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从记忆、思维与意识到建构自我主观世界(第2版)
- 席有
- 4376字
- 2021-03-24 02:33:09
第2节 记忆模式的特性与发展
1. 不同种类记忆模式级别划分的意义
心理学划分的记忆(模式)类型,通常划分为感觉记忆(模式)、知觉记忆(模式)两类,说明整体性不同复杂情境模式刺激,对人的感觉系统,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知觉的刺激,因此,反映在人的大脑,建构的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也不同。大脑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激发(比较复杂、复杂、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分别激发),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开启,即初级记忆模式、中级记忆模式、高级记忆模式分别开启,大脑产生的感觉、知觉及建构的记忆模式完全不同。
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对照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再对照心理学感觉记忆到知觉记忆的描述,三者具体对应关系如下所述:
初级记忆模式,对照大脑比较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与心理学上感觉记忆模式概念相当。
中级记忆模式,对照大脑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与心理学上从感觉到知觉的中介记忆模式概念相当。
高级记忆模式,对照大脑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与心理学上知觉记忆模式概念相当。
从初级记忆模式到高级记忆模式,不论从建构到开启,大脑感、知觉都存在区别,关键是大脑本体感觉系统对不同复杂程度的生理结构模式产生感觉上的区别。随着客观事物情境模式不断变化的刺激,婴儿大脑接受情境模式多种多样规定性刺激,大脑建构大量不同种类的记忆模式,即建构大量感、知觉记忆。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建构,有利于人类个体获得对情境模式整体性宏观认识。整体性认识情境模式,促进婴儿大脑不断地分化和生长发育。大脑也可以进一步接受情境模式细化与变化的特征刺激,大脑开始建构大量不同简单生理结构模式,即建构大量式样记忆模式。对人类个体而言,幼儿大脑分化和生长发育是逐步展开的过程,大脑式样记忆模式滞后于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建构。幼儿大脑开始建构细致的记忆模式,参与初级记忆模式再建构,有利于促进种类记忆模式中的初级记忆模式向中级记忆模式发展,但没有大的变化。到大脑能够建构细小或细微记忆模式时,才有利于婴幼儿个体大脑加速演进分化,并向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高级记忆模式中有了对情境模式特征细化的认识,对情境模式特征达到细致、细小、细微的认识,有助于对情境模式某种属性区别的认识和把握。可见,在通常情况下,在不同种类记忆模式中,初级记忆模式会有少量细致记忆模式参与构成,高级记忆模式会有相当数量细小、细微的式样记忆模式参与构成。初级记忆模式与高级记忆模式在生理结构模式方面存在细化程度上和细化生理结构模式多少的区别,导致个体大脑对情境模式及其特征有不同深刻程度的认识。实质是生理结构模式细化程度不同,即复杂程度不同的生理结构模式激发不同,通过对比,大脑感觉、知觉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记忆模式构成其生理结构模式复杂程度的差别,分别构成不同的记忆模式,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记忆模式,分别对应大脑建构比较复杂、复杂、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
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建构,就是个体大脑对情境模式刺激分别达到含有不同深刻程度的细化因素整体记忆和认识。通过大脑建构不同式样记忆模式划分,反映情境模式不同细化多种多样特征刺激,分别达到细致、细小、细微深刻程度的记忆和认识。整体与细化二者统一,构成人类大脑对情境模式相对全面整体,又细致深刻的记忆和认识。
不同种类的记忆模式存在不同深刻程度的级别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同时存在初级记忆模式向中级记忆模式,初级记忆模式和中级记忆模式向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由低级记忆模式向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不仅包括高级记忆模式对低级记忆模式选择、加工、淘汰或扬弃,同时包括对参与的细致、细小、细微的不同式样记忆模式,选择、加工、淘汰或扬弃。两个选择、加工、淘汰和扬弃的过程发生,是多单元初级或中级记忆模式之间协同联系,彼此作用,联合互动,转化发展的过程,具有质的提升,但不是质变的跨越和转化,或者说多单元初级、中级记忆模式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向质的方向转化发展,还是量的增加和发展,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才是向质的方向发展的中继过程。
由初级记忆模式向中级再向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同时由不同简单生理结构模式向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转化发展,是有条件地,不是无限地转化发展,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有组合爆炸现象的发生,需要有一个出口(人类大脑进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出口就是发生质变。重建构或再建构的记忆模式达到高度复杂的程度,反映在大脑里,不同简单的与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构成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一定量的多套生理结构模式组合,就会向更为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转化发展,即向思维模式转化发展。在情境模式刺激下,不同式样、种类、单元记忆模式之间重新组合再建构,这是思维模式的产生和建构的原理以及基本发展规律之一。其中更为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不是多单元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的机械对接、延长或堆砌,而是发生协调性嵌套作用,并在大脑空间里简约化地建构和保存(详见第2章)。通过思维模式的重新组合再建构,人的大脑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本质的认识,尤其对情境模式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特性和功能特征的认识,由高级记忆模式对情境模式产生初步属性的认识,到思维模式对其本质的认识,进一步由知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模式的认识,这是人类大脑演进分化必然产生的功能。思维模式建构相关内容,详见第2章。
2. 细微记忆模式建构是个体大脑中基础信念记忆模式的建构
人类感觉系统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认识,从外表大小角度看,可以由宏观到微观再到超微观,通常大脑里分别建构对应的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包括比较复杂、复杂、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从神经认知学讲,事物情境模式不论外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还是特性和功能特征等,都存在层级特征。情境模式特征可以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大脑里,建构的是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包括细致、细小模式、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大脑对应建构细致、细小、细微的记忆模式。
对细微程度的情境模式特征刺激,个体感觉系统再也无法划分下去,如几何形状只能划分为36个几何子,巨大数量英语单词由44个音素综合组合等。对几何子和音素情境模式刺激,大脑只能建构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称作个体大脑基础信念记忆模式。
