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你的学生(高中教师必读)
- 崔丽娟
- 7168字
- 2021-03-27 21:55:38
第三节 老师,生命中的一盏灯
当孩子们一进入小学一年级,学校就成为他们家庭以外的世界中心,到今天,它几乎占去了他们一半醒着的时间,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与他们最相熟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了。
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老师教给孩子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才能和培养兴趣。大多数人至少可以记起一个老师,在曾经幼小的心灵中,这位老师几乎成了“最完美的人”。但也可能会回忆起一个老师,他(她)人品太差,情感不丰富,不关心学生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期盼能有一位良师,人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一句鼓励的语言,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或眼神都会在受教育者心中激起层层波澜,从而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而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从而焕发出更大的教学热情,应该意识到,正是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使得教学相长,也使得我们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要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我们的学生有着怎样深的影响。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清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古时的师生关系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发展到今天,新时代中的师生关系已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就是双向交流和沟通。这是因为从人本主义观点去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意志、有理智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更是有情有爱的能动的“主体”,他们与为师者是平等的。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爱好的基础上,才会有诚挚的、毫无虚饰的心灵交流,学生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师生才能共同步入五彩缤纷的广阔的心灵世界,去分享每一分细微的感受,分享每一段成长经历中的喜悦与悲哀。而从教师这一方讲,为师的职责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于小节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我们的教育不局限于校内,更扩展到校外,而其内容更由单纯的以教材为本扩展到兴趣的培养、情感的陶冶及价值观的形成。师生之间真正成为良师益友,也会自然形成“教”以促“学”、“学”以促“教”的良性循环。
过去认为只有一种课堂教学,其实,还有很重要的潜性课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潜性课程是指不纳入教学计划,但却于课堂教学内和课堂教学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隐性课程,它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间活动、群体劳动等等。潜性课程重在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人格和言行在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2)建立正确的教育风格
教师的教育风格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专断型。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横、不可接近,一切都听其摆布,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见,学生只能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这种专制的教育方式,不仅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包括创造力、思维能力等,而且也可能导致其个性上的偏差。如胆小、懦弱、缺乏自信、过度依赖等,也可能使某些学生形成见风使舵、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言行不一致的不良习气。所谓“情不通,理不达”,这种缺乏情感和心理交流的教育,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还可能走向反面。第二种,放任型。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对其学习和行为不加以干预。这种教育方式表面上看来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人格,是一种平等、民主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将导致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主义。在这种教育下,班级纪律松弛,歪风邪气抬头,整个班集体就像一盘散沙。教师无威信可言,学生不尊重老师,甚至有的还会与教师唱对台戏。在学习上,学生处于一种无动力状态,缺乏上进心。第三种,民主型。表现为教师关心、尊重学生,师生双方共同制订计划,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并为其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再按目标去行动,最后反馈行动结果。这样的教育作风,可以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调动积极性。每个学生各尽其能,不仅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各种优良品德的形成。
心理学家西伯曼曾把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和拒绝型。这同样也是教育风格的一种体现。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师生关系表
(3)建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良好师生关系积极、肯定的表现,是教育中的“强心剂”。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威信与教师工作的效率是成正比的。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教师本身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素质包括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兴趣爱好、人格等。
而其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格及其心理素质对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何况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传播并不仅仅靠学校教育,传播媒介大大增加。许多信息都是同时传递给教师与学生的(教师的优越性越来越少),而中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还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并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一个没有良好知识水平的教师,无论有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他都无法赢得学生们的崇敬。
研究调查表明,与知识水平比起来,学生更重视教师的人格。可想而知,优秀的人格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良好的人格,包括充满爱心、自信、沉着冷静、心胸宽广、有正义感等等。具有这些特征的教师容易和学生们在情感上达成一致,博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人格魅力可以使你的学生记住你一辈子,当时光流逝时,你的学识有可能陈旧,但人格的光辉却永不泯灭。
