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建筑研究》是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三位资深专家完成的一部厚重的学术成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的重点课题。

近些年来,西夏学因大量新资料的发现和刊布,加之西夏文献解读的长足进展,逐渐由冷门趋向热点,备受学术界关注。西夏研究的很多领域都有较大的进展,而相比之下西夏文物研究稍显滞后。这部《西夏建筑研究》的问世是西夏文物研究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也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力作。

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建筑既能显示当时的物质生活,也能透视出当地民族的精神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对于西夏建筑,有关专家曾发表过一些论文,进行有益的专题探讨,在拙著《西夏社会》中也曾专辟一章论述西夏的建筑。而现在出版的这部《西夏建筑研究》与以前西夏建筑的论述相比,不仅具有宏博的系统性,还显示出更为深邃的专业性。

这部著作从资料准备、调查研究到结项成书历经多年,可以用难度大、贡献大来概括。

首先是资料难度大。蒙古大军灭西夏时虽用劝降和武力征伐两手策略,但战争仍十分惨烈。蒙古军占领西夏后,采取了报复性的破坏行动,最显著的证明是西夏帝陵中的众多碑刻全被破毁成碎块,无一完整,表现出蒙古统治者对曾经抵抗他的西夏强烈仇视。这种极端的破坏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大概蒙古军队类似的破坏殃及多数西夏建筑,使西夏皇宫、离宫、衙署等重要建筑物皆成废墟,甚至至今我们还找不到西夏皇宫在西夏首都中兴府(今银川市)的具体方位。这给西夏建筑研究带来不易克服的困难。此外,西夏无“正史”,历史资料严重缺失,又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其次是研究难度大。建筑研究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涉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二者属不同学科,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西夏建筑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研究,要具备两种学科的知识方能承担如此重任。这对一般从事历史文化的研究人员来说,要系统学习建筑学,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位作者中陈育宁先生是著名的西夏史、蒙古史专家,长于思辨,是集专业与行政领导为一身的双肩挑学者;汤晓芳女士是资深编审,曾荣获韬奋出版奖,又是著名的西夏学专家,对西夏艺术有专深造诣;雷润泽先生是著名的文物考古专家,原任宁夏文物局局长,谙熟西夏文物,曾领导维修西夏佛塔,取得第一手建筑资料。三位专家合作进行西夏建筑研究,各展所长,珠联璧合,攻坚克难,终于占领了西夏建筑研究的制高点,拿出了这部厚重的成果。

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皆是年长学者,三人加在一起200多岁。他们在古稀之年,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追求历史真实的精神,为解破历史遗留的谜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而蹈厉奋发,尽心竭力,在完成课题任务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显示出他们历久弥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反映出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旺盛的学术青春。辛勤的耕耘带来喜悦的丰收,艰苦的付出变为巨大的贡献。作者的情操和成就都令人感佩,值得我们学习,我要为他们点赞。

作者不仅要查阅大量文献,还踏查实地,遍访遗址,搜集图片,将目前所能见到方方面面的西夏建筑资料网罗殆尽,其中有汉文、西夏文文献资料,也有包括壁画在内的各种绘画资料,还有大量建筑遗址以及各种建筑构件等相关资料。作者将所得资料熔铸于西夏建筑系统工程之中,并剖析探究,为读者复原出西夏王朝华丽的皇宫内院和离宫别墅,巍巍高耸的佛塔式帝陵,类型多样的佛塔寺院,以及城垣、衙署、民居等,使西夏的建筑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高屋建瓴,将西夏建筑置于中国建筑体系之中考察,提升了西夏建筑研究的视点。全书将西夏建筑分为陵墓、寺庙(包括石窟寺)、佛塔、城市堡寨、宫殿衙署五大板块,图文并茂地钻研探索,尽力为我们揭示被历史沧桑湮没的西夏建筑面貌。在分门别类地构建西夏建筑形象的同时,还不断条分缕析地深入探索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屡有新见。最后又总结出西夏建筑的总体特征:第一,以传承中国古建筑体系为主,单体建筑类型丰富,布局对称,中原建筑传统的木构架体系被西夏完整地保留下来,西夏建筑的丰富性几乎囊括了中世纪中国建筑体系的所有类型。第二,建筑装饰构件深受佛教艺术影响,吸纳佛教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艺术,形成特色。第三,西夏建筑艺术受到多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使西夏境内留有中世纪古代中原、辽朝、吐蕃、回鹘等各民族的建筑及建筑元素。第四,凸显本民族的建筑艺术,西夏陵的人像碑座和陵塔是西夏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件优秀作品。这样的总括分析使读者在形象建筑的欣赏中,又得到理性分析的引领,让知识得以升华,令人印象更加深刻。远远逝去的西夏王朝通过其建筑的复原和解读,似乎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使我们看得更为真切,更为生动。

习近平同志不久前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想本书几位作者通过他们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工作,已经让西夏建筑的文物、文献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梳理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值得特别赞赏的贡献。

史金波

2014年12月20日 于北京市朝阳区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