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严母慈父眼中的顽劣子

1.并不幸福的童年

童年对于每个人今后的成长都有着巨大影响,这样的观点在心理学家们的论著中比比皆是。比如弗洛伊德就曾从达·芬奇童年时期的一个梦境入手,分析其童年时期的经历如何左右了这位伟大画家未来性格的形成。所以当我们想要探究一个人的内心本质时,最为科学的方法自然是追本溯源,回到其童年时期一探究竟。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区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祖父罗伯特·蒙哥马利是军校出身,19岁时被派往当时被英国殖民化统治的印度任职,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冷静机智,当印度发生起义时,罗伯特凭借沉着的心理素质和巧妙的智慧很快就平息了事端,这让英国国会对他大为赞赏,将他提升为旁遮普省的副省长,直至罗伯特·蒙哥马利以爵士爵位返回英国为止。

而罗伯特的儿子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虽然在体育活动中出类拔萃,却未曾选择弃笔从戎,亨利于1866年成为蒙哥马利家族进入剑桥大学的第一人,毕业后,在不同的教堂担任副牧师的职位。1876年亨利来到了威斯敏斯特的玛格丽特修道院,辅助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开展工作,虽然法勒院长对于文学和教育有着无尽的热情,但是面对教区事务时却一头雾水,亨利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行动派,自然成为了法勒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成为了法勒家的常客。随着交往的日益增多,亨利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他们开始恋爱时,亨利已经31岁,莫德却只有14岁。即使如此,出于对亨利的好感,法勒夫妇并没有反对这段恋情,只是要求隐瞒两人订婚的消息,并在两年后才可以举行婚礼。这段时间亨利被派往了伦敦郊区的圣马克教堂担任牧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开展工作,系统地分派职责,定期开会,周日礼拜后还会举行聚会,对犹豫不决的人们进行细致的规劝工作,致使该教区的会众人数大增。

莫德16岁时,她与亨利终于在1881年的7月份举行了婚礼,开始了两人的婚姻生活。然而这位年轻的新娘心智还停留在少女时代,虽然彼此两情相悦,却也难以避免对婚姻生活的种种不适应,比如与奉行传统礼仪的公婆相处和经常独守空房的孤单,总是令她无所适从。然而在莫德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不会感觉到清闲寂寞了。到1889年,莫德已经生育了五个孩子,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这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在蒙哥马利不到两岁时,亨利全家经过了数周的海上颠簸抵达澳大利亚,亨利受命担当塔斯马尼亚地区的主教。但不幸的是,在他们刚到塔斯马尼亚不久的时候,长女西比尔就不幸夭折了,此后莫德又生了三个孩子,除了自己的孩子,她还要照顾寄居在他们家的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可谓是人丁兴旺的一个大家庭,生活上的琐事自然指望不上丈夫。身处异乡时,莫德将子女们的教育全部交给了从英国请来的家庭教师,自己则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她定下了这样一条家规:无论夏日酷暑还是大雪纷飞,家里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午后外出两小时,以保证她能够安静地享受午觉。从这时起,莫德的控制欲越来越强,对于任何人和事,她都要加以管制,子女们稍有不对之处,就棍棒相加。家中的财政大权自然也紧握在莫德手中,连丈夫客气地向她讨要零花钱都被严加审问,而这时的亨利对家庭琐事毫不关心,他经常在山区里长途跋涉,访问偏远地区,他专心于事业,以极大的毅力投身于主教事业之中。

对于母亲严格到苛刻的管理方式,蒙哥马利不同于其他子女的一味顺从,是个十足的反叛者,任何责罚都不能使他屈服,即使吃尽苦头,他仍“不思悔改”,用尽方法与母亲作对。一次在聚会中,莫德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以便自己作出指示时,蒙哥马利却戴着红色野战帽,放声大喝:“猪市的猪儿们别讲话,让老母猪先说……”这样放肆的举动换来的自然是一顿暴打,然而类似的事件在蒙哥马利的童年中可谓屈指难数。他因为模仿带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而被罚站;因为私自卖掉自行车导致零用钱停发;因为挥刀追逐一个女孩,被母亲痛揍了一顿……在功成名就后,蒙哥马利也曾坦言自己的童年是非常不愉快的,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只要蒙哥马利离开母亲的视线一会儿,莫德就会叫嚷道:“快去看看伯纳德在做些什么,叫他停下来!”而这个顽皮的孩子并没有得到兄长的同情,连他的哥哥都这样评价这个反叛的家伙:“伯纳德是家中的败类,天性顽劣,只顾自己,目中无人。”只有姐姐还多少能理解蒙哥马利一些,不过也无法分担他需要承受的种种责罚。

