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事实基础

和字典、词典相比,语典的出现要晚得多。较早出现的是成语类辞书。据称,成语类辞书的出版,发端于清代前期满汉文对照的《六部成语》。从1916年的《国文成语辞典》到1949年的《中华成语词典》(吴廉铭编,中华书局),出版过15种成语类辞书。这些成语类辞书,所收条目比较杂,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典,如《六部成语》所收的只有15%是真正意义的成语;1937年出版的《实用国文成语词典》收有不少“二字式”条目(如“三省”“矛盾”等)。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典,影响较大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语言班编写的《汉语成语小词典》。该书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后来多次修订,长期畅销。此后,特别是1980年以后,成语类辞书大量出版,据统计,1980至1995年,共出版167种;1996至2010年共出版616种。周伟良.我国成语典出版与市场调研分析[J].辞书研究,2011(1).

成语类辞书大量出版的同时,谚语类、歇后语类和惯用语类辞书,以及兼收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综合性俗语类辞书也不断出版。据调查,1980至1989年,共出版19种;1990至1999年共出版66种;2000至2007年共出版148种。合计233种,其中谚语类辞书占29.18%,歇后语类辞书占35.19%,惯用语类辞书占7.73%,综合性的俗语类辞书占29.90%。

在这里,我们不妨着重分析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语类辞书的出版情况。试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系列语文工具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版”汉语工具书大系为例。

商务印书馆围绕《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出版的系列语文工具书,截至2008年已经出版的有《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拼写词典》《新华成语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新华同义词词典》《新华反义词词典》《新华多功能字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等。其中语类辞书共4种(包括《新华成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近1/3。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版”汉语工具书大系,共出版14种,它们是:《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典故大辞典》《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辞典》《中国格言大辞典》《中国名句大辞典》《古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新词语大词典》《同义词大词典》《反义词大词典》。其中语类辞书共5种(包括《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辞典》),超过1/3。

再看图书市场情况。《辞书研究》2008年第6期发表了柳长江等《关于目前语文辞书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他们采用网上抽样调查和图书市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较著名的两家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网”所经销的语文辞书情况进行了统计,同时,对太原市内的新华书店、得一图书广场、山西省外文书店、山西图书大厦等4个大型的图书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显示: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出现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局面。只是“语典”还没有独立的名称,被称为“词典”或“辞典”,小型的称为“小词(辞)典”,大型的称为“大词(辞)典”。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2000年,一部名为《语海》的大型辞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后,明确用“语典”命名的语类辞书有:

《汉语语典》,贾采珠、晁继周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现代汉语小语典》,温端政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现代汉语语典》,许匡一、谢逢江主编,崇文书局,2008年8月第1版;

《中华语典》,余鸿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还应该指出的是,语典编纂方兴未艾。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新华语典》,与《新华字典》《新华词典》配套。上海辞书出版社也积极筹备编写《语海》,与《辞海》配套。由此,语文辞书“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局面,将更加明显地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