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人类大脑建构细微单元记忆模式,只凭借感觉系统来判断,心理学称作感知分离。人类感觉系统再无法分割的情境模式刺激,大脑建构的就是基础信念记忆模式。但是,人类感觉系统再无法超越细微的划分,现代科学技术可将客观事物情境模式进一步细化,比人的感觉系统判断要精确几万倍,从实验研究角度,人可以建构更细微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如生物学家对生物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的划分,建构的就是生物学家的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在粒子微观世界中,常常用理论研究去判断,对客观事物情境(如上帝粒子的判断)模式细微划分,判断性划分的情境模式特征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微妙程度,如电子、量子等,粒子科学家就是这样建构基础信念记忆模式。从不同角度对情境模式不同深度划分,不论是凭感觉系统判断,还是科学技术或理论研究判断,不同个体因感觉、工作、理论研究等,需要在大脑建构不同深度的基础信念记忆模式。
不论哪种方法划分,再无法划分下去时,最末端细微的那一个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在个体大脑中建构的细微生理结构模式,称作基础信念记忆模式。
不同人的感觉系统灵敏度不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不同,专业研究和理解程度不同,对情境模式特征细微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如对天空太阳的认识,普通人只知道太阳是圆形发光体,大脑会建构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而天文学家对太阳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大脑里建构是超高温、裂度、辐射等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同一情境模式特征刺激,有的人(如对情境模式有专门研究的人员)大脑不仅建构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更多的会建构多单元的细致或细小的生理结构模式;有的只建构一套比较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有的只建构细致的生理结构模式;有的只建构细小的生理结构模式;有的什么样生理结构模式也不建构,对这一情境模式任何特征刺激没有反应。相反,对其他情境模式某种特征刺激,其他人没有反应的,这个人大脑反而会建构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甚至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也能建构。说明某些人某种感觉特别灵敏,或者观察能力有独到之处,将来遇到合适的环境,这样的人会建构特殊的思维模式,会展现出特殊的才能。
不论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大小、特征复杂程度如何,任何个体感觉系统对情境模式刺激,大脑最低限度地建构了细微的生理结构模式,即细微的记忆模式。一单元细微的记忆模式建构,通常确立的是个体自我信念的最小单元。基础信念也被哲学家笛卡儿和斯宾诺莎称为最简约的实体。基础信念记忆模式不需要也得不到任何种类和式样的记忆模式的支持,但能为非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即受情境模式特征刺激,为大脑建构的细小和细致的记忆模式提供支撑,甚至为不同种类记忆模式提供支撑,所以基础信念记忆模式是大脑对最基本、最稳定、最小单元建构的记忆模式(心理学称为最小片段记忆)。
因客观事物情境模式自身包含着不同复杂程度特征、产生刺激程度的不同,以及个体接受情境模式特征刺激能力的不同,不同的人、不同感觉系统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基本最小特征认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人类感觉系统、科学技术实验或理论研究,判断建构的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属于细微的记忆模式。细微记忆模式的重建构、再建构过程发生,规律性建构的是细小的记忆模式,进一步建构为细致的记忆模式,然后建构为不同种类记忆模式,这种规律性转化发展过程是少数的,甚至是偶然性发生。由不同数量细微记忆模式或不同式样记忆模式,向不同种类记忆模式转化发展,往往是无规律性转化发展,是多数的、必然的,如不分细微、细小或细致划分的记忆模式,不分多少单元,直接或分别参与初级、中级或高级记忆模式建构,是经常性发生的现象。
个体对情境模式特征细微程度的判断存在相对的差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同一整体情境模式,有不同的认识标准,同时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建构标准也不同。如初生婴儿看什么事物情境都是整体,不懂整体是由部分结构构成,分不清事物具体情境模式特征。对每一个整体事物情境模式,大脑建构的都是基础信念记忆模式。人到了婴儿后期,对少量事物整体与部分关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这些少量事物的认识,大脑会逐步建构两个以上不同级别的记忆模式。对绝大多数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似是而非,还属于基础信念模式建构。随着个体大脑不断地生长发育,对客观事物内部及与外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大脑生长发育不断分化,建构的记忆模式级别不断地复杂化。长大成人以后,个体进入成功发现阶段,如天体物理学家对小行星认识,大脑建构的是整体基础信念记忆模式,普通人只对针尖大小的事物情境模式认识,大脑建构的都是基础信念记忆模式。原子科学家对原子、核子、夸克认识,大脑建构的是基础信念记忆模式等。对整体事物情境模式外表形态特征认识进一步细化,感觉丰富多彩,内部结构有不同层次,存在互为依存、互动转化的特征关系,可转化发展和升华,明白整体事物与其他客观事物也可以相互交流、互动转化,客观事物广泛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他事物(或部分)构成,大脑对客观事物认识,不仅仅是建构不同种类、不同关系的记忆模式,而且记忆模式向上转化发展、建构和升华,建构不同量度的思维模式,达到对整体客观事物情境模式越来越概念性的认识,就是思维认识。同时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认识,建构的不同种类记忆模式向下细化,建构不同式样记忆模式,同样是建构和升华,达到对客观事物情境越来越具体的认识。不论种类记忆模式向上转化、发展建构和升华为思维模式,还是向下细化建构和升华为式样记忆模式,都是网络神经系统中建构的不同认识程度的生理结构模式。向上转化发展建构和升华,建构的是虚拟实在记忆模式,心理学称为认知记忆(见第2章)。向下细化建构和升华,建构的是物理实在记忆模式,心理学称为直观记忆。
3. 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建构基本完成会产生许多新的特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结构,任何具有结构的事物都具有特性,任何具有结构和特性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都会有相对功能的展现。经过自然或人为加工改造,通过对情境模式变形、变态或变位、变质地加工,会使事物产生许多新的结构和特性,其中新特性的展现成为新的功能。在时空条件允许下,任何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的事物,新特性和功能与其他事物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都会自在自为地联系,相互作用,转化发展,向结构复杂的方向转化发展,产生新形态的事物情境模式,新形态的事物情境模式,又具有新的结构和特性,并展现其新的功能……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和社会中的所有人造事物(包括实物、非线性理论、制度、行为等)情境模式,都是按照事物情境模式发生、发展规律改造和加工而成的,是任何(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事物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转化发展的内在性根据。内在性根据是保障事物具有规律性或不规律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具有接受情境模式刺激的迫切性和敏感性,还有联合性、协同性、可塑性、待激状态等特性。由于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这些特性的存在,通过感觉系统接受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使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发生微观形态改变,而重新塑造建构为新的不同简单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即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对大脑基因遗传决定的生理结构组成部分而言,从建构学角度看,具有了新形态的生理结构,从生理学角度看,新形态的生理结构具有了新的特性、特质。具有新的形态、特性、特质的生理结构模式激发,使大脑具有丰富多彩的记忆功能,同样符合情境模式发生发展规律的要求。
