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新趋势

虽然世界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模式各异,但城市地位的提升和交通枢纽的发展过程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

(一)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世界城市功能

世界城市是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核心城市,也是所在国家和区域的中心城市,拥有完善的外部和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发挥衔接国际、国内两个扇面高等级的枢纽门户功能。航空、航运等对外交通枢纽是世界城市面向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等世界城市在未来发展战略中,均将加强机场和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发展空港经济与航运服务,提高空港、海港的枢纽能级与辐射力,作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突出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保持其在世界城市中的领先地位。同时,这些城市也注重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快速路和高速路建设,倡导用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发展铁路和水路货运,注重运用多种交通方式提供直接的中转服务,并在城市内部,建设符合世界城市定位,并使各类人群都能共享的无缝衔接、舒适方便的公共交通网络。

(二)以完善综合性城市交通体系促进交通枢纽创新发展

单一交通模式和服务的提升空间有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体系效能的大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整体的协调与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的参与方包括了公共交通管理和运营机构、其他交通运营机构、物流商、信息通信技术供应商、通信与支付供应商、互联网供应商、零售商和其他增值服务供应商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咨询机构。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需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以一体化的战略整合交通体系。将交通体系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它包含了不同维度和层次的多种要素,包括政府、机构、组织、个人,设施、车辆、道路,管理、服务、资金,公共交通、个人交通,汽车、地铁、自行车等方方面面。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高效顺畅的协调沟通,不断更新的理念和技术应用是交通体系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以“交通-空间”联动发展实现城市与交通的良性互动

交通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出行和物流提供服务,因此,交通发展要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交通体系也应该与城市开发、空间结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对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协调趋势进行研究,能对城市未来交通承载力的开发产生重要意义。

第一,大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管理。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体制,总体上由分散走向集中,即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圈交通管理体制(见表7),形成畅通、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在管理模式上,其普遍采用“统一管理、两个层面(决策层、执行层)、三大职能(管理、建设、执法)”的大交通管理模式,以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障碍,实现交通管理的集中统一。

表7 国外大都市圈交通管理体制

第二,重视大都市圈交通规划(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围绕铁路和轨道交通轴拓展。以区域交通廊道引导大都市圈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综合运输走廊的服务效率、能级和安全可靠性,对区域交通廊道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培育或提升大都市圈廊道上的城镇和各类节点,强化区域廊道对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

第三,以公共交通提升空间组织效能。完善由区域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中运量公交等多种模式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推进TOD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复合廊道对城镇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强化公共交通枢纽对核心城市、重要地区的集聚带动效应,突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土地复合利用,推进城市功能整合和布局优化,缩短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第四,交通设计创新与新城的良性互动关系。法国巴黎新区——拉德芳斯区的交通建设成为欧洲新城建设的楷模。拉德芳斯新区的建设,既完好地保存了古典主义的旧巴黎,又较好地体现了新巴黎的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将交通工具全部转入地下,成为当今交通创新的成功尝试。


专栏:法国巴黎新区——拉德芳斯区的交通建设经验

拉德芳斯新区距巴黎中心区仅5公里,巴黎中心区的交通已接近饱和,新区规划的办公、商务、商业以及娱乐业体量巨大,新区一旦建成,势必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因此新区在进行交通系统规划时,大胆采用了人车完全分离的模式,建立了大面积的立体三层交通体系,将车流完全放在地下,为新区保留了充分的地面空间并保证了街面的完整性。该区建成后,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区域快铁)、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国营铁路、地区快速铁路都在这里设站,此外,巴黎最大的公共汽车站,共有18条线,有85%的人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在新区地下还设有大面积的停车场。地面的步行交通也四通八达,在该区域工作的商务人员和居民都通过便捷的地下交通直接进入地面各高层建筑。设计者采用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改善了巴黎市区车满为患、道路两侧停满车辆的状况。如今,新区已经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成为巴黎最大、最重要的商务和商业中心,也是欧洲最大的办公区。

(四)以科技引领为交通发展新导向

世界城市都在交通领域广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实时监控等技术手段,以帮助交通管理者快速决策和引导交通使用者,科技应用成为交通企业提升竞争力、增加交通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化的重要途径。最终新科技,如移动互联网、VR、个人飞行器、无人驾驶和汽车共享等技术将改变交通模式。

1.交通枢纽从服务功能竞争升级为科技竞争

世界城市交通枢纽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航空公司、航运公司、港口、机场、高铁站、高速收费站、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等都加快了科技的投入。交通从业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行业间的竞争正从传统交通服务品质至上升级为客户出行体验至上,交通各行业唯有增加其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方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占领科技在交通枢纽各业务流程中应用的制高点,将成为交通枢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移动信息技术将重塑交通枢纽运输流程

