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第四

【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shì,用筮草占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

蒙卦象征蒙昧:亨通。不是我去求愚昧无知的人,而是愚昧无知的人来求我。初次占问则告诉对方吉凶,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占问,那是对替人占筮的人的不恭敬,所以就不再告诉他吉凶。利于贞正。


【彖传】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白话】

《彖传》说:蒙卦上艮下坎,象征山下有危险,遇险而止,停止的原因是对所遭遇的情况不清楚,因而处于蒙昧状态。“蒙昧却能宏大、顺利”,是因为启蒙的时机把握得恰当,而且行动符合中庸之道。“不是我去求愚昧无知的人来接受教育,而是愚昧无知的人来求我教育他们”,说明双方的想法是吻合的。“初次占问则告诉对方吉凶”,因为这符合刚健适中的原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占问,那是对替人占筮的人的不恭敬,所以就不告诉他吉凶”,因为这种做法既不恭敬,又显得很愚昧。通过启蒙教育,可以将愚昧无知的人培养教育成品质纯正的人,这就是圣人的功业。


【大象传】

《大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

《大象传》说:蒙卦下坎上艮,山下流出泉水,这就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采取果断的行动,完善自身,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爻辞】

初六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tuō,即脱)桎梏(zhìgù,木制刑具),以往,吝。

九二 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 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 困蒙,吝(lìn,过错,后悔)。

六五 童蒙,吉。

上九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

初六 启发蒙昧的人,利于受刑的人解除刑具。对于那些不遵守原则的人,施予一定的刑罚,使他们有所警觉。若有所前往,则会发生令人遗憾之事。

九二 包容蒙昧的人,吉祥;为儿子娶妻,吉祥。儿子能够成家立业。

六三 不要娶这个女子,她见到有钱的男子就会委身相从,娶这种女子没有什么好处。

六四 人为蒙昧无知而困扰,将会发生令人遗憾之事。

六五 幼稚蒙昧的人,吉祥。

上九 用小惩大戒的手段施教蒙昧无知的人,有利于求教者不去做贼寇干坏事,而利于他们抵御邪恶的思想侵蚀,回归到正道上来。

【小象】

[初六]“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之“吉”,顺以巽(xùn,柔顺,服从)也。

[上九]“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

[初六]“利于受刑的人解除刑具”,这是按照法规来办事。

[九二]“儿子能够成家立业”,是因为阴阳之间能互相感应、刚柔相济的缘故。

[六三]“不要娶这个女子”,因为这个女子的行为不合乎礼仪。

[六四]“因蒙昧无知而困扰,将会发生令人遗憾之事”,这是因为离群索居,脱离了社会实际。

[六五]“幼稚蒙昧的人,吉祥”,是因为他柔顺而服从。

[上九]“利于防御对方的进攻”,是因为这样做上下和顺,支持者众。

【推天道,明人事】

蒙卦的卦辞是“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是蒙昧无知和启蒙教育之意。蒙卦坎下艮上,坎取象泉,艮取象山,山下涌出泉水,虽是涓涓细流,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人之初生,虽然蒙昧无知,但此时若发展启蒙教育,合理开发其内在的明德,使蒙稚渐起,就如同涓涓细流的泉水,终将汇流成长江大河。《序卦传》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卦是万物初生之后的发展阶段,发展的目的是要使一切通顺畅达,所以说“亨”。启蒙要建立在蒙昧者主体自觉意识的基础上,开导者积极主动而蒙昧者安于蒙昧,就达不到启蒙的作用,所以强调“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带着疑问来求学者,初次祈问则耐心地给以解答,如果接二连三地乱问,就不再讲解,就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做到这些,就可以“利贞”。

