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基业长青路

问:您觉得娃哈哈会基业长青吗?

答:在主业上可以做到!

——对话宗庆后

2018年4月12日下午,娃哈哈集团总部会议室

1987年,宗庆后正式创业,从杭州上城区文教局的一场会议开始。这场会议是娃哈哈的诞生时刻,也是整个第一批中国崛起力量的缩影,他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全放开、政策改革刚刚露出曙光、外部资本极为稀缺的外部环境,企业靠的是企业家的自我开拓与奋斗。

当时,杭州上城区文教局召开了一场下属校办企业经销部负责人的选拔会。会议内容是,为该区推动改革试验的校办企业承包经营遴选一位负责人,负责改制创新的校办企业的经营事宜,全年需要完成4万元的利润指标。文教局只提供4万元的开办费、14万元的贷款,也就是说,承接者除了上交年度的4万元利润,还要承担14万元的贷款。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牵头此事的文教局副局长傅美珍此刻正在等待一个人的声音,就是此前她力推的人选——宗庆后。

终于,人群中有人说:“我干吧,不过创利4万元好像少了点,我可以保证上交10万元。”迟宇宙.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5.这个人就是宗庆后,当年他已经42岁,此前经历过15年的舟山和绍兴两地农场放逐、8年的销售员磨炼,他正在等待一个机会,真正可以破土而出、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

31年后的2018年,宗庆后在面对央视《对话》栏目主持人的谈话时回忆道:“40年前,我刚刚从农村回到杭州顶替我母亲工作,到校办厂当工人。这一段时间我做过推销员,因为我不是掌权人,后来我想再发展,人家不想发展,我也没办法。校办企业不懂得做生意,把它做亏掉了,把本钱做亏掉了。当时教育局要重组企业,认为我还是比较会赚钱的,所以,就由我担任校办企业的经理。我以前给校办企业跑业务的时候,因为是小学校办企业,都被人家看不起。所以我当时的目标是一年挣10万元钱。”

要尝试、要发展,这是宗庆后发自内心的愿望。尽管在1987年,改革还没有深入,民营经济尚未腾飞,温州的投机倒把还在饱受打击。摆在宗庆后眼前的是一个亟待实践先行的时代,他所需要做的事情是自力更生。

1987年,私营经济地位刚刚明确,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必须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承认私营企业,已是前进的一大步。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正案正式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这给领先国内发展的浙商群体带来了政策机遇。这一时期,宗庆后抓住机会谋求企业快速发展。

1987年4月6日,宗庆后被正式任命为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负责销售学生用品,2分钱一块的橡皮、6分钱一本的作业簿,每件物品只有几厘钱的获利。当年,宗庆后在承包经销部之余还先后创办了晶宫食品商店、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员工70人,创利17.23万元。他实现了第一年的经营承诺,这也是娃哈哈第一笔原始积累。

1989年,由杭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到1990年,创业才3年,娃哈哈的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大关。期间,娃哈哈实现了营养液的产品创新、有奖征名的营销创新、销售从华东到华北再到华南的全国性覆盖。

娃哈哈的成功除了宗庆后的努力,当然也与浙江省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分析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时曾指出:“首先是浙江较早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机制优势明显。”江南.解析“浙江经济现象”浙江省长诠释三大原因[N].人民日报.浙江通过率先推进民营化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明晰了产权关系,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了竞争性市场关系,使资源配置方式转向市场化。这种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有效率的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为浙江全民自主创业和浙商的形成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张仁寿,杨轶清.浙商: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其未来走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

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同步,娃哈哈也迎来企业发展的几次关键阶段:第一步,依靠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实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第二步,靠“小鱼吃大鱼”奠定了发展基础;第三步,西进涪陵实现第一次省外扩张;第四步,引入国际资本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第五步,对抗“两乐”做民族的企业;第六步,新时代的创新驱动发展。

娃哈哈的第一步是靠“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儿童营养液完成了初步的积累,为当时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示范,但过程也非常艰难。销售公司的周丽达在回忆创业初期的奋斗经历时,既兴奋又感慨:“兼并杭州罐头厂前,娃哈哈只有儿童营养液一支产品,公司和产品都没有什么知名度,而且还是‘三无’——无资金实力、无销售渠道、无知名度,一切都要靠跑出来,推销碰钉子被人家拒绝是常有的事。有好几次人家理都不理我们,一旦有人表示愿意接受试试看,我们就会非常高兴。不只是浙江,我们还到江苏、山东、广州等地方推销,希望能打开市场。当时公司还给我配了那种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方便我们联系。”那段时期,宗庆后每天中午都问她当天的市场情况,她就一一汇报“早上跑了多少家”“有没有人要或者不要”“还有几家领导在不在”……娃哈哈30年见证系列:周丽达回忆产值突破亿元大关[N].娃哈哈集团报.