而父亲对蒙哥马利来说几乎等同于一位圣贤,对于父亲,蒙哥马利更多的是崇拜和尊敬,父亲对他的影响也深入到了蒙哥马利的一生,譬如对宗教的虔诚,这对戎马疆场的蒙哥马利来说弥足珍贵。

蒙哥马利的童年离幸福快乐这种美好的词汇相距甚远,他渴望温暖的母爱,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母亲将家庭管理得犹如一所监狱,不曾对孩子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关切和了解,这个缺少关爱的孩子早早就认识到凡事都只能依靠自己。蒙哥马利畏惧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曾停止反抗,因而童年必定给他的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学校生涯

在塔斯马尼亚期间,蒙哥马利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拉丁文、法文、科学和艺术方面,都在“尚可”之下,尤其让父母难堪的是,他曾在神学课上散布歪诗,这种行为与主教家庭的出身格格不入。在亨利一家人1901年底返回伦敦后,亨利决定将蒙哥马利送到圣保罗学校就读。顺便提一句,在一家人回英国的船上,莫德生下了家中最小的男孩,布莱恩·蒙哥马利,这个坚毅独断的女人一生孕育的第九个子女。1902年1月,蒙哥马利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自作主张选择了“陆军”班就读。亨利原本一心期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从事神职工作,得知这样的消息让他大失所望,但明智的主教还是接受了儿子的选择,可莫德是没有那么容易让步的,母子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其结果是蒙哥马利生平第一次赢得了胜利,这件事对蒙哥马利来说十分具有纪念价值,他终于能自己决定生活了。

蒙哥马利当时14岁,他体格健壮,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尤其擅长游泳。虽然对当时新兴的板球、橄榄球一窍不通,但经过努力,他成为了板球队和橄榄球队的双料队长。学校对于这个在家中郁郁寡欢的男孩完全是全新的天地,他在学校生龙活虎、肆意伸展。几乎将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在各项体育运动之中,在球场上,蒙哥马利凶猛异常,冷酷独断,被称为“猴子”,圣保罗学校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对于球场上的蒙哥马利有着这样的描述:

“这头机灵的动物,穿着球衣,以橄榄球场和其他这种可去的地方为家。他剽悍凶狠,精力无穷,临近的动物见之害怕,因为他会把临近动物的头发拔掉……要猎取这头动物,是很危险的。他疯狂地直向你冲来,从不犹豫,手里抱着椰子,由一个伙伴陪着。正当倒霉的运动员想干一家伙时,椰子却被传给他的伙伴了。这位扑空的好猎手还未弄清情况时,这两头动物已经过去了……”

集体运动让蒙哥马利第一次尝到了当领导的滋味,这对他来说既新鲜,又擅长,他通过一次次的计划组织,屡屡赢得胜利,对一个长时间压迫在母亲专横权威下的少年来说,学校就是一片全新的天空。蒙哥马利发现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备感快乐。但是体育场上的叱咤风云难以弥补文化课成绩上的不足,在塔斯马尼亚期间,蒙哥马利学习的知识都是由英国来的家庭教师传授的,基础薄弱,并无多少学识,而在圣保罗学校,尽管蒙哥马利在神学和英语等科目上获得了老师的一定认可,但是一场大病之后,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1906年7月,蒙哥马利面临着一项全新的考验:要想成为一名陆军军官,就必须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位于英格兰伯克郡,旨在培养英国陆军的正规军官,入学考试虽然不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但也不是可以轻易通过的。此时,蒙哥马利已经18岁半,先不提学习成绩,单就年龄而言也不占有优势。校方给他的评语是:“从年纪看,该生就已是落伍者。如果他想考上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就必须继续加油才行。”这样的评语让蒙哥马利大为触动,他发奋努力,艰苦学习,在1906年的秋天以第72名的成绩被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录取。

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对蒙哥马利来说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的同学大多毕业于名望斐然的学校,而蒙哥马利不仅师出无名,而且比起身边贵族气十足的同窗,他显得很是寒酸,当时平民子弟就读桑德赫斯特的费用每年大约在150英镑左右,尽管支付学费不成问题,但父母每个月仅仅额外给蒙哥马利2英镑用做其他花费,这少得可怜的零花钱让任何外界诱惑对蒙哥马利而言都如天边云朵般遥不可及,所以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和体育之中。狂热的态度让他在六个星期后就被提拔为一等兵,并且率领橄榄球队在与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的交锋中大获全胜。

