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作者角度”得出的评论也很有趣

每次读影评时,不知不觉总会觉得有些语句仿佛是站在“制作者角度”陈述的。比如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是我的话就会表现这样一个故事”“应该邀请那位演员”。

这应该也可算是评论的一种有趣之处吧。且不说评论者实际上是否具备制作人相关的技术或能力,但这样说说也无妨。如果是从阐述意见的角度,也是合适并可以得到认同的。

比如说,以领队的态度来观看职业棒球比赛的人并不在少数。大家会朝着电视说,“这是投手替补吧”“除了抢分已别无他法了”。正是因为站在完全不用承担责任的立场上,才能畅所欲言,表达得畅快淋漓。

以前,有位棒球联盟选手说过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在队伍的粉丝中,有位非常热情的支持者,如果他热爱的队伍输了比赛,就会在网上发表一些尖刻的评论。内容涵盖了从技术到战术的各个方面,笔触十分专业。

有一天,球队以粉丝见面会为名举办了联欢会。之前提到的那位喜欢吹毛求疵的支持者也参加了,会上全员参与了练习比赛。

因为是门外汉的集合,每个人的实力存在差距,但特别拖队伍后腿的就是那位热血支持者。与专业选手相比,动作迟钝无可避免,但是在众多粉丝之中,他的表现也不是很好,技术非常差劲。这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他之前提到出色的技术还是战术,确实都是纸上谈兵,他也不用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那么,要说目睹了这一切的棒球选手生气吗?事实却并非如此。倒不如说很感谢这位支持者,甚至还觉得他可爱。因为“那个人的球技明明这么差劲,但却能认真分析球队落败的原因”。

后来,那位支持者也依然持续着言辞犀利的言论,但是这位选手相比以前,更能冷静地将这种评论理解为一种“爱的激励”。

这也是一种真理吧。无论是怎样的领域,所谓专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指的是要应对残酷状况的一些人。他们工作的基础是为此付出的人的存在。

这样说来,后者对前者心生抱怨也是理所应当。诽谤中伤之类的言论不在讨论范围内,但是诸如“这样的话是不行的”“这样的话能够做得更好”等斥责性的激励,即使不需要负任何责任也可以得到原谅。

当然,被指责的一方也许没有必要真心诚意地接受这种“建议”,但是发言的一方因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付出后得到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