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快收起你的呆萌痴,职场不是“萌学园”(4)
- 不懂自我驱动,还敢拼职场
- 李宗厚
- 4201字
- 2017-06-08 15:15:13
可是,亲爱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坐公交车,同样的车票,你可能站着,别人有可能坐着。同样是坐着,比你胖的人会比你占更大的面积,有可能挤到你。换句话来说,只有忘了公平,才能最终得到公平。
前不久,我接到了一个叫小松的小老乡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升职了,被调去上海,想在临别的时候请我吃饭,道个别。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就高兴起来,心想又能大吃大喝一通了。这几年里,我慢慢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培养的职场好孩子越多,我就有越多机会喝到好酒。没告诉你们,我是喜欢喝酒的,尤其是庆功的喜酒。
高兴之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兴奋似乎只在于等待饭局,对于小松的升迁却毫无惊喜。是啊!根本就不惊喜,这是早就预见的结果。四年前,第一次打交道,我就可以肯定这孩子很快会在职场中顺利发展,这个电话,恰好是个证明。
那是一个暑假,我应某知名创业网站的邀请,制作一期职场精品课。为此,我们需要制作一段讲课的视频,通过视频体现实际讲课情况。因为是暑假,我们找不到足够的学生,没法拍到实际上课的情景,于是,紧急启动私人关系招呼了十几个在本地上学的老乡参与视频录制。
为了让视频看着漂亮,我们挑了四个形象好、气质佳的帅哥美女做主角在课堂上发言。由于时间紧急,我们只有一天排练时间。在排练的那天,帅哥美女因为各种原因,悉数没到现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再找四名学生来代替他们串串词,测定并调试一下整个过程的时长。
这四名学生的角色,很显然是跑龙套的,帮着练练时间,正式录制时是不会上场的。小松正是龙套演员之一,并且也是表现最二的。别的学生都是拿着稿子念,只有他是脱稿,并且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讲的。看着他如此投入,我先是有些惊讶,继而不好意思,因为终究是在正式录制时不会让他上场的,最后,还有些内疚,觉得这孩子挺傻挺天真,不过就是串串词,测测时间,为嘛这么认真。
正式录制的时间到了,四大帅哥美女全部到齐,安排停当之后,录制开始。录制过程并不顺利,有一个帅哥始终不能把台词说得像真在上课,导演狂喊cut。我的心里暗暗着急。大概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反复试验,帅哥始终不能入戏。我们等不了了,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大事吧,于是,一个备用方案呼之欲出。
写到这里,你可能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建议——让小松上吧!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这个答案居然那么显而易见地由所有老师一致提出,而这一切,都源于小松在排练时不合常理的投入。没料到,在最后一刻,剧情逆转,龙套演员小松顺利成了主角,并且表现得最为抢眼。
精品课的事情过去了,但小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像是给我和其他老师上了一课,告诉我们龙套演员是如何逆袭成为主角的。事后,我产生了一种感觉,如果按照小松的思路去做事,前进的道路上似乎再无障碍。他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不论环境是否健康,机制是否公平,只管实心做事,奋力前行!
在职场中,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是弱势群体。你的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主题是学习、成长、提高。你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与其纠结埋怨社会的不公,职场的欺诈,不如学习小松,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先把能力提高了再说。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专注可以抵消一万种不公平,因为当你把自己投身在事里的时候,就忘了公平。
奇妙的是,忘了公平的小松,反而得到了最公平的回报。没有关系,不是帅哥,仅凭着专注与执着,龙套演员出身的小松,在校园学习和职场工作中一路飞奔,将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上学期间作为唯一的高职学生候选人,当选为“十大创业大学生”;工作之后,进入中国最著名的传媒公司,三年连续升迁,成为管理幅度达到若干省份的大区市场营销经理。这是毕业仅仅三年之后的事。
所以,忘了公平,才能得到最终的公平。尤其是在最初工作的几年,不要计较什么公平不公平,要先练好内功。
8.滚蛋吧,低级无聊的“抱怨君”
我们的办公室即便不是一个怨声载道的场所,它的怨气也够重的。你一天里要是没有听到几句抱怨,都不能算度过了正常的一天。总会有人扯着你倾诉,抱怨他新近的麻烦或是陈年的积怨。你也可能会时常揪着别人嘀咕,自己还不以为意。因为抱怨差不多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居于其间,竟也浑然不觉了。
真是可悲,你已经沦落为最恶心的职场人——那些既讨厌领导,对公司不看好,厌恶上班,牢骚满腹,又赖着不走的人。
他们抱怨,他们怠工,他们糊弄。可是,他们在糊弄谁呢?单位离了你照样运转,老板离了你照样风光无限,糊弄的还不是自己。激情没了,青春没了,上进心没了。再过几年,你这样的职场怨妇,去哪里混饭吃呢?