如果多套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模式(不同的记忆模式)重新组合再建构,可以建构为更为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转化发展为思维模式。同样思维模式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更为高度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达到稳定化,思维模式生理结构模式又一次产生新的形态、特性、特质,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思维功能。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不断地转化、发展,使网络神经系统不断地产生许多质变的特性和功能。
由于情境模式具有多种多样规定性特征,变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特征,不同个体在不同时空,接受不同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接受同一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大脑参与建构的生理结构组成的相关部分也不同。小的不同,表现在参与建构的神经元类型和数量的不同,参与建构的突触与树突棘受体不同。大的不同,表现在参与建构的大小功能区、细胞柱及其数量的不同。用一句话概括,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接受情境模式刺激,不论接受刺激,还是建构不同的生理结构模式,具有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接受不确定的情境模式刺激前提下,大脑不同生理结构组成部分之间形态改变,并相互联系,协同性彼此作用,联合互动,转化发展超越临界点,建构的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模式也不同。小的不同肯定存在差异性,大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是上文讲到的,由于主观感觉系统接受刺激能力的有限性,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特征展现产生刺激的有限性,两个有限性决定大脑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即建构的记忆模式的第一个特性是可信而不可靠性。
不同的记忆模式重建构或新建构过程相对完成以后,它们成为网络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表现出一种待激状态,受到刺激后表现一种“应激特性”。根据这个应激特性,参与记忆模式建构的不同的神经元、突触会分泌不同的神经激素、递质,能有效地使多单元记忆模式之间参与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突触与突触再联系,在网络神经系统中再次发生记忆模式之间的“再连接”,使不同特性、单元的记忆模式特性(资源)之间相互再配置。记忆模式特性(资源)再配置,促进多单元记忆模式、在网络神经系统中迅速、准确、特殊、定量地传递信号,并在发展变化中传递,这就是记忆模式只要是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达到稳定化,被激化就会产生应激特性,是记忆模式建构完成产生的第二个新特性;第三,记忆模式的建构、重建构或新建构过程中参与的神经元、突触等具有多次多元竞争性和多次反复被选择、加工、淘汰或扬弃的必然性、偶然性、或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记忆模式建构、重建构、新建构过程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也是大脑建构的不同的记忆模式产生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的重要原因;第四,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必须要有相应的大脑级和大脑中不同级生物场势的消耗和支撑,各种各样的记忆模式建构在不同脑功能区,由不同的神经元、突触参与,所占的大脑区域会有特殊生物场势不同的形态能量供给,对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建构、开启产生影响,是相对有效和稳定的支撑和影响;第五,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稳定化的记忆模式,其生命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具有循环反馈(还原)功能;第六,在保障物质和能量供给的基础上,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具有对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需求的迫切性和敏感性。在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原有特性基础上新建构的记忆模式对情境模式的刺激需求更加迫切和敏感。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对情境模式刺激需求更具有迫切性和敏感性,一旦成为习惯,就成为嗜好、上瘾、网迷、赌博等现象产生的基础。第七,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对神经元、突触传来的信号特异化接受和不断加工,是记忆模式自觉实在的生理结构特性正常活动和功能展现的基础。第八,各种各样记忆模式的特性,尤其经常开启的记忆模式之间关系建构,将自动整体性、系统性地开启和展现,并习惯化、稳定化地整体开启和展现。又与其他记忆模式广泛联系,不断地相互协调,成为大脑对主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习惯性的建构,所以大脑中各种各样记忆模式之间信号传输速度比神经元之间传输的速度更快而且准确。第九,记忆模式建构对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具有多次多元选择性、多形多态建构性、很强的开放性,广泛地与其他不同的记忆模式联系,本身保持生理状态的稳定性。第十,各种各样的记忆模式建构,实质反应在大脑里是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是应情境模式多种多样规定性和不断变化过程特征刺激而建构的。任何情境模式发生、发展,都处于时空特征的规定性约束之中。所以,任何记忆模式建构,都具有对应情境模式重要的时空特征、外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特性和功能特征等,这一点尤其重要,是个体大脑建构思维模式必然的前提条件之一。
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产生的十大综合特性很重要,是在基因遗传决定的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特性的基础上,本身建构过程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达到稳定化,又产生许多新的特性,是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原本不存在或不完善的,而记忆模式建构新产生的特有特性,这就是记忆模式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建构的意义。记忆模式新产生许多特有的特性,关乎记忆模式永恒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也是记忆模式向思维模式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据。
4. 记忆模式建构与特殊生物场势
记忆模式程式模态化建构,是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对大脑刺激,大脑生理结构、特性以活动动态模式作出必然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就是功能性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和模式展现。功能性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和展现需要大脑级生物场势和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的支撑和供给,不过都是间接地支持和供给。又因为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在大脑中分布,多种多样,多形多态,占有大脑独特空间区域,产生一个特殊的生物场域,相对应的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为对应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和展现提供直接能量的支撑和供给。只有特殊的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为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提供直接支撑和供给,才有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和功能展现过程发生,才会有功能性记忆模式展现并在大脑形成表象,或大脑多单元记忆模式综合性各种形态能量作用反射在身体效应器上,展现不同言行表情模式。
