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和标志

随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以及国际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此基础上,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也开始逐渐形成。一般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商品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阶段。就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商品国际化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资本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国际化则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的纵深发展。

一 世界市场的内涵

世界市场是商品、货币、资本、劳务和技术等在世界范围进行交换的场所或机制。它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换而形成的供求关系,是各国的国民价值转换为国际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就世界市场的“场所”性质而言,世界市场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它可以包括所有为跨国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具体的商店、集市或交易所等有形的场所;就世界市场的性质而言,世界市场又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它是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反映的是世界各国通过交换而形成的供求关系或者交换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和各种非市场机制,其中市场机制是最主要的机制。

第二,世界市场狭义地理解就是世界商品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交换关系的总体。从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历程看,这也是其最原始的内容。广义地说,世界市场还包括世界劳务市场、世界金融市场、世界技术市场和世界信息市场等,是这些市场有机结合而成的市场体系。这是世界市场的内容随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必然结果。

第三,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加总,因为它还反映了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换关系。各国国内市场必须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才能结合成为世界市场,这种联系的主要纽带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这是其“世界性”的基本要求。

二 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

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及其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技越进步,生产越发展,分工越细,交换越频繁,市场就越大。因此,从历史脉络上来看,可以近似地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

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分工比较简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数量和范围很有限,加上地方割据,对外贸易还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因此,在这个历史时期,还没有也不可能产生世界市场。

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分工有了显著发展,欧洲有些先进国家的国内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同时,由于“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国际分工也有了较大发展,从而使世界市场开始萌芽。但由于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局限性,还缺乏形成世界市场的坚固的物质基础。

产业革命爆发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和美国先后建立了机器工业。这既使各国国内商品交换获得充分发展,国内统一市场得以最终形成,又使世界贸易获得普遍发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机器大工业生产日益把各个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之中;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仅需要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而且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这样就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卷入到世界商品流转之中;机器大工业生产还把大批小商品生产者吸引到世界市场上;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交通运输和通信工具。可以说,机器大工业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见,世界市场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在国际分工形成以前,国际贸易实质上只是一种剩余产品在国家之间的交换,它并不构成社会生产的基础条件。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各国的社会生产全面专业化,每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生存,国家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成为一种稳固的、必然的经济现象。

前面已经指出,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它们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可以这样说,到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真正形成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就形成了。因为,这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已经在经济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这种联系对各国的社会再生产来说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各国已经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世界经济体系。之所以把它称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因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整体中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把这个整体中的各个国家联系起来的那些要素—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都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

机器大工业生产一方面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原料供应来源,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扩张性,需要把商品交换关系推向整个世界范围。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远洋轮船、铁路的发展,以及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信工具,都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没有它们,国际交换难以在规模上进一步发展,所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很多论述。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准备好地盘,使各文明国家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他还说:“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掉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枚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的一个注释中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真正形成的时间界限。他说:“自1857年最近一次的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形成了世界市场。”根据历史事实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可以判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的压力促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保持自己的优势,任何停滞不前的资本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这一切给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扩张力和对一切过时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力,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冲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而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也使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并利用国外市场转嫁矛盾成为维持再生产循环的必要途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成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

三 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标志

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已经基本具备,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才得以建立,其主要标志有下述六点。

(一)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在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下,贸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不依靠双向贸易中的收支乎衡,而是以对所有贸易伙伴国的综合平衡为基础。英国成为此时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这个体系为所有贸易伙伴国提供购买货物的手段。同时使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股息红利的支付能够顺利完成,有助于资本输出和国家间短期资金的流动。这一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世界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

(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它们纷纷加强了资本输出。为了保证本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帝国主义组成的垄断同盟在世界范围内掠夺殖民地或划分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国家和地区可以脱离世界市场去进行经济活动了。

(三)世界货币和国际金本位制的出现

只有对外贸易得到扩展,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货币才能发展为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也必须找到和它们相对立并与之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这种一般等价物必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独立的价值形态,并且摆脱货币的各种民族形式。这种一般等价物就是世界货币。它采取黄金和白银的自然形态。“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所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重金属块的形式”。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作为价值尺度,世界货币成为衡量世界市场上商品价值量的工具;作为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发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的作用;作为储藏手段,它还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借以把财富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世界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国际商品流通的扩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指出:“金银作为世界货币,既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产物,又是进一步扩展流通范围的手段。正如炼金术士想炼出黄金时,在他们背后产生了化学一样,商品所有者追求那具有迷人姿态的商品时,在他们背后涌现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随着国际贸易和世界货币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推行所需要的国际货币体系。英国于1821年首先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后来,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这种过渡。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唯一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使货币汇率相当稳定,从而使世界市场的价格水平趋于一致。这就为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并加深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统一的国际贸易法津和贸易惯例的产生

随着经济生活的国际化,逐步建立了调节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分歧和争执的法律规范。例如,1883年在巴黎缔结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91年在马德里缔结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这些都反映了世界市场秩序的改善。

(五)资本主义各种经济规津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制约

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固有的规律诸如基本经济规律、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在世界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统一的世界市场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国内市场、地区市场以及区域集团市场在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联结世界市场最基础的力量就是市场机制或市场经济规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长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前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而后者则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因此,严格地讲,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市场都很不统一,甚至是分割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个平行市场的对立消失,才为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即市场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六)比较健全的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形成

大型的、固定的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博览会的形成,航运、保险、银行和各种专业机构的建立健全,以及比较固定的航线、港口、码头的建立,使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长度和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反映出各国国民经济通过世界市场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的传导机制已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