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入职:工作前5年,从“菜鸟”到“达人”

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好比堆沙丘,必须先打好地基。而打地基则需要大量的沙子做铺垫。虽然任何一把沙子可能都不足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把把的沙子经过点滴积累,就会形成沙丘。职场中,我们要练好基本功,积攒起一把把的“沙子”,因为这是“沙丘”现身的前奏。

从“底层”锻炼,到自抬身价找个“高起点”

踏入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不少毕业生想得更多的是:“我要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这看起来的确很务实,但是也很有可能让你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不可预期。你也很有可能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渐渐丧失掉最初的希望和热情,从而迷失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处在底层,会与一些小人物为伍,很难学习到什么东西,而位居高位,则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理想。因此,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长远发展也是意义深远的。登高才能望远。当你提升一个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晰了。

案例一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的指导下,精心制作了一份《个人完全推销手册》,仅面试一次就被一家大公司录用了,并且获得了超乎想象的高薪水。需要说明的是,年轻人并不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而获得高薪的,而是一开始就获得了副经理的职位。假设从普通的一名公司员工一步步做起,得到副经理的职位要花费不下10年的时间,所以,那本《个人完全推销手册》为这位年轻人节省了10年的时间。

案例二

小陈毕业后,找了份做助听器代理销售的工作。一开始,小陈就对这份工作感到不满足,不过他还是坚持做了两年时间。后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现状,要成为一名销售经理。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标终于实现了。难得的是,这次成功使他获得了脱颖而出的机会。虽然只升了一级,但对他来说,这一级非常关键。

小陈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引起了他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一家经营助听器的公司经理老韩的注意。有一天,老韩请小陈吃饭,说服小陈加入自己的公司,因为他可以给小陈更高的职位。为了考验小陈的实力,他被派往天津工作三个月。对小陈而言,一切又回到“零”的状态,需要自己一个人重新开始,挑战一份新的工作。他非常努力,表现卓越。没过多久,他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职场中,如果能站到更高的起点上,会使你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获得他人难以获得的机会,会攀升得更快。然而现实中,很多人还是难以逃离从底层一步步攀升的宿命。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更有利“地形”,你需要有抬高自己身价的意识,这样才能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身价的提升,除了最基本的方法——努力工作,增强实力外,还有一个办法是“自抬身价”。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自抬身价”是一种有效的生存手段。因为他人没有时间来充分了解你,或者对你估量不足,如果你适度抬高自己,就等于给自己标了一个新的价格。在现代社会,人就像商品一样,都有自己的身价。如果给自己的标价太低,别人可能会瞧不起你,相反,标个高价,别人会认为你了不起。

一般来说,自抬身价分两种情况。一是自身确实有价值,而别人评价不足;二是你有七分的才能,却出九分的身价。两种情况都可以自抬身价。

特别提醒的是,自抬身价要注意适度。首先,不要抬得明显超过你的能力,否则你抬得越高,摔得越惨。其次,抬身价要参考行情。如果你的身价低于行情,会给人一种“次品大甩卖”的感觉,别人也会把你当成廉价品,不予重视。如果你的能力也够,可把身价抬得高出行情一点。若高出太多,除非你快速提高自己,否则别人迟早会看不起你。

再有,自抬身价要掌握火候和时机。如果你不合时宜地四处兜售自己,容易给人吹嘘的感觉。如果你能在适当的时候自抬身价,比如有人需要你的时候、大家讨论到你的时候、别人问你的时候,就显得很自然,效果也会很明显。

我思故我在:思“变”才能稳获“金饭碗”

就人生发展阶段而言,大学毕业生仿佛是起于深山的璞玉,需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一方面,社会在锻造、磨炼着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质地”、志趣也在能动地选择着适合自己生长、发展、创业的环境和土壤。其实,很多人的发展目标往往是在这样相互选择的过程中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莫再迷恋“铁饭碗”,与时俱进才是根本。因为自从时光老人从容地步入21世纪后,它就用残酷的竞争向世人无声地宣告:如今的社会没有人会捧着一个让你受用终身的“铁饭碗”永远等着你,“铁饭碗”已变成了“泥饭碗”,处处都存在危机。这种危机存在于每一个行业,“职位终身制”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用西方人的话来说,我们已经找不到一块让我们享用一生的“奶酪”。