移动信息技术是继互联网之后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大技术进步。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其在交通领域的高效应用不断得到印证,特别在交通电子客票实施后,旅客运输将被简化为:客运=旅客双腿+移动终端。各交通行业必将进行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流程改善和再造,在产品营销、客票销售、交通出行、旅客服务、行李运输、衍生服务等运输全流程提供完整的移动技术解决方案。这将成为交通枢纽城市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高效路径。

3.大数据挖掘将指引交通枢纽模式创新

大数据挖掘将洞悉交通行业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化,通过分析、设计、精准营销、个性化订制,最终推出满足某一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是未来交通行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出路。大数据在交通决策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如智能交通,根据GPS定位、3G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结合对车辆的监控,实施公交车智能调度策略,提高了公交车的利用率,同时也在不断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就公交网络而言,传统的方式需要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OD调查和数据收集。而目前的一卡通,则让数据更为全面地展现在决策人员面前,流量数据全部可以被精确掌握,同时对车辆拥堵时间、拥堵路段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后,公交车的线路调整、增加与减少换乘站的决策就会更加有依据。

(五)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对内交通的通达性

交通通达性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从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来看,仅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扩容等“硬环境”手段难以应对城市呈几何数增长的交通压力。而交通管理等“软环境”的创新,特别是智能交通管理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伦敦、纽约、洛杉矶、巴黎等国际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政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动态综合体,而非一个单独的综合性政策,因此上述城市的交通治理应该是一个全面和持续创新的过程。除构建完善庞大的综合交通体系外,这些国际城市的交通治理越来越关注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创新。

末端交通:日本在城市末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细节管理创新。无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快速交通如何发达,末端交通是影响出行可达性、便利性的最终要素。无论出行距离的长短,出行中的前后1~3公里往往需要通过末端交通来完成。末端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以及地面公交等。末端交通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导向的人性化设计是末端交通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对提高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形成城市低碳、和谐、绿色、高效的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夜间交通:悉尼作为重要的全球城市,将提升城市的“夜间功能”作为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全球城市的夜间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城市自身的特色和软实力。悉尼在确立发展夜间经济的核心战略背景下,致力于提升城市夜间经济的连通性、多样性、创新性,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城市夜间交通的连通性战略。随着夜间活动的就业者、居民、游客数量增加,对夜间交通的需求也将增加。而具备一体化、良好通达性、清洁、安全与高频率特性的公共交通体系是夜间经济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具体行动包括:一是制定城市夜间交通连通性战略;二是实现夜间公交服务数量倍增,规划夜间穿梭巴士线路;三是对悉尼夜间出租车全面规划整合,提升夜间出租车的可获得性;四是建设夜间悉尼网络端口及应用程序;五是制订商业活动、大事件、节日等夜间交通计划。

老年人和特殊人群交通: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和加速,老年人出行对交通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各大世界城市的关注。各大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都会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出行的交通模式提出具体的目标。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城市交通工具、服务设施、交通管理和人性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增加了老年人、残疾人上下车装置,公共汽车、地铁都实现了轮椅无障碍通行,车门打开后第一步台阶刚好与车站路面保持水平,且车内有专门的轮椅泊车区,还有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乘坐的出租车。

(六)以功能改造赋予交通枢纽站新内涵

交通枢纽建筑是人类为超越自身速度所创造的一种平台。机场、火车站、地铁站这些平台的修建保障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顺畅通行。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这种建筑具有庞大性、互联性、复杂性、时间延续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发挥枢纽功能,逐步发展为地区核心城市命脉,交通枢纽站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交通枢纽站增加了很多新的内涵,变得更具综合性。其建筑也普遍地成为地区、城市、国家的标志。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的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交通枢纽站也将与之顺应,呈现出更加成熟、新颖、科技化的面貌。交通枢纽站除了发挥交通功能之外,还可以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最直接的品牌,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艺术作品,它是城市具有复合型功能和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对外,它是城市的巨大雕塑;对内,它是充满结构美学的精神空间。


