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世纪早中期(公元712—756年的四十余年间,也就是唐朝玄宗皇帝执政的先天、开元、天宝年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围棋大宗师,这便是称雄唐代棋坛的围棋天下第一高手——被后人誉为“绝代棋王”的王积薪。
未及弱冠 飞声腾实
关于王积薪的生卒年月与籍贯,均未记载于传世的史籍之中,在今天都已经无从确考了。
相传,王积薪年幼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特立独行,自强不息,而且性格刚毅,不愿寄人篱下,于是便以砍柴为生。
少年王积薪乐观上进,勤劳节俭,特别能吃苦,从不畏惧艰难困苦。他砍下的柴草经常堆积如山,所以稍稍长大一点后,就以“积薪”作为自己的名字。
其时,唐朝社会繁荣稳定,国力富强,日趋鼎盛。围棋作为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门国粹,盛行了起来。纵观整个唐王朝,上自帝王宰相、王侯公卿,下至儒学名流、僧道百姓、贩夫走卒,都十分喜欢下围棋,其中还不乏一些通晓围棋弈术的高手。
在那个围棋盛行的社会里,王积薪从小就对围棋耳濡目染,本就禀赋超常的他深深地喜欢上了围棋,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少年王积薪如痴如醉地潜心于围棋博弈,不久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天分,再加上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专心致志,不耻下问,更让人们吃惊的是资质聪颖的他对一些古代的棋谱典籍略加研习,便融会贯通,因此,王积薪的棋艺突飞猛进,几年之中,当地的许多围棋名手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正所谓:未及弱冠,辄飞声腾实,光前裕后。正如宋代欧阳修的一句名言:“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
一时间,十里八乡全无敌手,垂髫少年成了名震一方的少年天才棋手,“王积薪”的大名不胫而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大唐王朝国力富强,社会开放,被世界各国所推崇与仰重;那时的大唐帝国傲视天下,国人也意气风发,似乎都有一种放荡不羁、奋发昂扬、睥睨天下的名士精神。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基调和文化氛围与名士风流,唐代的一些有志之士、奇才豪俊,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喜欢漫游天下,以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怀,同时结交天下豪俊名流,以激扬身价,成为一代名士。那时的许多诗人、书法家、散文家、画家、围棋高手都曾恃技云游天下,寻师访友,交流技艺,潇洒人生。诸如,笑傲天下、醉态疏狂的诗仙李白,沉郁高雅、独领风骚的诗圣杜甫,飞电激空、汪洋恣肆的草圣张旭,超凡入圣、笔法雄奇的画圣吴道子,“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等等,不一而足。
当时,唐朝的法律规定严禁赌博,违者要各杖一百大板,赌注特别大的还要以盗窃罪论处。但同时又规定,只有两种赌博不予惩办:比试弓箭武艺的和赌物用于酒食的。因此,那些恃技漫游天下的高手尽可与人博技赢取酒食。[1]那就是说,只要你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走遍天下,温饱无忧。这个社会环境应当说是相当的开放、相当的自由。
好男儿志在四方,王积薪更非池中之物。
这时的少年王积薪棋艺日精,已然跻身围棋高手的行列。但他也深知围棋博大精深,艺无止境,须得更加勤奋求学,方能精进。
于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渴求上进的王积薪毅然离家,只携带了一套围棋短具,画纸为局,连同棋子一起盛放在一个竹筒之中,系在车辕或马鞍之旁,轻装简从,孤身开始了漫游天下的求学之旅。
旅店盲棋 卧虎藏龙
一路上,王积薪以棋为伴,寻师访友,遍投名家。道途上遇寻常百姓、僧道商贩,只要棋艺不凡的,全都逐一切磋较量,输了就向人家诚恳求教,不耻下问,取长补短,勤勉就学;对局取胜的就博取一顿酒食,如此这般,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倒也潇洒自如,悠然自得。[2]
就这样,王积薪游历各地,遍会高手,博采众长。他热心求学,谦恭待人,在无数次的围棋实战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棋艺水平。
如此数年之间,王积薪棋艺有成,日益精湛,打败了各地无数围棋高手和名家。因为棋艺超凡,他也受到一些名流豪俊的推重和礼遇。一时间的不断取胜,技压群雄,使少年王积薪雄心勃发,他自感棋艺已经进入天下一流高手的境界,可以与名重当世的围棋国手们一决雌雄了。
当时的围棋举国盛行,而那些顶尖围棋高手,乃至国手、名家大都云集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一带,交游于权宦公卿之间。于是,王积薪打点行装,动身前往长安,希望自己能够战胜一些驰名天下的一流高手,进而挑战国手,以称雄棋坛,扬名天下。
一路上晓行夜宿,风尘仆仆。
这一天,王积薪来到了邻近长安的一处地界,举目瞧去,巍峨壮观的长安城已然遥遥在望了,不觉心中一宽,眼见天色已晚,他便住进了一家旅店。
晚上,王积薪熄灭了蜡烛,正待上床安睡,突然听到旅店的老板娘对隔壁的儿媳说道:“儿媳,夜来无事,再战一局如何?”
