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低碳约束视角下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低碳物流是随低碳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物流模式,它从理论上研究物流系统如何节能减排才能实现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传统物流形式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环境价值来换取社会价值,物流运作过程中消耗大量的非再生资源,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相关研究的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物流产业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必要性,以及物流产业需要绿色转型的紧迫性,但却尚未有学者将其纳入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进行核算,本书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本研究首先对物流产业碳排放进行标准测度,然后利用脱钩指数、基尼系数、极化指数以及因素分解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及省际等多个角度对物流产业的碳排放进行系统研究,实证结果证实物流产业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第二,从生产理论和环境理论出发,将能源和资本、劳动力作为投入要素,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共同纳入生产率的评价体系中,利用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构造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同时控制了外部营运环境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所造成的偏误,随后利用国家宏观数据、中观数据分别对中国区域、省际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并与现有国内利用传统生产率测度方法得到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第三,目前无论是对物流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还是对物流产业效率的测度,传统的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和参数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均将各评价对象视为相同类型,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或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制度的差异等情况,此时若仍然使用单个生产前沿构造的距离函数比表示的效率值判断,将会因为衡量基准的不一致而使评价结果有失“公平”。本书考虑到这种“不公平”性,以异质性生产技术为突破,采用共同前沿(Metafrontier)的分析方法,将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扩展,从而动态考察存在地区技术差距时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第四,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检验本书研究的“碳排放约束下物流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符合任何事物在空间上都有关联,并将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地理溢出效应引入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基于直接偏效应和间接偏效应的角度,对产生溢出效应的各影响因素的效果和路径进行考察,从而补充了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 现实意义

首先,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是目前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物流产业作为资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六大产业中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行业根据本书第二章中图2-1的数据分析得到。,一直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但是现有关于中国物流产业生产率研究的文献中,国内学者在构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时,虽然多方面考虑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GDP、周转量等合意的期望产出,却忽略了物流运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投入要素——能源,以及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非期望产出。无视能源和环境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会造成我们对过去物流产业发展的状况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时一味追求物流规模扩张,持续走高增长、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之路。因此,本书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重新核算过去15年物流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期清楚认识过去15年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环境代价,以及考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后物流产业的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其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被引入到物流的生产和运营中,使得各地区之间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导致各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缩小地区间物流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落后地区是否一定存在较高的技术追赶现象?本书基于共同前沿Metafrontier-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可以通过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得到地区间物流技术差距形成的动因,还可以得知哪些地区物流产业的碳排放管制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对和谐,哪些地区是物流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哪些地区需要提高经济产出效率而实施较为宽松的碳排放管制措施,从而可以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物流产业结构布局,实施区别化的减排措施,实现全国水平上的最优减排效果。

最后,随着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逐步提升,物流地理格局的空间重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入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仍然面临物流产业发展失衡、区域差距扩大的局面,要想实现区域物流产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重要手段。物流具有网络特性,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发展,认为物流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受内部地区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区域的影响。现有研究难以满足国家政策的需求,缺少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及其动态演进进行系统研究。本书的第三层现实意义就在于从不同空间维度,不同时间层面对碳排放约束下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动态演进、影响机理及提升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可以提出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物流产业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