专栏:世界著名交通枢纽站设计和周边区域功能改造案例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樟宜国际机场景观建设以热带风情元素为基础,配以各具特色的花园、小桥流水的设计,室内处处开满花朵。T3航站楼设有一个建在玻璃房子里的蝴蝶园,园中共有47种蝴蝶,整个像是一座热带花园。充满热带风情的绿化植物能让乘客在旅途中体验到回归大自然的舒适。本地文化宣传栏、古老的图腾印染游戏都能让乘客对新加坡和亚洲文化加深了解,增强归属感。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和PWP景观设计事务所正在建造一个圆形的“空运中心”,即一个13.4万平方米的生态圆顶建筑,樟宜机场的中心非常简洁,所以当游客穿过室内景观时,会感受到其花园城市的魅力。根据萨夫迪建筑事务所介绍,这个玻璃圆顶建筑将是花园和步行通道的所在地,通过各种方式都可进入。其中心装置是一个“漩涡雨”,一个40米高的瀑布,水是圆顶上回收的雨水。购物区以及占有44万平方米的零售、酒店、餐厅和娱乐空间将环绕着花园的外部建造。整个结构由树状的柱子支撑,放置在花园的外缘,支撑着悬浮的屋顶。该项目于2014年年末开始建造,将于2018年对外开放。

纽约世易中心交通枢纽:纽约花费40亿美元在“9·11”袭击中倒塌的世贸中心旧址上建造了外形像白色大鸟的纽约世易中心交通枢纽。枢纽站替代坍塌的PATH铁路系统,连接纽约的11条地铁线路、Battery Park码头、世贸中心旧址、世贸中心1~4塔楼、世界金融中心和冬季花园。它自带2.4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同时连接周边接近9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

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国王十字站是英国铁路干线东海岸主干线的南端终点站。它的西侧紧靠着欧洲之星国际列车的终点站——圣潘可拉斯站。这两个车站在伦敦地铁网中共享国王十字圣潘可拉斯站。伦敦市中心的国王十字火车站位于查宁十字车站北面4公里、利物浦街车站西北4.5公里处,为英国规模最大的都市更新计划,其升级改造推动周边区域联动开发,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整体吸引力。国王十字车站和圣潘可拉斯车站接通后,成为英国最大的交通转运站,地铁、火车、欧洲之星在此交汇,每年乘客数量高达5700万人次。该枢纽区域改造的最大成功在于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引入文化功能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域功能的多元化。文化功能的导入,推动了聚流能力提升,使拥有交通枢纽的过境流变成了截流,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的商业商务价值。富有创意的多元化办公区域吸引了阿根特(Argent)、霍尔咨询工程事务所、创意中介公司Zone以及Google英国总部入驻。二是推动城市空间的社区化,在强调交通功能以及周边商业功能的同时,考虑居住功能,使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很好地融合,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吸引力。三是引入大型文化机构,塑造文化新地标。国王十字车站在其与周边联动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大英图书馆和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文化及交通科研机构,使该交通枢纽周边区域成为伦敦新的重要文化地标区域。

巴黎雷阿勒车站:雷阿勒是巴黎的交通枢纽与“心脏”,每天有多达75万名乘客在夏特雷-雷阿勒(Chatelet-Les Halles)中转。具有悠久历史的雷阿勒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全面重建和改造。进入21世纪,雷阿勒进行了一次历时5年的改造。这次改造旨在更好地整合多重城市要素,并向外与巴黎整座城市融合,由巴黎中心升级为“大巴黎”中心。改建方案从三个层次将不同要素融合为整体:在都市交通层面,作为巴黎绿地中心,雷阿勒需为换乘旅客提供良好的缓冲环境;在城市结构层面,改变雷阿勒与蓬皮杜中心、西侧卢浮宫、东侧巴士底区域、北侧塞纳河、南侧的林荫大道之间的离散状态,即创造内在呼应;在街区层面,打造一个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区域。新的“雷阿勒”除了继续承担交通枢纽的角色,还成为欧洲第二大购物商城,商城面积达90000平方米,商铺数量达到155家。同时,它还具备了更大的“回归”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能性,商城容纳了6000平方米的大众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图书馆、音乐研修学院、青年书报亭等设施,为大众提供文娱场所。枢纽入口也由原来的9处增至13处,便于人群疏散。

(七)以绿色环保理念提升交通系统品质

交通系统品质提升是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关注交通系统的品质提升是交通系统发展成熟的标志。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提升和能源危机临近,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交通;另一方面,人们对出行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构建舒适、便利、安全的交通系统,进而建设更加宜居、包容、安全和公平的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目标。倡导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先进城市都十分重视步行者和骑行者的交通安全。纽约已经尝试将布鲁克林区威洛比大街(Willoughby Avenue)由机动车道路改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并提出“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规划;伦敦和巴黎均大力推进公共自行车计划,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条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致力于提高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舒适性,重视满足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