,捣成蒜泥,浇在马齿苋上,倒入酱油,淋上香油,拌匀即成。此菜清香可口,既可以治疗痢疾,又可以乌发美容,是百姓喜爱的一种食疗菜肴。

3.马齿苋蜂蜜饮:马齿苋50克(鲜品200克),蜂蜜适量。将马齿苋洗净,煎煮后取液,加入蜂蜜,搅匀后口服,每日2次。此饮可降低血糖,并有很好的开胃消食作用。

养生经验方

1.预防痢疾:鲜马齿苋茎叶500克,洗净切碎,加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过滤。成人日服3次,每次70毫升,连服2~7天。儿童量:马齿苋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或服用马齿苋粥。经数千例观察,在菌痢流行季节服用马齿苋,发病率明显下降。

2.热痱方:鲜马齿苋100~200克,加水煎煮,取其药汁,晾至适宜体温后外洗,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7日可痊愈。

3.急性阑尾炎方:干马齿苋150克,蒲公英100克,加水适量,煎成300毫升,分为三份,上午、中午、下午各服1次。

4.足癣感染方:鲜马齿苋120克,洗净,晾干,捣成泥状,涂于无菌纱布上,再将患处洗净消毒,擦净分泌物,将药泥纱布覆于其上。每日换药1次,一般3天见效,7天治愈。

马齿苋轶事

从前有户人家,老太太当家,身边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娶了媳妇,老三年幼,但老太太也掏钱给他买了个童养媳。童养媳只有十四岁,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什么累活脏活都得干。就这样,婆婆还是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嫂心不善,经常挑拨是非,挑唆婆婆打骂童养媳。二嫂心眼不错,经常从中调解。

这一年,痢疾流行,村里人死亡的很多。后来童养媳闹肚子,大嫂生怕传染,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不能干活了,还留在家里干什么?”婆婆一听,大媳妇说的也是,但又舍不得把买来的童养媳白白赶出家门,还不如将她赶到菜园里干活去。就这样,童养媳被赶了出来。童养媳万分难过:婆婆不拿自己当人,丈夫又不懂事,哪还有活路啊?菜园里有一眼井,童养媳走到井边,真想一头跳进去。这时,二嫂跑来抱住她,说道:“你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寻短见!”说罢,还端来稀粥让她吃。童养媳这才打消了投井的念头。可是菜棚里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两三天不吃饭,童养媳饿得两眼发花,站立不住。实在饿得不行了,她就薅了许多野菜煮着吃。这样,吃了两天野菜,却感到身上有力了。

童养媳身上有了力气,就慢慢地往家走。远远地看见家门口挂着麻布;接着又看见丈夫带着孝走了出来,两人一见面就懵了。童养媳问:“家里怎么样?”丈夫却说:“你还活着?”童养媳问:“你这是给谁穿的孝?”丈夫说:“咱妈和大哥大嫂全闹痢疾死了!二嫂也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了!”童养媳听罢赶忙进屋去看二嫂。二嫂问“你是怎么好的?”“我也不知道。”“我也顾不上你了,这些天你饿坏了吧?”“没有,我天天吃野菜。”说到这里,童养媳猛然想起自己吃的野菜,“难道是野菜在起作用!”她想到这里,赶忙回去弄了半筐野菜,煮好了端给二嫂,说:“我就是吃这菜,才治好了痢疾病!”二嫂听了,赶忙将野菜吃了,痢疾果然好了。

这种野菜,长着马齿样的叶子,所以人们管它叫“马齿苋”。从此以后,人们都知道马齿苋可以治痢疾了。

大黄——却病延年说大黄

排毒养颜性寒凉

大黄,为中医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既走气分,又走血分。其药力沉降下行,性猛善走,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历代医家对大黄都非常重视,称他为“药中张飞”。说大黄是清解良药,人们不会怀疑,如果说它是益寿神丹,就没有不怀疑的。这是因为人们只看到大黄的直接效应,而没有看到它的另一面。当大黄把积于体内的毒素排出去以后,服用者纳谷良好,气血充沛,各脏器的功能都得到恢复,因此寿命得以提高,难道这不也是一种益寿的功能吗!