记忆模式在情境模式相对稳定规定性刺激的前提条件下,从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到功能展现及其发展,每个环节都需要稳定的特殊生物场势中各种形态能量及其转化发展的支撑和供给。在情境模式不确定性和多变前提条件下的刺激,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所处的不同状态及其变化发展,需要逐渐适应情境模式的变化。随着不同情境模式不断变化的刺激,记忆模式模态化程式建构、开启、功能展现过程也在变化,大脑级与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供给的各种形态能量需要长距离转化发展才能供给,所以要求当下的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不断适时适地变化,及时提供支撑和供给。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不断变化,要求大脑级生物场势和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包括大脑中化学能、电能、热能、热电效应、人体动能、线粒体提供的能量、血流量和耗氧量的变化产生的能量,神经元和突触塑性变化的能量,及其上述能量转化发展过程产生新的各种形式和体态能量等)要不断调整与转化发展,在调整和转化发展过程中,给予特殊生物场势的支撑和补给。
大脑级生物场势与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内各种形态能量之间生成、转化发展,这种生物场势本身存在多种可能性。这些不同形态能量相互支撑和彼此转化发展,以及生物场势本身发生发展及其状态,必然影响或约束相关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涉及生理结构组成部分所在脑室产生的特殊生物场势状态,特殊生物场势状态又影响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开启和展现效果,所以记忆模式建构过程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达到稳定以后,对应的大脑级整体性生物场势、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和特殊的生物场势之间各种形态能量在支撑和供给过程中相互转化发展,变化调整,同样会达到稳定状态。说明,记忆模式从建构到基本完成,特殊生物场势不同阶段的各种形态能量表现也完全不同,不同的各种形态能量之间需要经过相互转化发展、变化调整过程,才能满足不同记忆模式对不同形态能量最低要求。可见,随着不同情境模式不断变化的刺激,记忆模式从建构到开启再到功能展现,大脑级生物场势与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和记忆模式建构随之在大脑生物场域内产生的特殊生物场势,三类各种形态能量相互转化、发展,彼此支撑和供给,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大脑级整体性生物场势、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和特殊生物场势,称为三级生物场势。三级生物场势之间转化发展,十分复杂,但不是以随机的形式出现和转化发展。在客观事物相似、相近的情境模式刺激下,大脑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发生形态改变,要求对应的各级生物场势内部传输供给多种形态能量,各种形态能量之间在选择和竞争中调整,以变化调整后的状态支撑和供给。选择和竞争过程也要求大脑自身生物场势有效供给各种形态能量。在此基础上,三种生物场势生成、保存、转化发展,提供有效供给,不仅表现在记忆模式建构、重建构过程中,消耗特殊生物场势,还表现在对记忆模式开启、形成表象和效应器言行表情展现过程的消耗上,所有消耗过程都要求特殊生物场势不断地直接地调节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记忆模式正常建构和功能展现之需。
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展现,必定有相应特殊生物场势参与、支持。反过来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到反射过程及其发展,对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消耗、再生有反馈作用。记忆模式建构是生理结构组成部分相互协同联系,彼此作用,联合互动,超越临界点的转化发展。超越临界点的转化发展,就是建构超越了参与的神经元、突触等固有的生理结构和特性,建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质变的记忆模式。具有质的提升的记忆模式,对脑功能区、细胞柱、神经元、突触等原初自在的各种形态能量有一个全面、均衡的供给要求,对各级生物场势供给有一个质的要求,对各级各种形态能量进行整体性、定性的转化发展。由于记忆模式是模态化建构,不同的脑功能区、细胞柱、神经元、突触、树突棘参与过程,以一定概率出现,同样记忆模式建构的同时,要求调整后对应的各级生物场势乃至特殊生物场势的各种形态能量以一定的概率出现的态势供给。其实大脑以后建构思维模式、生成意识模型等,大脑中三级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及其转化发展,都会以一定的概率出现的态势供给。
在情境模式刺激下,记忆模式整体性、系统性地开启,需要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的支撑和供给,但远不及记忆模式建构时对参与的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多次选择、加工、淘汰和扬弃过程需求的各种形态能量多。记忆模式开启不像建构时那样要求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原初各种形态能量转化发展、变化调整过程再次重新发生,开启时所需的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基本上是定量的,各种形态能量,供给及时。只要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整体性保存完好,开启时需求各种形态能量少而固定。如果所需各种形态能量供给及时,记忆模式开启相对及时、准确。所以,只要人想起什么事情,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开启、功能展现对应表象,有呼之即来,省劲省时的感觉。这是因为一方面是记忆模式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生理结构模式建构达到稳定化,另一方面也是大脑级生物场势和各级生物场势,尤其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及时而直接支撑和供给的结果。
只有记忆模式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达到稳定状态,保存在大脑生理结构中,在相同、近似情境模式刺激下,只要得到定量的固定形态各种能量供给,记忆模式立即开启和展现。如机械臂得到固定形态的机械能供给,立即转动一样,又如电动机得到固定形态的电能供给,立即运转。记忆模式得到特殊生物场势中定量的各种形态固定的能量,立即开启。开启的记忆模式似乎成为对应特殊生物场势运转的载体,也是各种形态能量的消耗体,如运转的电动机既是电能载体,又是电能消耗体。
记忆模式建构与对应的特殊生物场势,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互动,具有质的影响和转化发展的关系。生物场势与概率场最相似,所以受特殊生物场势的影响和约束,记忆模式建构、开启和展现(包括形成表象和反射到身体的过程)存在概率场的问题。例如对同一情境模式刺激,青少年建构的记忆模式很快、很深刻,耄耋老年因大脑生物场势衰弱,无法建构或建构很慢,也不深刻。即使同一情境模式刺激同一个体,个体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在这个情境模式刺激上,三级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用在其他注意事项上,个体需要建构的记忆模式反而得不到特殊生物场势能量供给,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建构的记忆模式似是而非,容易忘记。
5. 记忆模式开启在大脑产生的表象与情境模式具有相对一致性
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激发,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开启后,为什么会在大脑中产生与情境模式相对一致性表象?这是一个至今无法得到合理实验解释的难题,这里做一个猜测。
受情境模式多种多样规定性特征及其变化过程的特征(可以简称为情境模式特征,进一步简称为情境模式)刺激,大脑中内在性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已经含有外在性情境模式特征因素,似乎成为外在性情境模式特征“驻大脑”的代理者,因此内在性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与外在性情境模式特征之间具有对应的一致性。于是,外在性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发生,大脑内在性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可以立即激发,大脑出现外在性情境模式相对一致性表象,似乎奇妙而独特。
