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2016年两会期间,文化产业发展依然是热点。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协同作战”“融合发展”将成为发展的大趋势。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多元化、特色化。老范在接受香港卫视的专访里,谈了一些对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主持人: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您认为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评

★ 如今,文化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必然,而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做到深度融合、有效融合。

 

范周:在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当中,自2014年起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文件(国发〔2014〕10号《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文件中强调了文化产业与农业、建筑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旅游业、体育业等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下简单梳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与此趋势相一致。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它对其他产业的贡献力上。比如我们谈到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的表演。还有大家最能体会到的旅游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大众希望在旅游中尝试互动旅游、体验旅游。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文化创意与它们的融合发展。

第三,文化产业与信息消费的融合,当前信息消费的产值占文化产业消费产值的很大比重。未来,大约有80%的文化产业将会以数字文化产业的形式呈现。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是市场消费的需求,也是国际消费的趋势,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主持人:范院长,您认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现状如何?

 

范周:在人才培养这一方面概括来说是我们的数量比较大,现在中国每年高考入学人数达600多万,在世界上十分罕见。而文化产业直接培养的相关人才每年也高达100万人左右,这些数量与文化产业目前所需要的人数基本相符合。问题是,从国民体系高校中走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是不是毕业后就能适应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需求,目前看来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微评

★ 文化产业人才数量颇多,但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依然缺乏,而且受制于教育环境、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依然处于与国际层面的人才缺乏交流的困境。

第一,人才培养要有国际化视野。中国所有文化产业的行业都在与世界进行对话、交流。

第二,专业人才在文化产业的实践当中要与业界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现在可以坦率地说,业界的发展已经远远快于教育部门。

第三,我们在教育当中,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大社会实践的比重。

第四,我们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一定要逐步提高师资的能力。包括在业界建立实习基地、实践基地,这样才能把人才培养做到与业界相统一。

第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的教育不能是一次性的。今后从业的方向可能会给你的学习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倡继续教育或者说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

我想,文化产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