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文学研究
- 管宗昌
- 2040字
- 2021-04-02 11:38:23
第二节 《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意义
纵观近三十年的《吕氏春秋》研究史,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研究的领域之广。但同时,研究的不平衡性表现得也很明显,那就是思想研究明显强于其他。
可以看出,在以上研究领域中,“对《吕氏春秋》思想内容从各个角度的开掘”相比之下占了绝对优势,“《吕氏春秋》思想主旨和学派归属的探讨”和“与各学派的思想渊源关系和比较研究”也属思想研究,“《吕氏春秋》的影响和比较研究”中有一部分属于思想研究。这样,思想研究成果实际已经占了此阶段研究的近80%。
而“对《吕氏春秋》基本问题的考证”“对《吕氏春秋》结构体系的探究”,均属《吕氏春秋》研究的传统课题,而此时期也远未达到如思想研究般的繁盛,只能说继续了这一研究课题而在结论上有一定推进。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审视《吕氏春秋》的研究,则当前《吕氏春秋》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思想研究明显过强且思路单一。
思想研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是过多的纠缠于思想的解读和梳理,由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较为固定,故难以有深入的突破。如对人才观、君主观、历史观、自然观等考察,都是将《吕氏春秋》中关涉相关思想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思路较为单一,缺乏新意。
第二,文学研究的视野不宽。
思想研究中,相关文学起源、音乐思想的内容较为特殊,既是《吕氏春秋》某一方面思想的研究,同时又属于文学研究。近三十年这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吕氏春秋》结构的研究属于传统课题,而此阶段的研究继续了此课题,并且有了一定推进。
有的专著虽也涉及文学研究,如:王启才《〈吕氏春秋〉研究》专辟章目“《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从“奇艳的文采,可贵的形象”“宏伟的气魄,充畅的气势”“分明的感情,显豁的褒贬”三个方面探讨了《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对称引孔子的研究涉及文学意象和事象研究。“《吕氏春秋》和《史记》的对比”探索了《吕氏春秋》在文体、编辑、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和影响。李颖科《吕不韦与〈吕氏春秋〉》有节目“《吕氏春秋》与战国文学”,但显然不是全著重点,从分量看仅占3%左右,且远远没有深入和展开。
总体看,近三十年专意于文学研究的成果表现并不突出、文学研究的意识并不明确。也就是说,文学研究的视野仍需要进一步拓宽。
第三,研究心态和研究方法值得反思。
《吕氏春秋》研究在方法上仍有不如人意之处。如:最为典型的是对十二纪结构体系的建构,研究的趋势是将48篇文章完全纳入某一理念之下。如,“春生”统摄下,《本生》《贵生》自然是“生”,而《论人》《圆道》之类也通过意义关联与“生”应和。问题在于这种关联过于主观、幽隐和曲折,有时甚至有附会之嫌,缺乏从文本内部对于联系线索的找寻,缺乏文献根据。
在此问题上,反倒是前贤们更注重甄别,而没有试图勉强全部统摄入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惟夏令多言乐,秋令多言兵,似乎有义,其余则绝不可晓。”徐时栋虽认为首篇和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是“余篇则或相连贯,或不相衔接”,美国人华兹生(Burton Watson)认为“但是除了叙述十二个月份那些篇以外,全书的内容似与这个精心构成的结构无关。”等等。是前贤认识不足,还是今人过于牵强?抑或是还有更深的联系线索有待开掘?在研究态度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反思。
但无论如何,近三十年的研究存在崇尚心理过强的问题却是事实。所谓崇尚心理过强,是指一味认定本书价值重大、成就非凡,在此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研究,而缺乏必要的缜密辨析。这一心态影响到思想研究也会导致方法过于单一,对于《吕氏春秋》缺乏一定的怀疑和缜密考辨,忽略其中的矛盾、概念不清、各篇有出入等一系列问题,而一味以接受甚至崇拜的心态进行梳理。这一心态影响到文学研究,导致一味肯定其价值和成就,而忽略其中思路跳跃、主旨不一、寓言故事不能为主旨服务等文本现象及问题。这一问题在论文成果中比在专著成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当下的《吕氏春秋》研究存在如上问题,这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针对这些问题,改变研究思路,开拓研究途径,丰富研究内容,显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而在诸多的研究内容中,文学研究的缺陷显得更加突出,思路单一、视野不宽、研究方法欠当等问题已经成为《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重要瓶颈。这样也就凸显出本文选题《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意义。具体说来,本书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更加全面地展现《吕氏春秋》的结构特征、艺术手段、编撰特点及文学价值。
第二,《吕氏春秋》的文学研究既是对《吕氏春秋》的研究,同时更是对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当今,思路单一、视野不宽、研究方法欠当等问题已经成为《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的重要瓶颈。此选题能够拓展《吕氏春秋》的研究思路,剖析更为生动真实的《吕氏春秋》。
第三,在《吕氏春秋》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其他诸子书的研究中也较具普遍性。此选题除可以拓展《吕氏春秋》研究理路外,还可以对其他诸子书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有利于子书文学研究思路的开拓。
第四,“杂家”研究一直是诸子百家研究的弱项,《吕氏春秋》的文学研究会为“杂家”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