接下来,又听店主人的儿媳应声道:“好呀,起西五南八放一子。”老板娘跟着也口传下子位置,那儿媳也接口应着,战况似乎很是激烈。
王积薪蓦地一惊:这是在下围棋啊!
惊诧之余,王积薪好奇心起,当即点上蜡烛,推门出来。举目瞧过去,但只见四下里漆黑一团,王积薪登时省悟:原来老板娘与儿媳隔着墙壁在下盲棋。心中暗暗称异,他便屏住呼吸,侧耳静听了起来。
婆媳二人你来我往口述布子,战了数十个回合之后,那老板娘说道:“我赢了!”那儿媳道:“服输。”
王积薪用心一一记下这局棋谱。
第二天,取出棋局来复盘,但只见这局棋惊险迭起,妙着纷呈,纵横捭阖,搴旗拔寨,厮杀甚是激烈,相比之下,自己颇有不如,不禁连连惊呼:“厉害,厉害!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啊!”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小小的旅店之中竟藏龙卧虎,居然隐居有当世第一流的围棋高人,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惊呼赞叹之余,王积薪不禁又怅然若失,蓦地惊醒过来,心中暗叫惭愧:这可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眼下自己的棋艺连旅店之中夜战盲棋的婆媳二人尚且不及,怎能与当世国手一较高低?更不用说当世无敌、称雄棋坛了!
于是,王积薪留在了旅店之中虚心向婆媳二人求教,勤恳研习,孜孜以求,从此棋艺更进一步,几年之后,才真正地踏入当世一流高手的境界。[3]
此后几年的刻苦磨炼,青年王积薪的棋艺更趋炉火纯青,日臻化境,又经过无数次与各地围棋名家、妙手的对弈搏战,方至于力压群雄,一枝独秀,终于名动天下了。这时的王积薪声名鹊起,已然具备挑战当世国手的实力与资格了。
于是,他雄心再起,打点行装,踏上了旅途,直奔高手如云的京城长安而去。
相府设擂 技压群雄
抵达长安之后,凭着几年来响亮的名头和精湛的棋艺,青年王积薪在京城见到了时任宰相的张说,并深得张说的器重和礼遇。
张说官居宰相多年,功绩与威望十分显赫,爵封燕国公。此人与唐玄宗一样,十分喜好围棋,又喜荐拔人才,胸怀宽广,在京城一带颇负雅望。因此,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棋艺非凡的棋坛新锐王积薪。
唐人十分注重声名,一旦名扬天下,那是无上风光,足以光宗耀祖。自古以来就有俗语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大唐帝国的风尚虽重名气,但更看重真才实学。实事求是乃社会的主流风尚,名士风流是社会奋发昂扬的精神。此时的王积薪若要以棋艺显扬天下,就必须在实战中战胜京城长安云集的一流围棋高手,乃至于抗衡国手,才可以在京城棋坛高手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于是,慧眼识才的张说热心安排,就在相府之中设局摆擂,遍邀京城的各路围棋高手及名流数十人,与青年新秀王积薪展开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围棋擂台鏖战。这一番大战关乎王积薪的前途命运,是他得以扬名立万的成名之战,因此,王积薪竭尽所能,全力以赴。
几个月的鏖战下来,王积薪果然脱颖而出,独占魁首。他凭着自己精湛的棋艺与过人的天赋,临局制变,妙着纷出,棋锋所指,所向披靡,打败了所有的参赛棋手,为他日后的棋王地位奠定了基础。
一向热心荐才的张说大喜过望,拉住王积薪的手连连赞叹不止,称他为一代天才棋手,不负众望。
王积薪虚怀若谷,连声道谢。
张说道:“日前一番大战,哄传京城,皇上也知道了你的大名。我在宫中与皇上谈到了你的棋艺超凡入圣,技压群雄,不在当世国手冯汪之下。皇上很想知道你与冯国手的棋艺到底谁高谁下。”
