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力:百年企业的制胜模式
- 陆镇毅
- 3204字
- 2021-03-27 15:24:06
松下是我的MBA商学院——丰田创始人胜过早稻田教授
1997年,我从北美松下跳槽到美国ITT公司,担任中国合资企业的副总经理。这一跳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很多留学生、同学、朋友都问过我,向我取过经,想复制这一华丽的转身:怎么一个日本公司的工程师一跳就跳到美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高管职位。有人偷偷问我:“你在美国有什么关系网?”我真诚地告诉他:“我英文名字叫‘Lee',但我爸在中国不叫‘李刚’。在美国我也没有‘Lee Gone’的大叔。”有人开玩笑说:“你的中国属相是猪,福相;西洋星座是狮子座,权势。你终于遇到贵人了。”这话讲对了一半—这贵人不是中国“猪”,也不是西洋“狮”,而是日本松下公司。
在一次ITT高管的派对上,我遇到了当年面试我的高管,一位是ITT亚太总裁,一位是ITT人力资源主管。他们向我解密了当年的档案。当年在美国,他们二人为了寻找中国合资企业总经理,煞费苦心。他们从华人集居的大洛杉矶地区,找到中西部的芝加哥和底特律,最后寻觅到东部的纽约。面试过上百人,基本上都有美国硕博学位,其中有斯坦福大学的PhD、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的MBA,但基本上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候选人的必要条件:中国大陆人;充分条件:有美国理工硕士博士学位,MBA学位优先,有美国公司工作经验。而我有当工人、车间主任、厂长的经验。一开始他俩考我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后来反而津津有味地听我对“精益生产”的理解:从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到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W. Edwards Deming),从七大浪费(即等待、搬运、不良品、动作、加工、库存、制造过多)到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我在日本松下工作过四年,松下员工正如公司三叶社标那样,把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对技术精益求精,生产环境一尘不染,产品价廉物美。公司员工协力一致,终身效力公司。日本创立的精益生产方式更是风靡全球。
最后打动他们的是我介绍的一本书:《日本的管理艺术》。美国斯坦福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长期研究日本松下公司,并与美国ITT公司作详细对比,拿“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与名噪一方的ITT首席执行官哈罗德·杰宁(Harold Geneen)作对比,提出了公司治理的7S架构,从各个侧面深刻地反省了美国管理模式只重视硬“S”,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日本赢在企业文化,即软“S”,也就是人员(Staff)、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技能(Skill)、风格(Style)。他们二人心中不约而同地敲定了:找的这个人就是我。我没有进过商学院,没有拿过MBA学位,更没有博士学位。人事主管向我解释:他们心中有一张“学位”与“经验”的对照表,工作5年相当于拿到硕士学位,工作10年相当于博士学位。你有25年中外公司工作经验,并不是光靠书本就可以学到的。至于博士,他笑笑说,他们根本不会找一个博士来搞管理,那是“Over Qualified”(资历超标)。其实公司不愿“Over Pay”(多付工资),这也是博士反而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原因。什么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把时间花在经典上,人生的道路会从此不同。
说来也颇为惭愧,“文革”十年,正好是我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工作的十年,从小艺徒当到车间副主任。上重厂是上海闵行重工业的“四大金刚”之一,万吨水压机在“文革”前是中国工业的明星和骄傲。我算中层干部,但谈到企业管理几乎白板一块。唯一的一次管理培训是在“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高潮中,坐了三天火车来到萨尔图(大庆油田),学习大庆人天不怕、地不怕,不信鬼、不信邪,革命加拼命的创业精神,尤其铁人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还真正感动了我们那一代的管理干部。一个女仓库保管员演示的“蒙眼找零件”至今历历在目:参观者按仓库账册报出任何一个零件,一个女保管员用手帕蒙住双眼,在有着成千上万个零件的仓库中准确地将其找出来并报出库存数。参观者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赞赏她苦干加巧干的工作精神。但与“ERP”“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相比,这是不可持续的。正因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干过十年,当年在物色上海交大附属工厂厂长时,校领导一眼看中了我。