大黄,生用泻下力较强,熟用药性和缓。小剂量(1~5克),尚可用于健胃;中等剂量(5~10克),即可缓泻;而大剂量(10~24克),主要用于急腹症。

大黄药膳

1.大黄茶:生大黄10克,用沸水冲泡,约20分钟后即可饮用。功效为泻火通便,用于大便秘结者。以上为1日用量,可反复冲泡3次。一般2~3天后即可见效。

2.硝黄酒:芒硝10克,大黄30克,白酒100毫升。将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煮成50毫升,去渣,即可饮用。功效为开结、消食、通便,适用于食积不化,腹部胀满等。

养生经验方

1.降脂减肥片(《中医杂志》1990;(5)):每片含生药大黄1克。每次3~5片,每天2~3次,饭前30分钟口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老年单纯性肥胖症216例,效果显著。

2.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生大黄3~9克,生甘草3~6克。功效为泻胃肠实火,通便,止呕。本方水煎服,主治习惯性便秘,胃炎,小儿癫痫等;用沸水冲泡当茶饮,有降脂通便的作用。

3.大黄三七粉(廖金标经验方):大黄0.3克,三七1克,研末吞服。用于阳性体质,可达降脂减肥、强身健体之效,为老人抗衰老良方,临床屡用屡效。

4.大黄外敷方:①大黄研细粉,麻油调敷,治疗烫火伤;②生大黄5克,研细,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外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以防药液外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良好;③酒大黄适量,研细粉,姜汁醋调和,外敷膝部,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日为1疗程,主治膝关节水肿,效果良好;④生大黄粉适量,用香油调成油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大黄轶事

清代诗人袁枚(公元1716~1798年)曾患痢疾,某医认为是虚证,竟用参芪类补药治之,结果导致病情加剧。其老友张止厚闻之,赠以“制大黄”,让其服用。医者惊恐,认为不可以用。袁枚毅然服之,三剂病情告愈。于是袁枚赋诗致谢:“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酖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诗中所说的“将军”即为大黄的别名。

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生产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补药,名为“三友补丸”,实际就是一味药,即大黄,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无独有偶,江西有一位名医,以出售单味大黄制剂“通补丸”而获利。试想,对于膏粱肥厚,脂醇充溢,形丰体胖,肠肥脑满的人,用一些大黄制剂缓缓泻下,使其过多的脂质得到缓消,体重减轻,身心变得轻松、快乐,这不也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办法吗!

芦荟——芦荟美容性寒凉

临床应用始于唐

芦荟,味苦而性寒,入于肝与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咳的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吐血,湿热小便白浊,并有泻下、杀虫及美容的功效。

本品以入丸、散剂为宜,外用适量。脾胃虚寒及孕妇忌用。

芦荟含有一定毒素,一般食用9~15克即可发生中毒,中毒症状多在8~12小时内出现,常有恶心、呕吐及剧烈的腹痛、腹泻、出血性胃炎等,还可引起孕妇流产事故。

芦荟美容方

1.芦荟汁加少许水,每早晚涂于面部,约15~2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可使面部光滑、白嫩、柔软,还有治疗蝴蝶斑、雀斑、老年斑的功效。

2.洗头后,用芦荟汁涂抹在头发上,可起到止痒作用,并可防治白发、脱发,保持头发乌黑光亮,脱顶者还可生出新发。

3.黄褐斑方:芦荟300克,绿豆150克,共研细末,将其调成糊状,涂面30分钟,早晚各1次。夏季用西瓜汁调,其他季节用鸡蛋清调。3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

养生经验方

1.小儿疳疾方(经验方):芦荟、使君子各10克,为末。每服2克,每日3次,米汤送下。用于治疗蛔虫病所致的小儿疳疾。

2.便秘方(经验方):芦荟6克,每克装入1粒胶囊。成人每天吞服2~3粒,治疗习惯性或热结性便秘。阳虚者忌用。

3.当归龙荟丸(《医学六书》,中成药):当归、龙胆草、芦荟等。清热泻肝,攻下行滞。主治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而脉象弦紧、躁扰不安甚或抽搐等。