但这个时期的蒙哥马利仍然难改顽劣本性,他担负着领导连队活动的任务,因为与其他连队冲突不断,蒙哥马利所在的连队被称为“好杀的B连”,在一次考试前夕,蒙哥马利领着一伙人冲到了某个不受欢迎的同学的寝室中,用火柴点燃那个同学的衬衣,造成其臀部烧伤。虽然那个受到排挤的同学宽容地拒绝透露罪魁祸首的姓名,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蒙哥马利几乎处在被退学的边缘,好在母亲主动出面找到校方领导,经过求情才让儿子免于一劫。

这个时期的蒙哥马利,已经接近二十岁,然而他仍热衷于恶作剧,似乎还没有真正长大。而因为家境窘迫,锦衣华服的豪华舞会,潇洒惬意的外出旅行,得意夸耀的风流韵事,都离他太过遥远,与出手阔绰的同学们相比,蒙哥马利如苦行僧般严于律己,烟酒不沾。

3.初出茅庐

虽然幸免被勒令退学,甚至连书面警告的处分都侥幸逃过,唯一的处罚是从一等兵降为了普通学生,但蒙哥马利却有了新的烦恼。1907年,因为成绩难以达到合格标准,他没能毕业。对这个热爱胜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自童年时期就显露出的执著性格支撑着蒙哥马利发愤图强,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终于以优良的成绩得以毕业。

尽管蒙哥马利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但他的成绩也没有好到名列前茅的程度,加之并非出身于军官家庭,没有任何靠山背景,所以他与参加驻印度部队的机会失之交臂。1908年,蒙哥马利被分配到皇家沃里克军团,从此,其戎马生涯拉开了帷幕。

在沃里克军团,蒙哥马利依然希望获得驻防印度的机会,甚至自学了两门印度当地的土著语言,不过这也并不是值得惊奇的事,即使进入军队,他依然格格不入,依然没有娱乐活动,依然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军事研究中。终于在年底,他随沃里克军团第1营前往印度,驻防在西北边疆的白沙瓦地区。在异国他乡,蒙哥马利第一次尝到了酒精的滋味,当时他刚刚走进军官食堂的休息室,一位已经在里面的军官看见他就立即招呼侍者端来两杯威士忌,蒙哥马利无法拒绝,于是端起杯子喝了下去。在他此后的一生,一直奉行烟酒不沾。

因为沃里克军团第1营以骡子和骡车为运输工具,所以蒙哥马利被送去学习相关知识,包括如何驾驶骡车以及骡子的习性,学习结束后还要通过考试才算合格,考官是从中印度请来的,在印度已经居住多年,脸上的皮肤颜色宛如红酒一般,他用充满血丝的双眼盯着蒙哥马利,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骡子每昼夜大便几次?”

这样的问题明显不在蒙哥马利的学习范围内,他凝神思索,回答到:“六次。”

“不对,第一题不及格,零分。”

原来正确答案是八次,尽管开局不利,蒙哥马利还是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凭借着不断努力,蒙哥马利于1910年4月1日被晋升为中尉。

我们这位年轻的中尉一如既往的精力充沛,兴趣丰富。虽然手头依然拮据,但蒙哥马利还是决心要参与到赛马运动中,他用8英镑的低廉价格买来了一匹淘汰下来的杂种马,这匹马原本是军营里用来驮行李的,蒙哥马利却决心将它训练成一匹赛马。这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人都等着蒙哥马利出洋相。但是蒙哥马利的信心丝毫未受打击,他不顾周围人的嘲笑牵着这匹杂种马参加比赛,不过他刚刚飞身上马就被狠狠地摔了下来,这下子可让一直对他冷嘲热讽的军官们开了心,不过蒙哥马利的倔犟本性使他懒得理会这些嘲讽,他纵身一跃继续策马奔驰,让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这匹不是赛马的赛马,在蒙哥马利疯狂地鞭策下,居然勇猛直前,并且超过了所有的马匹,最终率先冲过终点。而蒙哥马利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又一次被摔下马背,不过这回可没人笑话他了,原本出言不逊的军官也对蒙哥马利称赞有加,欣赏他的这股不折不挠的劲头儿。

1910年10月到1912年11月,蒙哥马利随部队移防孟买,其间他曾回英国休假六个月。到了1913年1月2日,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皇家沃里克军团第1营助理副官,驻防肖恩克里夫。而战争的阴云已悄然密布,即将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