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四智颂

什么是法身、报身及化身呢?

智通初看《楞伽经》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因礼六祖求解其义。

六祖的答复极为简要,这是禅宗的一贯精神,言简意赅而直指人心:“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这句话提醒我们:自性虽然清净无碍,但于日常生活中,要智行相符,以显法的人格化,所以他又说:“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接着他唱出《身智颂》: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如何不离见闻缘呢?六祖在《忏悔品》中谈及“一体三身自性佛”,可供参考:

 

何名清净法身佛?……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教内通常说禅宗是难行道,靠自力,非常辛苦,不如他宗,尤其不如净土宗。但是净土宗有九品莲台的施设,还是要当事人在这世界累积功德,随其福德因缘而往生,仍然不是“白吃的午餐”。

禅宗的难行道反而更能勉励自己、激励自己。所谓十法界是根据当事人的心灵内涵而定的,神佛不能随意打折扣,他们还是要维护因果律的,他们没有特权。学法的人,不论任何宗教,都要清楚这个铁则。

三身本来就是一身,《疑问品》云:“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所以说“自性具三身”,而“发明成四智”,重点在第六识与第七识,因为“五八六七果因转”,六识与七识是转识成智的关键;尤其第七识,必须“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第七识就是我执与法执。

无我执,则人人可亲;无法执,则心地光明,出言吐句莫非莲花,大家皆受清凉。凡拜谒耕云导师、听导师讲词的人都有这些觉受,岂不是“清净法身”,而感到“法身觉了无一物”吗?

总之,七识头上一把刀,是修法的切要处!智通领会法要,不再怀疑,乃赞叹:“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禅行重即知即行,又得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