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你的学生(高中教师必读)
- 崔丽娟
- 5663字
- 2021-03-27 21:55:39
第一节 激发学习的动机
我们常常会说自己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强或者喜欢说动机不明确。那么到底什么是动机呢?它在学习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一个解释性的概念,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行为。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的动机。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动机。是什么产生了动机呢?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虽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需要推动的,但是需要在强度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并指引行为朝着一定方向走,才可能产生动机。
诱因是产生动机的另一个因素,诱发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景称为诱因。诱因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对饥饿的人来说,食物是一个地道的物质诱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扬,也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诱因。
而学生们的学习这一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只有需要和诱因相结合才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机。学生有继续学习的需要,另外必须得有大学招生这一诱因的诱导,学生才有报考的动机!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人们的动机纷繁复杂,但区分学生学习行为是受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的驱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于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在刺激066的作用。例如有学生喜欢生物,是被自然界中生命有机体的奥秘所吸引,虽然可能没有人称赞他的生物成绩,但他仍然能在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中感到自我满足,并乐此不疲。
外在动机不是由对于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的动力,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比如,有的学生对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和奖励以及避免惩罚,所以学习十分的用功,每次也能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
目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西克塞林米哈利认为,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受到外在动机驱使的人把他们有限的注意引向外部的刺激。结果这种人将比受内部动机驱使的人更不可能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工作最关键的地方。而且研究也表明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妨碍高度内在动机的发展。因此,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就不赞成奖优制度,认为奖优制度充满着竞争,学生在竞争中冲锋陷阵,可能会取得成绩,但是也可能使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或奖励等外在因素,从而束缚了创造力的发挥。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种动机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学习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善加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内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表扬和批评,促使学生去追求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目标。
3.学习动机
而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动机,就是指个体参加学习的指向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学习目的或学习原因。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包括三方面,即认知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以及附属需要。认知需要指以获得知识、技能和解决学业问题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欲望。自我提高的需要是由自尊的需要派生出来的。马斯洛与罗杰斯均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来自人本身,来自改善自己,来自要求长进并作为一个人来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的一种动机可以说是天生的,无需学习。而附属需要则指学生为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或许可,以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性质与水平,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学习动机不太明确或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的“差使”,在家长与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迫进行学习;或学习只是混日子,混到哪里是哪里。第二类,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例如,学习为了给家长争光,给班级或团组织争荣誉,为不做后进生或差生,为了取得老师的好评等。此类学生学习上有些内在力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仅服从于眼前利益和老师、家长的要求而缺乏远大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类,学习为了个人前途。例如学习成绩是基础,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前途;为了升大学,找出路,为了成名成家。第四类,学习为了更宏大的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四类学习动机呈现出从低到高的一个顺序,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综合了多种,并非是单一的。也有人对动机做过研究,获得了另一种发展趋势: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有068直接联系。例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方法的直观性、趣味性,教师和家长的良好评价等等,都可以推动他们的学习,提高积极性。一般地讲,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直接动机为其主导性动机。初中二年级开始,由于学科的变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组织活动的提高,其学习动机更加自觉和稳定,间接动机的作用逐渐增大。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家长要特别帮助他们克服动机上的弱点,培养其自觉的、富有原则性的、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效果,反过来,学习效果可以加强或削弱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学业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较高,既有学习的远大目标,又有近期的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长期停留在短浅的消极水平上,具有游移摇摆、肤浅狭隘的特点,不可能对行为产生强大而稳固的动力。由于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复杂,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多样化,因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非都是一致的,或许带有断续性。如学习动机好,而学习效果不好的,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好或者身体不健康的原因所造成的。相反,学习动机不健康,但学习效果却很好的,可能是因为基础好,方法对头,或是某种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多年来曾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强烈的推动作用,初中生为了升入重点高中,夜以继日,苦读苦练,动机和效果完全一致,而升入高中后,有的学生认为目标已实现可以歇一歇,松口气了,于是动机也不再强了,从而学习松懈,学习成绩也随着下降,有的甚至会一蹶不振。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动机所引起的学习效果最好呢,经研究发现,若学习难度适中,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易导致最佳学习效果,过强或过弱的学习动机都不能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有密切联系的,相互的作用也比较复杂,只有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那么应该怎样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呢?
