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1期)
-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化学院
- 1702字
- 2024-12-21 02:05:44
二 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音节数量与结构类型的历时演变
2.1 西周至春秋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音节数量与结构类型注8
《诗经》有47个拟声词。按照《经典释文》的注音,这47个拟声词分布于古四声(平上去入),数字及百分比见下表。
上表说明,西周至春秋时代拟声词分布于古四声,而且以平声为主,占总数的66%,其余三声之和为34%。
2.2 唐代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音节数量与结构类型
据韦明凤(2011),《全唐诗》拟声词共有354个。注9其声调分布数量及其百分比如下表。
上表显示,唐代拟声词的声调分布具有如下突出特点:(1) 平声最多,占总数的46.9%;入声次之,占总数的39.5%;上声和去声最少,各占总数的6.8%。(2) 上、去、入三声之和只有53.1%,可以说平声与其余三声几乎各占半壁江山。(3) 与《诗经》时代相比,平声的百分比虽然降低了近20%,但依然接近总数的一半;入声拟声词扶摇直上,由《诗经》的15%上升到39.5%;上声和去声的比例更低了,特别是上声拟声词的比例降低了一半,两者之和也仅有13.6%。
此外,韦明凤(2011)还统计了AB式拟声词,其两个音节的声调组合方式包括下表所列几种(略做改动)。
2.3 元代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注10
元曲的440个拟声词共用了266个汉字,其中61个不见于《中原音韵》,注11其余205个汉字在《中原音韵》里的声调分布情况如下表。
上表显示出元代拟声词声调分布格局的如下两个特点:(1)平声(包括阴平、阳平)拟声词占总数的52.7%,比唐代的46.9%高出5.8%。相对于唐代的平声拟声词略微减少的局面,元代的平声拟声词开始“企稳回升”,但还没有达到西周至春秋的水平。仄声拟声词占总数的47.3%,比唐代的53.1%低了5.8%。(2)伴随着声调系统宏观上“平分阴阳”“全浊上声变去声”和“入派三声”三大历史变化的出现或开始出现,理论上拟声词声调应出现如下重大变化:(a)拟声词开始由古四声(平上去入)而系统分布于今四声(阴阳上去)系统。(b)入声拟声词先派入后变入平声(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c)上声拟声词一部分变入去声。(d)平声拟声词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中阴平拟声词用字占总数的35.6%,占平声拟声词总数的67.6%;阳平仅占平声总数的32.4%。换句话说,阴平拟声词从平分阴阳开始就已经占尽了先机。这是普通话拟声词阴平一统天下的开端。注12
2.4 清中期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
《红楼梦》有106个拟声词,除“沸、嗐、忒、潺湲、哽咽、哽噎、嚎啕、唼喋、伊轧、呜咽、忒楞楞、呜呜咽咽、唠唠叨叨、沥沥淅淅、淅淅飒飒”等之外,均为阴平。具体见下表。
上表显示,与元代相比,清中期拟声词的声调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 平声拟声词由元代的52.7%猛增到91%,几近一倍。比唐代的46.9%高出44.1%,第一次超过西周至春秋的66%,首创历史新高。而仄声拟声词之总和则由元代的47.3%狂降至9%,从此溃不成军。(2) 平声拟声词里,阴平高达86%,比元曲的35.6%高出50.4%,而阳平仅占5%。(3) 随着北方话入声消失,原来的入声拟声词已经彻底变入三声。
2.5 普通话拟声词的声调分布格局、音节数量与结构类型
对于当代普通话拟声词及其数量、声调分布等,学者们分别对《现代汉语词典》的不同版本做了统计,杨树森(2006)统计了2002版,余哲(2010)和储泰松(2012)统计了2005版。
杨树森的统计单位是词,余哲的统计单位是音节(227个拟声词包括388个音节及其声调),所以两位得出的声调分布数量及其百分比略有出入。此处姑以杨文为准:136个拟声词里,平声拟声词占总数的97.7%。其中阴平占总数的92.6%,在清中期86%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其次,单音节拟声词还以其阴平调为特征参与构成多音拟声词,因而“几乎所有的双音节拟声词都是阴平”。(石毓智,1995)如AB式拟声词中,两个音节都是阴平的就有51个,均为阳平的3个,均为上声和去声的各1个,两个音节不一致的仅有16个。(吴校华,2009:52)
由上可见,普通话(或北京话)里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拟声词的各个音节几乎都读阴平,唯有四音节拟声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换言之,当代普通话(或北京话)的拟声词几乎就是阴平调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