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地区文化

1 民族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故全省通行闽南话。约2%则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高山族。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而来占人口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而来占人口14%的客家人。另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台湾高山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我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可略区分为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各族,多数已融合于台湾当代社会中,以及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各族,目前尚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

随着两岸三地交流的发展,台湾居住着几十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约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约30万名外籍劳工。


扩展阅读: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主要族群

1954年3月14日,台湾当局规定:高山族包括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曹人(1998年11月更名为邹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雅美人、阿美人9个族群(还有一说为10个族群,邵人也算一个族群)。随着噶玛兰人、太鲁阁人、撒奇莱雅人、赛德克人经过族群认同调查被先后确认,目前台湾当局认定的高山族族群为13个。另有未被确认的族群,包括巴布萨人、巴赛人、洪雅人、凯达格兰人、雷朗人、马卡道人、巴布拉人、巴宰人、猴猴人、西拉雅人和道卡斯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山脉地带和台东纵谷地带及兰屿岛,但各地的言语、社会组织及生活习惯等都很不一样。例如,布农人保持严格的父系社会,阿美人是典型的母系社会。其中阿美人人口最多。


阿美人

阿美人是高山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族群,分布于中央山脉以东,北起花莲港,南至台东沿海及台东纵谷平原一带。总族下分3个小族群:北阿美人居住在花莲县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光复、凤林等乡镇;中阿美人居住在花莲县的瑞穗、富里、玉里及台东县的东河、池上、长滨、关山、台东、成功等乡镇;南阿美人居住在台东县的卑南及屏东县之牡丹、满州等乡镇。社会生活的显著特征为母系制度、婚姻为入赘制,家长权在女子手中。文化习俗受汉人及泰雅人、布农人、卑南人的影响,因而生活水平比其他族群高。

阿美人祭祀丰年

图片提供:达志影

泰雅人

泰雅人是高山族中第二大族群,原先居住在台湾西部平原,后因环境压力逐步移居山区,主要分布于台湾北半部,如台北县的乌来乡,桃园县的复兴乡,新竹县的尖石乡、五锋乡,苗栗县的泰安乡,台中县的和平乡,南投县的仁爱乡、信义乡,花莲县的秀林乡,宜兰县的大同乡、南澳乡,等等。该族群下分泰雅和赛德克两个亚族群。该族群有文面、文身的风俗。男善狩猎,女善纺织,行从夫居。


排湾人

原多生活于山麓一带,后移住山地。其分布区域,北起大武山,南达恒春,西起隘寮、坊寮一线,东至大麻里以南的三角地区,分别散居于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泰武、来义、春日、狮子、牡丹和台东县的金峰、达仁、大麻里、大武等乡。该族群分为排湾人和塔罗塔罗人两个亚族群,前者居于该族群分布区的中央部分,有浓厚的民族特性。该族群有平民、贵族等阶级之分。子女中居长者继承权力。手工艺较发达。


布农人

原始居住地在玉山以北、中央山脉以西的高峻山地,后向台东、高雄方向迁徙。目前主要居住在南投县的仁爱、信义乡,高雄县三民、桃源、茂林乡、台东县的海端、延平乡、关山镇,花莲县的万荣、卓溪乡、玉里镇等。总族群下分3个小族群:北布农人分布于中央山脉西麓;中布农人分布于高雄县境内;南布农人散居于台东花莲一带。织布、编篮、制革、制陶技术比较发达。社会生活是父系氏族制,婚后妻从夫、子从父,女子在家中有一定地位。

“打耳祭”是布农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以射击鹿耳(山猪耳)来祈求农作物及狩猎的丰收图为“打耳祭”前的准备。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卑南人

传说本族群发源于台东附近的巴纳巴纳图,曾为台东平原主人。主要分布于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之海岸地区,居住地是台东县的卑南、金峰、达仁等乡。过去曾与鲁凯人、排湾人列为一个族群,1954年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族群。族权由长女继承,家庭生活偏重于母方。