遗憾的是,很多员工却感觉不到危机的存在。他们到公司没多长时间,感觉自己能胜任一项工作,游刃有余,便陶醉于眼前的美好光景,在工作中不求上进,以为抢占了先机便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殊不知,一场场无情的职位淘汰赛正在铺天盖地地袭来。能在某个“单位”工作30年甚至在一个地方“窝”一辈子,每天都从同一条路上经过,走进同一个房间,坐在同一张办公桌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模式已经不复存在!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书本或他人口中得知:风一吹过,河水就会有所损耗;太阳一照射,河水又会减少。风和太阳一起不停地吹晒河水,而河水却丝毫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唯有源头活水来。影子不仅要依附于一件实物,还要有光线才能存在。实物不在,阳光不照,也就没有影子。这就是自然界中事物彼此相依相存的道理。

自然界的这些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特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消失了,个人也必须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式,寻找新的生存条件。如果条件变了,过去生存、发展的条件不复存在,个人仍故步自封,那危险就要来临。

我们手中的“饭碗”已经变得不稳定。要想让这个“饭碗”保持“金”光闪闪,就得思变。当上司提醒你要学会新本事时,如果你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你就有被刷掉的风险,因为老板可以找到比你更适合那个职位的人。也许新人除了能做你原来的工作外,还有其他能力,而老板付出的薪水却是相差无几的,这样,新人就比你更有就业的优势。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一小时走人”的安然裁员事件。在安然公司破产案中,当时的情景可能令他们的员工到今天都还难以忘怀。不少被公司裁掉的员工不约而同地说:“被炒鱿鱼前,我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甚至没有一点风声,都是突然把人叫过去,人事部门的人板着脸说,‘你被解雇了’,然后发给遣散费,要求把公司的文件、资料和钥匙等物品留下来,并把个人的东西收拾好,限定一个小时内离开公司,从此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思“变”才能稳获“金饭碗”。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经营如世间任何事物一样,都在发生着变化,它对人才的需求可能也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所以现代企业裁员、换人是常有的事。这也是现代社会打工一族越来越感到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再有,一家公司本来经营某种项目,需要某种人才,但随着市场的改变,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变,要经营一种更赚钱的新项目,如果你只精通原来的项目,而不懂新的项目,自然成了新时期下的无用之人,当然就在被淘汰之列。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老板的错,而是现实的需要。任何人都要服从市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该项工作本身的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注定会有一些工作消失。过去,马车夫消失;前些年,排字工消失;近几年,寻呼人员消失;在语音识别软件日益完善的大趋势下,极有可能导致速记员的消失。那么,你手头上的这个工作,会不会也有消失的那一天——也许今天你还拥有它,但是,明天早上起来,它可能就会不见?如果有,你就要未雨绸缪,趁早为自己打算一下了。

所以,我们要拥有一颗忧患之心,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职位是牢固的,无论现在是多么的春风得意。不管是进入职场没几年的人,还是比尔·盖茨都时刻怀着危机感,他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时间。”只有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未雨绸缪,才能使自己最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不被淘汰。

曾有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层的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公司中的所有“无用”员工都裁掉,那么他们会裁掉多少?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在60%~90%之间!如果数据的真实性毋庸置疑,那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没有人不可替代。

没有永远的职位,只有永远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找到应付变化的良方,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先“专”后“全”,成为职场“香饽饽”

目前市场上稀缺的,广受企业喜欢的“香饽饽”往往是在某领域有专才,而且具备其他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不管学什么,你一定要学会一两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在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再努力让才华向其他领域开枝散叶,尽可能地向全面人才进军。只要这些对老板有所帮助,他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

中国香港有一位年薪千万港币的高级白领上班族,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于:“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他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只有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比如,要制作出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专门制作办公椅滑轮的台商,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经营自己时,应该同样定位自己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专业人才是企业永远需要和依赖的。