蒙卦的《彖传》的阐述更有助于我们对卦辞含义的理解。蒙卦坎下艮上,坎为险,艮为山,所以是“山下有险”,艮又为止,内有险难,外有止,这种“险而止”是蒙昧的情况,蒙昧就需要教育,蒙教就可以通达,所以说“蒙,亨”。这种顺利亨通是九二得时而处中,能“以亨行时中也”。树立严正的学风,培养被启蒙者纯正无邪的品德,这就是作一项神圣的功业,所以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坎下艮上,艮为山,坎为水,山下出水,泉水滋养山间生物,故泉水有育德之象。蒙卦上艮又为果蓏,下坎又为育德,君子观“山下涌出泉水”的卦象,就应该以坚定的操守、果决的行动,来培育自己的美德,这就是《大象》所强调的“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爻辞是“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初六以阴爻居于蒙卦之下,柔弱,失位,甚为蒙昧,代表一个童子处于蒙昧未发之中,自身又不具备启蒙的能力,特别是从卦象上看,初六又在下卦坎中,坎为陷,为险,必须及早地进行发蒙的开导教育,否则,将会走入歧途。发蒙的开导教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用法律条文进行守法教育,即“利用刑人”,这是“以正法也”;另一方面用典型范例进行道德教育,来感化他,使其脱去桎梏,即“用说桎梏”。这种“两手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幼稚的童子在发蒙阶段就能端正方向,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健康地成长。如果只知道用刑罚来规制人,而不注意道德教育的配合,结果必然要陷入困境,这就是“以往,吝”的含义。从爻象上看,初六与六四又敌而不应,强行前往,也会遇到凶险,这也是“以往,吝。”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蒙教是开启民智和民族精神的无与伦比的方法。俗话说:“天下之事,非教无成。”人类所具有的智力资源和所表现出来的崇高、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以及博爱的精神资源都是教化的结果。这就如同种庄稼,只播种不浇灌培育就不会有好的收获。生养儿女必须重在教育,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来自教育。关于治理国家,孔子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并且高度赞扬了礼治德化即德政的作用。实行德政就是实行教化。通过教化使道德准则内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自觉意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遵守社会的制度、法令和礼仪。蒙教是一条渐进之路,按倒的母鸡不下蛋,蒙教必须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能搞“突击式”,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管子·权修》篇就有“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说法,所以教育人必须从长计议。

九二爻辞是“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蒙卦的初六、六三、六四、六五都是阴爻,代表被教育的童蒙,九二、上九是阳爻,为卦中的治蒙之主,代表承担教育的启蒙者。九二刚而得中,又柔和谦下,体现了包容的师道。清朝的李光地在其《周易折中》书中说:九二“其于蒙也能包之,治之以宽者也”。九二以包容宽厚之心来对待蒙童,自然会赢得蒙童的亲附,从而主动向启蒙者诚心求教,这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就如同男子娶妻一样,正当合理,大吉大利,所以是“包蒙,吉。纳妇,吉”。蒙卦下坎上艮,坎为中男,艮为少男,九二又在互震卦(九二、六三、六四)中,震为长男,均为子,经过“包蒙”教育后,都能继承父志而成就家业,就是“子克家”。九二与六五两爻正相应,一师一生,一君一臣,九二既要处理好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又要处理好政治领域的君臣关系。九二奉行时中之道,“刚柔接也”、协调并济,结果把这种双重关系处理得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先过包容关。历史给人类留下最好的东西就是包容。包容是让我们在人生和事业中具备游刃有余的厚实。大凡历史上的成功者,都拥有容纳山河的胸襟。《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就是时中之道。宽厚的“包蒙”美德正是时中之道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必须发扬光大的传统思想精髓。宽厚的包容营造了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能积聚福与德,则无过患;能包容人与事,则远灾害。有宽厚、包容的美德,自然会赢得别人的亲附,所谓“能容者为其大”。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一个人想展现超凡脱俗的才华,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想要拥有广袤的世界,秘诀就是:放大能容资源的正能量因素,能容即容,不能容也要容。

六三爻辞是“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六三柔弱,又居阳刚之位,不中不正。本卦的主角是九二,九二坎体,得中,刚爻为金,故为 “金夫”。六三与上九相应,本来能与上九结成阴阳相应的关系,但与上九隔了两个柔爻,上卦又是艮卦,路途多有阻碍。可是六三却犹如贪财轻俏的女子,有着见钱迷心的蒙昧,为了取悦与自己相邻的九二,浮躁妄动,不再前行找自己的正夫上九,而是后退失身,后退则离开了坤卦,坤为身,所以说它“不有躬”。由于六三乘凌于九二之上,这是不顺理、不顺利的,所以此爻《小象》曰:“行不顺也。”娶了无法守住自身的女子,一有机会她就会另攀高枝。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勿用取女”。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不要同那些纸醉金迷和见利忘义的势利小人为伍。纸醉金迷的人,餐桌上堆碟摞碗,吃一看二,花样翻新,挥金如土,享乐主义把精进奋斗的精气神销蚀得一干二净。见利忘义的势利小人如同狗的道路是通往肉铺一样,专门在钱眼子里头和权眼子里头翻跟头。君子都与纸醉金迷和势利小人保持距离。汉朝刘向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意思是:以钱财为目的而结交的,钱财没了交情就断了;因姿色而结合的,美貌衰落了情感就改变了。隋代王通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意思是:因为权势而结交的朋友,一旦权势减弱或垮了,友谊也就没了;因为利益而结交的朋友,一旦财利减少或尽了,彼此也就分手了。同时,也不要对这种势利小人怀有怜悯慈悲之心而错用之,否则将会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这就是“勿用取女”的智慧警示。