王积薪道:“冯国手成名已久,名满天下,若有机缘,很想向冯国手讨教一二。”
张说又道:“我大唐当今最负盛名的围棋国手首推冯汪,现为朝廷的棋博士,目前正远在山西太原尉陈九言的府上做客,不在京城,可惜不能与你一战。你若能打败冯汪,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围棋高手啊!”
王积薪棋艺大成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临局对敌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厉害角色,在他手下无不一一落马,真可谓斩虎屠龙,无坚不摧,又方年轻气盛,登时雄心顿起,当即说道:“恩相稍待,我这便动身,赶赴太原挑战冯国手,此一去,誓挫他十余年来的国手声威!”
力挫国手 冠名棋王
于是,王积薪立刻辞别张说,取道前往山西太原挑战围棋国手冯汪去了。
京城相府的一番擂台赛激战,王积薪的声名更加响亮,所以一到太原就受到了太原尉陈九言的热情礼遇。陈九言有一处别墅,风景极佳,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掩映在山色丛林之中,名为“金谷园”。
王积薪与围棋国手冯汪便在金谷园之中,展开了著名的“金谷园九番棋”角逐。
这一场大战,实是王积薪出道以来的最高规格的鏖战,首逢劲敌,战况激烈空前,旁观的一众高手都为之气夺,为之震慑屏息,为之眼花缭乱。冯汪为捍卫自己的国手荣誉,也是竭尽平生之力,大战王积薪。二人都是全力以赴,因而战局之中惊险迭起,倏忽万变,妙着纷呈,精彩异常。
最终,血气方刚的王积薪技高一筹,以五胜四负的微弱优势,击败了称雄一时的前辈国手冯汪。
经此一战,一代棋王便由此诞生——王积薪成为中国围棋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高峰,实具里程碑的意义。
后来,王积薪将当年与国手冯汪鏖战的那九局棋加以注评,编为棋谱,定名为《金谷园九局谱》。这本实战棋谱代表了盛唐围棋国手之战的最高造诣,对此后的唐代棋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常被棋手们作为范本学习。
直到王积薪去世一百多年之后,五代后梁诗人韩偓仍提到这一棋谱。他在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写了一首《安贫》诗,盛赞《金谷园九局谱》机变纷纭,气象万千,令人眼花缭乱,诗云:“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不难想见当年王积薪与冯汪在纹枰之上,双方扭住厮杀、一番激烈混战,机变百出,搏杀激烈。同时也足以证明,《金谷园九局谱》在五代时期仍有广泛的流传。
晋身翰林 完胜玄宗
打败了国手冯汪后,王积薪成了名噪一时的棋坛第一高手。
正是由于宰相张说的大力推荐,王积薪凭着自己精湛的棋艺,过关斩将,顺利获得“翰林院棋待诏”一职,以棋手的身份晋身成为一名国家机关的高级文职官员,可谓“弈而优则仕”。
在京城长安担任棋待诏期间,积薪经常陪唐玄宗下棋。他杀法凌厉,异常骁勇,有一次竟然一局终了,把唐玄宗的棋子悉数吃净了,赢了个大满贯。一个大唐帝国的皇帝,输棋输到这个份儿上,这在旁人看来是很丢面子的事,但作为围棋爱好者的唐玄宗居然没有生气,一笑置之。由此也足见唐玄宗对围棋的热爱和痴迷程度,以及关爱、重视人才、豁达雍容的大唐气度。
作为棋待诏的王积薪,曾以围棋国手的身份在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设下了擂台赛,迎战一些王公大臣和各方名士、高手。王积薪棋锋所指,所向披靡,无与抗手,那些达官贵人无不败下阵来。
