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 冀朝鼎
- 981字
- 2020-06-24 21:58:57
黄土与灌溉
丁文江(V. K. Ting)博士认为,“中国早期文明的最重要摇篮”, 是在北纬31°—40°与东经113°—118°之间的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南部一部分、山东省西部以及江苏和安徽两省北部。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地区的黄土要多于冲积土。东经118°以西的整个淮河流域都位于黄土区。除了黄河故道以外,北纬32°—34°和东经114°—118°之间的地区,几乎都是黄土区。在上述经度内,位于北纬25°—36°之间的地区,除了河谷,也主要是黄土区。因此,山东半岛通过两条相同的黄土地带与西部黄土区相连。整个地区的冲击土都位于北纬36°以北的地带和河谷地区。
丁文江最后说:“连绵的半草原,从大海延伸到土耳其斯坦,没有森林,也没有沼泽,非常适合农业和车辆;因此,这里早期定居与文化的持续传播才成为可能。”这里描述的黄土区非常辽阔,即使我们拿周朝(约前1050—前255年)来说——周朝比丁博士所说的那个时期,很可能是殷朝(约前1401—前1050年)要晚,并且把陕西省也归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中,那么整个发祥地仍然在黄土区范围之内。
描述古代中国领土的这一显著地理特征,是了解灌溉对中国农业重要性的关键。当然,关键就在于黄土与水的关系的特殊性。
大约半个世纪之前,E. F.冯·里希特霍芬(E. F. von Richthofen)教授的研究就揭示过这一现象。他观察到,黄土吸水,就像海绵。黄土具有多孔性和很强的毛细管吸收能力,能够使藏在深层土壤中的矿物质上升到表层,让农作物的根部吸收,从而赋予了黄土自我施肥的能力。然而,有一点很明显,即只有水分充足时,这种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莱昂(Lyon)、菲平(Fippin)和巴克曼(Buchman)在权威著作《土壤:特性与管理》中得出结论说:“黄土富含碳酸钾、磷和石灰,只要水分充足,就会变成极为肥沃的土壤。”
陕北梯田 黄土富含碳酸钾、磷和石灰,只要水分充足,就会变成极为肥沃的土壤,中华文明就是黄土所孕育的。
基于此,中国北京燕京大学的前地质学教授乔治·B.巴伯(George B. Barbour)得出结论说:“中国黄土的石灰成分往往很高,施肥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供水成为重要因素。”这些结论不仅仅是推理得出的,而且被三个实验所证实:中国北京清华大学T.纽(T. New)教授的毛细实验,中国南京的金陵大学罗德民(W. C. Lowdermilk)教授的黄土持水能力实验,中国地质调查所翁文灏博士的黄土化学分析。巴伯教授根据自己的观察,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结论:“这些理论性的结论,似乎被田野观察的事实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