(4)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这是因为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独立的人,而不是一台可以任意摆布的机器,教师的心理、情感的细微变化投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都会泛起阵阵涟漪。轻视带来自卑,偏爱带来放纵,而幽默、坦率带来的是开朗自信,正直无私带来的是善良公正。学生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教师心理上的种种状态。因此,教师要学会情绪的自控,自理的调适,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促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心理品质。
同时,融洽师生情,还在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处在高中的学生对老师还是很崇敬的,但是老师也是凡人,有时言行或许会失当,有时判断或许会失误,有时情绪或许会失控。当孩子正睁大迷惑的双眼时,老师有责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引导孩子正确地理解老师,从积极方面多想一些:老师的严格是用心良苦,那么一时产生了误解甚至偏见,也要相信总会消除。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向学生承认错误。
师生情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崇高的感情,教育培养你的学生与你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也是培养完美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师生情培育过程中所辐射出来的教育效应是巨038大的。学生对老师的爱是对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鞭策,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向上的动力。爱教师的学生也会爱国、爱校、爱家、爱父母、爱同学乃至爱周围的一切。
2.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不能按时交作业,或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或不能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或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等等,老师难免会批评、责备他们。有的同学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但一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觉得老师的批评不当或过头了,从而产生愤怒、羞愧或怨恨的情绪,在自己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堵无形的“墙”。有些同学甚至怨恨老师,视老师为仇人。而有些同学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却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交往,常常事与愿违,弄巧成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与老师交往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封锁心理。进入高中,一些同学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学那样整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觉得自己应该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不能有事就找别人帮忙,认为凡事还是依靠自己更能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同学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因此也不愿意将心里话讲给别人听。还有一些同学怕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会被别人笑话。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与人沟通,将什么话都放在心里,或者只是向日记倾诉。
(2)恐惧心理。一些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而且脾气比较暴躁,轻则责怪学生,重则可能会惩罚学生。因此,一些同学,尤其是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产生了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即使是学习上的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更不要谈与老师交流感情了。一位同学说:“我喜欢物理课,但不喜欢物理老师。因为物理老师总‘挑’我的毛病,让我当众出丑。对他,我既讨厌,又害怕。”还有一些同学,尤其是班干部,害怕自己与老师交往过多,同学会说自己“拍马屁”、“讨好老师”等,怕被同学嫉妒,被同学孤立起来。因此他们有了问题也不敢找老师。
(3)羞怯心理。有的同学比较内向、胆小,对老师很敬畏,害怕与老师交往。他们从不主动与老师接触,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能躲就躲。即使老师找到他们谈话,他们也只是“倾听者”,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去找老师帮忙。
(4)失望心理。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期望过高,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那种仪表非常好、知识渊博、能理解学生、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人。而当他们发现老师的缺点,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老师与理想中的老师差距如此之大,这时就会产生失望的心理,从而拒绝与老师来往。有些学生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听老师讲课等。
(5)自满心理。一些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兴趣爱好很广泛,已经不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了。而老师上课总是讲那些书本内容,常常拿着参考书,因此这些同学会认为自己比老师知道得多,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往往看不起老师,有意刁难老师。有时会找一些刁钻的题目去问老师,看见老师回答不出来,他们就很得意,把老师的缺点当做笑料,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给老师画漫画。
(6)猜疑心理。有些同学可能与老师有一些矛盾,因而040总怀疑老师对自己有偏见,感觉老师的眼神、态度、行为或言语都是针对自己,认为老师处处为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老师批评班级的某些现象,他会认为老师是在批评自己;而老师表扬某个同学,他认为是在否定自己,怀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通常很冷漠,常常拒绝与老师交往。
(7)逆反心理。一位学生说:“课堂上我总想和老师作对,故意捣乱,我明知不对,想改也改不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这种有逆反心理的同学往往与老师抬杠。无论老师要求做什么事,他们总是不做。老师让他们住东,他们偏偏往西,见到老师也有意不理不睬。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是因为怨恨老师而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老师作对,只是为了让老师难堪。
(8)嫉妒心理。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就嫉妒,说风凉话,认为这些同学“拍马屁”、“讨好老师”。而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他们常常不屑与同学交往,拒绝与老师来往,认为“不与老师套近乎,我也一样能行”。