经过经验总结,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手段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其提高自我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好每一门课程的目的,甚至还要明确完成每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近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2)适当地开展竞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使威信性动机获得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当然比赛活动要适当,否则,刺激超过他们的体力和承受力,而使他们丧失信心,就会起消极作用。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来激发学习动机。调查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结果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进步更快。因为学习结果的反馈能使学生看到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从而巩固优点,注意缺点,对以后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均能起到作用。
(4)发挥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正确的评价,教师或家长的适当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对学070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反馈与强化方式。这种反馈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当学生有学习的需要时,他的学习动机自然就强烈了。
(6)促进动机迁移,培养学习动机。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对学习持冷漠态度、毫无热情的学生却对体育、文娱、航模等课外活动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这些兴趣不应受到阻碍与干涉,教师对于他们的这些兴趣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把这些看似影响学习的因素巧妙地与学习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要帮助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端正学习动机。
活动课程
教学目标:
认知:
1.使学生认清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2.使学生认识学习动机包括哪些方面,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都有哪些。
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不再抱有消极的态度。
行为:
1.建立适当、适度的学习动机。
2.积极参加能激发学习动机的活动。
教学说明:
前面已经阐述了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学生,尤其是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还不完善,对自身很多方面的认识还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即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认识到了学习动机的作用,也并不能够理解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教师在这一课里应当从知、情、意三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对此问题有较为完善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有深刻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动机机制。本课的目标即在于此。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动机。本课为学生预备了一份学习动机自测卷(见附录),但是在让学生进行自测之前,教师可以先用一个故事来让学生思考有关学习动机的问题,并让学生考虑自己的学习动机何在,学习动机强弱如何。这样的一个活动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培养他们的自省能力。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测,测完以后让学生看看是否与自己前面考虑的结果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学生的动机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要受到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的成绩水平、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甚至他们最近的想法、心情等等都会影响到动机水平。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这个分数,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第二部分是准备不同抱负水平对学生学习影响的情境。一为学习动机非常强,一为学习动机很弱。让两个学生表演不同动机水平对学习的影响(这在课前可以预先准备起来)。表演不妨轻松、幽默甚至夸张一些,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下来进行学习。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并分析为什么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以及什么样的学习动机水平对学习有最佳影响。
教学准备:
1.学习动机自测卷一份。(附后)
2.让两名学生准备不同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的情景表演。
注意事项:
学生的测验分数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的情绪状态、最近的考试成绩、与父母的关系等等。所以,教师不能够凭着这个分数来给学生贴上标签,并且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被这个分数所辖制,让他们能够科学、客观地看待此分数。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学习动机何在,动机水平有多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在一旁可以用语言进行指导,如:“你学习是为了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表扬吗,是想拿第一,让同学羡慕吗?还是很想了解这门学科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2.学生考虑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完成后面的学习动机自测卷。当全班都完成后,可以一起计算自己的分数,看看自己的动机水平到底有多高。
3.进行情景表演。设置两个情境:一名学生有一个晚上独自在家,设想他是一个学习动机非常高的学生或者学习动机非常低的学生分别会有怎样的反应与行为表现。教师可以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疑问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表演可能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评述为什么在情景表演中,不同的动机水平会引起不同的行为方式,并水到渠成地说明什么水平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附:
学习动机自测卷
这里为大家提供的测验,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该测验共20个题目,测验时请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前填“+”。不相符的题前填“-”号。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了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应付每天的学习任务,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解释和评价
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序:
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
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
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
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假如被试者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