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2014)
- 吴大华 叶韬 张学立 黄承伟主编
- 3399字
- 2020-08-29 03:36:32
全球反贫困——中国的责任承担
〇全球反贫困——国际NGO在中国的视野与角色转化
感谢在座各位,特别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贵州扶贫办以及各位嘉宾,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全球反贫困方面的一些思考。
乐施会是国际著名的扶贫发展机构,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在中国开展扶贫项目已经二十多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施会1991年在国内开展扶贫社区的工作,云南和贵州是我们最早在内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地方,所以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分享特别有意义。
世界在发展,国家在发展,在全球反贫困大框架底下,乐施会作为国际扶贫机构,我们的新角色和贡献到底在哪儿?今天的分享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也不代表乐施会的想法,但是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或者思考。
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非常快,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上出现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北京、上海比纽约、伦敦还现代化,所以认为中国不是什么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角度看,一方面,很多国际机构的筹款来源正在减少,特别是在欧美过去几年金融海啸非常严重,国际发展机构来自政府拨款或者公众筹款的数量迅速下降;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非洲或者其他国家贫困程度比中国远远大很多,认为中国已经列入发达国家之列,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以总体来讲国际发展机构在过去十年里在中国的投入陆续减少,甚至有些机构考虑要退出中国。
但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而且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所以从人均收入和公共开支等方面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国际机构包括国际NGO在中国的扶贫发展领域还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按照每天收入1.5美元的世界标准来衡量贫困人口的话,中国还有2亿的贫困人口,按照2011年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线2300元算,农村人口中有十分之一还处于贫困境地。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非常大,并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均已超过了标志社会分配不公平的0.4的国际警戒水平,说明现在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非常明显。有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最为突出的问题不是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而是收入不平等差距的上升幅度和上升速度。
因此,中国的扶贫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继续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对中国社会公平发展的努力,也是对解决好全球性扶贫减贫问题的巨大贡献。我们认为,国际NGO对此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国际NGO在中国开展扶贫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国家整体财政实力比较弱的时候,国际NGO在中国扶贫的主要贡献是资源的投入,当年投入的资金在贫困地区扶贫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政府的财政能力很弱,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投入有限。国际机构和NGO扮演了重要的扶贫资金筹措者的角色。
国际机构作为社区扶贫实践和示范者,过去三十年在中国贫困社区进行实践,包括提供服务,包括种养殖培训,不仅帮助社区脱贫,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社区的探索其经验可以广为普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国际NGO的扶贫经验和创新建立在社区实践基础之上。对贫困的多样性具有深入而具体的理解和实践,并且把一些比较成功的社区扶贫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总结出来向社会各界推广。所以这方面的实践和示范也是国际机构对中国扶贫发展的贡献。
国际机构和NGO是扶贫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者。许多在扶贫领域中通行,并被政府所接受的方法和理念都是由国际机构和NGO最先开始试行和推广应用的,比如社区参与、小额信贷、社会性别等方法;国际NGO还参与开发了新的扶贫领域,如支持农民工培训和权益保障、反对家庭暴力、艾滋病防治等。由NGO开展的一些富有成效的扶贫政策研究,也具有领先意义。
在城市扶贫领域国际机构也有相当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贫困主要在农村,但是不要忘记中国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已流入城市,而他们在城市的打工收入变成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城市打工收入和农村的脱贫是紧密相关的。外来农民工在城市里相对贫困,尽管在城市打工的最低工资不断提高,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看起来收入不低,但是实际上他们在城市里缺乏医疗保障,缺乏劳动权益的保障,以及他们退休、工伤等都面临很多问题。国际机构在城市开展一些相关扶贫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发展机构还是国际NGO,是中国草根组织成长发展的主要支持者,无论是资金的提供还是从项目到机构发展方面,都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经过数十年的扶贫工作与探索,NGO对中国内地扶贫的贡献逐渐被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认识,但是随着政府公共财政和社会各界在扶贫方面投入资源力度的不断增强,国际NGO在内地扶贫投入的资金比例也相对减少得很快,所以国际NGO在中国的资金投入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国际NGO在中国扶贫中的定位和作用也应该与时俱进,除了需要继续保持上述的角色之外,还可以考虑在如下领域进一步发挥新的作用。
公共扶贫政策的参与者
尽管政府和社会投入越来越雄厚的公共财力从事扶贫工作,并制定很多全国性的扶贫政策和纲要,但是由于中国贫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宏观政策和资源分配在解决具体贫困问题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可行性和具体解决方案等方面,都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和反贫困的公共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反映民间声音、宏观政策理论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和进行扶贫的创新研究方面,民间组织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国际的民间组织参与讨论、实践、评估、反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从国际范围的经验来看民间组织参与政策的制定、落实和反馈方面其作用非常重要。
跨领域的扶贫探索者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贫困日益凸显的多元特性给政府以部门划分的扶贫方式带来了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保育和扶贫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要面临保育,传统的知识。但是它也要参加发展,还要脱贫,这方面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不仅是扶贫办,可能还有农业、民委、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环保等,民间组织是否可以将在这些跨领域扶贫探索的社区经验和方法提供给决策部门参考?开发式扶贫如何与救济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对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如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艾滋病群体等,如何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针对性扶贫政策和方法?这些也涉及到扶贫、教育、卫生、民政、妇联、金融等领域。国际NGO可以在这些领域与各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合作,超越部门的限制,进行社区实践和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和推广成果。
国际民间扶贫交流推动者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NGO在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作用,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加强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希望通过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扶贫的支持,扩大中国在扶贫领域影响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些国际民间扶贫交流领域包括:
(1)虽然我国的扶贫成效非常大,但是国际上还是有一些好的扶贫经验可以由国际机构继续探索和引进,包括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加强,如何公平有效地提供包括医疗、教育等公共基本服务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大量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增强贫困群体抵御各种风险(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市场风险,疾病等)的能力,以及减灾防灾能力。另外,如何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参与农村扶贫及互助等,国家在近几年大力推荐政府购买服务,在城市社区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还是很大的空白,是否有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2)向国际民间社会推广和介绍中国扶贫、人道救援与发展的成效和案例,以贡献全球扶贫与减贫经验积累和分享;在国际社会推广中国的扶贫成效进行交流还是薄弱环节,如何把中国的扶贫减贫经验在国际上分享交流,对在中国的国际NGO与本土NGO是机遇也是挑战。
(3)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会,支持很多本土民间组织成长和发展,政府也支持和购买了大量的社会组织项目,涌现了大量社会扶贫组织。与中国走向世界相适应的是需要本土民间组织走向国际社会,具备更强的、具有中国本土的知识和立场的、符合国际视野的民间组织。因此,应该加强国际NGO与本土NGO的交流学习,使更多的本土NGO具备国际公民视野和能力。
(4)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对外投资、援助和贸易等,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社区和群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和本土NGO也有责任开始考虑中国如何为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做出积极和建设性的贡献。期待中国的社会、民间组织在全球的扶贫发展有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