(9)怨恨心理。有些同学或者觉得老师管教太严格,束缚了自己的自由;或者老师曾经在班级里公开批评自己,觉得老师让自己丢面子;或者老师曾经误解了自己,让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从而对老师怀恨在心,认为老师无法了解自己,于是经常和老师作对,视老师为仇敌。
3.心与心的沟通
(1)用心灵和学生对白。尽管师生两代人之间有代沟,甚至更激进一点的说法,认为三年就是一个代沟。但是,无论什么年代,学生都渴望被老师理解,他们的反叛,他们的不屑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得不到理解,所以他们才这样做。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最有权威的,他们经历了许多,又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素质,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与老师分享,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学生。
(2)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学生上初中之后,觉得自己已经是小大人了,他们不希望自己在成人面前“赤裸裸”的,尽管遇到难题他们会寻求帮助,但他们心中也有个原则就是:“有些秘密是不能跟教师或家长说的,甚至不能跟同学说。”
这些小秘密,是很幼稚的,不用他们告诉你,你都会明白。但不要因此就轻视他们,把他们的“笑话”讲给别人听,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比成年人的还强烈。
即使不了解孩子,也不要刨根问底地希望得到他们的隐私,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越是这样越得不到学生的尊敬。
(3)要爱你的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是通过职业建立起来的,没有血缘关系。学生刚刚入校,对老师的感情和老师对学生的感情都是强制性的,不是由本能所激发的,要维持这种爱,教师应该采取主动,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你的学生。爱能换来被爱,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愿意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经历的失败等等告诉你,同时爱能战胜许多的过错。
但教师的爱有时又不能是情感之爱,觉得哪个学生可爱就去爱他,如果这样,任何人都能做出来,教师的爱在042于遇到那些不可爱的学生,也仍然能够尽全力地去爱他。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育和被教育的需要为基础,以师生交往为条件,以尊师爱生为情感纽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活动课程
教学目标:
认知:
让学生们懂得,教师只是一个普通人担任的社会角色,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情感:
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从而理解他们,愿意并且喜欢与老师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行为: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教学说明:
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批判性和独立思维的发展,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关心和抚慰。他们既反对刻板和婆婆妈妈式的管教,力图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地位,又反对教师对自己冷漠放任,不管不问。(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将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而是更关注其理智的作用,把教师看成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辅助力量,教师对他们的奖惩和激励作用逐渐降低。(3)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的普遍性开始降低。(4)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目中对教师已形成明确而苛刻的标准,一般包括智慧、人格、品德等因素。他们常常用这种理想的标准来比较和评价现实中所接触的教师,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和改善师生关系是每位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间的自由交往;(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教育行为;(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学准备:
1.请每位同学准备一篇小的演讲稿,题目是《如果我是老师》或《我心目中的老师》。
2.如果有可能,请几位该班的任课老师也来参加这样的活动课。
教学过程:
1.请每位同学都来进行一个小演讲,要求学生表述出他们心中的教师形象。通过该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便于教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形象,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2.实话实说。在学生看来,与老师沟通和交往,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某个老师的印象。了解这样的信息,对于改善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3.也请老师讲述一下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教学风格,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对某个学生或班级的印象。在一个融洽、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利于实话实说并增进师生关系。
4.课堂外的故事。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一次学生与老师的郊游,让他们体会老师的平常人心态,也让老师明白学生是希望能够与老师成为朋友的。
附:
上帝的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模样不一样,生来就是一张豁嘴,每当看到别人瞧我的眼神时,心里便十分痛苦。到了6岁开始上学读书,与同学们坐在一起,我更感到自己是一个长得很难看的女孩:嘴唇畸形,鼻子歪扭,牙齿倾斜,说起话来口齿不清,词语走样。
每当小伙伴问起:“你的嘴巴怎么了?”我总是告诉他们,是小时候不小心摔了跤,嘴扎在一块锋利的玻璃上给割破的。不管怎么样,说受伤致残要比天生如此更容易被人接受,多得到一些理解和同情。
我常想,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里人之外,再也没有谁会爱我这个“丑八怪”了。
后来,我升上了二年级,在利纳德夫人所在的班级里读书。
利纳德夫人身材高大、丰满,气质高雅,长相漂亮。棕色的头发闪闪发亮,全身散发出阵阵清香,黑色的大眼睛给人慈爱和温暖。尤其是她的微笑,就像妈妈。她用温柔、和蔼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尊敬和崇拜,可是没有哪一个同学能比得上我对利纳德夫人的爱。
学校一年一度的听力检查开始了。我有一只耳朵几乎什么也听不清,但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出来,使自己有别于其他同学,于是在测试时做了“假”。
这种听力检查采取“开语测试”的方式进行,要求被测试者站在教室门口,用一根手指塞着一只耳朵,老师坐在讲台那儿,低声说话,然后再由被测试的同学重复一遍。接着,再换另一个耳朵。
由于没有人来检查耳朵是否塞紧了,因此,我只要假装在塞就行。像往常一样,我是最后一个。等候时,我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利纳德夫人可能说些什么,在去年的测试里,老师所讲的是关于“天空是蓝色的”和“你穿了一双新鞋子吗”一类的话。轮到我了,像是从远方传来了上帝的声音,一句由九个字组成的话语如春雷回响在耳畔。利纳德夫人亲切地说:“你是我的女儿就好了!”
(摘自《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