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
- 周才庶
- 3715字
- 2021-03-26 00:15:01
第一章 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
第一节 2002—2014年中国电影现状
一 中国电影产量和票房
自1905年始,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内忧外患、烽烟四起的民国时期,中国电影艰难地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治背景下,红色电影大量出现;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中国电影进入了变革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上演着主旋律和市场化的双重奏。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重新布局,出现产业化的端倪。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进入了战略转型期,正式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电影的经济属性得以强化,市场导向变得明显,政治层面的宣传任务得以减弱。文化产业具备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行业特点,它们在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扶持。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以下是笔者对近十多年的电影数据进行的一些直观把握。
2000—2012年,中国内地故事片产量从91部上升到745部,2013年和2014年故事片产量稍有回落。由于影院的放映空间和市场容量的局限,并非所有故事片都能进入院线放映。
票房是衡量电影产业的重要指标。电影经过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发行者的集体劳动之后,投放到市场,进入文化的产业链中。在市场运营中,它成为一场文化交易,必然追求经济回报和市场效益,在现阶段集中体现在票房的收入上。“最有实力的广播公司离不开电力工业,电影工业也离不开银行,这就是整个领域的特点,对其各个分支机构来说,它们在经济上也都是相互交织着。”电影产业不能脱离金钱或资本,它也需要借助银行来进行产业投资和融资。电影进入市场化的生产过程中,每部影片的生产者都会采取多种方式来抢夺市场份额。观众购买电影票进入影院观看电影,这是观众对影片的一次消费过程,也是对影片的物质性回馈。一部影片票房的多寡代表着它的市场影响力,国家每年的票房总数代表着它的电影产业规模。
图1-1 2000—2014中国内地故事片产量
2002—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9.5亿元上升到2014年296.4亿元。根据中国电影票房的数据,笔者做出图1-2、图1-3、图1-4。2009—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实现了一个飞跃,从年度62.1亿元进展到101亿元,实现百亿元票房的突破,百亿元票房成为重要的市场信号和产业指标。这个数字的变化是惊人的,参照图1-3所计算出的每年票房同比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2008—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增长速度特别快。面对票房的翻倍增长,在肯定中国电影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近十年来电影票价上涨,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作用于电影票房,高票房也来自高票价。
图1-2 2002—2014年的电影总票房与国产电影票房数据
图1-3 2003—2014年的电影总票房与国产电影票房增长率
当代中国电影处于全球化的局势之中,国产电影不断面对好莱坞等国外电影产业的冲击和挑战。从图1-4可见,除了2012年,其他年份的国产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所占比例超过50%,这并非市场规律运作的自然结果,而是有赖于政府的调控。2002—2012年,基本上是每年20部海外电影的分账比例。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账电影的名额,但必须是3D电影或者是IMAX电影。近十年来,我国对进口电影有所控制,由此保证国产电影的份额能够占到50%以上。国产片的票房在总票房中份额较多,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府对国产电影实行了保护。
图1-4 2002—2014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所占比率
二 国产电影票房两极分化
2002—2014年,国产电影的产量和票房快速增长,然而票房分布极不均匀,少数商业大片获得了极高的票房,而大多数影片的票房并不尽如人意。我国电影产业中影片的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大制作的商业影片,主要由大型电影集团投资,资金投入高、场面宏大、明星阵容强大,动用多方面的资源。第二,主旋律电影,主要是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资助拍摄,多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等。第三,中等制作的商业类型片。第四,小制作的商业片或艺术片,这类片子缺乏大投资所带来的优势,相对缺乏专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往往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商业元素结合起来。第五,作者电影,这类影片的规模和格局较小,有明显的个人烙印,突出地表现了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见解。另外,还有一些自筹资金、资助生产的电影,其生产和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以上几类电影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交织最为明显,如《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也在走大制作商业电影的模式。从影院票房角度来看,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是票房的主力。
