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育阳光普照在学生心田:长江大学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 谢红星等
- 4329字
- 2021-03-30 02:06:12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要时刻把握的关键点。
一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观照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围绕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1999年,我国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到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1%迅速增长到42.7%,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20%,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一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我国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逐渐获得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认可,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显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对全面高等教育的需要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神,在高等教育现有规模基础上,切实转变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其次,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待解决。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求高等教育本身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协调发展;二是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各高校之间均衡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对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科学的质量观,数量和质量失衡,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够,忽视办学效益;二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高考录取分数线地区差异不合理,高校生源出现阶层固化倾向;三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集中体现在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异之上。2017年,随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这种不平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顶尖高校获得的预算拨款远远高于一般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也集中分布在发达地区,人文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依然被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通盘考虑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现状和需求,合理、均衡地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非重点高校、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进行适度政策倾斜,满足相关人群对此类高等教育的需求。
再次,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依旧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要。目前,高等教育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组织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设置、办学理念等方面,同质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大学特色不鲜明,定位模糊,人才培养“千人一面”。高等教育本应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但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使其沦为一种工具性的活动,通过这种简单的同质化“克隆”,虽然使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形式上的公平,但却导致了结果上的不公平。著名教育学者胡森曾提出教育的“影响均等”,也就是说,为每个具有不同发展前景的学生提供适合未来前景的多元异质教育才是真正的“公平教育”,而同质化的教育则扼杀了这种公平。当前,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从宏观来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从微观来看,又必然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多方面、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需求,就不能仅仅止步于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发展模式,也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方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 以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破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正是这种“短缺”造成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应对这种“短缺”,既要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优质高等教育的供应量,也要提高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使有限资源产出尽可能多的效益。但就操作层面而言,前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且不说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它是有多方用途的,不可能无限量地投入到高校中去,而且仅是加大投入也不能解决资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因此,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后一种方法更具有可行性。而如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资源共享。
首先,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消除资源配置与分布不均衡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政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学科之间等的不均衡,形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导致人们竭尽全力向资源富集的一端靠拢,而另一端却无人问津。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可促进高校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从资源富集区向资源贫瘠区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资源配置与分布的不均衡性。
其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当前,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相伴相生的另一个现象是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建设、资源闲置、资产流失在很多高校屡见不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资源共享,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再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当前,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强高校之间、地区之间、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享,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便呼之欲出了。
我国的高校类型多样,既有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又有应用型本科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行业特色大学、高职高专;既有中央直属高校,又有地方高校;既有公立高校,又有各种社会力量办学高校。类型的多样性再加上地区之间的差异,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现在,许多高校和地区之间已经广泛开展了信息、教师、课程、教材、仪器设备、实验室、运动场地等方面的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我国持续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在各类教育资源当中,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缓解许多高校课程资源短缺、生师比偏高等问题,同时使课程种类大幅增加,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使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大大节省了共享成本。
自2013年以来,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形成了热潮,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都形成了冲击,许多高校纷纷开始进行以慕课或其他形式的在线开放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截至2017年4月,慕课已经与国内4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其中,包括118所原“211”高校、“985”高校,并拥有近2000门课程和15万课程视频数量,同时平台注册用户近750万,选课人次近2500万,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与传统课程相比,在线开放课程体现出明显的大规模性和开放性特征,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首先,以自我学习为主的在线教学,契合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方法和进度,有利于学习者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其次,短小精确、内容生动的课程内容更利于学生的吸收消化。一般而言,在线开放课程不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不会以教材为蓝本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将相关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意义、目的进行重组(Remix),聚集成具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单元集,利用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予以呈现,使课程教学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
最后,在线开放课程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管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社会发展理念,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像在其他交流社区一样自由发言,平等交流,提出质疑,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他人的问题,正是这种无限扩大的交互作用,使在线课程资源能够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中间传播,并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过程中,有些观念上的、制度上的、技术上的问题还在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未来需要加以认真克服。
其一,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这一主要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其二,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能及时、主动、有效地适应市场变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共享的课程资源,探索有效的共享评价机制和有偿共享机制。
其三,开发和运用先进技术,为在线开放课程提供技术支持,重点解决师生互动不足、学习者之间协作匮乏、学习效果跟踪手段欠缺等高校教学中反映强烈的问题。
(作者:谢红星 长江大学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