内在性建构的生理结构模式为什么会成为外在性情境模式的代理者?关键在建构过程中,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的参与者,是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神经元,不同种突触,不同种受体,及其对光线、味道、气味、肾上腺素等做出不同反应的人体内化学物质,这些不同参与者各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对情境模式特征及其转化来的信号有不同的反应传输功能,尤其不同受体分布在鼻子、舌头和眼睛中,让我们有嗅觉、味觉和视觉,散布在不同的细胞表面,并有助于细胞之间的联络,从而使这些参与者组合和相互连接形成新的具体形态,大脑中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反映情境模式对应的特征,由于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中,有了反映情境模式特征多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参与,这种新的组合形态,即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已经含有了情境模式特征各种对应的因素,所以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激发,展现出不同对应因素的特性,反映的正是情境模式特征形象,形成表象。例如,大脑学习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的“1”字,立即建构对应的生理结构模式,这一生理结构模式建构中,必定有反映黑板背景黑色光线和白色光线的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对应的受体参与,并把信号传输给对应类型的神经元与不同的突触,使其参与到生理结构模式中来。还有相关“1”字几何形状,同样会有不同化学物质、不同受体、对应类型神经元及其不同突触参与,其中反应“1”字的长度和宽度,会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受体、神经元、突触参与,各自的数量也不同(据研究,最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也需要10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参与),它们建构的生理结构模式,不仅含有了白色、背景黑色的因素,也含有了几何形状中粗细长短等因素,这样建构的生理结构模式激发,展现的特性反映的是情境模式特征。所以,大脑中出现“1”字的表象,与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的“1”字情境模式具有相对一致性。如果用红粉笔或蓝粉笔写的“2”字,大脑中会有与黑色、红色、蓝色相关的化学物质、受体、神经元、突触参与,还有不同数量受体、神经元、突触参与几何形状的构建,大脑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已经含有了情境模式的全部特征因素,所以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在大脑中具有了代理情境模式特征的因素或者说资源,是大脑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激发产生的表象与情境模式相对一致性的原因。
开启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大脑瞬间产生表象,可以捕捉到相关脑电图,在仪器屏幕上可显示出大脑中发生表象对应的图像,有过成功报道。但为什么能通过仪器捕捉到大脑记忆模式开启时产生表象对应的图像?有的科学家认为,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开启时,相关脑区具体参与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的神经元、突触、受体及其相关化学物质所需血流量和耗氧量的增加,化学物质转化发展过程也会产生化学能等,都是特殊生物场势中产生的形态能量。波是场的体现。各种形态能量转化发展过程可通过仪器瞬间捕捉,捕捉到的正是大脑“携带精细信息的能量波”。“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re)通过这些概念,说明物质以及能量都会产生波”,特殊生物场势不同形态能量的存在和反射,被仪器捕捉到能量波,显示在屏幕上形成虚拟的图像。说明,任何信息(即使很微小的)都需要能量作为载体才能显现。图像是携带精细信息的能量波,所以可以进一步推想,被捕捉到的图像是大脑不同形态能量展现出的能量波形成的表象,这种能量波与概率场最类似,特殊生物场势中各种形态能量在一份一份地转化和发展过程中被仪器捕捉到后投射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激发需要不同的特殊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包括生理结构模式本身不同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即不同类型神经元、突触等,所需不同形态能量强度分布也不同。不同形态能量强度在大脑空间与生理结构模式不同组成部分分布不同,在大脑建构或激发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过程中,不同强度、不同形态能量彼此之间,相互嵌套,临界耦合,发生随机涨落现象,通过仪器捕捉表象的能量波产生的图像,是完全可能的。
大脑级生物场势和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受不同形态能量相互转化规律和规定性约束,所以对应情境模式刺激,大脑产生各种特殊生物场势形态能量,只能一份一份地连续性产生,一份一份连续性支撑和供给。接受部分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大脑中只能有一份对应的不同形态能量产生,大脑只能建构一单元记忆模式,甚至建构一单元的细致、细小或细微记忆模式,只能一单元一单元的建构。受情境模式不同特征刺激,大脑先后产生一份一份连续性不同形态能量,不同形态能量之间瞬间转化发展,所以大脑本体没有感觉。一份不同形态能量,只能支撑一单元记忆模式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的记忆模式建构或开启,相对综合的形态能量可以支撑和供给高级记忆模式开启。不同的记忆模式都是一单元一单元地整体性建构,也是一单元一单元地开启。情境模式所有特征对个体大脑产生刺激,个体感觉系统不能在瞬间全面接受,在大脑建构记忆模式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形态能量的存在和转化有局限性,如情境模式多种多样特征刺激不能同时对个体全面产生刺激一样,大脑不能同时一致性全部建构多单元记忆模式,多单元记忆模式也不能同时一致性地开启,不同记忆模式只能历时性地建构、开启(间隔时间由记忆模式整体性建构质量所决定),所以大脑形成的表象,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客观事物情境特征全景式表象,而是建构单元记忆模式,展现单元表象。大脑形成宏观(轮廓)的表象,是大脑记忆模式开启时,形态、分布不同的能量波反映出的瞬间轮廓表象。轮廓表象开启,不能同时全面开启情境模式所有具体特征的表象,如大脑想到某人身高轮廓,大脑不能同时形成局部的眼睛、手、脚的大小及其图形样式等所有表象;大脑形成部分情境模式特征表象,不能同时形成另一部分情境模式特征表象,如想到某人眼睛是什么样,不能同时想到他的耳朵是什么样,虽然由眼睛,到耳朵,间隔时间很短,也许是只有几毫秒,与特殊生物场势调整不同形态能量总是一份一份供给和前后顺序发生转化的过程有关,也许与不同的记忆模式之间开启联系运行路径和各种形态能量传输路径前后顺序有关。
面对多种多样情境模式特征的刺激,大脑先后建构不同的记忆模式,大脑级生物场势和大脑中各级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先为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需要的特殊生物场势转化发展提供支撑和补给,接着为另一单元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需要的特殊生物场势转化发展提供支撑或补给,由于对不同的特殊生物场势是分别对应序列地支撑和补给,所以对应情境模式一个一个特征地刺激,建构记忆模式时总是一份一份供给不同形态能量,大脑只能一单元一单元地建构记忆模式。人的不同感觉系统不能同时接受情境模式所有特征的全部刺激,大脑不可能同时将事物情境模式所有特征一下子全景式建构。同样道理,大脑中记忆模式同样是一单元一单元开启,一份一份地在大脑形成表象。例如,电能的转化供给,只能以百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电子伏特能量,一部分一部分脉冲式地供给。这就是微观能量世界的特质,所以记忆模式只能以单元建构,开启后形成表象,同样一单元一单元地开启并展现。
记忆模式在大脑开启能形成表象,还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大脑中神经元种类究竟有多少?有的科学家认为有上万种,绝不仅仅是目前发现的几十种。各类受体有多少?哪些化学物质分别对光线、气味、味道及其内部肾上腺素之类物质有反应?与受体之间信号传递的关系是什么?至今并不清楚。“神经环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由不同种类的细胞构成,而这些细胞之间又有着非常复杂的连接。”神经环路中不同种类神经元之间高度复杂地连接,就是约翰·埃克尔斯讲的设计精巧的神经回路,依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
6. 记忆模式建构含有时空特征、形态特征、功能特征与特性的因素