职场人的学习渠道至少有三种。一是“学习与工作分离”,二是“在工作当中学习”,三是“把学习放在工作中”。在微软,据统计,员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20%是从经理、同事处学到的,剩下的10%是从专业的培训中获取而来的。

“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把学习放在工作中”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能使承担某项业务的“门外汉”最迅速地转化成“合格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弱项,并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所缺知识的人,可以从打工的经历中学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两三个月没有结果,特邀请德国一位专家斯泰因梅茨来“诊断”。

斯泰因梅茨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着各种计算,最后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就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做记号。然后他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了。对此众人都很吃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不是勒索吗?”斯泰因梅茨听后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所得的实在是太丰厚了,但如果仔细琢磨起来,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凝聚了他多少心血。而且如果不是他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还要花出比这多多少的价钱呢。

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你不需要表面上的财富,可是你的内涵却必须十分富足。

在选择工作时,你要着重考虑的一点是,能否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一项专长。

小蔡和小姜是同时进某电脑公司的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生,小蔡坚持不放弃计算机网络专业,当了一名网络开发工程师,小姜则应聘行政助理,放弃了计算机专业。

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小蔡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三年后当上了网络工程主管,而小姜却忙碌于无休无止的行政事务,彻底放弃了计算机技术。

开始时小姜的收入要高于小蔡,可后来还不及小蔡的一半,当然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及小蔡。

在工作中,有时暂时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应该考虑的是更长远的方面,譬如培养一项很强的专业能力。在某一个领域,公司必须依赖你,那你还担心被同事打败,或者被公司炒掉吗?

超越老板的期望,成为最佳工作者

我们给老板打工,想在公司有地位,首先要博得老板的赏识,让他刮目相看。不过在平凡的工作中得以表现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事事都听从老板的安排,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执行老板吩咐的人,这种机会几乎等于零。

出其不意,灵活机动地想到老板前面,超越老板的期望,把工作干得漂亮,能够为公司创造高效益的员工,自然不能与一般员工同日而语,地位与职位都将会有较大的提升。任何事都听从老板指派,工作没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人,很难做出突出的业绩。这样的员工自然得不到老板的重视,别说升职加薪,能保住饭碗就算不错了。

在老板面前,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老板。聪明的员工都懂得:干得越漂亮,地位才会越重要。老板对你好,那说明你还有价值,如果没有用了,老板想到的就是在第一时间把你扫地出门。如果想牢牢地抓住现在这个饭碗并获得更好的待遇,就得让老板依赖你,离不开你。

所以,我们就不能有半点松懈,得处处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每件事,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积攒的资本越多,你的含金量就越高,此时的老板,会像对待金元宝一样对你爱不释手。

史蒂芬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著名机械制造公司工作。虽然一技在身,勤劳肯干,但是并未得到公司的重用。在他工作后的第二年,公司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议上,史蒂芬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新员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刚来时,被指派到一个小车间工作,并未得到他想要的职位。可是他并没有因此产生情绪,而是认真工作,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得到认可。于是在工作之余,他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做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才干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上,能够做好例行工作的人很多,但是在公司面临难关时,能够有所贡献的人却很少。能做在公司关键时刻解决问题的人,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重视与重用。

很多人的错误在于对于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仅仅把完成本职工作当作最终的目标,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很少花心思在钻研上面,只是不出错误地把分派的工作做好就算是完事大吉。他们不再学习,不再研究业务。

没有哪个老板喜欢雇用死板工作的下属。老板喜欢能够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工作做得比自己预想的要好。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主动研究更多的业务和知识,把知识用到工作上,不需要督促,主动把工作效率提高。越是卖力的员工老板越喜欢。

有些人常想,工作反正完成就行了,干好了一分钱不多拿,干不好也不少一分钱,何必给自己找苦吃呢?于是得过且过,工作只要说得过去,不出错就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要知道,不努力工作的后果就是你可能被别人替代。