鲁凯人邹人

分布在阿里山、新高山以南、大武山以北的山地,包括高屏溪上游的浊水溪、隘寮溪和中央山脉东侧的大南溪流域,现居屏东县三地、雾台,高雄县茂林、台东县卑南等乡,其中以雾台乡最为集中。该族群生活习惯与排湾人相同,他们住石板房,以陶壶、料珠、雕刻、文身闻名。社会生活方面已有阶级出现。每代成员中只允许一对配偶存在,权力由长男继承,死后采用侧身葬、直肢葬。语言、文化受布农人影响较大。

邹人又称“曹人”,原分布于桃园县大溪至大安溪一带,现定居在新竹县五峰乡、苗栗县南庄、狮潭乡等地。该族群下分北赛夏和南赛夏两个小族群,族群内部,行从父居、妻随夫行,常数代同居,同代中不以一对配偶为限。每两年举行一次矮灵祭。


雅美人

分布于台东县兰屿岛滨海地带,是高山族中唯一的渔猎族群,语言几乎与菲律宾北部的巴丹群众居民一致。农业以种植水芋为主,工艺以制陶、造船、制银较为著名。社会生活以核心家庭为主,该族群爱好和平。


赛夏人

赛夏人原住民在台湾九大族群中是人口较少的一个族群。人口虽少,但族群的礼仪规范与敬老尊长的观念仍然十分浓厚,尤其是每两年一次的矮灵祭延续至今,数百年来没有中断,传承矮灵祭的原始文化。


特别提示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高山族族群是多源性的,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湾省少数民族的总称。

2 宗教

台湾居民信奉宗教相当普遍,其中佛教、道教的信徒最多,约占全省人口的90%以上。天主教、基督教信徒约占全省人口的4.5%。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在民间还有白莲教、救世教、一贯道、真空教等各类会道门组织的活动。高山族还保留一些原始宗教。全省各类教堂和寺庙甚多,接近各类学校总数的一倍。

3 风俗与禁忌

台湾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地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

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

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从前台湾地区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4个阶段。目前已普遍简化。葬礼同大陆相近,火葬已相当普遍。


特别提示

★台湾地区赠礼禁忌:禁以手巾赠人,台湾地区以往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禁以雨伞赠人,“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闽南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嫌人丑陋的意思;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禁以甜果、粽子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粽子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禁轻易以鸭子赠人,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感到有不祥的兆头。

扩展阅读:高山族的风俗禁忌


高山族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祭仪有农事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盛行巫术。

高山族世代相承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华南古文化的特质,诸如巢居、公廨、舟楫、杵臼、木鼓、生食海产、嗜槟榔、嚼米酿酒、竹筒饮酒、跣足、蹲踞、羽冠、卉服、珠贝、贯头衣、筒裙、断发文身、凿齿、涅齿、穿耳、琴箫挑逗、构屋笄居、崖葬、洗骨葬、歌舞、秋千、木雕、猎头、祭祀、巫术、太阳崇拜、蛇和鸟崇拜、祖先崇拜、洪水神话、射日神话、连名制度,等等。其中巢居、舟楫、凿齿、穿耳、生食海产、崖葬、蛇崇拜等都是古越人典型的文化特质,印证了高山族与古越人习气共俗,源出一脉。

在高山族禁忌中,有些是共同的,各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具有普遍意义的禁忌,如禁忌遇见横死者及其葬地、接触神物、接触死者的器物等。特殊禁忌如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在捕鱼、出猎或祭祀期间家里不能断火,祭祀期间不能吃鱼等。其中,祭祀中打喷嚏尤为忌讳,南部高山族认为喷嚏意味着灵魂出壳,有招诱恶灵的危险,是祸事临头的征兆。

4 重要节日

台湾地区全年节假日数达115天。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1月1日)、农历除夕、春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初三)、和平纪念日(2月28日)、儿童节(4月4日)、清明节、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中秋节、辛亥革命纪念日。周六、周日为公休日。

台湾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团圆守夜等。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区的“放天灯”等较为知名。高山族的托球舞、阿美族的无半音五声音阶等都为台湾民俗节日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台湾正月十五“放天灯”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台湾地区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兰盆会”(各地做普度)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农历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农历九月十六日)、丰年祭(邹人、鲁凯人、达悟人等,农历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农历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农历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礼的形式出现的。如“丰年祭”是除雅美人外高山族全民性的节日。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