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宁地区回族社区: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损失及传承机制研究
- 姜克银
- 1112字
- 2020-08-29 05:42:02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在获得传承的同时,也遭遇损失的危机。本书以甘肃和宁夏的回族社区为例,分别研究回族社区城市化话语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回族社区“艾文化”、“口歌子文化”、“汤瓶文化”、“炉子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的内在联系。辩证思考城市化话语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的轨迹及形式,探究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语言学上的原因。为了解决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难题,在前人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前台、后台”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希望在“‘城市化’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提出较新的观点。
本研究采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记忆、访谈、观察、经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化”是个体基于自身的经验赋予社会的意义,由不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建构性、主观性、唯一性的特点。
(2)“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由回族社区内各种乡土语言构成,具有主观建构性、杂语共生性、文化性、历史性、情境性和主体间性的特征。
(3)甘宁地区“城市化”话语一方面促进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损失。现代性话语是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重要原因。
(4)在“前台、后台”理论指导下,甘宁地区回族社区需要对社区空间做出合理规划。一部分空间即“前台”,用于城市化建设,另一部分空间即“后台”,用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传统言说方式的帮助下,甘宁地区回族社区里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才能被挖掘、整理并原汁原味地在“前台”呈现出来。保持“后台”传统言说方式也就保留了传统文化。
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研究理论创新。以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重新界定“城市化”概念、“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概念,提出“城市化话语促进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损失”的新理论。
(2)研究视角创新。关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问题,与前期惯用的管理学、经济学、宗教学、建筑学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话语学的视角,除了关注精英阶层赋予回族社区的意义,还探索普通的、寻常百姓赋予回族社区的意义。多种意义相互渗透、相互竞争、自相矛盾、相得益彰,在前期传统回族文化学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
(3)研究方法创新。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结合,通常指的是对人类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历史研究来回答,或者是用人类学方法去考证或补充历史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包括当下和过去两个维度,即运用话语学、人类学、谱系学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古籍,聆听村民历史记忆,呈现过去和当下对同一文化的不同价值观,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