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1期)
-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化学院
- 466字
- 2024-12-21 02:05:44
一 引言
学界早就指出当代普通话(或北京话)拟声词无论音节多寡都读阴平,注7如“哗、乓、轰、咚;哗哗、哗啦;哗啦啦、轰隆隆、咕隆咚;哗啦哗啦、哗哗啦啦、叽里呱啦”,但对与之有关的三个谜题尚不曾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 普通话拟声词阴平一统天下的格局是古已有之,还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二) 如果普通话拟声词的这种声调分布格局是历时演变的结果,那么其历时过程如何?
(三) 普通话拟声词的这种声调分布格局及其历时演变背后的制约机制是什么?
对于这三个谜题,虽有学者尝试做出过回答,但多是顺手一笔,显然不能令人满意。有鉴于此,本文拟尝试通过对汉语拟声词声调变迁历史的考察,揭开上述三个谜题的谜底。
本文无意全面系统地考察拟声词历时演变,仅选取以下几部/类典籍为不同时代的语料代表作为考察对象:以《诗经》代表西周初至春秋时代(前1046—前476)的拟声词,《全唐诗》代表唐代(618—907)的拟声词,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代表元代(1271—1368)的拟声词,《红楼梦》代表清中期(1736—1850)的拟声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代表当代普通话(或北京话)(20世纪下半叶)的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