后来,王积薪把这几场大战的棋局,择出最精彩的一局编成了《凤池图》棋谱,传诸后世。这局棋攻杀凌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棋风剽悍,搏杀激烈,气势恢宏,展现了王积薪“绝代棋王”的不世风采。
随驾蜀中 巧遇棋仙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第二年,叛军攻克唐朝重镇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一带躲避战乱。这时,跟随唐玄宗赴蜀避难的人员中除了一些王公大臣之外,翰林院棋待诏王积薪也在其中。
四川一带山势险峻,道路狭窄而又曲折陡峭,一路之上,大家都饱受路途艰辛之苦。唐玄宗一行人数众多,每在一处驿站住宿,房屋多被那些高官显贵占据,棋待诏王积薪官职卑微,就没有地方歇宿了。
他眼见天色将晚,只好沿着山谷的涧水溪流向远处一带找寻投宿之所。
此时的唐朝遭逢战乱,人心惶惶,偶有几户山野人家也都紧闭着大门。
最后,王积薪借宿在了深山之中的一户孤寡老人家中。这户人家中只有婆媳二人,她们关住屋门,只给了他一些饮用的水和取暖的火。
天刚黑,婆媳二人就闭上屋门熄灯歇息了。
王积薪蜷缩在屋外的房檐下,夜色渐深,还是不能入睡。
这时,忽听屋里的儿媳对婆婆说道:“良宵难遣,咱俩下一盘围棋如何?”婆婆道:“好吧!”
王积薪听了这话,暗吃一惊,其时屋中灯烛早熄,这婆媳二人显然是要下盲棋了。当时,围棋实战中的盲棋极少有人能下,但能下者都是一流的高手,不但记忆力超卓不凡,更须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棋力惊人。当年,王积新初赴京城时,在途中旅店之内就曾遇到过一次婆媳二人夜下盲棋,那婆媳二人当时就较自己技高一筹。不料今晚又有婆媳夜战盲棋,王积薪不禁心中寻思:难道这世上还有更厉害的高手吗?
于是,王积薪起身悄悄走近,将耳朵贴在窗下屏息静听起来。过了一会儿,只听那婆婆说道:“起东五南九置一子。”
媳妇应道:“在东五南十二置一子。”
婆婆又道:“起西八南十置一子。”
媳妇再道:“在西九南十置一子。”
…………
如此这般一着着地走了下去。有时婆媳俩每下一子都要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但着法精妙,显非自己所及。这一局只听得王积薪怔怔地呆在了当地,遂用心暗暗记下了这局匪夷所思的棋谱,虽未记全,但也已记下了十之八九。
不知不觉间,已是四更天了,王积薪暗中记下来婆媳俩总共只下了三十六子。
这时,忽听那婆婆说道:“你败局已定,我已赢了九子。”那媳妇应声认输。
天亮之后,王积薪立即穿戴好衣帽,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叩门请教。
那婆婆说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下棋着法摆一盘出来给我瞧瞧。”王积薪大喜,当即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了棋盘与棋子,将他平生所学的最精妙的一局棋谱摆上。
还没等到他摆到十几子时,那婆婆就对媳妇说道:“孺子可教,这位先生可以学几个定式。”
于是,那媳妇就指导给王积薪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的棋势着法,说得都很简略。王积薪一一心领神会,颇感奥妙无穷,请求进一步讲授一些较为艰深的棋势,那婆婆笑道:“贪心不足!只这些就足以让你在人世间天下无敌了!”