根据《中国电影报》以及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资料,我们将每年国产影片票房排名前十位的票房数据相加,看前十名影片的票房总数在当年电影票房中所占的比率。从图1-5可见,2003年以来,排名前十的影片所获得的票房在国产影片总票房中所占的份额超过40%,在全国总票房中所占的份额超过20%。以2010年为例,当年内地故事片的产量是526部,电影总票房是10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是57.3亿元。前十名影片的票房总额就达到了28.1亿元,占了国产影片票房的49%。也就是说,在2010年的电影市场中,十部影片创造了接近一半的票房,而余下的五百多部国产影片只创造了51%的票房。这样的票房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另外,我们看一下2003—2014年票房排名第一的国产影片在当年国产电影票房以及中外电影总票房中所占的比率。同样以2010年为例,2010年票房排名第一的国产影片是《唐山大地震》,该影片达到了6.7亿元的票房,占到当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12%。2003—2014年,每年票房排名第一的影片均占据当年国产电影票房7%以上的份额。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量增长迅速,但进入院线播放的电影只占到全部电影的1/4,而能循环播放的电影每年不超过40部。大多数影片通过其他途径得以播放,比如通过中国电影频道和网络平台等。真正能在电影产业中起到较大作用依然是进入院线的电影,特别是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大制作的商业影片在影院有着强劲的势头,不仅能进入五一、国庆、圣诞等黄金档期进行播映,而且播映的周期较长,这为它们的票房积累奠定了一定基础。大制作的商业影片往往由大型电影集团投资拍摄,这些电影集团拥有自己的院线,能为影片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这也为影片的排映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另外,广电总局对电影院放映的国产电影的片目数量以及放映的时间和场次有规定,并进行相关考核。很多电影院为了达到这个指标,会在非周末的上午排映一些影片,事实上这些影片较少有人光顾,很难形成大众消费,票房也较为低迷。暂且搁置影片本身的质量,从外部来看,影片的生产背景不同,它们所能获得的播映自主权也是不同的,这对票房成绩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电影生产是不平等的,我们当下电影生产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这在票房的数值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
图1-5 2003—2014年国产影片前十名占国产影片票房的比率和占电影总票房的比率
图1-6 2003—2014年票房最高的国产影片占国产影片票房的比率和占电影总票房的比率
三 电影票房与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联
根据《中国电影报》对2002—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及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相关报道、2010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电影票房的公布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笔者做出表1-1。
表1-1 2000—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国产影片票房、GDP等数据表
① 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2015年7月10日。
②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及有关网页(http://www.stats.gov.cn/), 2015年7月10日。
票房是电影产业的收入指标之一,电影产业则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个组成部分。票房与GDP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以下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数值分析。
图1-7 2002—2014年的电影总票房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模型拟合:
设电影总票房为y(亿元),全国GDP为x(万亿元),根据统计学中的逐步回归方法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y≈12.451+ 0.001x3
刻画模型拟合程度的统计量R2达到0.996(对于任意拟合模型,有0≤R2≤1,且R2越接近1,说明拟合模型越显著),且检验该模型显著性的F统计量达到1872.943,回归模型是非常显著的。说明上述模型很好地刻画了GDP和电影总票房之间的关系。
从图1-8中可知,电影总票房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加,电影总票房呈现指数增长。
设电影总票房为y(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x(万元),根据统计学中的逐步回归方法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y ≈-0.487+37.279x3
刻画模型拟合程度的统计量R2达到0.998,且检验该模型显著性的F统计量达到4166.389,说明该模型非常显著,即上述模型很好地刻画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电影总票房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图1-7和图1-8中得知:第一,电影总票房数据与全国GDP、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密切相关;第二,随着全国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电影总票房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增长。指数增长意味着当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时,票房的增长速度更快。换句话说,当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时,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支付观看电影的费用,会有更大的热情去观看电影。因此,伴随着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电影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图1-8 2002—2014年的电影总票房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