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纪Ⅰ

元朝的弱点

保障元朝的运输通道

要讲述明朝诞生的经过,首先需要阐明它前一个王朝元朝灭亡的原因。1271年,忽必烈宣告元朝成立,定都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因为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满足了联结中央欧亚与东亚交易要塞的条件。另一方面,元朝依仗中国物产丰富,将财政基础放在了长江下游三角洲以南的江南地区。以秦岭—淮河(这条线将中国分成了干燥的中国和湿润的中国)为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被分割开来,这成为元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元朝自成立之初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套利用隋朝建造的大运河将江南物资运往大都的方法。但是,在利用旧遗产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大难题。

19 流过扬州的古运河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现在北从北京市南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被称作京杭运河

隋朝时候开凿的大运河一直用到宋朝。这条大运河是为了将江南物资运往地处黄河流域的首都而建的。但是元朝的首都圈却远离黄河流域,坐落在远偏于唐宋首都圈东北方向的地方。

元朝恢复了隋炀帝建造的永济渠以运送物资。这段路不但需要在黄河至卫河间100多公里的区域间进行陆上运输,而且比联结江南与大都的直线路径向西绕了一大圈。

因此元朝开始摸索新的路线。一条是开凿从徐州向北到达今山东东平安山的运河,以联结当时往南流的黄河与大清河(黄河现在的河道),由此处出渤海到达大都。二是在山东半岛根处开凿运河以联结黄海与渤海。不过,第一条线路因大清河的河口堆满泥沙阻碍了运输而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第二条线路则因为无法保证运输船只通过的水位几乎未得到使用。

南宋灭亡后,对扩充与江南之间运输通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于是产生了将大运河东移的构想。这一构想不是从须城(今山东东平)安山顺大清河东下,而是往西北在临清与御河连接,直接到达首都圈。至元二十六年(1289),连接安山与临清的会通河终于竣工,与迂回洛阳从江南达北京的距离相比缩短了约900公里。

20 现在大运河的线路及断面图(出自《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大运河的东移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首先是如何处理与黄河的交叉口的问题。一提到黄河,我们就会想到现在注入渤海的河道。但其实历史上黄河的河道经常被改变。金军蹂躏宋朝首都开封之后,往南转移的宋朝王室害怕金军继续追击,于1228年毁掉了黄河的堤坝。从那时起直到清末1855年,黄河都是往南流。

本书所考察的这段时期,黄河从开封附近往南流至山东半岛根处的丘陵地区南部,与淮河汇流注入黄海。

维持大运河需要将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排到海里,这样才能避免泥沙堆积在大运河处。因此政府采取的是提高黄河水压的方法,但是这样一来淮河流域的耕地等往往就会成为牺牲品。换言之采用大运河路线,是以牺牲淮河流域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

第二个难题出现在大运河东移时会致其高低差。过了淮河的汇流点之后,越往山东半岛根处走海拔越高。如何稳定地向这个被称作山东制高点的地方提供水源成为最大的难题。元朝最终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条大运河的东线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解决山东制高点的问题交给了明朝。

当大运河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问题明朗化以后,元朝开始依靠海上路线。

元朝的海运

在开辟海上航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武将伯颜。伯颜出身名门,其祖上在蒙古帝国做官,在忽必烈的邀请下,至元十一年(1274)他出任伐宋军最高统帅。伯颜把大本营安置在长江支流汉水的据点襄阳,编成以水军为主体的阵营。从那里沿长江东下,给宋朝水军带来致命性打击,最终灭掉南宋。在把战利品运往大都的时候伯颜曾经使用过海路,可以说他是在元朝首脑层最精通水军的一个人。

他把在东海上活动的海盗朱清和张瑄等编成运输物资的船队,至元十九年第一次通过海路把江南的粮食运到了首都。最初的这条线路是从长江下游的浏河港(也记作刘家港)出发,在黄海沿岸航行绕山东半岛转一圈后进入渤海。

但是这条航线浅滩较多,因此有不少船只触礁。于是此后从长江河口出发后直接驶往海面经山东半岛头部的成山进入位于渤海湾的刘公岛。

元朝时候刘公岛是海运的停泊港,清末时成为北洋舰队成立的地方。现在成为观光胜地,有一座纪念日清战争(在中国称为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博物馆。从元朝到近代,刘公岛可以说是连接黄海与渤海的要塞。

为创设海运立下汗马功劳的朱清出身于长江河口附近的崇明岛。原本他是一名家奴,由于不堪忍受虐待杀死主人后,逃到海上成为一名海盗,从此开始崭露头角。他接受宋朝的怀柔政策被政府招安,宋朝灭亡后又侍奉元朝。他负责把江南物资运往大都,并且为完善运输路线做出了贡献。浏河港所属的行政地区太仓利用疏浚了的江南河流,当地开始出现外国商人。在与外国的交易中,朱清赚取了不少利润。张瑄也是江南人,生于嘉定,曾在海上贩私盐。

21 元朝的海运港

大德六年(1302)朱清与张瑄以垄断海运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由被判有罪,次年朱清撞石自杀,张瑄死在狱中。朱清为了向海运相关人员支付薪水,从元朝获得印刷纸币的木版“宝钞”。他获罪的缘由就是通过这一木版随便印制纸币等不法行为。

始于1282年的海运,到1302年成为元朝直接经营的项目,运输的粮食数量也开始骤增。天历二年(1329)达到高峰,年运输量约为247000吨。

就在讨论海运航线的那一年,也就是至元十八年(1281),忽必烈为祈求海运安全,加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上文也曾提到《元史》世祖本纪中记载此次加封为至元十五年,应为误记)。每逢载满江南粮食的船只出发或者到达,必定举行拜祭妈祖的仪式。赐予海上女神的“护国”一词中,表现出海运路径就是帝国大动脉的含义。换言之,也可以说如果无法维持海运,元朝则会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一过程就是第二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