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研究
- 刘凌霄
- 1081字
- 2020-08-29 00:08:41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1)构建了包括调整优化主体、调整优化内容、调整优化目标、调整优化策略和影响因素为要素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体系。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涉及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对体系内构成要素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政府是决策主体、农民是执行主体的地位,统一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分析主体的新理念。
(2)从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布局结构和农业产业链结构三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涵。本书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生产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特点和农业产业链成长特点,确立了从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布局结构和农业产业链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把微观调整优化、宏观调整优化与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为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其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据此更好地完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
(3)基于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建立了现代农业高端生态农业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优越性和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刚性,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区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差异性,在不同区域建立生态种植模式、生态渔业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草地生态模式、丘陵山区生态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的高端生态农业模式,这为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新方向。基于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宏观农业布局、中观农业布局,做好微观农业布局。分析了我国不同农业区域的差异性,根据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在做好宏观、中观农业布局的同时,要做好微观农业布局,也就是布局好村、镇的农业生产结构,这为农业布局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径。基于农业产业链结构的优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拓宽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产业链体系。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根据我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非农业就业等有关政策,大力兴办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这为农业产业链优化提供了新思维。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绩效评价模型。分析了诸多绩效评价方法,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移植灰色系统决策理论模型,解决信息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数据有限等问题,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建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这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影响因素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