被炒鱿鱼也怪不得老板,毕竟他不是仁慈的上帝,不是救世主,他没有义务因同情而给你一份工作。利益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老板首先要考虑的是赚钱,如果你这棵树上没有了金元宝,老板是不会白养这棵树的,迟早被拔掉的命运注定无疑。反之,如果你一专多能,多技在手,让老板觉得用得其所、物超所值,假以时日,你自然会有加薪升职的好运。

像了解爱人一样,了解公司的权力结构

有些人在公司或企业中待了很多年,当初一起进来的同事大都高就升官了,相比之下,他们仍然是默默无闻的小卒。我们也许认为这样的职员很可怜,也很可悲。在同情的同时,我们不免要问,你对公司没有根本的了解,怎能轻易地去接受工作、获得好的结果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公司或企业中,要想鹤立鸡群,赢得竞争的优势,就得像了解爱人一样,了解公司或企业的权力结构。

你需要清楚谁真正控制局面、谁拥有资源、谁又对你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利益影响等,一旦对这些有了更好的了解你就可以更自如地在其中维系发展。

要知道,组织越大,人际关系也越复杂。大公司不像小公司,彼此关系一目了然。在大公司里利害关系更复杂,因此也容易产生一些“派系”问题。

上司都希望能得到下属的支持,而且拥护者越多越好。不论是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下属,或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下属,上司都想纳入自己的旗下。

可是对做下属的人而言,如何跟对人,是颇费神的一件事。哪个上司是真正看中自己的才华,哪个上司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发挥,你必须小心观察。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了解公司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公司旅游或聚餐等,在与其他人共处的场合中,看看上司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就可窥知一二了。当然,利用同事间的消息传达,也是一个好方法。

当然,得知了这些资讯,并不是要我们不择手段打入某个团体中。我们只要静静旁观,不被卷入不良团体中即可,保持中立是绝佳法则。

如果可能,尽量到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去。选择一个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里一颗耀眼的明星。

容易出业绩的市场一般可概括为:①尚未开发的新市场,包括公司还没有开发的和不准备开发的市场;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已有人开拓但失败了的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公司对于此类市场的开发一般都给予一定的前期政策支持,所以一旦政策扶持、个人能力和市场机遇三要素组合到位,那么你成功的时间就不远了。

竞争非常道:建立你的个人支持系统

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上司或是下属,当你是下属时,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纵然自己每天忙上忙下,仍然与加薪、升职无缘。这时你是否开始责怪命运的不公平呢?与其埋怨、疑惑,不如冷静地回顾以往的工作,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扪心自问:“我是否积极建立起了自己的个人支持系统?”

你的未来掌握在你的上司手中,他对你工作的评价很重要。你应该努力地帮助他获取成功,并找到他用以评估你工作绩效的最主要标准。

要显示出个人工作能力。个人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往往比其他方面更能赢得尊重。比如说你的工作是管理,就应该让他人看到你能像一只钟表那样准确地经营自己的业务,公司范围内的问题从来没有出自于你的部门,而且你的员工都得到良好的激励并处于控制之下。

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适当地送点礼品给上司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更能锦上添花。但是所送出的礼品要符合上司的身份、地位。比如说你的上司是集团公司的副总,逢年过节时,你就不能单纯地给他送点年货、带鱼和瓜子之类的东西,虽然他也会买这些东西,但是和他的身份不相符。

此外,为了得到上司支持,要把荣耀归于你的上司,要善尽职责、避免上司犯错、替上司排忧解难、真诚地赞美上司等。

如果在一家公司内没有朋友,尤其是没有那些有影响力的朋友,你将会感到尴尬或孤独。因此,在组织内部适当地选择一些人建立特殊的关系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要与那些在组织中有影响力或其职位使其具备影响力的人交朋友。

要与本部门所在产品或劳动流程中先于你或后于你的环节中的关键人物建立良好关系。如果你所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是合理而舒心的,那么在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会如你所期望的一样帮助你。

当然,在重要的辅助部门建立关系也不容忽视。如果你是一条生产线上的员工,或是一线部门的员工,你就要和工薪、会计核算、销货订单、后勤服务、存货及生产控制等部门的人搞好关系,获得值得信赖的建议及意外的合作。

