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一、任务描述

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几何图形的视图,初步理解了三种视图的概念,具备了绘制三视图的基本功。具备了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本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以前课程的延伸,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利用三视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解决不同的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平面体(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

(2)能熟练绘制任一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

(3)能完成平面立体表面取点、取线的基本作图。

(4)通过有关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平面立体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投影规律分析物体投影特性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平面立体的投影分析。

(2)平面立体的三视图画法。

二、任务实施

任务1:棱柱体投影与表面点、线

设五棱柱的表面上有点AB和线段CDDE,且a′b′c″d″d″e″为已知[图2-31(a)],试完成它们的其余两投影。

图2-31 五棱柱面上取点取线

A在五棱柱的前棱面上,由于该面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有积聚性,可直接求得aa″;点B在右棱面上,而右棱面的水平投影有积聚性,故作图时利用积聚性先求b,再根据YHB=YWBb′求得b″。由于右棱面在侧面投影上为不可见面,故b″为不可见(加括号表示)。求作线段CDDE的其余投影,需求出线段两端点的各投影,然后把同面投影相连。图中处在棱线上的点D可根据d″直接求得d′d;点C的两投影可由YWC=YHC确定c后再求c′,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ee′。连线时,由于CD所在棱面的正面投影不可见,故c′d′为不可见,用虚线表示,如图2-31(b)所示。

任务2:棱锥体投影与表面点、线

已知三棱锥表面上直线HMMN的正面投影h′m′m′n′,试求其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图2-32)。

图2-32 三棱锥表面上取线

分析:由题设h′m′a′b′,且AB为水平线,故直线HM为棱面SAB上的水平线,即HMABMN为棱面SBC上的一般位置直线,点M在棱线SB上,必须作辅助线求点N的其余投影。

作图步骤:

(1)由于点M在棱线SB上,根据m′,先求出m″后再求得m

(2)在水平投影上作hmab,在侧面投影上作h″m″a″b″

(3)在棱面SBC上作辅助线SD确定点N的水平投影n和侧面投影n″

(4)分别连接点MN的水平投影mn和侧面投影m″n″

(5)判别可见性,因棱面SBC的侧面投影不可见,故m″n″亦不可见,应连虚线,如图2-32(b)所示。

三、知识链接

平面立体的投影:

平面立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平面立体上相邻两表面的交线称为棱线。常见的平面立体有棱柱和棱锥。

1.棱柱

(1)棱柱的投影。棱柱由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平行的顶、底面和若干个矩形棱面围成。

图2-33为一水平放置的正六棱柱和它的三面投影,它的顶面和底面为正六边形,且为水平面,水平投影反映实形,六个棱面为铅垂面,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有积聚性。正面投影为三个相邻的矩形,中间矩形线框为前后棱面的投影,反映实形,左右两线框是其余四个棱面的投影,为类似形;侧面投影的两个相邻矩形,读者可自行分析。

图2-33 六棱柱的投影及面上取点

作棱柱的三面投影时,一般先画有积聚性的投影,然后按投影关系,完成其他两面投影。

(2)棱柱表面上取点和取线。在图2-33中,由于棱柱表面都处在特殊位置,所以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均可利用平面投影的积聚性来作图。在判断可见性时,若该平面处于可见位置,则该面上点的同面投影也可见,反之为不可见。有积聚投影的平面上的点的投影,不必判断其可见性。

如图2-33(b)所示,已知正六棱柱棱面ABCD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该点的水平投影m和侧面投影m″

由于点M所属棱面ABCD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有积聚性,因此点M的水平投影m必在该棱面积聚性投影abcd上,根据m′m求出m″,由于ABCD的侧面投影为可见,故m″也为可见。

2.棱锥

(1)棱锥的投影。棱锥是由一个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共顶点的三角形棱面所围成的。从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当棱锥底面为正多边形,各棱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时,称之为正棱锥。

图2-34所示为四棱锥及其投影,它的底面为水平面,其水平投影反映实形,前后棱面为侧垂面,其侧面投影有积聚性,其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为前后棱面的类似形;左右棱面为正垂面,其正面投影有积聚性,其余两投影为左右棱面的类似形。作图时,宜先画出棱锥底面的各投影,然后画出锥顶的各投影,最后将它与底面各顶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可。

图2-34 四棱锥的投影及面上取点

(2)棱锥表面上取点和取线。设在四棱锥前棱面上有一点C的正面投影c′(图2-34),求其水平投影c和侧面投影c″。利用前棱面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可先求出c″,然后由YWC=YHCc求得c。若只给出四棱锥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且有一点D在前棱面上,d′为已知,求d时,须在该棱面上过D作一辅助线(如K M),即先过d′k′m′,然后求km,则d必在km上,如图2-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