不同的情境模式除具有多种多样规定性特征外,还具有不断变化过程的特征。情境模式之所以具有不断变化过程的特征,因为任何情境模式发生、发展及其规律,受时空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发生转化发展的过程始终伴有时空因素的存在。也就是说,任何实在的情境模式的存在,不仅发生有其根据,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转化发展有其因果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转化发展全过程有其时空条件存在为根据,这才能证明情境模式的实在性。正如黑格尔讲,什么是真的,真的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而在当下(或者说在当时当地)。所以,大脑建构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包括不同复杂的生理结构模式与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必定会有综合空间信息的右半球和分析时间信息的左半球参与,所以任何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都会有大脑左、右半球的相关功能区的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参与,其情境模式发生、发展受时空特征条件约束。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都含有当下的时空特征因素。其中肯定有反应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神经元(如大脑中存在空间细胞和网络细胞等)、突触、受体、化学物质等参与建构,它们成为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中反映时空特征的参与者。
在情境模式刺激下,情境模式本身不仅受时空条件影响和约束,而且其外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特性和功能特征等,同样受时空条件的影响和约束,随着时空条件变化而变化。所以,大脑建构的式样记忆模式,包括细微、细小与细致的记忆模式,反映在大脑里,是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建构,需要在综合空间信息的右半球和分析时间信息的左半球的相关功能区中建构。不同简单的生理结构模式建构,都具有时空特征因素,成为不同式样记忆模式各自具有内在性特征的原因之一。
大脑建构不同式样记忆模式,取决于情境模式本身外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特性与功能特征及其层级特征的刺激程度、刺激方式以及情境模式所处的时空背景,还与个体心理状态和感觉系统的健康状况等有关。一方面与情境模式刺激不同形式、内容、强度、规模、次数、频率、变化规律、速度、顺序等有关,而这些又都是反映情境模式时空特征的具体不同形态,刺激的空间特性及时间特性尤其重要。例如,哺乳动物情境模式,其背景与地面行走相关,昆虫情境模式与夏天和低空飞行相关,鸟的情境模式与高空飞行相关;月亮情境模式与在天空空间位置相关;太阳情境模式与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山相关;庄稼情境模式与春种秋收和土地相关等。具体情境模式与本身内部结构形态特征有关,如猪头长在猪身上,人头长在人的身上。似乎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笑话。如果有人想到二者头与身子交叉错位对换一下,外部形态特征、发生空间特征双相交叉错位,就出现猪八戒这种思维模式建构(见第2章),这也是人类个体容易产生错误记忆模式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与个体感觉系统灵敏度,即个体大脑演进、分化程度,大脑已建构的式样记忆模式状况及其自我主观世界心理特征(见第5章),上文提到的与生物场势各种形态能量支撑和供给状况有关。所以,每个人大脑记忆模式建构过程,常常会表现出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例如,记忆模式建构时,是在特定的地点发生的,想起或见到那个特定的地点,很快就会想起那个地点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触景生情。想起哪年哪月哪个特殊的日子,很快会想起那天发生过的事情等。因为任何不同的记忆模式都具有时空特征因素,所以建构记忆模式的时间和空间,与建构记忆模式效果有很大关系,尤其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记忆模式建构都很深刻。
记忆模式建构的空间特性,包括需要记忆的情境模式本身的外表各种特征(颜色、形状、粗糙与光亮度等)、结构、特性、功能、数量、位置、运动状态等,这些情境模式和背景模式特征的刺激,导致情境模式不同形态特征对人的感觉系统刺激程度具有很大差异性,并会在大脑建构细微、细小或细致的生理结构模式。不同简单生理结构模式,通常是不同复杂生理结构模式建构的一部分。这样不同的记忆模式或会表现出不同形式、内容、强度、规模、次数、频率等特征,记忆模式建构的时间特性,包括情境模式各种特征本身不同时间、不同的变化和不同的发展规律(速度、大小、顺序)等,与记忆模式建构当下情境模式相关空间存在的其他事物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用等。
空间和时间特性是任何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所有特征包括时空特征共同决定着对感觉系统刺激的次数、间隔的时间长短、位置变化和其他特征变化的频率等。所有上述空间特性与时间特性都对记忆模式建构的刺激、过程和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建构的深度、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记忆模式之间重建构、新建构的难易,以及逐步向比较复杂、复杂、高度复杂的记忆模式(即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结构的高级记忆模式)建构发展,同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最后转化发展,本身几个环节都包括时空特征,如开始、过程、结果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反过来讲,是具有时空特征的事物情境模式实在性存在的重要根据之一。情境模式发生、发展在时间上有一种顺序,在空间方面表现出一种位置。按照情境模式刺激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才能分清情境模式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及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按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建构深刻程度排序,首先是情境模式发生原因,其次是事情转化发展产生的结果,最后是发生、发展过程。可见,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人们最感兴趣,其发生、发展过程是人们了解结果以后才去想的问题。甚至人们首先追问的是结果,其他一切在后。记忆一定数量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如背诵一篇课文)有关空间位置时,建构记忆模式最深刻的是开头和末尾,中间部分记忆模式建构比较困难,忘记得也快,这与建构的次数有关、与内心体验程度也有关,同样与情境模式本身所处的时空特征有关。比较重要的句子(注意到了,也动了脑筋),不一定记住页码在哪一页,在记忆模式建构过程中,页码上、中或下部相关空间的细微、细小的生理结构模式悄然建构,印象很深刻,句子出现在同一页码上部、中部还是下部,空间因素在建构记忆模式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忆一个单词,在不同空间出现过两次刺激,大脑建构的记忆模式比在同一个地点同时出现两次刺激建构更深刻。同样背诵一个词语,在不同时间如间隔两天再背诵一次,比同一时间连续背诵两次,记忆模式建构更有效。同一时间相同情境模式刺激是重复建构记忆模式,间隔两天是在不同情境模式背景刺激下(环境有所变化)是重新建构记忆模式过程,显然后者建构的记忆模式效果更好。如果间隔时间再长,几天后,第二次重新建构的记忆模式,开启了第一次建构的相同记忆模式,这种记忆模式建构会达到长期记忆最佳效果。如果几十天以后,第一次建构的记忆模式已经弱化,甚至消退,或者完全遗忘,记忆效果就差。第二次建构同样的记忆模式等于重新建构,这就是记忆模式建构的时间特性。当然时间特性总是伴随空间特性,反之亦然,二者存在相关性。在某一空间想到的事,到了其他空间(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影响)忘记,再回到原来的空间会想起那件事,这是记忆模式建构过程空间特性(情境因素)在起作用等。
建构不同时空的情境模式记忆模式与本人当时的心理特征(情绪、意志、能力、性格等,见第5章)状况息息相关,与一个人精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意识模型突现(见第3章)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同一情境模式不同的时空特征对个体不同的感觉系统刺激强度不同,建构的记忆模式深刻程度有差异。如耳听为虚,记忆不扎实,眼见为实,记忆模式建构深刻,结合场景记忆,强于空洞死记等。
