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第2辑·2012)
- 程恩富主编
- 1978字
- 2021-03-25 18:20:44
四 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阶级和阶级矛盾,不是要回到“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正视现实,贯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精神。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脑臆想的产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承认它,必然按其本性发挥影响和作用。有差别,就有矛盾或对立,就会产生摩擦或者斗争。阶级矛盾和斗争始终存在于阶级社会。马克思主义有关阶级的理论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今天,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的时候,也需要以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关系为重要前提。
有位资深评论家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扬弃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因为这一方法的应用,把十三亿人分成三六九等,贴上各种各样的阶级标签,给予各种不同的待遇和机会,制造各种矛盾,撕裂人民的团结,使社会谈不上平等、公正和法治,导致了一系列不和谐、不公平、不公正和非正义现象的产生与长期存在。
显然,这位评论家根本不懂历史唯物主义并产生抵触和反感,他的说法完全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讲过:“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10]本文在第二节已经根据无可否认的现实资料,证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阶级和剥削,接着又指出由于阶级和剥削的存在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弊病,导致了严重的分配不公,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阶级的存在是由私有制决定的客观事实,是一系列不和谐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不公平、不公正、非正义并不是哪种思想和方法制造出来的,而是阶级和剥削存在的必然表现和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是因为我国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还有许多社会矛盾。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清楚地了解社会存在的矛盾,分析哪个是主要矛盾、重要矛盾,矛盾各方的关系如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矛盾的变化及其趋势如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缓和或者化解矛盾,减少或者祛除妨碍和谐的因素,才能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是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中重要的方面,其他矛盾也多数与阶级矛盾有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消除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就要进行阶级分析,有针对性地疏导、化解阶级矛盾,改善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相反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视而不见或故意掩盖,任其发展,矛盾和对立的因素就可能积累和激化,最后以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
总之,以上意见只想说明,必须如实地认识现阶段的阶级关系,恢复阶级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应有的地位,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讳言阶级关系的经济学的艰难的突破。如果否定这一点,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谈不上它的发展和创新了。
(原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2期)
[1] 见《两极分化令美国社会危机四伏》,2010年11月29日《参考消息》。另据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风险资本和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Peter Cohan称:“收入增长依然迟缓,因此企业认为,暂停招聘是合理的应对之举”,“企业将进一步压榨其现有劳动力。由于失业率如此之高,这些压力转嫁到员工身上,人们不得不逆来顺受”。
[2] 2010年11月29日《经济参考报》。
[3] 有报道称,迪拜六星、七星级豪华酒店的顾客中有60%以上为中国人。
[4] 详细分析请参见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5] 见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6] 有的经济分析人员还担心,加息将诱使境外游资更大量流入,加大对紧缺物资的投机炒作,进一步抬升重要生活消费品的物价。
[7] 例如,前段某些媒体报道大批豆油厂家停产,春节期间可能发生供应困难,引起有些市民恐慌、抢购。实际上是因为流通不畅,豆油库存积压过多,厂家暂时停产,并非由于政府限价,工厂无利可图。而且今年东北大豆丰收,进口数量正常,国家库存充裕,甚至还出现过大豆巨额拍卖“流拍”的事件,不会产生油料和食用油供给紧张。
[8] 有人跟踪我国游资的投向:股市高涨时大肆炒股;股市低迷时冲击房地产业和矿山,组织到处游击的“炒房团”、“炒矿团”;国家加紧调控房地产业、治理采矿业时,就转而炒作紧俏物资和农产品,有人称它“像风一样刮来,像潮水一般退去”。
[9] 就在国家开始增加玉米和油料收购并限制某些私营大企业收购之时,一些人就评论此举破坏了“市场内生定价功能的完整性”,是“对粮食生产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干扰”。市场自由主义理论与私商利益的默契和配合,可见一斑。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