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流产业及其低碳化发展的内外形势和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内外物流产业及其低碳化发展的背景

一 物流产业发展的背景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服务行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和客流的载体,物流产业越发达,市场越繁荣,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因此物流产业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其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物流”这一概念自1978年由日本引入中国,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以1984年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为标志,物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被国内学者重视并给予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究进程加快,针对如何发展中国现代物流的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1年3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经贸运行〔2001〕189号),这是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份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2年,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0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被列为“生产性服务行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物流产业作为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被纳入“振兴经济的十大产业”当中,并且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物流产业的重视,至此,物流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标志着中国物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划》中指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9〕8号文件,2009年3月13日,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这正是提升物流产业效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精确描述,物流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型主导力量。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公布了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八项配套措施,业界称之为物流产业的“国八条”,从税收、土地资源、公路收费、物流管理体制、行业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资金扶持以及农产品物流八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和要求。仅仅2个月后,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业内称之为物流“国九条”。“国九条”在“国八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加入了一条整合的思路。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国务院连续两次专题讨论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从2009年出台《规划》到2011年的“国八条”、“国九条”,都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产业政策的出台实施,有效提高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根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2—2013》的统计数据测算,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产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77.3万亿元和3.5万亿元,增幅较上年同期均有回落。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增幅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1个百分点,与“十五”末期相比,几乎增加了2倍。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7%和16.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约为14%和10%,这一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水平。“十二五”时期仅前两年,社会物流总额已达335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根据《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本书给出了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如表1-1所示。

表1-1 1991—2011年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

资料来源:《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

“八五”期间中国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平均为1.54, “九五”期间平均为1.6, “十五”期间平均为2.18, “十一五”期间平均为2.98,进入“十二五”时期物流需求系数上升至3.4,说明中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系数值是1991年的2.43倍,比2005年提高了31%,反映了中国物流需求仍处在较高增长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对现代物流发展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物流需求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反映出物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2012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4万亿元,增幅虽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不仅比发达国家高(如美国是8.5%、日本是8.7%、德国是8.3%),甚至高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如印度为13%、巴西为11.6%)。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不仅影响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更在宏观层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水平,这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顽疾”。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体制造成的物流基础平台分割,物流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产业总体规模小,物流集中度低、整个物流体系缺乏互通互联,货物在分散的体系中运输;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运行缺乏高效的信息性沟通,从业者缺乏信息化的意识,关联性物流效率低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经营效率较低,竞争力不强;粗放经营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效物流需求与有效物流供给都不足。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物流效率向更高水平发展,导致不能完全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已经影响到物流行业之外的很多产业的良性发展,如影响国内的消费能力及制造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物流效率进而适应并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对于中国各地区乃至各个企业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 物流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背景

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CDIAC)为联合国收集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82.409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4.6%,远超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lanbureau voor de Leefomgeving, PBL)与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联合发表的题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长期趋势2013》的报告中称,2012年仅3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就占全球的55%,其中:中国2012年碳排放增加了3%,虽然低于最近10年平均10%的增幅,但其排放总量约占到全球的28%;美国碳排放占全球的16%,位居第二,2012年得益于其能源部门实施的“煤转气”政策,美国该年度碳排放减少了4%;欧盟的碳排放占全球的11%,位居第三,2012年由于降低了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且减少了车辆运输,欧盟该年度的碳排放减少了1.6%。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变化的首要决定因素是中国到2015年达到能源消费最高纪录后能否出现下降的拐点,以及到2020年中国能否实现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10%的目标。这一系列报告显示,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二氧化碳减排压力。

注:Trends in Global CO2Emissions:2013 Report, PBL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 http://www.pbl.nl/en/publications/trends-in-global-co2-emissions-2013-report.

在2013年12月15日举行的低碳城镇投资开发圆桌会议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联合胡润百富发布了一份《2013年在华非化石能源企业碳排放强度排行榜报告》,报告指出,金融业平均碳排放强度最低,指数仅为0.0183(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建筑业为0.3486(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交通运输业最高为2.1822(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相当于金融业的119倍,建筑业的7倍《2013年在华非化石能源企业碳排放强度排行榜报告》,碳减排先锋项目中国网站,http://www.wwfchina.org/climatesaver/view.php?tid=136&cid=7。碳排放强度 =企业全年综合碳排放量 ÷企业全年营业额,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 =入榜行业总碳排放强度 ÷入榜行业的企业数量。。而在物流产业中,又以占其产值85%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为能源消耗的主要力量。物流产业是制造业、商业的重要支撑,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纽带,但是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量的增加,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国内物流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上升,物流企业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物流规模扩张也呈正相关变化。物流企业对石油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日俱增,由于人类大量地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的这一过程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都相对滞后,加之石油类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外部不经济性,都使得物流企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2)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数据(见图1-1和图1-2),中国物流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5.7%上升到2012年的10.2%,年平均占比达到8.2%,高能源消耗必然带来更多的高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22年间,物流产业能源消费量从1991年的4693.2万吨标准煤上升至2012年的31086.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为10.15%。具体到能源品种,中国物流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油老虎”大户,能源消耗以油料等非可再生能源为主,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物流产业的油品消费量占物流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57.05%上升到2012年的83.21%,油料消耗又以柴油和汽油等高污染型能源为主,柴油和汽油消费量占全国柴油和汽油消费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27.54%和31.86%上升到2012年的63.48%和46. 10%,年均占比均达到40%以上。由此可见,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关键点。

图1-1 1991—2012年中国物流产业能源消费量及其占生产部门的比重

图1-2 1991—2012年物流产业主要油品消费量占全国油品消费量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