任何物理实在的情境模式,不仅仅发生、发展、来源有其根据,发展有规律,因果有逻辑关系,物理实在建构的东西更具时空特征,才能称得上实在的存在。所以对实在的情境模式刺激,人类个体建构物理实在记忆模式,与时间顺序、间隔、频率等有关,与空间背景或者场景有关,因为记忆模式是物理实在的建构,肯定具有时空特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具有时空特征的记忆模式之间重新组合再建构为思维模式(见第2章),如果参与建构思维模式的记忆模式,发生时空特征交叉错位时,大脑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想法。例如,上文讲到猪头安在人身上,大脑就会展现“猪八戒”的形象。其实任何神话、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大脑的时空特征相关生理结构模式与外表形态特征相关生理结构模式,交叉错位连接而产生新的想法,系列想法再连接便建构出故事来,故事就是重新组合再建构的产物。有时将记忆模式之间特性和功能特征交叉错位,重新组合再建构,如把人的智慧加在机器人身上,产生动漫作品,将无限智慧加在不能证明实际存在的上帝身上,人类本身建构的虚拟实在思维模式产生无根据但有启迪作用的遐思幻想等,只要大脑建构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之间错综复杂、交叉错位地再连接、重新连接等,就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也是创造发明的基础。要知道,这种任意交叉错位重新组合再建构,只能发生在大脑已建构基本完成、相对稳定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之间。
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反映在大脑里,建构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模式,有其内在性根据,也有外在性根据。内在性基础就是大脑具有遗传基因决定的生理结构和特性,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来源有其根据,发展有其规律,有其因果逻辑关系,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又有强烈时空特征,有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建构为其支撑,记忆模式建构就是内在性实在建构的根据。
情境模式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展现通常具有一致性,特性的展现常常展现其功能特征。如石头粗糙成块,其功能坚硬,有抗压能力。又如花朵颜色鲜艳,其特性美丽芳香,具有诱惑功能。有的情境模式具有共同特性,但具有的特性程度存在差异,从材料力学来讲,任何材料的物质结构具有抗拉(压)力、抗弯力、抗剪力、抗扭曲力和抗弹力等特性,但不同材料抗各种力的特性(强度)不相同,不同材料在实践活动中展现不同程度的特性,这是材料不同功能的展现。
多数情况下,人类个体首先根据情境模式外表特征,建构对应的记忆模式。根据情境模式外表特征及其层级特性,一般只能认识情境模式的外在性基本属性;根据情境模式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及其层级特征,可以认识情境模式内在性基本属性;通过对情境模式的特性和功能特征及其层级特征认识,可以认识情境模式内在性本质特性和功能的范围。对人类而言,认识任何情境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认识、把握和改造情境模式外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形态特征,更多的是相对认识、把握和改造情境模式本质特性和功能特征。只有按人类要求,将情境模式所有特征及其层级特征相对认识、把握和改造后,情境模式才展现出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对情境模式外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特征认识,都是因为人类大脑能建构情境模式所有特征及其层级特征的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建构各种各样记忆模式的真正目的,是满足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性需求。
7. 婴幼儿记忆模式建构是人类个体开始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资源
婴儿出生以前,胎儿在子宫里最早接受的外界情境模式刺激是声音的刺激,并建构听觉相关记忆模式。所以,人类最先、最早发现个体感觉系统方面的天赋才能是音乐方面的才能。人类无时不在声音环境当中,据观察,婴儿出生3个月就能学会父母的咳嗽声。只要音乐环境存在,音乐情境模式不断刺激,在童年就可以发现音乐人才。人出生以后,个体各种感觉系统开始不断地接受大量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的刺激,对应感觉系统的记忆模式建构已经全面开始。从婴幼儿到少年,是建构经验、知识性记忆模式最基础、最关键、最深刻的时期,涉及个体基本生存能力,往往决定人生命运。
刚出生的婴儿,除对听觉系统和内在性生理活动需求的刺激建构简单的记忆模式外,大脑功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从此以后大脑开始被动地接受情境模式刺激,大脑建构许许多多的经验性知识记忆模式,建构过程有相对完善与不完善,有简单与复杂的,有相对正确与错误的建构,有相对高雅与琐碎,有良性与恶性,有相对全面与不全面,有好与坏,还有不好也不坏等记忆模式建构,在婴幼儿的脑子里(即使在青少年和成人的脑子里),它们又都是相对的难以划清界限(其中许多客观事物本身难以划清界限),难以识别不同的记忆模式。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于一脑之中,不断地充实着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神经系统,使其向复杂的、高级的方向发育、发展并演进分化。
婴儿后期或幼儿前期少量建构高级记忆模式,其大脑相当于高级动物(如宠物狗)的大脑,对眼前经常出现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有一个属性的认识,如对家人、水、糖、奶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高级记忆模式建构数量增加会促进幼儿大脑进一步分化,反过来会促进幼儿大脑对情境模式范畴和细化刺激的接受,幼儿中期大脑会建构更多的、有区别的高级记忆模式。这时幼儿大脑已超越高级动物脑,建构更多的高级记忆模式。其中有的高级记忆模式建构正处在超越临界点过程中,既是知觉记忆模式,也可以是基础概念。所以说,高级记忆模式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属于记忆模式范畴,也进入了基础概念范畴。基础概念是一种知性思维模式建构(见第2章),或者叫低量度思维模式的建构。在幼儿中期认识客观事物情境模式方面,高级记忆模式或者叫知性思维模式建构,比式样记忆模式和中、初级记忆模式有一个升华,知性思维模式建构往往会导致幼儿对眼前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除生理本能反应外)提出要求,如要求妈妈抱抱,要糖吃,与母亲互动,参与小的游戏等。安德鲁和亚历山大·菲格尔库尔茨认为,社会因素对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几年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同样是婴幼儿,最初几年的短暂经历不同,也会造成婴幼儿大脑分化和记忆模式建构有很大区别。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家塞恩·彼拉克和同事们,比较了由亲生父母养大的孩子和来自孤儿院被美国人收养的孩子,他们对两类小孩进行了后叶加压素和后叶催产素水平的测定,发现孤儿院来的孩子后叶加压素基准水平低,这是一种能帮助人们认出熟悉的面孔或适应社会群体生活的化学物质。孤儿们虽然接受了领养人三年的养护,但是后叶催产素水平也不会上升,这是一种使人感到安全,能缓解紧张的激素。我国也有这种通俗的看法,认为从小失去父母之爱的小孩性格容易孤独、暴戾,当然不全是,还要看孤儿以后人生之路、社会化教育的培养,尤其青年以后文化化熏陶,增加更多、更新、更深刻记忆模式建构,可以修正童年或少年时期建构的各种各样记忆模式或低量度思维模式,使之向良性方面发展。根据研究,从孤儿院领养的儿童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这样的家庭领养的孤儿智商高于平均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说,发育成熟的大脑所构建的概念被皮亚杰称为图式(schemas),儿童在与大量情境模式交互作用的同时,不断地建构并调整自己的图式。皮亚杰提出的图式,应该指的是大脑建构不同的印迹路径图式,反映在大脑里是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模式。与世界交流需要大脑建构的不同记忆模式,是否进一步还包括转化发展后建构的思维模式(概念),不得而知。人接触什么样的客观事物(自然与社会环境)情境模式刺激,大脑就会建构对应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即记忆模式。建构的记忆模式是将来转化发展思维模式(基础概念或基本概念)的基础资源,影响人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虽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影响,但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类个体在青少年以前,不同情境模式刺激建构的记忆模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对个体来讲,全面、均衡地建构对人生心理健康正确的发展大有好处。但是,社会环境不会满足这一要求,个体大脑成长发育时期,常常局限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幼年到少年大脑主要建构特定环境对应的记忆模式,缺少复杂环境多种多样情境模式刺激,建构的多种多样记忆模式有局限性。