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四:学生的无奈

彭雅伦(学生)

老师这本书,叫做“梦呓”。我才知道,不但我会做白日梦,老师也做着白日梦,而且是梦呓呢。其实关于教育,我们学生有太多梦想了。

作为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十余年漫长的学习生涯一路走来,辛苦、疲惫、迷茫。到现在为止的人生,无疑是人生最珍贵的一段,人们最喜欢回忆金色童年、青涩的少年和花样的青春年华。但当我回首之际,却是单一的灰色记忆,鲜有迷人的色彩,而这竟然都和学校有关。

那些让人羡慕的尖子生们,他们总该有美好的回忆吧?非也。从小学开始参加各种竞赛,课外有名目繁多的补习,双休日比平时还忙,没日没夜,好看的成绩单背后是惨淡的童年。过早地明白竞争和差距,再好的成绩也赶不上父母和老师的期待,体会着身不由己的无奈。进入中学,他们背负着好学生的光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习惯于用成绩和排名来自我评价,常常陷于自责和愧疚中不能自拔,习惯于排除与学习无关的一切,看着生龙活虎的“差生”有不自禁的自卑和胆怯,在人前却也能够骄傲地抬起无力的头颅,因为他们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是父母的骄傲!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我们都被分数压迫得抬不起头来,无论优生、差生。别以为只有差生会作弊,虽然老师反复强调诚信考试、作弊可耻,可作弊有作弊的理由啊。我们不是为自己作弊的,真的,我们是为老师作弊的,是为了班级荣誉;我们不是为自己作弊的,真的,我们是为父母作弊的,因为成绩提高了,父母才开心,我们希望父母开心,我们都是好孩子。其实通过作弊成绩提高了,一点也不值得骄傲,假的就是假的,自己还不知道吗?但如果成绩不好,日子真的不太好过。我从来不作弊的啊,但我也没有理由鄙视作弊的同学,是吧?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我们过早地明白,有一个叫做“高考”的考试在等着我们,那个考就是要用偏题、难题、怪题消灭我们,去破灭相当一部分人的理想。我们就这样,越来越清晰地加入残酷的升学竞争中,彼此都是竞争对手。现在老师和学校也常说要合作学习,其实在复杂的心理支配下,很难有真正的合作学习。更可恶的是,学习中的攀比对人的世界观产生恶劣的影响,有人盲目自大,有人盲目自卑,学习是功利主义的,一切都打上了功利色彩。一些比较叛逆的学生,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代价,多数变得厌学,成为差生,可惜啊!

学生们对现行的教育普遍不满,其实我们也感受过学习的快乐,所以,学习本来是可以很快乐的。有时候,在写作业的空隙我抬头四望,看着同学们疲惫的身影淹没在高高的资料堆中,而我自己自然也是这种状态,不觉就要长叹一口气。小学那张没及格的数学奥赛卷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地时时浮现眼前,为之哭泣,为之颤抖,如在昨天。

连我们学生都知道,中国的教育不改革是不行的。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的设想,我觉得都是可行的,我也和老师一样,认为实现起来并不会太困难。但为什么就是推行不下去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来而求索,但愿现实不会让求索者一再失望。改革之路何其曲折与艰难,然而,如同暮色之中斜斜西沉的落日,经过一夜的沉寂,终要冉冉升起,照亮一个新时代。尽管渺茫,我依然愿意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依然愿意和此书的作者,以及千万个踌躇学童一起,以无比的热忱,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