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三:我的思想随之飞扬
- 痴仁说梦:我的教育梦呓
- 李节仁
- 1345字
- 2017-11-11 15:53:52
上官娜(学生)
老师的文章和老师的课一样,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但上课时,没有时间让我们的思绪“跑”得更远,当我们正准备激烈地展开的时候,老师总是扫兴地提醒我们“回来”,回到课堂上来。今天为老师作序,我且不管三七二十一,说说我被书中的那些主题诱出的种种感慨,我也像老师一样让思想恣肆一回。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戏剧文化更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一席,可惜,也不知什么原因,戏剧文化好像日渐式微。我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不喜欢咿咿呀呀的传统戏曲,但其实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真的很精致,说起来可能是没有那种心情了吧,就像老师常说的那样“我们失去了从容,每天忙忙碌碌”,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注定我们不能像过去时代的票友一样,吃多了大咸大辣的文化快餐,我们的文化品位也变得“重口味”了。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戏剧,我只是感慨今天的生活太像一台接一台的戏,真实感越来越差了,人们都在戏中,或做着导演,或做着演员,或兼而有之。表演技术也并不高超,一看就知道是戏,大家也懒得去拆穿。戏演得越来越频繁,大家都烦,却摆脱不了,只好就这样一直演下去。戏里面的其实都很好,真希望我们的生活就像戏里演的一样,我们学生更希望所受的教育就像戏里演的一样。但越是看着戏、演着戏,而又不能像戏里一样生活和学习,我们才感觉越加的无趣!
舞台上的戏,真的也罢,假的也罢,都是消遣的,无所谓。可是把生活编排得如戏一般,却只能是假的,演戏无非就是要骗人。这种鬼把戏终究是假的,表演是有目的的,看穿了这一层,我们就会大喊“可恶”。书中有一篇文章《画皮——有感于中国基础教育之怪现状》,我觉得就是老师情不自禁的呐喊。
我们被要求做一个好学生。好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会读书、成绩好,守纪律、不捣乱……当我快成为这样的好学生的时候,老师却不知不觉中给了我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答案,我说不清楚这另一种答案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是让我多了一点“批判性”、总想“辩证”一下、敢于怀疑、不盲从。我不再想做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了,我不再会像大多数“好学生”一样任何时候都想着一个问题:“我做的这件事,和学习有关吗?”
初次接触老师的课,是很不习惯的,那种完全不同的授课风格,让人怀疑那还是上课吗?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他要做一个“懒”老师,希望我们不要对他的课寄予太大的期望,他颠覆了“好课”的标准:“如果哪一堂课我上完之后,大家感觉没学会,问题太多,围着我不让我出门的时候,那一定是我上得最好的一堂课!”结果真是这样,这让我们很担心。当他习惯性地“辩证”地讲课的时候,我们有点“分裂”,当他延伸到遥远的地方的时候,我们一边担心,一边欲罢不能!就这样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主学习。
这本书关注的面非常窄,只谈教育,又非常广,既有教育制度方面的反思,也有教学管理方面的讨论。关注细节,甚至“学生的头发”问题在他看来也是很值得讨论的。关注差生,质问教育界《你有歧视差生吗》、《不要放弃差生》,直到发出明确的呼吁《目中无差生,教育必无效》。关注教育公平,不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而是切实地为实现教育公平出谋划策。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读一读,值得那些掌握着教育命运的大小官员们读一读。
当然,我们学生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本关于教育的梦呓,不正是为我们广大学子而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