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科举及第
- 刘晏:大唐财相和他的国富论
- 余耀华
- 3865字
- 2017-04-06 17:16:21
大唐天宝九年(750年),岁届丁亥,是大比之年,天下各省的举子齐聚京师长安,作十年寒窗苦读之最后一搏。
长安城内东南一隅的修行里,有一栋低矮粗朴、简陋异常、极不起眼的住宅,这就是刘晏在京师的家。刘晏自夏县任满回京,向吏部递交了回牒后,暂时赋闲在家等候吏部的重新派遣,恰逢大比之年,刘晏起了赴考场一试身手的念头。他将此想法告诉夫人,不想夫人满口赞成,支持、鼓励他一试。其实,刘晏七岁以制举入仕,虽然不及于科举入仕荣耀,但他是唐玄宗李隆基钦定、御赐“神童”之名,其身份绝不亚于科举入仕。科举入仕者,并不一定都能补上七品县令之缺,而刘晏已有一任县令的经历,再应科举,对他的仕途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他之所以再应科举考试,并无借此谋求升迁之意,而是了却一桩心愿而已。
刘晏的夫人姓李,名婉君,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清竹乃长安有名的老学究,桃李满天下,乃兄李廙官至尚书左丞,素有清德。婉君从小受父兄的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被人称为才女。刘李两家联姻,李老先生看重的是刘晏的学识和为人。刘晏欲赴科考,夫人婉君满口赞成。本来,刘晏三年外任夏县,任满回家候补,除安享天伦之乐外,还亲自教导子女的学业,并帮夫人打理一些家务事。李婉君出阁无婢女陪嫁,一切家务事皆自己亲自打理,刘晏放外任的几年里,所有的家务事更是落在她一人身上。刘晏很想在赋闲待补的这段时间里多做些家务事,减轻夫人的家务负担,自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后,夫人婉君又将家务事都揽了过去,让刘晏能安心温习功课应试。刘晏深感歉疚,唯有努力应试、再中进士以慰夫人。
刘晏本来就天资聪颖,加之八岁时便入仕秘书省,在秘书省多年又博览群书,且还不时地得到秘书省各位文人学士的指点,更是受益匪浅,在学业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参加科举考试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刘晏参加完科举应试之后,除了到吏部打听一下候补派遣的消息外,仍在家一心一意地指导子女学业、帮助夫人打理家务。
天宝十年(751年)五月二十日,是一个晴空万里、天高气爽的日子。是日,刘晏一大早就起来,将院落打扫干净,然后便到屋后的菜园子里拔草。
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锣声,慢慢地锣声越来越近,刘安急匆匆地跑来说:“老爷,锣声好像是向我们家来的。”
“真的,快去看看。”刘晏丢掉手中的杂草,站起来还没有来得及走出菜园,就听到门口有人喊道:“刘晏刘大人是住在这里吗?恭喜了,领赏啊!恭喜刘老爷进士及第!”
刘晏刚赶到大门口,夫人也同时赶了出来。此时,大门口早已涌来了一大堆人,有请安道喜的,有伸手要喜钱的,乱成一团。礼部的两个笔帖式看到刘晏从里面出来,毕恭毕敬地说:“您就是刘晏刘大人吧?”
“正是。”刘晏礼貌回答。
两个笔帖式恭敬地呈上喜帖,刘晏接过打开一看,只见大红喜帖上面端正地写着:
“恭喜刘老爷讳晏高中一甲一等第二十八名进士!”
两个笔帖式双手抱拳鞠了一躬说:“您老是新贵人,给您老恭喜,请安!”
刘晏转头给夫人示意,夫人掏出赏钱交给刘安,刘安接过赏钱,上前递给两个笔帖式说:“两位差哥,不成敬意,拿去买杯水喝!”
两位笔帖式接了赏钱,高高兴兴地带着从人走了。随后,夫人又拿出赏钱交给刘安,打发了讨要喜钱的人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屋里。
翌日五鼓时分,三百六十名新科进士头顶满天星斗,排成长队,由礼部司官带领来到皇宫觐见皇帝。大家穿过金水桥,走进太和门,来到庄严的含元殿前,只见两排御林军像钉子一样站在含元殿门两边,一动也不动。刘晏对于眼前这些并不陌生,但那些从宫外来的进士们却不一样,他们紧张而又好奇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宫廷建筑雕梁画栋,显示着九重天阙皇家的森严,御林军肃然而立,又给这种森严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想到马上就要觐见皇上,谁的心里不是格外的激动,谁的心里不是格外的紧张。
新科进士第一次觐见是朝廷的一件大事,一名礼部的官员指挥着进士们排成队列,交代着觐见皇上应该注意的礼仪,并现场进行操练。别看进士有三百六十名,可他们都是时代之精英,只操练了几遍,就进退自如,秩序井然了。
演练完毕,全体进士静静地站在含元殿前等候皇上召见。忽见一名太监从太和殿倒退着走出,这就是规矩。做臣子的觐见皇上,无论是上朝还是下朝,永远只能面对着皇上,毕辞时只能倒退着出来,不能背对着皇上,否则就是大不敬。这名太监不是别人,就是太监头子高力士。高力士倒退出来后,转身面对众进士大声说:“奉圣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阵山响之后,众进士跪伏于地,静听太监宣读圣旨。
“作一甲第四名进士徐鸿儒唱名胪传,众进士觐见圣颜。”高力士亮着公鸭嗓子大声传呼。
“臣遵旨!”徐鸿儒大步走到队伍的前面,从高力士手中接过名册,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顺次一个一个地唱名,传到的人便随前面的人走进含元殿,再由太监引领到指定的地方跪候圣驾。当唱到一甲第二十八名刘晏时,人群中稍有骚动,要知道,刘晏在天宝年间就以神童的身份入仕,早已是名贯天下的名人,其身份绝不弱于进士及第,且还是刚任满的县令,这一次却又以进士及第,具有如此身份者,刘晏恐怕也是古之第一人了,因此也就成全一段流传千古的奇闻逸事。大家都不由得转首张望,欲一睹刘晏之尊容。
“到!”刘晏从容稳健地走进太和殿。
传胪官顺着名册一个一个地点下去,全部点完,已是辰时之末。进士们进入太和殿以后,全都按顺序跪在地板上,先进来的腿都跪麻木了,但谁都不敢动一下。
忽听“叭!叭!叭!”三声净鞭响过,一阵悠扬的乐声随之奏起。
高力士高声喊道:“皇上圣驾莅临!”