总之,建立支持系统因为常为人所忽视而尤为重要。在很多时候,只有通过首先表明你在某种意义上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你才能够建立这样的关系网。施惠于人才能获惠于人。你讲别人的好话,别人也会说你好,这当然是一种策略,你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个人支持网络的建立是依赖于这种平等交易的。

工作就像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有过炒股体验的人们大多都知道:交易就像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股市里的规律,必须遵守。违背规律,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违背规律的人,永远与财富无缘。其实,身在职场,有时候工作对人而言,也好比是红绿灯,该停就得“停”,该走就得“走”。

现年28岁的小杨,大学毕业后,就到一家公司做业务员,转眼已经五个年头了,但薪水总是得不到提高。他也曾鼓起勇气与老板谈过几次,但老板总是以公司的体制,以及日后公司发展将带给小杨的美好前景为由,让小杨“眼光放远点”,以大局为重。

其实,小杨工作很努力,也曾有多家同行业要用更高的薪水和职位聘用他,他也曾想过要出国深造加强自己的专业。但年轻的他,总在老板不断地挽留下妥协,选择继续坚守岗位。最近一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不景气,小杨业绩大幅滑落,原来老板对他“关爱”的眼神,也开始转为“不耐烦”。小杨突然明白在市场经济的结构下,老板只注重你创造的利润,创造不出利润的人,就是公司的负担。

小杨很气馁,便有了另觅新东家的打算,只是现在同行业都在紧缩人事成本,遇缺不补。更让小杨怨叹的是,不久前遇到一个和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后来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目前已经升为经理,他不禁跟这位同事大吐苦水。后来,从这位老同事口中得知自己迟迟没有加薪升职的理由,竟然是老板认为:“现有的薪金,已经足够让他卖命了!”这让小杨久久无法释怀,他很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趁机跳槽,或出国学习,让自己有重新被估价的机会。

一个人的职业如同他的伴侣,会消耗一生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据测算,工作的人一生在办公室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每周约39.1小时)比和伴侣醒着相处的时间还要长,所以,人们有理由慎重地找寻职业。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考虑果断地换东家,辞职走人呢?

1.你的劳动不被认可

小徐是某公司的业务咨询员,一直积极努力,可是上司却从没赞扬过她。“我时常听到领导埋怨我什么事办得不精确,或迟到了,或者有什么合同没办妥。”小徐常沮丧地说,“可我希望听到积极的反馈,希望不止一次地听到,可是没有,我感到受挫,只想回家不想工作。”

工作中的不顺心累积在一起,会演变成愤怒,有可能导致某天你在上司或同事面前狂风暴雨般地发作,这只能使自己处于更被动的境地。也许你对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欠缺并不十分清楚,不妨约你的上司谈谈,向他说明你目前的感受,问问他,你如何做才能更好。你也许能从上司的言谈中,弄明白你还能在这个行业中走多远。

2.感到百无聊赖

小胡毕业后,她的同学大多去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而小胡不喜欢这种没日没夜加班的工作,于是去了一家国有银行。但是她仍然不喜欢,天天无所事事。她注意观察同事,觉得他们也无所事事,简直是在浪费青春年华。正好大四时兼职的一家网络公司的市场部有意招她,又肯帮她出5000元违约金,小胡便跳了槽。

3.感到“前途渺茫”

你觉得自己有可能被提升吗?或者,前面是不是一条死胡同?你的职业有时候如同你结交的异性朋友一样,你总想知道,有一天,你能否得到一声意味深长的承诺,否则,你就该抽身退出了。人不该长期待在一个梦想无法实现的地方。

4.感觉不到快乐

有些人因为性格内向,特别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讲话,每当遇到那样的场合,都觉得是在受刑;有的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为无形的压力而苦恼。

小曾以前做过律师,现在是某公司市场部主管。她说:“做律师时,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陷入茫然无助的情绪中。最终,我确认自己不再适合做律师,而重新接受培训。我从不后悔自己所做的抉择。”

