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基于教育的视角
- 乔金霞
- 1537字
- 2020-08-29 01:24:0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借助社会融合理论及符号互动理论,判定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所出现的问题;调研随迁子女与城市社会融合的各个维度的具体情况及农民工家庭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等情况;综合分析农民工及其子女与城市社会的互动和融合中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在教育的观照下对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进行阐释;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状况及教育应对措施,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框架下建构一种在多部门联合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工自身社会融合及其子女教育发展的生态支持网络,旨在促进农民工及其子女更有效地融入城市社会及城市社会主动接纳的和谐社会的营建。
二 研究方法
选择与课题贴切的研究方法是完成社会科学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保证和手段。本书综合运用研究社会科学必用的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科学研究永远是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而不断前行的,因此需要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分析、鉴别、整理前人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文献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的收集与查阅、鉴别与整理、解释与分析、研究等具体阶段。本书虽然是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实践和应用性的研究,但也需要在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践分析,因此对现有文献和文献方法的重视绝不亚于纯理论的研究。本书所使用的文献形式主要包括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政府法律法规文本和政策文件、统计资料等。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以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主要选取不同城市公办中小学校中的随迁子女500名,以及学前儿童家长300名,以期对学前儿童及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社会融合情况加以描述性统计分析。
3.访谈法
笔者对随迁子女的家长、就读公办学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等与随迁子女生活和学习至关重要的群体人物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期揭示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与学习中具体而真实的种种情景。
4.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综合运用
在本书的研究中,既有对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日常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与追寻,尤其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的文化、心理对城市社会的迎拒与适应,需要深入实地真切地体验与感受,也有关于农民工权利与制度等方面客观性和数量化的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因此,偏重于哪一种研究方法对于本书的研究都将有失偏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即既有访谈法、观察法等能体现微观细节的、柔性的定性分析方法,还有数据与调查分析等量化的、客观的分析方法。综合来看,本书的研究主要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优势而做到综合利用。
在本书中,不论是采取注重细微与内在深入刻画的定性研究,还是运用较大量数据与图表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抑或者是深入调研第一线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探访性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分析等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大都存在各自不同的优点与不足。对“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论题来说,不仅涉及一些典型性的小群体如已拥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群体即“新市民”以及其子女“小市民”在社会融合方面具体的样本分析,还包括对农民工及其子女作为整体考量的综合性描述,另外还有对本书研究有帮助的二手文献的相关分析。基于研究对象的复杂与研究维度的多元,偏重于哪一种研究方法都不能使研究的结论归于合理且经得起推敲。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在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利用上,不偏好或倾向于一种,而是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做到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与经验兼顾并综合利用。另外,与本书研究对象相关的材料比较容易获得,使本书研究得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对丰富的资料信息,也为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