王积薪心悦诚服,深致谢意,这才告辞出来。
一路上,王积薪反复思量刚才的所学,深感婆媳二人的棋艺博大精深,自己远非其敌,不禁寻思道:“莫非刚才真的是遇上仙人了吗?!”若是巧遇棋仙,怎可不多讨教些技艺?想到此,王积薪后悔不已,匆忙反身,一路小跑折回。然而,遗憾的是,王积薪顺着原路再去找寻那婆媳二人的家园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只得悻悻而回。
得到那棋仙婆媳二人的指点,王积薪获益匪浅,从此以后,他的棋艺更上一层楼,横扫天下各地棋坛高手、名家,从无抗手。终其一生,王积薪始终是唐代棋坛的第一高手,他的棋艺远迈前代,震古烁今,正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中所称赞的那般——“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后来,王积薪将那晚蜀道上婆媳二人所下的那盘棋反复研究,用尽心力想布出胜九子的格局来,却始终未能如愿。但他深知,这局棋巧夺天工,极尽其妙,匪夷所思,很像三国时代的名将邓艾用兵,出人意表,兵行险着,暗度阴平,一举灭蜀,他就把这局棋定名为“邓艾开蜀势”。
晚唐时期的文学家薛用弱写文章说,“邓艾开蜀势”这局棋谱在晚唐之际尚流传于世,但是后人谁也解不了这局棋。[4]
《围棋十诀》 辉映后世
据史籍记载,王积薪有许多关于围棋的经典著作流传后世,但到今天大多已遗失了。
计有:棋谱《金谷园九局谱》,今亡佚。
《棋势图》,今亡佚,唯存“一子解双征”的奇妙着法,保存在宋代李逸民所著的《忘忧清乐集》之中。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边角变化图势谱之一。今天,从这一棋谱中,仍然可以看出王积薪当年不同凡响的棋艺,的确是妙着连连,神妙无方。
北宋政府官修图书目录《崇文总目》,著录王积薪所撰《棋诀》三卷,今佚。
《凤池图》是现存王积薪唯一的对局谱,共弈二百零四手,黑胜。尽管后人认为此局是王积薪在凤池台与那些王公巨卿的对局,似有故意避让之嫌,根本不足以代表他的真正水平。然而,从这局棋中仍然可以看出盛唐流行的倚盖起手势布局,以及棋手着重于搏杀的古朴棋风。
《围棋十诀》流传至今:“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这《十诀》言简意赅,所论极为中肯、精到,一句句无不切中弈棋的精微要旨;而且影响深远,一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棋家尊奉为金科玉律和座右铭。
围棋战局千变万化,而王积薪仅以这十条、短短四十个字就总结了围棋实战当中的基本战略原则,并成为后世无数围棋高手克敌制胜的指导原则和无上秘籍,的确是神来之笔。
王积薪在中国围棋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他成为唐代围棋高峰的一座界标,他是后人所普遍公认的唐代围棋第一国手。[5]
注解:
[1]参见《唐律疏议》卷二十六杂律条记载:“…………诸博戏赌财物者,各杖一百(举博为例,余戏皆是),赃重者,各依己分,准盗论(输者,亦依己分为从坐)。”但赌博只有三种情况不予惩办:一是比试弓箭武艺的,即使赌物也不惩办。原文是“弓箭既习武艺,虽赌物,亦无罪名”。二是“赌饮食者,不坐”。三是“虽即赌物,尽用为饮食者,亦不合罪”。
[2]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记载:“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
[3]唐代李肇《唐国史补》:“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4]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所先。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处,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才暝,妇姑即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忽闻室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适兴,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近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姥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可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围棋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5]明代王世贞《弈旨》:“唐之弈,以开元王积薪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