如果你真想活出个人样来,请收起自己那种天天有牢骚事事都不满的态度,静下心来做好任何一件事,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这一观点,不是我的经验之谈,也不是我的失败教训,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那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已。假如你研读过马云的人生,就会对“永不抱怨的心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自己因为过去那种这也看不惯那也有意见的心理误了自己多少事而痛恨不已。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人的人生,它只能给自己添乱。一个人真正的失败,不是从他(她)失败的时候开始计量的,而是从他(她)指责别人的那一刻开始的。
马云在他的前37年里,用“失败”两个字形容决不为过。37年之后,他突然“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了。真的是他“时来运转”吗?回答是否定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秘诀就四个字:永不抱怨!”仔细想一想,又有哪位成功人士的成就是用满腹牢骚换来的?且不说“牢骚太盛防肠断”,就是时间也浪费不起,人这一生有多少十年、二十年呢!能干成点事的时间,最多四十年,光顾发牢骚浪费个十年、二十年,就决定了这人一生一事无成。
你整天牢骚满腹,就永远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注定走不出正道来。此话虽粗糙,但理儿却不粗糙。为了各位的职场前途,我们总结了五类最常见的咒怨,供你对号入座。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怨气,不妨酌情删去。因为生产和散发怨气,总归是一桩既伤心又伤脾的坏买卖,不值得我们投入这么多力气。
第一,怎么分配给我的活总是最难做的。
如果你经常有这种怨言,警钟为你长鸣。它的信号很明显:你已经不太胜任目前的工作。因为每一单活对你来说,都有点强人所难。它们很难消化,需要你使出浑身解数,这倒也罢了。当你环顾四周,对比旁人,发现同事们啃的都是好啃的骨头。于是,这更激化了你的情绪,让你变得愤愤不平。但是,没有人会替你想得这么周全。没有人会去想,是不是真的待你不够公平。他们只会看到你的吃力以及你的愤怒。所以,当你有此念头的时候,还是将它掐灭的好,因为任由它发作,你捞不到什么好处。尽管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请注意,这里有个前提:当你不具备这样的受宠境遇时,最好少抱怨为妙。严酷的职场,可不是爱心泛滥的幼儿园。
其次,你不妨重新转换一下思路。这种转换,既包括工作方法的调整,也包括你看待问题的方式。相对难做的工作,虽然需要耗费不少力气,但它同时也会带来相对明显的成效。
第二,这种工作一点创造性也没有。
这种牢骚听起来比第一种高级一点。人家怨的是难度大,你怨的是难度太低。仅从这一点来说,你的第一拨敌人已经出现了。抱怨工作太难的那部分人会认为你这是在装,你知道吗?
当然,你肯定不会在乎那群loser的白眼。你在乎的是工作价值,个体的意义,生命的精彩……
这听上去都很有道理,薛蛮子、俞敏洪、王利芬他们天天在微博上说的也是这些大词。人人都爱创新精神,与众不同,告别平庸,但是大家的爱主要体现为“倾诉”。
当你“倾诉”这种工作一点创造性也没有的时候,你以为从此你能离创造性更近点吗?创造性不会诞生在喋喋不休的人群里。
第三,我没被提升是因为没有主动申请潜规则。
坦白说,这类怨言的持有者,比上文提到的两类怨者看起来还要低级那么一点,因为这暴露了他(她)有点阴暗的内心。
提升这件事在他们看来,与龌龊的交易分不开。天下没有公平的买卖,多半是权钱色的掺和。如果要想提升,那么你就得付出点什么,而且还要自觉和积极。
你看升上去的那些人就知道了,他们哪一个跟老板的关系不是非同寻常啊……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这类现象,但以此涵盖全面,既促狭又显得不怀好意。有人靠潜规则上位,也有很多人并非如此。如果你居于下游,仅仅因为不甘下游,就将你的上游一并抹黑,这不太公平。
除此之外,这类怨言对你的形象十分不利。公开发布这类言论,你要当心人家告你诽谤。私下絮叨它,人家也不会因此高看你一眼。兴许,还会背后戳你脊梁,对你的姿色进行一番评判,认为你即便主动提出潜规则,也不一定有人感到特别欣欣然。
这样的评价,对你来说,显然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所以,放弃它吧。怨愤有很多种,这种比较蠢。即便一定要吐点怨言,都不要贸然使用这一款。
第四,办公室小圈子吃饭,叫我,我懒得去,不叫我,则感到疏离。
说得文雅一点,这种怨念叫幽怨。来得比较曲折,曲径通幽,所以叫幽怨。它不易觉察,多数只是个人的心理活动。
用大白话来说,这类怨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儿妈。五月天有一首歌,也对这类人做了描述。大意是叫人来K歌,经常有事不来,来了又不high,好像全世界都欠你的。
为什么要制造出这种感觉呢?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这一刻你感到厌烦,所以不想跟他们厮混,等他们一走,又开始有新的厌烦和不满。因为第一次厌烦的时候,你其实希望得到的是讨好和盛情相邀,而不是“好吧,那我们走了”。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谁有这个心情这么琢磨你呢?
所谓庸人多自扰,就是在说你。你就是这类给别人添堵、给自己生事的庸人。请你果断点,要么随波逐流,要么特立独行。忽悲忽喜,忽冷忽热,实在不宜过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生活。
第五,工作中的竞争是件可笑的事。
这类咒怨,很多人都会有。因为野心家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安安就好。既然挣的是买白菜的钱,就不要去操卖白粉的心。无心竞争,是一种常见的职场心态。大家各就各位,扫好门前那一摊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问题是老板不太愿意见到大家这样相安无事,颐养天年。组织希望引进鲇鱼,打破平静,赢得更多的“活力”。在这里,活力会被质疑,因为很多组织最终也没焕发什么活力,倒是内斗不休,于是会出现竞争,就会有人对竞争感到不适。
如果你是这样一类人,请减少对人倾诉,减少说“我跟谁都不想争,我觉得争很可笑”的频率。因为,有可能你在转移重点,不要经常以无心竞争来掩饰无力竞争的隐忧。面对竞争,我们的心态可以更自然更大方一点,尊重你的对手,你们的竞争就不会显得那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