芦荟轶事

传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有一个外人无法越近一步的神秘魔池。每当子夜时分,克类巴特拉便步入水池,沐浴在一潭碧色清波之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娄巴特拉的容颜丝毫未改,人们再也无法猜测女王的年龄。一直到后来,人们才在衰败了的埃及王朝旧址里发现,魔池中的液体其实就是芦荟的汁液。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少年时患癣疾,由颈项漫延至耳后,痛苦难忍,多方求治无效,日渐加重。恰逢楚州有一位卖药人,教他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为细末。先用温水洗癣,拭净后敷之,翌日便瘥。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大批幸存者皮肤被核辐射烧伤,有人用芦荟涂抹伤口,伤口愈合得又快又好,且不留瘢痕。在浴盆中投放1000~2000毫升芦荟清液,或将芦荟叶切成小块,放在浴盆中洗浴、浸泡,乃是一种很好的保养皮肤的方法。

仙人掌——千姿百态仙人掌

行气活血清热良

仙人掌又名神仙掌、观音掌、玉芙蓉等。仙人掌类植物在全世界有2000多种,其中一半分布在墨西哥,被称为“沙漠英雄花”。仙人掌虽然种类繁多,但其共同特点是茎大肥厚,体内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可贮存大量水分,表皮有着厚厚的角质层,叶子退化成针状或刺状,光合作用靠绿色茎来完成。这些特点均是为适应炎热干旱生态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

我国西南、华南及福建、浙江南部均可露地栽植,其他地区皆以盆栽。

仙人掌以其掌状茎入药,味苦性寒,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及止痛的功效,内服或外用均可,常用于胃脘痛、急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仙人掌药膳

仙人掌炖猪肚:仙人掌30克,猪肚100克。将仙人掌剖成薄片,猪肚洗净切成条状,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煮炖。待猪肚熟后,加入少许盐、味精,即可食用。此膳具有养胃、理气、止痛作用,可以防治胃脘痛。

养生经验方

1.仙人掌粉(经验方):仙人掌30克,研为细粉,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主治气滞型胃脘痛。

2.仙人掌止痛方(经验方):仙人掌500克,鸡内金60克,乌贼骨90克,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每次服1克,每日3次。主治胃溃疡。

3.仙人掌止痢方(经验方):仙人掌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主治急性痢疾。

4.仙人掌治秃疮方(经验方):仙人掌烘干研末,外敷患处,或加香油调敷患处。主治秃疮、顽癣。

仙人掌轶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东边的大海旁有座高山,山顶上长着一种仙草,可治百病。山上住着一位仙人,他每天都守护着仙草。

这一天,一位年轻的乡间医生,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挖仙草。不料,半路上冲出一只老虎,他奋力与老虎搏斗,正在危急之时,仙人出来赶走了老虎,使年轻医生转危为安。仙人道:“你上山采仙草,难道不怕老虎?”那年轻人道:“为了采仙草,老虎有何惧怕!”仙人道:“我把仙草给你,但不许告知别人。”年轻人说:“我身强力壮,用不着仙草,我是用它为百姓治病的。”仙人感其真诚,遂让年轻医生采走了仙草。许多平民百姓因此治好了多年的疾病。这仙草是仙人所赐,它的形状又如同手掌,人们说,就叫它仙人掌吧。

仙人掌是墨西哥国的象征。公元14世纪,墨西哥阿斯狄克人离开故土,向南迁移,去寻找比较富饶的土地,他们的首领说道:“在旅途中,如见到一只老鹰,站在一棵仙人掌上撕吃一条蛇,那里就是安居的土地。”后来他们终于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首领们所说的情况,便在那里安居了,这就是现在墨西哥国的首都——墨西哥城。从此,墨西哥国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的图案,都是一只矫健的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站在一棵仙人掌上,雄鹰显得雄壮有力,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