六四爻辞是“困蒙,吝。”在蒙卦中,阳爻代表主动的启蒙者,阴爻则是被动的蒙昧者。六四以阴爻而居阴位,是一个需要进行启蒙教育的对象,可是六四上下都是阴爻,六四与初六又敌而不应,能够对它进行启蒙教育的只有九二和上九。六四与九二和上九又都隔了一个阴爻,求告无门,加之六四柔弱,胸无大志,不能主动地向贤者求教,这就无法摆脱蒙昧,陷入真正的困境,所以说:“困蒙,吝。”《小象》认为“困蒙”之“吝”,是六四离群索居,脱离了社会实际造成的,所以说:“独远实也”。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不接受教育的人就迈不进人类文明的门槛。不接受教育就摆脱不了愚昧无知的困境。汉代刘向说得好:“以食愈饥”“以学愈愚”。意思是,就像用食物医治饥饿一样,用学习才能医治愚蠢。没有经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知识和文化,是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成就的,也绝不会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就好比一块田地,即使再肥沃,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扶贫不扶庸,因此,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或者自暴自弃者,要倾注教育的心血,使他们早日鲜花绽放。对那些拒不接受教育者,一定要将其边缘化,如果让这些昏蒙蛮横和不可理喻的人占据要位,就没有好的结局。这就是“困蒙,吝。”因此,人生有成就者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一扇永远打开着的接纳教育之窗。

六五爻辞是“童蒙,吉。”六五以童蒙之质而居于至尊的君位,与九二刚明之贤结成了阴阳相应的关系。从卦爻结构上看,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之中位,具有柔中之德,六五又在互坤卦(六三、六四、六五)的上位,坤为顺。六五居尊而顺下,不耻下问,必能通达而至吉,所以说“童蒙,吉”。《周易》中把阴顺阳叫柔中,把阳顺阴叫刚中,如果能够达到阴必顺阳、阳必顺阴,就是达到了中和的最高境界。六五阴顺阳,出于至诚把居于臣位的九二当作老师来尊重,虚心求教,摆脱了蒙昧状态,提升了智力品德,把最高权力行使得正当合理,没有偏差,很吉祥。为什么总体形势是“山下有险”、并不顺利的蒙卦却能达到亨通的局面呢?诚如此爻《小象》所云:“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九二阳顺阴,六五阴顺阳,正是这种阴阳双方都能自觉地以巽顺之德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然。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以巽顺之德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换回来的就是温馨与和谐。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部分,阴和阳相互协调滋生万物。汉代就有这样的诗句:“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意思是,甜美的瓜包裹着味苦的瓜蒂,美味的枣子生长在满身是刺的枣树上。天下事都是以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的对立统一方式存在的。阴顺阳、阳顺阴是一种巽顺之德,阴阳双方能够以此来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孕育出宁静、温馨与和谐。“顺以巽”的中和之德,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仍然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上九爻辞是“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上九以阳爻位于全卦之终,居高临下,上卦为艮,为手,显示出治蒙过刚,以手击打之象,所以说“击蒙”。“击蒙”可以理解为教育上使用的惩戒手段,是辅助“包蒙”教育的一种手段。上九体艮为止,下应六三,六三体坎,坎为盗,惩戒的目的是消除蒙童的悖道之心,力度应该是“小惩大戒”,如果太过,造成一种抗拒心理,就失去了教育意义,故曰“不利为寇”;上九下比六五,此柔顺刚也,上九与下有应有比,启蒙者的行为就是“御寇”,故曰“利御寇”,《小象》也解释道:“‘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此爻在人道层面上的智慧是:消除蒙童的悖道之心,要“小惩大戒”。使用惩罚手段的目的是使被惩罚者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如果重拳出击,会造成被教育者的抗拒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带来很多弊端。“小惩而大戒”的“击蒙”,才符合《周易》贵“中”的思想,才体现出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易于被教育者接受并改正自己的过错。因此,运用“小惩而大戒”来“击蒙”不失偏颇,才能帮助蒙童“御寇”,抗御外来邪恶的诱惑,保持其天性之美好。孔子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意思是,小人不知羞耻,不明仁德,不畏正理,不明道义,不看到利益就不能勤勉向上,不受到威胁就不会戒惧。小小的过失给予惩罚就会大为戒慎,这是小人的福气。“小错”不惩罚,必将酿“大患”。对犯有小错的人,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方式进行“小惩”,让其“皮痛肉痛,”心生戒惧,收手收敛,就会避免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