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壮苗的标准及其培育

幼苗质量直接影响蔬菜的早熟丰产,蔬菜育苗的目标就是培育适龄壮苗。为此,育苗工作者必须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壮苗?如何判断壮苗?从而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出高质量的秧苗。

一、壮苗的概念及苗龄

蔬菜生产上习惯所称“壮苗”,实质上是指生长整齐、形态健壮、适应性强、生产潜力大的高素质秧苗。秧苗素质的好坏,不仅从外观长相、长势来判断,还要根据定植后的发根情况,生长潜势来判断,果菜类还要求花芽分化和发育良好等。

苗龄与秧苗素质有密切关系,苗龄可分为日历苗龄和生理苗龄。

日历苗龄,指从播种出苗到成苗所用的天数,也叫育苗期。

生理苗龄,指幼苗生长发育达到什么程度,因此它是形态解剖上的差异。如大棚黄瓜定植时的苗龄,应达到5片真叶且现蕾。

日历苗龄(育苗期)与生理苗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育苗期的长短,但育苗期的长短与苗龄的大小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统一的。如大棚黄瓜定植时的苗龄,应达到5片真叶且现蕾。一般温室育苗需要50~55天的日历苗龄,但如果在温室内用土壤电热线加温,只需要要30~35天就能达到要求。由此可见,幼苗的大小用日历苗龄来表示是不确切的,容易在生产上造成失误。只有在一定的地区内,育苗条件基本相同,用日历苗龄来表示幼苗的大小才较适宜。所以,幼苗的大小应以生理苗龄来表示才比较恰当。

蔬菜育苗的目标就是培育壮苗。但苗期管理不当会出现徒长苗或老化苗,甚至病弱苗。

徒长苗的特征是茎细长,节间长,叶片大且薄,叶色呈淡绿或黄色,叶柄细长,子叶甚至基部的叶片黄化或脱落,花芽分化差,根系发育差,须根少,吸水吸肥能力差,光合能力下降,干物质积累少,抗病力差及抗逆性差,容易得病和受冻。定植后成活率低,缓苗时间长,并且容易落花落果,熟性晚,产量低。

徒长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不足和夜间温度过高,同时氮肥过多和土壤中水分过高也有直接关系。播种时密度过大生长出的苗拥挤,叶片互相遮阴,致使光照不足而使苗徒长。生产中,有时播种期掌握不准使育苗期过长不能及时定植,也容易徒长。预防幼苗徒长的措施主要是创造幼苗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如适量播种,避免小苗拥挤;灵活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通风;增加育苗设施内的光照时间和光照长度;避免氮肥施用过量,最好将氮、磷、钾配合使用;及时分苗和定植等。

老化苗又称“僵苗”“小老苗”,是日历苗龄(天数)与生理苗龄(大小)不符的苗。其特征是秧苗生长缓慢,植株小;茎节间短;叶色呈暗绿色、无光泽,叶的生长不舒展,展叶慢;定植后缓苗慢,长势弱、开花结果晚、落花落果严重、结果期短、产量低、易早衰。

当蔬菜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会造成老化苗的出现。如土壤长期干燥,抑制了根系生长发育,地上部分生长也受影响;防病时药剂量过大,造成药害而停止生长;蹲苗时间过长,或天气条件影响,幼苗迟迟不能定植等。应对老化苗重点在一个“促”字,打破各种限制营养生长的环境条件,尽快恢复植株的营养生长。采取的预防措施有:选择疏松、通透性好的肥沃土壤配制营养土,使用腐熟有机肥,提高地温;苗期喷施叶面肥,适时适量浇水,以免降低苗床温度和地湿;苗龄不宜过大,在育苗后期要适当加强通风,原则上控温不控水,定植前注意炼苗。

二、壮苗的标准

既然培育壮苗是蔬菜育苗的核心问题,如何判断幼苗质量就必然为育苗者所关注。

由于蔬菜种类、栽培方式、栽培目的及栽培季节的不同,壮苗的标准不尽相同。如以果实为产品的果菜类蔬菜,主要对幼苗的花芽分化、开花早晚有特殊要求,尤其是早春早熟栽培所需的幼苗,要求苗龄较大,定植时带蕾。而白菜、甘蓝等叶、茎类蔬菜,以营养器官为主要产品,则不要求其花芽早分化,否则早春会出现先期抽薹的情况。这类蔬菜的幼苗,主要要求其营养体生长旺盛,根系发育健全,不宜用大苗。

同一种蔬菜,不同季节栽培,其幼苗的标准也不相同,如春番茄要大龄壮苗;而秋番茄是在高温季节育苗,苗龄不能长,幼苗不能大。所以要根据不同种类蔬菜、不同栽培方式与目的,以及不同的栽培季节制定壮苗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评价幼苗是否健壮,主要从幼苗的外部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衡量与评价。目前各地都在参照葛晓光先生研究提出的外部形态指标即简单指标、相对指标、复合指标,结合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壮苗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外部形态指标包括简单指标、相对指标和复合指标。