在娃哈哈迈向第二步的时候,客观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娃哈哈营养液开发出来后产品供不应求,但企业只有100多人,产量很小,如果不尽快扩大规模和市场,前期的努力就会被后来的跟进者挤掉。刘国生.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990年,计划经济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力求扩大发展的娃哈哈必须做出大胆尝试,实现体制性突破创新,于是,就有了当时“小鱼吃大鱼”的佳话。宗庆后回忆道:“我们花了8000多万元兼并了一个国营罐头厂,当时这个罐头厂已经是负债累累,发不出工资了。我们得到了它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但也收了工厂1500多名工人和600多名退休工人。按照当时的情况不是很划算,而且也造成了很大的风波,那时兼并还没有成为一个惯例,报纸上的宣传是集体弄堂小厂兼并了国有大厂,社会上一部分舆论就说我们在瓦解国有经济。但兼并后,我们用3个月时间就把它扭亏为盈了,逐步扭转了社会影响,同时又发展了新产品,使娃哈哈第二年的销售额翻了两番,应该说这奠定了我们从小企业走向大企业的一个基础。”

1994年,西进涪陵,正值国家三峡水利工程正式启动,全国掀起一波支持西部大开发与移民援建的高潮。从市场角度看,涪陵作为桥头堡,整个西南市场迎刃而解,成为娃哈哈全国扩张的标志性一步。从政治意义看,娃哈哈在涪陵建厂开发,同时投资改造当地三家企业——涪陵市糖果厂、百花潞酒厂、涪陵地区罐头食品厂,安排上千名移民就业,对国家在三峡移民工程的试验做出了典范。当时,娃哈哈采取“移民经费与移民总承包”的方式,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肯定。在1996年的考察中,李鹏对这种通过企业联姻实现对口支援的方式十分满意,他评价说:“在这里办厂,你们开了个好头。”新华社1996年10月23日报道,在移民中发展 在发展中移民——李鹏总理考察三峡工程移民工作。

1996年,吸引外资,大背景是国家改革开放,一些国外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企业仅靠自身发展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宗庆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外资企业合作,牵手达能。此时的外资在中国快速发展,1989~1997年,无论是投资金额、投资范围还是投资行业,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都迎来黄金时期。尽管娃哈哈与达能合资13年,双方经历磕磕绊绊,甚至最终发生了影响中外的“达娃大战”,但外资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标准化等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8年,娃哈哈强势推出非常可乐,背后是宗庆后的民族情怀。宗庆后说道:“我感觉中国企业在跟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自卑感太强,总感觉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什么都不敢跟人家竞争,都说狼来了,好像是要把自己吃掉一样。”1998年的娃哈哈,实力已经比较雄厚,依靠娃哈哈强大的全国性营销体系,在二三线市场强势推出非常可乐,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这款产品在上市当年即实现了超亿的成绩。2004年,非常可乐登陆美国本土市场,引起美国学者的极大关注。

在饮品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之后,娃哈哈开始探索转型创新之路。2002年进军童装,2010年推出婴幼儿配方奶粉,2012年商场开业,2013年进军白酒业。

娃哈哈一直在探索和创新,未来发展的版图日渐明晰,将更多围绕主业进行深化和延伸,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产业将是娃哈哈发展的重点方向。2015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娃哈哈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名列其中。宗庆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上说:“娃哈哈集团投资了很多相关项目,如产品生产线智能化项目,把传统的人工操作变成现代的机器人作业,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回顾娃哈哈的创新创业路径,我们必须还原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因为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业者与环境融合互动的过程,否则,脱离时代背景的诸多评价会有失公允,伴随改革开放40年,娃哈哈走出了一条自我突破的开创性路径。2018年,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公开说到自己对宗庆后的评价:“是改革开放的优秀典范,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是市场经济最典型的人物,是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陈铖,刘子瑜.著名经济学家魏杰:为宗庆后点赞 转型升级浙江可以做三件事[EB/OL].浙江在线,http://zjnews.china.com.cn/redian/58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