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 (日)斋藤孝
- 1114字
- 2020-06-24 21:43:01
“制作者视角”会孕育真正的制作者
形成“制作者视角”,因为能够学习制作者的思维方式及思考方法,也是为了形成“自己的想法”的训练。
在DVD版的电影中,经常会拍摄花絮作为附录。比如宫崎骏这样德高望重的导演在制作作品时,会公开在电视上展现制作现场或在杂志上刊登采访报道。
如果观看这些内容,就能够明白作品中蕴含着怎样的想法,制作是按照怎样的阶段拍摄的。能够感觉到不由自主被带入现场,也能够更深刻地观赏电影作品。
并且,观众也可以明白电影制作是多么辛苦的重体力活。比如说拍摄写实场景时,单单是“下雪”这一场景就是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或者需要制造人山人海的场景时,也要特意召集大量的群众演员。当然,会产生一种自己无法做到这种工作的想法,自然而然,对制作者尊重的心情也会油然而生。
在此基础上,若产生“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就会这么拍摄”这样的意见也是个人的自由。对于批判性质的评论,有时会有“你有能力的话你来拍摄”这样激烈的反驳,但这其实是弄错了对象。
当然,在无须承担责任这一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只对“拍摄现场”一知半解,就容易提出挑剔的意见。虽然这么说,但是读者也是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并不是说因为无法做到就不能批判。
这也会提升这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比如说在巴西,全国人民都以一种足球教练的心情来支持足球。虽然在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上取得胜利时会欢呼雀跃,但除此以外,把球员贬得一文不值也是家常便饭。
再说日本人对于柔道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国际比赛上摘取桂冠是理所当然,获得亚军也会被视为“失败”。有如此多对柔道十分了解的民众的国家,估计仅日本一个。因此,虽说最近成绩不怎么出色,在日本还是聚集了许多能够与世界顶级选手抗衡的柔道选手。
电影也是如此,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曾盛名一时,但是审美严格的观众也非常多。因为那个时候看电影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制作者和观影者都十分认真。正是这样紧张的对立关系,支撑着丰富的电影文化。
再说几句题外话,现在提到新的电影作品时,在电视上大肆宣传已成惯例。宣传使得观众云集,即使水平不那么高的电影也会获得高票房。也就是说,电影领域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仅凭电影票房来一决雌雄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肯的评论是很难存在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概很难说今后电影文化是否还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纯文学的领域,已经逐渐在日本消失了。如果能做出中肯、客观评价的读者越来越少,那么纯文学也就越难以成为商品。作家无法以此为生,这样下去,有才能的人涉足该领域的概率也越来越小。
这种现象,难以保证不会在以电影为代表的其他文化领域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要尽可能多地俘获粉丝,培育健全的批评文化的氛围。制作者提供“制作者视角”的素材,也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