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
- 张伯江
- 1866字
- 2022-09-02 12:18:01
5. 结语
对话中,相邻话对的“零句”可以构成一个“话题-评述”的“整句”,也可能构成一种复句关系。其中用来衔接前后话轮的连词倾向于后项连词,这是会话中“合作原则”的体现,即,言谈参与者尽量在形式上体现出自己的言谈与对方的言谈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在话轮交替的结构中,连词有可能保持其基本的逻辑语义表达功能,也有可能仅仅体现言者语力,还有可能用作话轮的组织或话题的延续和转换。在对话中影响连词意义和功能解读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连词的位置,二是话轮间话题的延续性。语用的合作原则是连词的浮现意义和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的根本动因。
附 注
[1] 本文用例中体育解说内容的语料(3)(5)来自郭小春《电视足球解说的语体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论文,2010)。下文(15)语料摘自安娜《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论文, 2005)。不过,本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与上述两文不同。
[2] 沈家煊(2003)发现,关联词语的相对于主语的位置关系与其意义表达有关,行域的“因为”可以在主语前或主语后,但是知域的“因为”只能在主语前面。
[3] 这一例在语感上有分歧,多数人认为“不过”只能放在话轮起始位置不能前在句中,但也人认为“这个球不过也有难度”也能说。不过在我们的统计资料里,可成对用的连词的后项没有出现在主语后面的。“甚至”可以用在主语后面,但是它没有成对使用的前项。
[4] 在Sweetser (1990) 里,三域表述为content,reasoning,speech act。
[5] 也有学者把从属句后置看作将背景变为前景的手段(参看屈承熹,2007)。
[6] 毕永峨(Biq,1995)发现,原因句后置在汉语口语中占绝对优势(会话:82%),书面语中也是优势顺序(新闻报道:69%)。
[7] 沈家煊(2003)指出,关联词的言域义可以加“说”,如“如果说”,而且有时还必须加“说”。
[8] 这里“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参照顾曰国(1994)的译法,指句子在特定的言语环境里所具有的使用力量。
[9] 我们对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理解是比较窄义的理解。其功能包括话语组织功能(discourse organizing)和言语行为功能(speech acting)。话语组织功能包括前景化(fore-grounding)和话题切换(topic switch)两个主要方面。言语行为功能包括话轮转接(turn taking)和话轮延续(turn holding)两个方面。话语标记和语用标记虽然都不参与命题意义的表达,但是话语标记在言谈当中起组织结构、建立关联的作用。而语用标记不具备此类组织言谈的功能。当一个成分对连贯言谈并无作用而重在表现说话人的态度,这种成分属于“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因而言域的用法我们更倾向于看作语用标记。
参考文献
陈振宇 2008 《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语言科学》第4期。
董秀芳 2003 《“X说”的词汇化》,《语言科学》第2期。
方 梅 2000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第5期。
顾曰国 1994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借鉴与批判》,《国外语言学》第3期。
李晋霞、刘 云 2003 《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第3期。
李晋霞、刘 云 2009 《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第4期。
廖秋忠 1986 《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第6期。
陆俭明 2010 《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48/198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屈承熹 2007 《语法与修辞之间》,《修辞学习》第3期。
沈家煊 1989 《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第5期。
沈家煊 2003 《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3期。
宋作艳、陶红印 2008 《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汉语学报》第4期。
邢福义 2001 《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
徐赳赳 2005 《现代汉语联想回指分析》,《中国语文》第3期。
赵元任 1968/1979 《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
朱德熙 1956/1999 《单句、复句、复句的紧缩》,《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又见《朱德熙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Biq, Yung-O. 1995 Chinese causal sequencing and yinwei in conversation and press reportage.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 21: 47-60.
Brinton, Laurel J. 1996 Pragmatic Markers in English: Grammaticaliz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s. Mouton de Gruyter.
Chafe, Wallace 1984 How people use adverbial clauses. Berkley Linguistic Society 10: 437-449.
Li, Charles N. and Sandra A.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chiffrin, Deborah 1987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weetser, Eve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a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n, Pack-Lin and Hongyin Tao 1999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 Evidence for syntax-for-interaction, in Chaofen Sun (ed.) Proceedings of Joint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10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449-466. Graduate Students in Linguistics Publishing. L.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ompson, Sandra A., Robert E.Longacre and Shin Ja J. Hwang 2007Adverbial clauses. In Timothy Shopen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Vol. II Complex Construction., 237-3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ng, Yu-Fang 1998 How Mandarin Chinese use causal conjunctions in conversation, In Xuanfan Huang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Second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 Taiwan. Crane Publishing Company.
(原载《中国语文》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