在松下四年时间,亲身经历了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运作,颠覆了我对工厂管理的认知,使我看到了什么叫现代企业,什么叫手工作坊。松下不是商学院,却胜似商学院。松下真正教会了我企业管理,令我终身受用。据说有人问松下幸之助他的经营秘诀到底值多少钱。松下直言不讳:千金难买。松下幸之助不仅连MBA的边都没沾上,在创办松下公司时,甚至连大字都不识几个。他自信地说:只要能正确悟得我的经营秘诀,要赚进10万、100万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上“行”比“知”更重要。他认为丰田家族的创始人远比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更重要。
我还真碰到过一个敢跟早稻田大学叫板的农民企业家。那是一次我去山东烟台一个纸浆企业签订一份百万订单。
“久仰大名,听说你是美国华侨、洋博士。”老板很热情,很开朗。
“华侨可以算,但不是洋博士也不是土博士,下世再争取。”我也半开玩笑地说。
“我是早稻田大学的博士。”
“请问,主攻什么专业?”我不禁肃然起敬。
“地球修理学院,红薯专业。”
“那研究的是有机农作物,还是转基因食品?”我的问题也不能显得太过于业余水平。
“哈哈哈哈!”老板一阵爆笑。
“我们的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前几年还在地里种红薯。”围在一旁的职工边解释边跟着笑。
“懂了吗?!纸浆黑液、白液的技术问题让他们去谈,”老板指指工程师办公室,“我俩只谈五粮液。”老板指指酒壶。
泵制造业也许只是个低端的通用机械制造业,农民是老板,高学历者反而是打工者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历来信奉“学而优则仕”,现代社会各阶层排位还是“工农兵学商”。改革开放以来,风气变了,现在最吃香的学院是商学院,最热门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学而优则商”了。尤其风行的EMBA学费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在国人真的有钱了!在一年一度的行业会议上,我碰到了一位先行者。一个泵业上市公司的老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终于拿到某工商管理学院的EMBA学位。“这可是商业院中的战斗机,教授、专家、名流个个响当当。也让我共享一下最新管理理论。”我真诚地向他请教。“你真以为我花钱来听他们讲管理吗?这些教授懂中国式管理早就不坐在商学院了。”“那你花几十万来烧香拜佛吗?”我说。他笑笑说:“我们民营企业家人生三步曲,第一步‘无知无畏起家’,在那时只要你有胆量,敢下海,想发财,站到创业的风口浪尖,正如马云所说,猪都可以飞上天。当年我办泵厂时,流体力学懂个屁,什么流量、扬程、水力模型,泵就是水桶加个风火轮。我的智商与教授相比,相当于小学生。但我们遇上了改革的好时光。第二步不好意思,‘无良无德发家’,哪一个民营企业家敢拍胸脯打包票说自己没有原罪,台上的教授敢教你做这些违法的事吗?第三步生死关头,如果继续‘无法无天’,最终将导致‘灭家’。为什么我现在舍得花钱上EMBA,你懂的!”
“看来企业需要转型换代,老板也要转型升级,弄顶帽子戴戴,搞搞科学管理,做个红顶商人。”“我不在乎商学院专家教授的名气,教师是事后诸葛亮,讲的案例不是马后炮就是心灵鸡汤。EMBA对我来说就是换个黄马甲。近狼似狼,近猪似猪,你结交的圈子就决定了你的人生,你的财富!”他说。他看我还有一点迷糊,就干脆点明:“关系是中国做生意的特色,你结交什么样的‘圈子’,就决定了你是千万富豪,还是亿万富翁。”老板虽是个草根民营企业家,EMBA的特色却点得很准。“可惜我年过半百,否则在EMBA班上找个高颜值、懂管理的红颜知己,花点钱不冤枉。”老板脸上笑容如花了。
松下的经营秘诀并不讲一些有悖常理,或玩弄权术的话;也不是请读者喝一碗心灵鸡汤;更不是教人奸诈诡谲。松下教给部下最多的经营秘诀就是将企业与人相比,进行有思想有灵魂的经营。这是他历经苦难、一生创业的写照,话不惊人,却有无限深意。
套用一句话:做企业家难,做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更难,做创新的企业家难上加难,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企业家那就是“经营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