简单指标,这是常用的单项性状指标,经验丰富的生产者,一般都能掌握和运用。依其对果菜类前期产量的预测,又可分稳定性指标和参考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包括全株干重、叶面积、根重、茎粗等,反映出幼苗生育的进程或同化产物的累积量,且很稳定,作为壮苗指标比较可靠;参考性指标是指叶色、叶片数、第一花序分化节位和茎高等,这些指标表现不稳定,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且指标量的变化和幼苗生长发育条件适宜程度不相一致,故只能作为参考性指标,和稳定性指标结合,可以反映一定的壮苗素质。

相对指标,是指两项单项指标的比值,如茎粗/茎高、根重/冠重、叶面积/根体积等。这些指标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反映壮苗的素质。但在有些条件下,比较的数值相等但幼苗的素质却相差很远。因此以单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对幼苗素质进行评价较为确切。

复合指标,是指从上述指标中,选择两个以上代表性指标组成一个整体的复合指标来评价,如(茎粗/茎高+根重/冠重)×全株干重,或(茎粗/茎高)×全株干重,或茎粗/茎高×全株干重×叶片数等,这类指标对早期产量有较高的预测。

壮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光合能力,根系活性和碳氮比等,反映出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等内在素质状况。如壮苗的光合能力强,则干物质积累多;叶绿素含量高,则光合作用潜能大;根系活性大,则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能力就强;碳氮比值大,一般开花早,有利早熟。将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指标相结合,对幼苗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则会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

三、培育壮苗的技术要点

培育适龄壮苗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是蔬菜育苗者的根本任务。在育苗的过程中,由于育苗设施与条件的限制、育苗环境的变化、幼苗管理不当等原因,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出苗或出苗不齐,幼苗“戴帽出土”、烂种;苗龄过长或太短,出现徒长苗或老化苗;花芽分化过早,果菜类幼苗过早出现花蕾,甘蓝、白菜等会先期抽薹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幼苗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最终影响种植,导致减产。培育壮苗,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根据生产或市场需要制订育苗期计划

市场的需要是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因此,一般应该依据市场或生产需要确定幼苗生产的季节、数量、品种及幼苗类型,为保证按计划供苗无误,应有10%~15%的安全系数,在实际生产中应将计划落实到育苗地段,即确定各级育苗程序的苗床面积、育苗批数及每批的数量,并确定播种期及分苗时期,从而保证计划的实现。如播期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与品种特性,不同的栽培季节,不同的定植期对苗龄大小的要求具体确定,如茄果、瓜、豆类蔬菜,属于喜温性蔬菜,露地播种或育苗定植要求在春季断霜前后,故天津、北京等华北地区,宜在谷雨前后;东北与西北寒冷地区宜在立夏前后。

(二)物资准备

主要包括设施与设备的准备、优良品种的选择及种子的准备、配制优良床土原料的准备等。物资准备必须保质保量,以保证育苗生产的稳定。例如,为保证幼苗在计划的育苗期内达到确定的壮苗标准,育苗基质及肥料的质量与规格必须保证稳定,否则,容易出现育苗质量的各种问题。

(三)温、光、水、肥的管理

温度、光照、水分及肥料是影响蔬菜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育苗期间通过科学的调控温、光、水、肥,可以控制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培育壮苗。

要根据不同种类蔬菜幼苗的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光、水、肥的要求,生长发育状况,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如茄果类蔬菜秋季栽培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幼苗在高温、强光下生长快,植株易徒长,故在管理上应以降温、遮光和保证水分供应为主,育苗床应用芦帘、遮阳网等材料遮阳降温,同时应注意浇水,早晚多见光,以防徒长。

(四)及时分苗和间苗,扩大营养面积

间苗和分苗可以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防止秧苗拥挤、减少徒长苗、改善营养状况、光照和通风等条件,促进幼苗的生长,促进果菜类蔬菜幼苗的花芽分化。

间苗应早,可在真叶展开和2~3叶期分别间苗一次。分苗也应早,可在真叶展平及3~4叶期分别分苗一次,分苗时要注意培土和浇水,并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分苗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根系损伤太大,延缓生育进程。分苗时,可以分苗到分苗床,也可直接移入营养钵。移入营养钵的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也应拉大钵间距离,扩大营养面积,改善生长环境,防止徒长。

(五)秧苗锻炼

设施条件下育苗,幼苗定植前应进行适度的锻炼,这是因为设施内较高的温度、湿度和弱光照,容易出现徒长苗,通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和见光,可以有效地防止徒长,同时定植前进行适当锻炼后,可以增强幼苗对外界低温条件的适应能力,定植后缓苗快,快速生长,以利早熟和增产。大棚春季早熟栽培,常应用该种方法炼苗。低温锻炼时,白天温度可降到20℃左右;夜间在保证秧苗不受冻的原则下,应尽量降低温度,一般可降到10℃左右。苗床温度的降低要逐步进行,不可突然降低过多,以免秧苗受伤害。一般情况下,在定植前7~10天,白天逐步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5天夜间可不用覆盖草苫等保温材料,使幼苗所处温度条件与定植环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