老态龙钟的玄宗李隆基在太监的搀扶下走进含元殿,坐到了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进士俯伏于地齐声高呼,震耳的呼声,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惊喜,也感染了龙位上的李隆基,他不由为之一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新科进士觐见大典,是朝廷一个隆重的仪式。所有在朝的文武百官,都会接到请柬前来观礼。
当皇上在龙椅上坐稳后,宰相杨国忠跨前一步向皇上行了跪拜之礼,然后转身对众进士说:“恩科传胪已毕,新科进士跪聆皇上圣谕!”
新进士跪在地下齐声高呼:“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看着殿下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进士们,心情格外兴奋,不由唤起了沉淀已久的豪气,他清清嗓子说:“各位爱卿,你们都是新科进士,子曰:‘学而优则仕’,你们都是学而优者。十年寒窗苦读,由童子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及第,凭的是文章,靠的是学识。仕的第一关你们过了,国家取仕,三年一大比,为的是选取有用之才替朕分忧,为社稷办事,与民造福。尔后,你们或在朝中为官,辅佐朕统筹国务,或放外任,为亲民之官治理一方之政务,调理一方之民情,到时怎样做,做得如何,就要看你们自己了。若千年的大浪淘沙后,你们有的可能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的也可能会成为沉渣烂泥、遗臭万年的千古之罪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你们自己选择,朕向大家引见一个人。”他将手一招,“刘晏,你上来!”
刘晏正跪在下面聆听皇上的训诫,突然听到叫他的名字,忙不迭地站起来,走到李隆基的龙位前复跪于地:“陛下,微臣在。”
“平身!”李隆基伸手拉起刘晏,对众进士说:“各位卿家,这就是当年名闻遐迩的神童刘晏,二十多年以前便以制举中试而入仕,天宝七年朕将他外放为山西夏县令。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他在三年任期内清正廉洁,致力于扶持、发展地方生产,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满办完交接后,连夜同家人雇辆马车回了京城,真正是两袖清风去,一杯淡水归。昨天,夏县之乡绅专程送来一顶万民伞。”
说到这里,高力士指挥两名太监将一顶大红的万民伞举了出来。
“刘晏乃大唐亲民之官的楷模,尔等的榜样,吏部司官。”李隆基向群大臣喊,“考功簿记档!”
吏部的考功侍郎出列答道:“遵旨!”
李隆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气力已有些不继。宰相杨国忠适时地上前一步高声说:“新科状元率进士上表谢恩。”
新科状元向前跨出三步,重新跪在龙位前向李隆基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黄绫封面的谢恩折子,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读到最后一名:“谨奉表称谢!”
众进士一齐俯首高呼:“臣等恭谢天恩!”
李隆基微笑着从新科状元手中接过谢恩表:“众卿跪安吧!”
三百多名新科进士一听此言,齐刷刷地一叩即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离开含元殿后,鼓乐随之大起,礼部两个笔帖式抬出幡龙金榜,由礼部尚书护着,众进士紧随其后,从午门正中而出,走向长街。这就是传统的“披红戴花,御街夸官”的仪式,由状元、榜眼、探花三位天之骄子胸戴大红花,骑在高头大马上游行示众,百官与百姓争相观看这三年才得一遇的热闹壮观的场面。
翌日,刘晏来吏部,吏部尚书裴卿亲自接待刘晏,他从案卷中抽出一份委札对刘晏说:“刘大人,你在山西夏县的政绩,吏部都已记档,今河南温县出缺,遵皇上旨意,遣你署理温县。”
刘晏双手接过委札。
“温县乃河南之大邑,是有名的黄泛区,今年的桃花汛,温县的黄河大堤溃口,淹死百姓数百人,冲毁良田数千顷,损失惨重。皇上已下旨户部,拨温县赈灾粮五千石,钱二十万贯,钱粮均已拨到洛阳,你上任后直接到洛阳去领取。黄河大堤温县段的修堤费用,你上任后去洛阳找河道衙门接洽。灾情严重,朝廷拨给的赈灾钱粮大概也是杯水车薪,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何收拾温县这个烂摊子,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想办法。”吏部尚书裴卿和风细雨地同刘晏说了这么多。
“谢裴大人的关照,下官告辞了。”
刘晏的亲戚、朋友听说他又要赴河南上任,都来为他送行,少不了一番热闹。几日后,他又告别了妻儿和亲朋好友,带上家人刘安,踏上了赴温县上任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