此外,当你感到企业文化不好,比如同事们溜须拍马、迟到早退、钩心斗角的现象层出不穷,人际关系十分复杂,而且职位和薪水上涨极其缓慢,或感觉学不到东西时,也应该思量一下如何走下一步棋。

什么时候跳槽,跳到哪里去

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部落的猴子,可以分为三类,智商50以下、50~150、150以上。每只猴子死后升入天堂时,都要回首看看,它这辈子占据的树枝上,产了多少果子——基本上每只猴子在某一段时间内都会占据一条树枝,如果这条树枝长了果子,就归它所有;如果离开,或者被赶下来,这之后的果子就会不属于它。

当然,最幸福的猴子是占据一个小树枝,而这个小树枝越长越大,果子越长越多,而且它能长期拥有。这是所有猴子的事业梦想。

智商50以下的猴子,没什么想法,平生第一次睁开眼睛能抓东西时,就扑到一个没什么人的枝条上,抱住不动。

智商150以上的猴子,一眼就看出来哪些小枝条以后要成为大主干,而且向上长有足够的空间。于是穿过芸芸众猴,轻轻跳上小枝条,小心抱着,好好爱护。

智商在50~150之间的猴子,虽然能辨别出枝条与枝条的不同,但却不能找到真正的大树枝。聪明使其自信,并立意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和事业,但又不足以看到超过三年的未来趋势。于是它们每1~3年就觉得现在的枝条不好,没有前途,会换一个枝条再抱。

可是慢慢地,它们(智商50~150)逐渐发现,每次换的时候,都只有一些在下面的、还没长起来的小枝条可以跳上去,其他的上面的大枝条不是已经长上去了,离现在的位置太高,就是已经被占领了。

跳槽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时机,犹如买卖股票一样。如果把握不好时机,盲目乱跳,则像智商中等的猴子一样,没有一个好的坚持,只会越跳越糟。

有位职员在一家公司已经服务七年,公司正准备提拔他时,他却提出了辞职,原因是另一家公司愿出更高的酬金聘用他。可是半年后,他又去找工作了,原因是所去的那家公司因管理不善而破产了。那位职员最后后悔不已。

跳槽不是一时的冲动,应该慎重行事。什么时候跳,跳到哪里去,很有讲究。不合时宜的跳槽,只能越跳越穷,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成功的跳槽,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它不是单纯地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求,而是对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的追求。越跳越高,高的不仅是薪水和职位,更重要的是,使你的职业生涯像芝麻开花一样,步入高阶。

赵斌毕业于2007年,学机械设计出身的他由于不喜欢机械类专业,而转入了销售行业从事销售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业绩的压力让他时刻都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于是他有了脱离这个行业的念头。

偶然的一个机会让他凭着自己四年的专业背景进入了一家工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一开始感觉还不错,工作也比较轻松。但时间一长,问题又出来了,他感觉现在的工作枯燥无味,没有发展前途,于是又重新谋求了一份行政类工作。

眨眼间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年龄也大了,可对于工作却还在徘徊犹豫之中。面对迷茫的前程,他陷入了困惑。

每个人在工作有成就之前都会碰到很多的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绝望,这时大部分人都会放弃。但是放弃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没有在困难里学会对付它的办法,在新单位你一样会一筹莫展。在事情尚有可为时放弃努力,这是很愚蠢的。

是不是非跳槽不可,这个问题一定要问到自己心里有清晰的答案,如果现在的单位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就轻易不要离开。当你有转换工作的念头时,不妨仔细想想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要换工作,人生的未来目标是什么?

(2)新工作对未来目标的实现,有哪些具体的帮助?

(3)留在原来的环境工作,还可以得到哪些进步?

(4)我现在碰到哪些问题,会在新的工作上重现?

(5)我已经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了吗?

对这些问题想得越清楚,那么跳槽后的成功机会就越大。没有真正地改变自身,一味地依赖外界的刺激,想扭转心情,甚至改变命运是很难的。只有看好新的工作,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才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发挥,获得让别人刮目相看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