长期接触后建构某一类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和社会环境模式,如偏僻农村的少年,以田野、山河、参加劳动、收获等记忆模式建构为主,从小知道只有参加劳动才能生存的观念;大城市里的少年,受丰富多彩的艺术建筑、市场交易、金钱买卖、读书挣钱等情境模式刺激,从小大脑主要建构只有千方百计赚钱才能生存的记忆模式,而缺少农村社会环境艰苦劳动记忆模式建构。这一类记忆模式缺失或不足,正如农村儿童、少年缺少对大城市情境刺激建构的记忆模式,建构的记忆模式各自存在有限性。不论农村还是大城市、少年儿童,缺少城市或农村那些记忆模式建构,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都会形成缺陷和缺陷积累效应,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某种偏颇高级记忆模式建构,建构各自恒常性记忆模式。遇到新的客观事物缺陷性刺激,如农村少年童年受到城市少年童年侮辱性欺负,城市少年童年受到农村少年儿童仇视和谩骂,各自都会加强这一不全面、不完善的记忆模式的深刻程度,成为个体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人人都有),甚至使个体大脑不同功能区生理结构生长、发育出现不平衡。这种心态不平衡一直延续到青年时期,如同班的大学生,农村学生与城巿学生相互挖苦,有抵触情绪等,这也是地方主义、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源之一。个体人生经历和行业工作的差别,常常人为地造成“隔行如隔山”的效果,人们互不理解,还使人与人之间永远产生不平衡的心态。用马克思的理论讲,行业分工常常是个体产生“异己力量”原因之一。
从上述实践和理论阐述,从中得到启示,婴幼儿到少年儿童这段时间的不同的记忆模式建构,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起步有基础性的作用。例如,这期间缺少爱,个体生活感受不到爱的环境刺激,大脑不会建构爱的各种各样记忆模式,尤其高级记忆模式本身存在爱(不同简单生理结构模式)的建构的缺失,会影响个体早期性格,甚至产生某种缺陷,是有些小孩形成孤独、暴戾性格的内在性原因。这样的基础性作用可直接影响以后思维模式或意识模型的质量,根本原因在于大脑建构过程缺少人生当中需要的某种重要记忆模式参与,形成新的高级记忆模式,反映在大脑里,各种各样生理结构建构不全面,高级记忆模式建构片面,大脑空间出现空当,大脑产生不确定性的生理结构,将影响人的性格塑造,见第5章第2节。孤儿院长大的小孩因受社会尤其是大人关爱少,性格孤僻,当然与出生前终极预设和自我生理发育活动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如果说人与人的经历、经验、知识学习和切身利益的关系屡屡出现差异,时时刻刻建立不同的记忆模式,差别的积累会造就不同性格倾向的人。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育对塑造人的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老师对同一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的知识性介绍的方法、形式和内容讲解的不同,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深刻生动,有的僵化,填鸭式地教学,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截然不同。某一知识性记忆模式建构出现差别,知识性记忆模式建构反复出现差异,造成人的知识性高级记忆模式和思维模式积累的差距,形成不同的认识水平和人格魅力。这就是在终极预设基础上,后天的多样性不同记忆模式集聚,造就个体不同人格的原因之一。一个社会城乡差别越大,城市和农村人大脑建构的知识性记忆模式的差别也越大。从小建立什么样、什么质量、什么规模的记忆模式,是造就不同人的自我主观世界特征的基础性根据之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道理就在这里。
对婴幼儿来讲,父母家人的言语行为同样是客观事物的情境模式刺激,是婴幼儿甚至青少年建构记忆模式的重要根据,包括说话的口气、发声、口语和相关的言行表情模式等,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兄弟、姊妹的言行表情模式展现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甚至邻居、朋友和路人的某一言行表情模式展现,也会对童年少年产生影响,甚至在某一方面起关键的影响。家庭与社会的情境模式对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意志、情绪等心理特征模式会起关键性基础作用。如天生聋哑人受不到语音情境模式刺激,大脑不会建构语言记忆模式,他们甚至认为社会事物情境模式中根本就不存在语音情境模式。缺少爱的人认为不存在真实的爱的情境模式。长大即使听别人或看见他人有爱的情境模式刺激,也会觉得这种爱的情境模式是虚构的,如舞台上的演出是虚构的一样。个体缺少爱的记忆模式建构,将来转化发展的思维模式建构也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可想象,更可怕的是缺少童年、少年那部分爱的记忆模式建构,将来个体建构的不同的记忆模式永远也不能真正填补该缺陷,这个人甚至可能变为一个冷酷的人。德国格丁根大学的斯特凡·雅格布斯说:“最新的神经学研究结果说明,如果储存在情感记忆(爱的记忆模式是最重要情感记忆之一)中的痛苦经历过于强烈,人就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性应激障碍,常常使人反应迟顿,显得呆头笨脑。即使年轻人情感模式受到严重创伤,多数也会产生创伤后遗症,如美国参加多次战争的老兵,患有战争创伤症患者很多,甚至会自杀或产生自杀念头。
幼儿在3岁前,在家庭和社会环境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下,建构过无数不同的记忆模式。在以后的年代里,个体会终生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不同记忆模式,但很少能真正记住或回忆3岁以前建构过的记忆模式,除生存需要建构的经常实践的记忆模式,如认识家人,对家人称呼,玩耍和吃饭等言行表情模式展现外,忘记的占多数。尤其偶然建构或不经常使用而建构的记忆模式,几乎全都忘记,连3岁前受过大的伤害也会忘记。可能是被众多记忆模式建构或网络神经系统过快发展所干扰,生理结构模式建构时加强的神经纤维弱化、消退而断裂(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科学认定),就是忘记。根据多伦多儿童医院和多伦多大学保罗·弗兰克林博士、希娜·乔斯林博士的研究,“神经形成(即大脑内的海马状突起形成的新神经细胞)——这片大脑区域对认知和记忆十分重要——会在出生前后达到高峰,而后会在童年和成年期逐步减少。”“神经形成的增加足以导致失忆。”“在四五岁前,大脑内的海马状突起处于高度变化状态”,大脑建构的生理结构模式常常有新的神经细胞加入(加塞),因为新形成的神经元加塞,使神经细胞之间原来建构的联系断裂,不能传递信号,使原初建构生理结构模式加强的神经纤维弱化而忘记。但是从生理学角度看问题,只要建构过不同的记忆模式,即使已经忘记,大脑有关生理结构组成部分已经被训练、把握和改造过,脑细胞已经激活过,不会很快消亡或挪作他用,对以后建构相似记忆模式也大有帮助。参与过思维模式建构的不同的记忆模式,即使其中记忆模式处于断裂过程,只要这个思维模式激活,参与的记忆模式立即整体性、系统性开启,所以参与思维模式建构的记忆模式,较为深刻而不容易忘记。如看见妈妈就想到吃奶、撒娇,见到爸爸不会想到吃奶,但会想到要糖,也不敢撒娇。到了四五岁以后也会保持相对的情感模式建构,到了青少年也会知道父母对自己有不同的言行表情模式展现(包括有不同的语音和脸色),以不同的态度应对父母不同的言行表情模式展现。
8. 小结
总之,随着个体一生不断地生长发育,大脑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详见第4章)。随着时代发展,有着不同的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特征刺激,大脑会连续建构不同的记忆模式。个体大脑一生建构不同的记忆模式,反映在大脑里,建构大量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分别对应外在性情境模式,在大脑中转化为内在性专用的代理者;而且由细化的式样记忆模式参与,从初级记忆模式向中级记忆模式,乃至向高级记忆模式转化发展,所以大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建构不同的记忆模式,会有向质的方向转化发展的趋势。重要的、关键的、经常开启的不同记忆模式,在大脑建构基本完成,相对完善,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达到稳定化程度,只要相似情境模式刺激发生,不同的记忆模式会立即在大脑中开启,即大脑中各种各样生理结构模式对应的代理者激发,形成表象,或反射在身体效应器上展现出言行表情模式。
不同的记忆模式在大脑中开启形成的表象,实质是个体大脑建构的主观内在性情境模式,与客观事物外在性情境模式具有对应一致性关系,但不是同一情境模式。大脑内在性情境模式与客观事物外在性情境模式都是情境模式,其中有某种共同的特性,都会对大脑生理结构产生刺激。只不过外在性情境模式通过感觉系统对大脑产生直观性刺激,内在性情境模式通过大脑不同功能区、不同神经元之间广泛的联系,产生反馈性直接刺激,所以内在性情境模式刺激比外在性情境模式刺激反应更快。只要大脑建构了不同的记忆模式,开启后形成表象,都会对大脑产生刺激,从此以后,大脑不仅会经常受到客观事物情境模式(简称情境模式)刺激,有时或同时也会受到主观内在性情境模式刺激,统称为主客观事物情境模式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