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以南太平洋地区为例
- 徐秀军
- 892字
- 2020-08-29 11:17:55
第四节 本书框架与研究限制
南太平洋地区主义研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但本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分析地区主义对地区秩序的影响这一个侧面。围绕这一主题,本书联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展开论述,总体结构由导论、正文和结论组成。
导论提出了本书研究的问题和假设,界定了南太平洋地区这一基本概念,简要述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简介本书的结构框架等。
正文对导论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和论述,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三章,它是本书研究内容的理论预设:第一章论述了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地区研究层次的兴起与运用;第二章阐述了地区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第三章分析了地区秩序的内涵、要素与特征,以及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之间的关联性,创造性地提出地区秩序构建的四种模式和地区主义对地区秩序的作用形式。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它对南太平洋地区主义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纵向和动态的梳理。第三部分包括第五至七章,它是对本书研究问题的具体分析:第五章论述了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以及在实现这些共同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合作理念——“太平洋方式”;第六章论述了南太平洋地区合作的主要范围和重点领域,以及依此而形成的多层次的地区与地区间制度安排;第七章分析了地区主义对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地区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结论对全书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它综合评定了本书提出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些构想。
在国内,南太平洋地区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笔者而言,研究南太平洋地区主义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要想短期内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收集的材料中,绝大部分是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其观点上的偏颇在所难免,这对本书的写作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以获取一手材料,也是本书研究的一大缺憾。另外,从本书的具体内容来看,书中所提出的地区层次分析有待进一步检验,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的分析框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实证与量化方法的运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限制与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